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7)
- 2023(6370)
- 2022(5188)
- 2021(4662)
- 2020(4003)
- 2019(9039)
- 2018(8519)
- 2017(17289)
- 2016(8810)
- 2015(9350)
- 2014(9147)
- 2013(9177)
- 2012(8525)
- 2011(7727)
- 2010(7846)
- 2009(7431)
- 2008(6215)
- 2007(5443)
- 2006(4877)
- 2005(4584)
- 学科
- 济(39399)
- 经济(39367)
- 业(27909)
- 管理(26990)
- 融(25257)
- 金融(25257)
- 企(24331)
- 企业(24331)
- 银(22276)
- 银行(22263)
- 行(21634)
- 方法(18808)
- 中国(17497)
- 数学(17230)
- 数学方法(17145)
- 财(13923)
- 制(11805)
- 中国金融(11084)
- 务(10058)
- 财务(10044)
- 财务管理(10030)
- 地方(9875)
- 企业财务(9769)
- 业经(8869)
- 农(8516)
- 体(7816)
- 产业(7293)
- 贸(7157)
- 贸易(7148)
- 体制(6981)
- 机构
- 大学(121202)
- 学院(120873)
- 济(56758)
- 经济(55749)
- 管理(45288)
- 研究(40173)
- 理学(39430)
- 理学院(39017)
- 管理学(38324)
- 中国(38209)
- 管理学院(38124)
- 财(28150)
- 京(23952)
- 财经(23014)
- 科学(22309)
- 经(21085)
- 中心(20649)
- 经济学(20038)
- 所(19517)
- 农(18814)
- 融(18626)
- 经济学院(18391)
- 金融(18304)
- 研究所(17766)
- 财经大学(17625)
- 银(16870)
- 江(16808)
- 业大(16411)
- 银行(16307)
- 行(15283)
- 基金
- 项目(82623)
- 科学(66208)
- 基金(62945)
- 研究(58386)
- 家(54710)
- 国家(54290)
- 科学基金(47458)
- 社会(40470)
- 社会科(38781)
- 社会科学(38773)
- 基金项目(32963)
- 省(31466)
- 自然(30098)
- 自然科(29517)
- 自然科学(29509)
- 自然科学基金(29057)
- 资助(26809)
- 教育(26410)
- 划(26071)
- 编号(21177)
- 部(19015)
- 重点(18884)
- 发(18102)
- 国家社会(17790)
- 创(17786)
- 教育部(16830)
- 创新(16719)
- 成果(16424)
- 科研(16243)
- 人文(16187)
共检索到181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哲希 王兆瑞 刘玲君 陈彦斌
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通常被认为是杠杆率高企的主要原因。由此,降低间接融资占比被视为去杠杆的有效手段。然而,本文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系统分析了间接融资占比与杠杆率之间关系,并利用跨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之后,认为这一论断有待商榷。(1)间接融资占比与杠杆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而非已有多数研究认为的正相关关系,间接融资占比并非越低越好。(2)间接融资占比与杠杆率之间U型曲线的拐点值会受到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越高,U型曲线的拐点值越高。反之,U型曲线的拐点值越低,间接融资占比上升更容易推动杠杆率上升。具体到中国的实际情况,高杠杆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因于间接融资占比偏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偏低才是更为重要的原因。通过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相关举措来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更有助于推动中国杠杆率的下降。
关键词:
杠杆率 金融结构 间接融资 资源错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芮 曹廷贵
以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杠杆率。区分企业杠杆率的期限结构差异后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无论是对企业的短期杠杆率还是长期杠杆率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杠杆率的负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盈利企业和高杠杆企业中较大。机制分析则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减少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和弱化经营风险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杠杆率。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降低信息产业税收水平、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及适当加强金融监管,有助于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去杠杆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金涛 岳华
针对企业杠杆高企与结构性扭曲的现状,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数字金融所具有的结构性去杠杆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途径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所有制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行业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制造业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监管强度视角,有力的金融监管举措能够促进数字金融发挥结构性去杠杆的成效;另外,数字金融亦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负债的水平。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再斌
2016年以来我国开启了去杠杆的历程。从实际效果来看,实体经济杠杆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当前社会整体杠杆率仍处于高位,特别是2018年以来,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社会风险偏好普遍下降,企业资产负债表有加速恶化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有研究人员提出金融政策"不可能三角",即在经济下行周期,无法保证去杠杆、实体经济融资和金融体系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三个目标同时实现。笔者认为,破局关键在于融资结构的优化,如果在去杠杆同时实现融资结构优化,解决货币政策传导问题,就能化解所谓的"不可能三角"。
关键词:
融资结构优化 去杠杆 风险定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建伟 王振山
使用2005—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以《物权法》实施为标志的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物权法》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企业杠杆率;(2)《物权法》降低企业杠杆率是通过强化物权保护渠道实现的;(3)《物权法》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优化了企业资本结构。企业是生成金融风险的微观主体,降低企业杠杆率也就相应降低了社会金融风险水平,这为物权制度改革能够降低社会金融风险水平提供了微观证据。因此,应继续加强物权保护,并进一步强化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以降低企业杠杆率,优化资本结构,缓释金融风险。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董文奎
目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家庭储蓄率偏高,不利于内需增长。数字金融的出现和发展为降低家庭储蓄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但现有文献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家庭储蓄率的机制研究不足,相关经验证据也较为缺乏。本文认为,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门槛为家庭承担风险和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更多途径和便利,有助于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进而降低家庭储蓄率,且这种效应对于流动性约束较强的家庭(如收入和社会资本较少、预防性储蓄动机较高的家庭)更为显著。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2017年数据和2012年、2014年、2016年城市层面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分析发现: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家庭储蓄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效应显著,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会降低家庭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概率,而面临流动性约束的家庭有较高的储蓄率,因而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的路径降低家庭储蓄率;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家庭储蓄率的负向影响具有显著的家庭异质性,对有预防性储蓄动机家庭、收入较低家庭、社会资本较少家庭的边际影响更大,而对储蓄率很低家庭(储蓄率最低的20%样本家庭)的影响不显著。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做了如下拓展和改进:一是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拓展了数字金融的经济效应和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为中国储蓄率呈现下降趋势提供了一种解释;二是采用多期家庭储蓄数据和城市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实证检验,为数字金融发展的家庭储蓄率降低效应及其缓解流动性约束路径和家庭异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研究表明,发展数字金融能够有效降低家庭储蓄率,释放家庭消费潜力,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应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发展,进一步提高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多渠道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有效缓解收入较低、社会资本较少家庭的流动性约束,促进弱势群体的消费增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廖义刚 杨雨馨
本文考察增加地区教育投入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教育投入与企业劳动力成本显著负相关,该影响主要存在于福利性货币薪酬、拥有适龄子女和学历较高的职工、国有企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与户籍限制宽松的地区。进一步分析显示,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是上述影响的主要机制,且人工成本的下降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脱实向虚”问题。研究表明,增加地区教育投入在缓解劳动力成本压力方面具有正外部性。
关键词:
地区教育投入 劳动力成本 公共服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莲琴 屈耀辉
本文将企业的负债划分为经营负债与金融负债,以2001—2005年期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检验了经营负债杠杆与金融负债杠杆对公司创值能力和成长性影响的差异性。结果发现:①经营负债杠杆比金融负债杠杆对公司的创值能力和成长性产生更大更显著的积极效应,即拥有更多的经营负债更能提升公司的创值能力和成长性;②两种负债的杠杆效应均存在"规模效应",即公司的规模越小,杠杆效应越强;③金融负债杠杆与经营负债杠杆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即随着金融负债杠杆比率的增加,经营负债杠杆效应会显著增强;反之亦然。显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制定其负债安排策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2008年之后,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快速提高,虽然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并不算高,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较高,是当前去杠杆的重点。在去杠杆问题上,要厘清去杠杆的范围,明确去杠杆的思路,在控制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同时,重点压降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综合运用好金融和经济手段,在去杠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非金融部门加杠杆中的作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2008年之后,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快速提高,虽然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并不算高,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较高,是当前去杠杆的重点。在去杠杆问题上,要厘清去杠杆的范围,明确去杠杆的思路,在控制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同时,重点压降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综合运用好金融和经济手段,在去杠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非金融部门加杠杆中的作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宋龑娜
当前.去杠杆的重点领域应放在国有企业、强周期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和僵尸企业警惕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背后有特殊的国情,如追赶型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高杠杆、金融市场不发达等过程,且我国债务多为内债,有高储蓄率作为支撑,可以说,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极低。但长期高杠杆高负债对非金融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和风险隐患绝不容忽视。一是高负债加大企业自身财务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宋龑娜
当前.去杠杆的重点领域应放在国有企业、强周期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和僵尸企业警惕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背后有特殊的国情,如追赶型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高杠杆、金融市场不发达等过程,且我国债务多为内债,有高储蓄率作为支撑,可以说,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极低。但长期高杠杆高负债对非金融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和风险隐患绝不容忽视。一是高负债加大企业自身财务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奇霖
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注意资产泡沫膨胀。此后,"一行三会"将此做为重点任务予以推进。国内正式进入了"货币政策收紧+严监管"的金融去杠杆周期。市场上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方有各方的观点与看法,各种表述层出不穷,但对于金融去杠杆的内涵、具体怎么去杠杆以及去杠杆何时结束等核心问题的讨论却比较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奇霖
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注意资产泡沫膨胀。此后,"一行三会"将此做为重点任务予以推进。国内正式进入了"货币政策收紧+严监管"的金融去杠杆周期。市场上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方有各方的观点与看法,各种表述层出不穷,但对于金融去杠杆的内涵、具体怎么去杠杆以及去杠杆何时结束等核心问题的讨论却比较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佩瑶 崔建军
本文基于生产函数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市场化改革与杠杆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1)市场化改革与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当市场化程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进一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份额并不利于控制杠杆率水平;(2)市场化改革去杠杆的效果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进一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份额不利于经济去杠杆,中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可以有效去杠杆;(3)市场化改革对杠杆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即市场化改革通过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影响杠杆率水平。因此,寻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制度均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有助于化解我国的杠杆困境。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杠杆率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融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融资租赁的债务治理效应吗——基于中登网实施前后的实证检验
数字金融有助于降低企业违规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高新区建设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来自“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证据
ESG表现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吗?——来自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政府背景大客户是否有助于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高管长期任职有助于降低盈余管理吗?
降低住房公积金缴费率有助于稳定就业吗?
国家治理体系完善有助于促进金融稳定吗?——基于全球214个国家的数据检验
社会网络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概率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