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5)
2023(8757)
2022(7314)
2021(6445)
2020(5146)
2019(11711)
2018(11519)
2017(21579)
2016(11164)
2015(12342)
2014(12242)
2013(12383)
2012(12214)
2011(11447)
2010(11828)
2009(10869)
2008(10408)
2007(9425)
2006(8896)
2005(8618)
作者
(33372)
(27966)
(27911)
(26581)
(18005)
(13288)
(12622)
(10739)
(10670)
(10047)
(9804)
(9205)
(9144)
(9088)
(8875)
(8640)
(8278)
(8078)
(8034)
(7606)
(7336)
(6836)
(6763)
(6535)
(6402)
(6295)
(6094)
(6011)
(5694)
(5557)
学科
(76277)
经济(76227)
管理(26931)
(24678)
地方(24105)
中国(20985)
方法(19148)
(17137)
企业(17137)
数学(16768)
数学方法(16696)
(16471)
贸易(16461)
(16159)
(15967)
地方经济(15399)
业经(14628)
(12156)
(12037)
(11525)
农业(11289)
(10990)
金融(10990)
环境(10953)
(10543)
(10140)
银行(10132)
(10016)
(9852)
产业(8498)
机构
学院(168589)
大学(166403)
(86354)
经济(84830)
研究(68279)
管理(58080)
中国(52493)
理学(47938)
理学院(47317)
管理学(46731)
管理学院(46407)
科学(37829)
(36925)
(36378)
(34869)
研究所(31036)
中心(29431)
经济学(28669)
财经(28220)
(27060)
(26129)
经济学院(25498)
(25447)
(24443)
北京(24002)
(23202)
师范(23004)
(21526)
科学院(21021)
业大(20651)
基金
项目(101737)
科学(80129)
研究(77535)
基金(72725)
(62560)
国家(62030)
科学基金(52275)
社会(52216)
社会科(49712)
社会科学(49703)
(39938)
基金项目(37201)
教育(33577)
(32644)
编号(30074)
资助(29892)
(29843)
自然(29504)
自然科(28775)
自然科学(28770)
自然科学基金(28222)
发展(25035)
成果(24816)
(24636)
重点(23426)
国家社会(22399)
(22324)
课题(22319)
(20754)
创新(19596)
期刊
(110492)
经济(110492)
研究(61335)
中国(39800)
(26436)
(25857)
管理(24543)
学报(22382)
科学(21832)
(20400)
金融(20400)
经济研究(19453)
农业(17834)
大学(17636)
教育(17419)
业经(16762)
学学(16587)
技术(15788)
财经(15004)
问题(14512)
(13855)
(13211)
国际(12473)
世界(11430)
技术经济(10470)
(9257)
经济问题(8971)
商业(8960)
统计(8548)
经济管理(8505)
共检索到287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士强  
针对经济发展代价日趋突出的客观现实,需要从经济社会经济主体属性历史演变的角度,深入研究影响经济发展代价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主体关系等四种主要因素及其关系,概括并比较降低经济发展代价的四种途径:传统市场经济体制、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计划经济体制。降低我国经济发展代价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完善包含混合经济体制特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推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着眼探索现代计划经济体制①的初步框架和基本模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渠晓伟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大多数县处在农业经济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工业化。农业发展应当以工业化为方向,小城镇建设应当以工业化为基础。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具有发展基础成熟、发展机遇良好的有利条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乔方亮  
来自各方面的资料和专家学者们的分析预测表明 ,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的失业高峰期。失业的成因与政策制定者的发展观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必须彻底转变那种只注重GDP增长而忽视就业的发展观念 ,整个社会的发展战略应由追求速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 ,转向以创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魁臣  
九十年代是天津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应完成三重转换:一是从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转向集约型生产经营方式;二是从内向型经济格局转向外向型经济格局;三是从传统的产品经济运行机制转向商品经济运行机制。要实现这三重转换,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安岭  
造成中国现有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完全是流动性过剩的简单分析。现有治理通胀的思路和手段可能会取得一时之效,但不可能获得长期之效。治理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根据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特点,必须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规律出发,深刻认识投资与消费的内在关系,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定位和目标取向,大力转变经济发展路径,走一条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的发展道路,从体制机制上形成遏制通货膨胀的内在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焦建国  
衡量政府行政成本的核心指标应该是财政规模与结构。各国行政改革的动因是多方面的 ,但财政上的动因是主要的 ,是共性的 ,降低行政成本的“财政驱动”是行政改革的一个主要推动力量。降低畸高的行政成本是中国改革要解决的紧迫问题。降低行政成本的出路是构建民主法治政府 ;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换政府职能 ,真正精兵简政 ,建立适度廉价政府 ;强化政府预算机制 ,建设透明政府 ;借鉴企业精神 ,塑造高效政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邵锦华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存在包括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同时也存在减排空间大、减排成本低、技术合作潜力大的优势。因此,我们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建立低碳经济的政府主导机制、技术支撑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生产消费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克任  
一、国有经济发展的困境 国有经济理应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它不仅没有起到这种作用,反而陷入了困境之中。 我国几十年计划经济的结果之一是形成了在全国经济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国有经济。改革以来,国有经济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其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国有经济不仅在数量上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在企业规模、行业分布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除青松  张业勋  
澳门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出路福建省亚洲问题研究所除青松,张业勋当前澳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外部竞争力加大,经济转型面临重重困难,前景令人担忧。(一)从澳门内部经济发展状况看,澳门是个海岛型经济,农业、渔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微不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刚  
低碳经济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发展目标、减排和成本。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这三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也就是在保证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低排放和低成本。如果单纯为了经济快速转型和兑现减排承诺,而制定和实施强制减排政策,必然引发各种经济冲突和社会矛盾,从而使低碳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从根本上讲,应该把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进行考量,而不仅仅是作为工业减排的附属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正初  
减轻农民负担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集体经济郭正初(湖南省岳阳市农经委)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农村的公共公益事业需要较大的发展,而目前大部分农民的的承受能力与所需巨额投入不相适应。这是当前减轻农民负担遇到的难题,加速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解决这一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泰岩  
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必须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和三个“一切”,即“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沛然  
一、台湾省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我国目前各省区中数台湾面积最小。台湾本岛、澎湖列岛和其它属岛等,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是当今我国唯一完全由海岛组成的省,其自然条件与资源独具特点。(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优劣台湾位于我国大陆东面100公里处,为南、北海交通要冲。我国东南沿海多山地丘陵,陆上交通不便。台湾海峡的沟通,利华南与华北、东北的物资交流。台湾岛是东亚岛弧链中重要一环。我国因台湾而直濒大洋,是我国海上门户和屏障,与亚洲邻近地区、大洋洲各国乃至美洲联系都很重要。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石正方  
新世纪前后,在台湾政、经矛盾纠结中高雄经济陷入发展困境。本文认为尽快实现“三通”是高雄走出困境、港口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最佳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常晓鸣  
以索罗外生增长模型和罗默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对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关系,以及产业转移的类型和途径进行的研究表明:一定技术条件下产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将遭遇中间投入等要素的瓶颈制约而进入平衡增长路径。而跨越这一发展瓶颈的根本途径是创新与产业升级,在我国,实施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可能方向和路径是:其一,通过制度和市场创新推动对通用型技术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深层次承接;通过制度管理与方法创新鼓励境外投资和跨国并购,促进向海外资源富集区的产业转移。其二,通过技术、管理、市场、方法等多方面创新,推动东南沿海劳动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向内地的产能和扩张型转移。积极鼓励延伸型产业转移在中西部落户、壮大,加强对淘汰型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