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0)
2023(7413)
2022(6133)
2021(5504)
2020(4435)
2019(9993)
2018(9521)
2017(18816)
2016(9997)
2015(10911)
2014(10932)
2013(10654)
2012(10442)
2011(9696)
2010(10263)
2009(9699)
2008(9351)
2007(8562)
2006(8175)
2005(7634)
作者
(28867)
(24377)
(24224)
(23445)
(15805)
(11404)
(10938)
(9312)
(9264)
(8899)
(8541)
(8130)
(7916)
(7839)
(7826)
(7696)
(7219)
(6950)
(6941)
(6732)
(6302)
(5916)
(5860)
(5654)
(5643)
(5576)
(5243)
(5092)
(4876)
(4740)
学科
(65188)
经济(65148)
管理(28092)
(23231)
地方(18519)
(17662)
企业(17662)
方法(17525)
数学(15706)
数学方法(15536)
中国(14685)
(12997)
地方经济(12882)
(11337)
业经(11188)
(10438)
(9568)
(9420)
环境(8909)
农业(8737)
(8352)
银行(8352)
(8350)
金融(8349)
(8157)
贸易(8151)
(8142)
及其(7931)
(7786)
经济学(7536)
机构
学院(151671)
大学(149714)
(77360)
经济(75788)
研究(58251)
管理(54691)
理学(45824)
理学院(45237)
管理学(44552)
中国(44408)
管理学院(44253)
(34671)
科学(31817)
(31337)
(28892)
财经(26639)
研究所(25721)
中心(25710)
经济学(25404)
(24325)
(24055)
经济学院(22446)
(20884)
(20845)
师范(20749)
北京(20207)
(20077)
财经大学(19355)
(18821)
业大(17334)
基金
项目(91972)
科学(74027)
研究(69304)
基金(67918)
(58017)
国家(57560)
科学基金(49811)
社会(47076)
社会科(44736)
社会科学(44727)
基金项目(34880)
(34814)
教育(30723)
自然(30108)
自然科(29398)
自然科学(29392)
(29064)
自然科学基金(28840)
资助(28079)
编号(27016)
成果(22607)
(21867)
重点(20776)
(20516)
国家社会(19837)
课题(19714)
发展(18626)
(18371)
(18214)
教育部(17979)
期刊
(98118)
经济(98118)
研究(55001)
中国(29053)
(24902)
管理(22437)
(18740)
(18602)
金融(18602)
科学(18601)
学报(17527)
经济研究(16973)
财经(14355)
大学(14103)
学学(13493)
技术(13285)
业经(13282)
教育(13255)
(12562)
农业(12473)
问题(12326)
(10025)
技术经济(9339)
国际(8918)
世界(8712)
统计(8399)
现代(7857)
经济问题(7780)
经济管理(7529)
(7426)
共检索到247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文鹏  
国内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通货紧缩状况和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使得中央银行再次启动利率杠杆 ,与此同时 ,2 0 0 2年的预算财政赤字突破了 30 0 0亿元。央行第 8次降息后 ,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而积极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也因为财政风险、挤出效应和紧缩效应的存在而相应减小。实施短期需求管理与长期供给政策相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成为可供参考的一种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东琪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欧美发达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经济运行中多一些政府作用,宏观调控的范围较宽一些,干预方式较直接一些。这就事实上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不要政府干预”和“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利茨,1998)的问题。但是,迄今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华  张艳  
宽松货币政策下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推动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加之股价、房价大幅快速上升,以及黄金、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虚高,并通过传导机制向PPI和CPI传递。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的关系,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难题。考量通货膨胀不仅要盯住CPI,同时要充分考虑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走势。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发生动态微调,经济刺激计划也应适时退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步走向中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也逐步走向稳健,将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倾斜,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保持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冯柏  
2021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整体走向复苏,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通胀预期忽上忽下、有效需求频繁波动、债务风险有所加剧、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等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不平衡因素明显增多,实际经济走势以及市场预期中的分歧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的过程中面临更多掣肘。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复苏动力有所减弱,稳增长压力逐渐加大。下一阶段,不均衡的复苏仍将是内外部经济走势的主要特征,为此,要按照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佑新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包括三大内容,我们必须依照长期发展、长短期均衡和情势变迁的原则确定自己当期的调控取向。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在所难免。但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的调整。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优先。同时,"就业优先"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味地追求充分就业而损害经济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越  
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2—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4%、13.2%和11.8%.然而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市场物价大幅度上升,1994年零售物价指数上涨21.7%.今年一季度尽管涨幅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水平,达到19.9%.毫无疑问,当前必须密切关注物价上涨的趋势.但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也不应针对物价上涨做出过度的反应,而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和走势,以保持经济稳定和进一步推进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武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对各类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意义是显见的。研判这类走向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对国民经济总体远行态势的判断 ;二是依据上述判断运用宏观调控原理演绎出的政策组合 ,由此得出宏观调控政策的可能趋势 ,做到未雨绸缪。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阿里恰(Giovanni Dell'Ariccia)和摩罗(Paolo Mauro)发表了一份《反思宏观经济政策》的报告(SPN/10/03),在学术界和宏观决策部门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篇报告首先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荣景  
理性预期的假说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这里指微观层面,下文也是指同一层面的)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涛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些看法江涛去年12月,一些城市曾一度出现部分群众争购家电、金银首饰等商品的现象。与此同时,在金融活动方面,储蓄存款增势有所下降,货币投放有所增加。由此,有些同志认为:“现有的情况颇有点类似干1988年”,并因此判...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树青  
20 0 2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不会像 2 0 0 1年那样呈逐季下降趋势 ,可能出现比较平稳的上升。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 ,通货紧缩的趋势扩大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基本上还没有得到解决 ,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在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 ,应研究选择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的时间和力度 ,不能把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期化和长期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当前的宏观经济指标处于合理的运行区间,不应再推出大规模的财政金融刺激政策。不能用短期分析框架来进行长期经济决策,必须通过鼓励技术和制度创新使经济保持长期活力现阶段必须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既要防止为调结构而不顾经济下滑的错误观点,也要防止借"稳增长"之名而行"造城运动"之实。当前应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使资金服务于调结构大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