- 年份
- 2024(9122)
- 2023(13050)
- 2022(11158)
- 2021(10339)
- 2020(8950)
- 2019(20559)
- 2018(20438)
- 2017(39254)
- 2016(21716)
- 2015(24487)
- 2014(24389)
- 2013(24135)
- 2012(22354)
- 2011(20383)
- 2010(20784)
- 2009(19427)
- 2008(19436)
- 2007(17836)
- 2006(15567)
- 2005(13790)
- 学科
- 济(92614)
- 经济(92515)
- 业(64688)
- 管理(56296)
- 农(47764)
- 方法(43372)
- 企(43344)
- 企业(43344)
- 数学(39144)
- 数学方法(38515)
- 农业(31425)
- 业经(22829)
- 中国(22011)
- 财(21176)
- 学(20420)
- 贸(18050)
- 贸易(18045)
- 易(17592)
- 制(17475)
- 地方(16916)
- 银(13396)
- 银行(13335)
- 技术(13240)
- 理论(13091)
- 环境(12703)
- 策(12673)
- 行(12642)
- 务(12493)
- 财务(12454)
- 融(12445)
- 机构
- 学院(320506)
- 大学(317201)
- 济(128326)
- 经济(125683)
- 管理(120372)
- 研究(110322)
- 理学(104941)
- 理学院(103743)
- 管理学(101431)
- 管理学院(100900)
- 农(84270)
- 中国(83589)
- 科学(74302)
- 京(67080)
- 农业(66285)
- 业大(61753)
- 所(59510)
- 财(54689)
- 研究所(54622)
- 中心(51677)
- 江(48774)
- 财经(43882)
- 农业大学(41811)
- 北京(41592)
- 经(39900)
- 范(39719)
- 师范(39102)
- 院(38263)
- 经济学(38233)
- 州(38221)
- 基金
- 项目(218999)
- 科学(169650)
- 基金(157993)
- 研究(149666)
- 家(142295)
- 国家(141081)
- 科学基金(118314)
- 社会(93170)
- 省(88257)
- 社会科(87932)
- 社会科学(87900)
- 基金项目(83799)
- 自然(80782)
- 自然科(78923)
- 自然科学(78896)
- 自然科学基金(77500)
- 划(74191)
- 教育(68383)
- 资助(65451)
- 编号(60298)
- 重点(49973)
- 部(47464)
- 发(47430)
- 成果(47148)
- 创(45285)
- 计划(44247)
- 农(43458)
- 科研(43283)
- 创新(42385)
- 课题(41550)
- 期刊
- 济(140713)
- 经济(140713)
- 农(83858)
- 研究(83789)
- 学报(63540)
- 中国(61776)
- 农业(56446)
- 科学(54529)
- 大学(46396)
- 学学(44610)
- 财(41102)
- 管理(39233)
- 融(29148)
- 金融(29148)
- 业经(29144)
- 业(28679)
- 教育(27804)
- 技术(27067)
- 经济研究(21433)
- 财经(20946)
- 问题(19858)
- 版(19400)
- 业大(18687)
- 经(17894)
- 统计(16929)
- 技术经济(16446)
- 农业大学(16107)
- 科技(15808)
- 世界(15508)
- 策(15391)
共检索到463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巧红 龚元石
为了研究降水对根层 (1.2m)水分渗漏和氮淋失的影响 ,采用Hydrus 1D模型模拟近 30年实际气候条件下京郊冬小麦田的水氮运移过程。结果表明 ,传统水肥管理 (灌溉量 2 70mm ,施氮量 15 0kg·hm-2 )冬小麦农田 ,降水量小于 5 0mm时 ,水分渗漏量均值为 5 .0mm ;降水量在 5 0~ 10 0mm ,对应水分渗漏量均值为 2 3.6mm ;当降水量为10 0~ 15 0mm或大于 15 0mm时 ,平均水分渗漏量为 36 .9或 12 5 .6mm。对应的氮淋失量分别为 1.5、5 .8、9.6和 4 0 .4kg·hm-2 。水分渗漏及氮淋失主要发生在冬小...
关键词:
降水量 水分渗漏 氮淋失 模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赖晓明 廖凯华 朱青 吕立刚 徐飞
在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水分渗漏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深层土壤溶液取样及氮磷浓度测定,分析了当前耕作方式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与降雨、灌溉及前期土壤含水率有关;麦季深层渗漏量小但持续时间长,而稻季单次渗漏量大却持续时间短。模拟时段内铵态氮和可溶解性总磷的淋失主要发生在稻季,淋失量分别为2.62、0.49kg/hm2,分别占稻麦轮作期总淋失量的96.0%、96.0%,而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麦季,淋失量为57.97kg/hm2,占总淋失量的80.2%;无机氮淋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其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96.4%...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稻麦轮作 富营养化 氮磷淋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赖晓明 廖凯华 朱青 吕立刚 徐飞
在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水分渗漏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深层土壤溶液取样及氮磷浓度测定,分析了当前耕作方式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与降雨、灌溉及前期土壤含水率有关;麦季深层渗漏量小但持续时间长,而稻季单次渗漏量大却持续时间短。模拟时段内铵态氮和可溶解性总磷的淋失主要发生在稻季,淋失量分别为2.62、0.49kg/Hm2,分别占稻麦轮作期总淋失量的96.0%、96.0%,而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麦季,淋失量为57.97kg/Hm2,占总淋失量的80.2%;无机氮淋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其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96.4%...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稻麦轮作 富营养化 氮磷淋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王红妮 郝明德
明确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和气温变化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对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冬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验证EPIC模型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模拟精度的基础上,以历史气象数据为基础,设置TR1、TR2和TR3三个气候情景,采用作物模型模拟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对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1961—2010年黄土高原降水呈降低趋势,其年际间变化幅度和频率均有所增加。与1961—1970年相比,洛川、长武、运城和延安的年均降水量在2001—2010年间分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王红妮 郝明德
明确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和气温变化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对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冬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验证EPIC模型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模拟精度的基础上,以历史气象数据为基础,设置TR1、TR2和TR3三个气候情景,采用作物模型模拟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对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1961—2010年黄土高原降水呈降低趋势,其年际间变化幅度和频率均有所增加。与1961—1970年相比,洛川、长武、运城和延安的年均降水量在2001—2010年间分别降低了18.1%、13.6%、18.8%和24.9%,其变差系数分别增加了0.029、0.087、0.02和0.057。1961—2010年黄土高原气温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其中日最低气温增加幅度大于日最高气温增加幅度。与1961—1970年相比,日最高气温在2001—2010年间增加了0.30~0.84℃,而日最低气温增加了1.00~1.55℃。2)EPI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0~2.0 m土层土壤湿度观测值与模拟值间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值为6.0%~14.0%,R2和模型效率ME值分别为0.824和0.815。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的减少和最高气温的增加均不利于冬小麦生产,而最低气温的提高对冬小麦生产较为有利。洛川、长武、运城和延安冬小麦产量因年降水量的降低而分别减产了8.5%、7.6%、11.7%和12.3%;因日最高气温的升高分别减产了6.4%、6.8%、7.2%和-3.0%;因日最低气温的提高而分别增加了8.8%、10.2%、1.5%和12.0%。因此,为适应降水减少和日最低气温升高的趋势,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区应适当调整冬小麦播期,研究并推广保水节水技术措施,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确保冬小麦的可持续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桂花 张艳萍 胡克林
【目的】定量化不同降雨和灌溉条件下农田氮素的淋失和作物产量,为不同降雨量年份的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农业大学河北曲周实验站,依据该地40年(1966—2005)的气象资料,结合当地农民的习惯,设定了5种灌溉方式,即冬小麦季灌水3次,分别在越冬期、起身到拔节期和灌浆期,灌水量分别为:(A)无灌溉,(B)50 mm+50 mm+50 mm,(C)70 mm+70 mm+70 mm,(D)90 mm+90 mm+90 mm,(E)120 mm+120 mm+90 mm;夏玉米季灌水2次,分别在苗期和乳熟期,灌水量分别为:(A′)无灌溉,(B′)80 mm+0 mm,(C′)80 m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亦涛 王洪媛 刘宏斌 任天志
【目的】明确华北平原褐潮土农田典型种植模式下水分和氮素的输入及淋失特征,阐明施氮量对淋失水质的影响,为从源头减少氮素淋失、防控农田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2年在"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上,针对玉米单作种植模式,设置不同施氮梯度(不施氮CK,优化施氮T1,习惯施氮T2),利用"渗漏池"监测玉米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和氮素淋失过程,同时利用田间小气候气象站监测降雨发生过程,并详细记录灌溉事件。【结果】降雨和灌溉发生在4—10月,淋失发生在5—11月,相对降雨和灌溉时间有所滞后。年际间降雨量差异较大(134—525 mm),除2009年降雨少、无灌溉且未监测到淋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孔祥旋 杨占平 武继承 史福刚 薛毅芳 何方 杨稚娟
在河南省丘陵旱作区,采用限量灌溉的方法,研究了灌水对冬小麦子实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灌水0~90 mm范围内,灌水平均增产13.0%~39.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0%~18.0%,且能改善冬小麦的生育性状和产量构成。在雨水偏丰的年份,满足最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补充灌水量为45 mm,满足灌溉水利用率最高时的补充灌水量为30~45 mm。冬小麦拔节孕穗期灌水能增加成穗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灌浆期灌水能增加粒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拔节孕穗期是限量灌溉的最佳生育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志新 郑大玮 冯圣东
本研究采用市场价值法、工程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机会成本法、修正的人力资本法等多种方法对北京市污水灌溉所造成的农田土壤、地下水和作物污染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进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北京市污水灌溉造成的环境污染总经济损失为为1.39亿元,占2002年农业增加值的2.8%,其中粮食减产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46.5%,品质下降损失占2.2%,土壤污染占30.3%,人体健康损失占15.7%,而地下水污染占5.2%。同时污灌所产生的外部环境边际成本大约为888.55元/(hm2.a),其外部环境成本范围大约界于4 163.17~10 053.78万元/a,即说明社会每年要为其负担4 16...
关键词:
污水灌溉 环境影响 经济损失 评估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鹏 陈阜 李莉
为研究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无机氮和土壤脲酶的影响,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在河南省滑县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生长后期,10~30 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秸秆未还田的处理,秸秆还田有利于冬小麦对土壤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秸秆还田影响了土壤铵态氮的分布,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冬小麦生长前期和成熟期,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高,生产管理中应减少氮肥施用;进入抽穗期和灌浆期,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低,应增加氮肥施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秀勤 牛新湘 蒲胜海 杨涛 马红红 李磐 彭银双 马兴旺
为探明长期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露地菜田土壤灌水渗漏和氮素淋溶损失特征,利用新疆平原露地菜田国控监测点2014-2017年监测数据,分析常规生产模式、关键减排模式、综合减排模式下土层深度90 cm处的产流量、氮素淋溶量。结果显示,常规生产模式下,平均年产流量285.2 m~3/hm~2,产流系数8.8%,总氮淋溶量为16.8 kg/hm~2,是当季氮肥施用量的4.2%,其中硝态氮6.3 kg/hm~2、铵态氮0.16 kg/hm~2,总氮淋溶量为当季氮肥施用量的4.2%。与常规生产模式相比,关键减排模式显著增产4.0%,分别削减产流量11.4%、产流系数12.3%、总氮淋溶量21.0%;综合减排模式显著增产20.6%,分别削减产流量25.3%、产流系数61.3%、总氮淋溶量36.9%。结果表明,新疆灰漠土区蔬菜的常规施肥灌水模式会导致灌水渗漏,引起氮淋溶损失,通过减少施氮量、改进施肥方式能增产并减少灌水渗漏、降低氮淋溶量,减少施肥量的同时降低灌溉量可以更大幅度减少氮淋溶量、增加产量,重点是减少秋季土壤残留氮数量以降低冬季降雪融水造成的氮淋溶损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滕晓伟 董燕生 沈家晓 孟鲁闽 冯海宽
【目的】根据干旱情况及时采取灌溉措施,对旱区抗旱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大田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AquACrop模型在旱区的适用性及干旱年份抗旱灌溉模拟,为实现抗旱保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2014年,在旱区陕西杨凌及杨凌周边区域进行冬小麦大田试验,采用2013—2014年揉谷试验区的冬小麦观测数据进行模型的参数调试,采用2012—2013年揉谷试验区和2013—2014年武功试验区的冬小麦观测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从而获得AquA Crop模型在陕西杨凌及周边地区的模型参数。模型参数包括影响冠层生长的冠层增长系数、冠层衰老系数和最大冠层覆盖度,影响生物量积累的水分生产力...
关键词:
AquaCrop模型 冬小麦 灌溉 干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滕晓伟 董燕生 沈家晓 孟鲁闽 冯海宽
【目的】根据干旱情况及时采取灌溉措施,对旱区抗旱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大田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AquaCrop模型在旱区的适用性及干旱年份抗旱灌溉模拟,为实现抗旱保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2014年,在旱区陕西杨凌及杨凌周边区域进行冬小麦大田试验,采用2013—2014年揉谷试验区的冬小麦观测数据进行模型的参数调试,采用2012—2013年揉谷试验区和2013—2014年武功试验区的冬小麦观测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从而获得Aqua Crop模型在陕西杨凌及周边地区的模型参数。模型参数包括影响冠层生长的冠层增长系数、冠层衰老系数和最大冠层覆盖度,影响生物量积累的水分生产力...
关键词:
AquaCrop模型 冬小麦 灌溉 干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亮 黄婷苗 郑险峰 顾炽明 王朝辉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关中灌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该地区实现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农979"作为供试冬小麦品种,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0,87.5,175,262.5,350kg/hm2氮肥以及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用175kg/hm2氮肥6个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氮肥用量相等(175kg/hm2)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较单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了39万穗/hm2,1.57,2.11g和1 200kg/hm2。6个处理中,玉米秸秆还田配施262.5kg/hm2氮肥处理的...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产量 冬小麦 水分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如泰 陈焕伟 李保国 黄元仿
【目的】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模拟模型对区域农田土壤水氮行为进行模拟和评价。【方法】建立和验证土壤水、热、氮和作物生长联合模型并与GIS相结合,在1999~2000年黄淮海平原的农村社会经济和土壤、气候等条件背景下,对冬小麦生长期土壤水氮利用效率和氮素损失量的区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区域模拟结果表明,水分利用效率(WUE)、氮素利用效率(NUE)及土壤氮素淋失情况的空间分布在各地貌区之间有明显差异。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1m土体的氮素淋失量与灌水和降水量、施氮量、土壤饱和导水率(K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WUE与施氮量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