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0)
2023(5368)
2022(4751)
2021(4379)
2020(4076)
2019(9504)
2018(9487)
2017(18222)
2016(10352)
2015(11931)
2014(12232)
2013(12326)
2012(11771)
2011(10743)
2010(10831)
2009(10180)
2008(10375)
2007(9699)
2006(8199)
2005(7312)
作者
(33980)
(28763)
(28628)
(27395)
(18004)
(13836)
(13149)
(11391)
(10659)
(10170)
(9792)
(9594)
(9436)
(9138)
(9109)
(9047)
(8952)
(8554)
(8273)
(8207)
(7402)
(7127)
(7119)
(6592)
(6589)
(6469)
(6364)
(6290)
(5937)
(5892)
学科
(43961)
经济(43920)
管理(27785)
(27290)
方法(23194)
(21287)
企业(21287)
数学(20785)
数学方法(20617)
(12551)
(11863)
(11269)
中国(10155)
(8947)
贸易(8945)
(8661)
地方(8446)
业经(8273)
农业(8227)
(7634)
(7188)
(6963)
财务(6946)
财务管理(6922)
企业财务(6485)
环境(6343)
(6197)
银行(6161)
理论(5956)
(5940)
机构
大学(159095)
学院(157650)
(62062)
经济(60661)
管理(57638)
研究(55124)
理学(49901)
理学院(49251)
管理学(48154)
管理学院(47875)
中国(40997)
科学(38196)
(35823)
(34188)
(30439)
业大(29176)
农业(28739)
研究所(28032)
(27804)
中心(25470)
(24507)
财经(22306)
北京(21430)
(20194)
(20048)
师范(19772)
(19290)
经济学(19127)
(19016)
农业大学(18902)
基金
项目(105711)
科学(81010)
基金(75592)
研究(71337)
(67952)
国家(67427)
科学基金(55780)
社会(43113)
(42136)
社会科(40685)
社会科学(40668)
基金项目(40506)
自然(38465)
自然科(37536)
自然科学(37521)
自然科学基金(36859)
(36017)
教育(33199)
资助(31599)
编号(28637)
重点(24677)
(23250)
成果(23170)
(22814)
计划(21860)
(21398)
科研(21270)
创新(20086)
课题(20019)
科技(19835)
期刊
(66028)
经济(66028)
研究(41255)
学报(32901)
(31912)
中国(28707)
科学(27042)
大学(23648)
学学(22630)
(22395)
农业(21198)
管理(18477)
教育(13352)
技术(13298)
(12314)
金融(12314)
(11648)
财经(11122)
业经(11032)
经济研究(10560)
(9485)
(9353)
问题(9353)
业大(8854)
技术经济(8443)
科技(7896)
资源(7629)
商业(7627)
理论(7617)
统计(7550)
共检索到225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彬  刘端阳  魏建苏  彭华青  牛文胜  夏健  
使用2010~2013年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风和降水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降水对气溶胶颗粒物的清除效果随雨强、降水持续时间及降水总量增加而增加。同等雨量条件下,降水对PM_(_(Course))的清除效果要好于对PM_(2.5)的清除效果。降水对气溶胶颗粒物的清除效果与降水前气溶胶颗粒物浓度关系密切,降水开始前气溶胶颗粒物浓度较低时,降水对其清除效果不佳,降水开始前气溶胶颗粒物浓度较高时,降水对其有明显的清除作用。降水前后的气溶胶颗粒物浓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气溶胶颗粒物浓度较高时,需要连续多次降水过程才会使其浓度下降到较低的水平。气溶胶颗粒物浓度在较低水平时,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佳丹  陈晓玲  蔡晓斌  关宇廷  徐强强  李婷慧  陈芳  
降水过程对气溶胶粒子的影响非常复杂.为了研究降水对城市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差异性影响,该文选择2016年6~7月武汉市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合OPAC模型及GADS数据集,利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算法,基于CE-318太阳光度计及黑碳仪观测数据对大气中三种城市气溶胶粒子(不溶性气溶胶粒子INSO、水溶性气溶胶粒子WASO、黑碳气溶胶SOOT)的粒子数密度进行反演,并使用光学特性误差及黑碳仪观测结果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显示了较高的反演精度.通过对比降水前后不同气溶胶粒子数量的变化,发现降水对INSO、WASO、SOOT三种气溶胶的影响效果及时长存在明显差异.降水对WASO、INSO、SOOT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影响时长存在明显差异.降水对SOOT的消减作用仅能持续数小时.WASO在降水后逐渐回升,其抑制作用仅能持续一周即回复到降水前,降水对INSO消减作用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数周之久.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宏  周传璘  马洪华  陈敏  
在利用红外激光雷达探测大气中各种成分浓度时,研究大气中气溶胶颗粒在该红外波段的光学散射特性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大气中气溶胶颗粒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率是基于红外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后向散射回波信号的重要参量,直接影响探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有效探测距离.根据等效球的米氏散射理论,分析大气气溶胶颗粒在该波段的散射效率因子和散射相函数,可准确计算出不同半径和不同密度时大气气溶胶颗粒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率大小.利用仿真模型计算得出,当大气气溶胶颗粒的半径增加时,其散射效率因子的数值振荡衰减,最终稳定于2.04处;而当入射激光波长不变时,大气气溶胶颗粒的后向散射率数值与其半径的变化呈反比.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佳辰   陈海龙   廉冰   王彦  
难以通过食物链转移的核素(如铀等),很可能通过再悬浮的气溶胶颗粒的形式被人体吸入,造成内照射。因此,研究放射性气溶胶颗粒的再悬浮行为对于控制其对人体的危害以及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该文使用CFD软件模拟了进风引起的放射性气溶胶颗粒的再悬浮运动过程和运动轨迹,分析了进、排风口设置对再悬浮箱体内气流场分布特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进风口风速设置为10 m/s时会引起地面上放射性气溶胶颗粒的再悬浮,且空间内气流分布均匀,颗粒再悬浮量较多;近地面处中心区域的模拟风速处于该地区地表面风速范围内,能很好地表征该地区地表风速对颗粒再悬浮的影响。该模拟研究可为放射性气溶胶颗粒的沉降和再悬浮实验设计提供依据,也可为放射性污染区域工作或者活动人员的辐射防护行动提供指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梅  武亚楠  张振明  
【目的】降雨能够洗脱植物叶表面滞留的颗粒物,使叶表面具有反复滞留颗粒物的能力,研究不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对植物叶表面颗粒物洗脱特征的影响对于植物去除颗粒物的机制有科学指导意义。【方法】通过模拟降雨的方法,量化了在15、30和45 mm/h降雨强度的不同历时降雨过程下植物叶表面颗粒物的洗脱量和降雨对叶表面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影响。【结果】(1)植物叶表面的洗脱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2)在不同降雨强度下,降雨对叶片表面颗粒物的洗脱量在树种之间显著相关(P银杏>卫矛>杜仲。(3)4种植物叶表面的洗脱量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增大,在5 min时,4种植物的洗脱量基本一致,在10和15 min时,卫矛、迎春、银杏的叶表面颗粒物洗脱量显著增大(P0.05)。(4)3种粒径的洗脱量在总颗粒物洗脱量中占的百分比不同,呈现出0.45~2.5μm<2.5~10μm<10~100μm,10~100μm的洗脱量显著高于0.45~2.5μm和2.5~10μm(P0.05),降雨强度与各粒径颗粒物洗脱百分比也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对于植物叶表面颗粒物的洗脱因植物树种的差异性、颗粒物粒径大小而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怡敏  
从黑碳气溶胶的研究源头着眼,针对该研究的最初研究方向和目标以及发展展开论述,并针对其研究现状对黑碳气溶胶的研究进行了相应论述。主要贡献是,在总结黑碳气溶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应对全球变暖和节约资源为目标的减排目标,即将自然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确定结论以人本为目标应用至社会科学领域,并以切实的行动和方式来回归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浩栋  陈亚静  李清殿  肖茂  郭慧玲  申卫星  谭亚军  李传荣  
【目的】分析细颗粒物(PM_(2.5))的动态变化格局及城市道路林对其的阻滞作用,并进一步探索何种配置的林带所发挥的防尘抑霾效果最佳。【方法】选取了3种结构共12种配置模式的城市道路林,首先分析了林带内外PM_(2.5)的日动态、年际动态和水平空间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减尘率评价不同模式林带对PM_(2.5)的阻滞作用;最后通过减尘率和小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植被减尘率的可能因素。【结果】PM_(2.5)日动态变化呈早晚高中间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00和18:00,10:00和14:00最低;年动态规律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PM_(2.5)在林带内水平空间中的变化规律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异,春夏季节,林缘至林内呈逐渐递减趋势;秋冬季节,林缘至林内25 m处呈递增趋势,在25~30 m处下降且低于林外林缘处。对PM_(2.5)减尘率最高的是乔灌草结构,其次是针阔混交乔木结构,单排乔木结构的减尘率最低;春夏季,12种道路林对PM_(2.5)阻滞率为正值,秋冬季只有A5(针阔混交乔木)、B1~B3(单排乔木)和C2、C3(乔灌草)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小气候因子与PM_(2.5)关系存在季节差异,PM_(2.5)浓度在春秋冬季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P<0.05),春夏季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秋冬季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林地PM_(2.5)阻滞率在秋季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秋冬季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林地阻滞率和风速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在城市道路林建设中合理增加林带宽度及加大常绿针叶乔木和灌草的比例对于降低PM_(2.5)质量浓度效果显著。图5表6参3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同彦  纪媛  蒋春晓  邵鹏  李海英  贾黎明  
【目的】比较树木叶片和塑料叶片单位面积滞纳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总悬浮颗粒物(TSP)等大气颗粒物的量,从而区分出受树木叶片结构影响的滞尘量(DRLS)和不受叶片结构影响的滞尘量(DULS),为探索城市树木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贡献及优化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常用的6个绿化树种为对象,持续测定4个季度的叶片滞尘动态,以没有降雨影响的10天为1个试验周期,进行本底采样和颗粒物积累采样,并设置光滑塑料叶片(由自摩擦系数为0.04的聚四氟乙烯塑料制成)对照试验模拟DULS,对采集到的供试样本叶片(含树木叶片和塑料叶片)采用洗脱称量粒度分析法(EW...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文  贾忠奎  席本野  施侃侃  施晓灯  
选取北京市北四环西路两处不同结构的道路绿地(密集型、疏透型),根据绿地与道路的垂直距离(绿地深度),分别在0~60 m选定5个观测点,对PM1、PM2.5、PM10等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测定风速、风向、温度与相对湿度等.结果表明:(1)不同空气污染级别下,绿地内PM2.5等颗粒物浓度没有表现出统一的日变化规律.不同粒径颗粒物之间呈高度正相关(P<0.01),粒径差异越小,相关系数越大;但严重大气污染下PM1与PM2.5等其它粒径颗粒物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2)绿地内颗粒物浓度与相对湿度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PPM2.5>PM4>PM10>TSP;颗粒物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P<0.05),相关性表现为PM2.5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童  乔晓红  王安娜  
根据近四年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统计,从年度、季度、月份、平日及周末四个时间尺度分析得出:从年度来看,北京市空气质量为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天数逐年增加,但四五级即中重度污染天气的天数也在逐年增加;从季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春季的"沙尘型"和秋冬季常出现的稳定天气下的"积累型"污染;从月份来看,污染天数多集中于1、3、4、10、11月;在平日及周末对比中,发现平日空气质量好于周末。北京市空气污染属于非典型性的复合型污染,污染源构成复杂,以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为代表的污染物类型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贡献率不应被高估,应考虑下垫面裸露地人为扰动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廷  
本文以厦门市为例,首先对PM10平均浓度数据进行趋势性、周期性和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气温、降水强度、降水日数、风向等气候因子对PM10浓度变化在时间上的影响,同时使用了交叉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月平均降水日数和PM10大气污染指数(API)为优(PM10 浓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吉泽坤   刘晃   崔铭超   张成林   秦康  
养殖工船是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的新途径之一,在船载舱养过程中,如果未消化的饲料残渣和排泄物等颗粒物不能及时排出,则会对鱼类健康及其生长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采用FLOW-3D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了静止状态下30万t级养殖工船养殖舱出水口数目对舱内流场特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粒径与密度的颗粒物在舱内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总进出水流量与出水口总面积恒定时,出水口数目从1增加到4,V_(99%)从0.244 m/s降低至0.232 m/s,V_(95%)从0.215 m/s降低至0.203 m/s,随着出水口数目的增加,养殖舱内流速减小;以占总量95%的颗粒物排出养殖舱所需时间为评价标准,当颗粒物密度为1 050 kg/m~3时,粒径为1 mm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24 min,粒径为0.5 mm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45 min,粒径为0.1 mm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78 min,当颗粒物密度相同时,随着粒径增大,其在养殖舱内的停留时间减少;颗粒物粒径为1 mm时,密度为1 100 kg/m~3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15 min,密度为1 150 kg/m~3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11.6 min,当颗粒物粒径相同时,颗粒物密度越大,其在养殖舱流场内的停留时间越短。该研究形成了CFD数值仿真计算与数理统计有机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为之后具有不同横摇周期和较大横摇幅值的复杂工况提供研究手段及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军娜  张罡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夏新莉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 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差异较大,阔叶树种叶片上表面形态比较复杂,有沟槽、褶皱、绒毛和蜡质等,下表面主要有气孔、腺毛、绒毛等,形态相对较单一。针叶树种叶表面形态相对简单,有少量褶皱,但是叶表面分泌大量油脂。叶片表面附着的大部分颗粒物表面粗糙且形态不规则,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3种粒径中占比最大。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颗粒物的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组成颗粒物的元素主要有C、N、O、SI、...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海晨  丁明月  江文华  陈勇航  张华  杜豪杰  李嘉栋  邱靖涵  
采用2007~2011年冬季(12月~次年2月)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L1监测数据,通过分析532 nm总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对重庆地区冬季霾期间气溶胶光学和微物理特性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冬季霾期间,大气散射能力随高度减弱,在0~1 km高度最强;各高度层气溶胶粒子规则性与粒径大小的分布情况与全年总体分布情况基本相同,但变化趋势单调性更强,0~1 km高度层规则的、大颗粒气溶胶所占比例最大,3~4 km高度不规则的、小颗粒气溶胶所占比例最大;年际变化上,气溶胶散射强度逐年增强,其中2008~2010年变化较小,2011年明显增强;各年均以规则的、小颗粒气溶胶为主,2011年不规则气溶胶所占比例最大,而大颗粒气溶胶所占比例逐年增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华丽  王佳  冯仲科  李晓磊  刘程程  练一宁  
选取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紧邻五环道路的人工林作为实验样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林分的点云数据,分别通过体元模拟法和鱼眼图像的方法精确提取样地内树木的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采集获取样地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气象因子等数据,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角度来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大粒径颗粒物(2.5100μm),不同季节时期的林分对其浓度影响为:夏季>春季>冬季.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随季节的变化与大气颗粒物在林分中扩散的浓度变化量存在很大相关性.当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率大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