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6)
- 2023(16532)
- 2022(14135)
- 2021(13063)
- 2020(11257)
- 2019(25547)
- 2018(25513)
- 2017(49527)
- 2016(27115)
- 2015(30504)
- 2014(30501)
- 2013(30499)
- 2012(28239)
- 2011(25319)
- 2010(25551)
- 2009(24213)
- 2008(24107)
- 2007(21789)
- 2006(19705)
- 2005(17924)
- 学科
- 济(111190)
- 经济(111014)
- 业(100776)
- 管理(95998)
- 企(89447)
- 企业(89447)
- 方法(49333)
- 数学(39390)
- 数学方法(38980)
- 财(37224)
- 农(34350)
- 业经(32885)
- 中国(29531)
- 制(27526)
- 务(25625)
- 财务(25555)
- 财务管理(25514)
- 企业财务(24093)
- 农业(23415)
- 学(21837)
- 技术(21104)
- 和(20809)
- 理论(20194)
- 贸(20112)
- 贸易(20100)
- 易(19554)
- 体(19439)
- 地方(19288)
- 划(18997)
- 银(18676)
- 机构
- 大学(398005)
- 学院(397956)
- 济(160776)
- 管理(158338)
- 经济(157294)
- 理学(135456)
- 理学院(134019)
- 管理学(131961)
- 研究(131840)
- 管理学院(131253)
- 中国(102349)
- 京(86135)
- 科学(80544)
- 财(80252)
- 农(68260)
- 所(67205)
- 财经(62661)
- 江(60814)
- 研究所(60338)
- 业大(59619)
- 中心(59121)
- 经(56715)
- 北京(54781)
- 农业(53795)
- 范(48633)
- 州(48256)
- 师范(48111)
- 院(47756)
- 经济学(47723)
- 财经大学(46297)
- 基金
- 项目(258867)
- 科学(203289)
- 研究(189687)
- 基金(187892)
- 家(163613)
- 国家(162197)
- 科学基金(139268)
- 社会(118799)
- 社会科(112433)
- 社会科学(112402)
- 省(101161)
- 基金项目(99386)
- 自然(91164)
- 自然科(88965)
- 自然科学(88940)
- 自然科学基金(87376)
- 教育(85707)
- 划(84603)
- 资助(77494)
- 编号(77342)
- 成果(63313)
- 重点(57596)
- 部(57196)
- 创(55407)
- 发(54884)
- 课题(52979)
- 创新(51182)
- 制(49942)
- 科研(49419)
- 业(49099)
- 期刊
- 济(186109)
- 经济(186109)
- 研究(121789)
- 中国(77393)
- 财(65024)
- 管理(63749)
- 农(63264)
- 学报(62150)
- 科学(57534)
- 大学(47453)
- 学学(44823)
- 农业(43454)
- 教育(40301)
- 融(37920)
- 金融(37920)
- 技术(34464)
- 业经(31645)
- 财经(31531)
- 经济研究(28493)
- 经(26947)
- 问题(24381)
- 业(23994)
- 技术经济(20848)
- 理论(19842)
- 现代(19474)
- 科技(18796)
- 贸(18620)
- 版(18358)
- 商业(18133)
- 图书(18111)
共检索到602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黄汉权 姜长云 付保宗 盛朝迅
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各项主要成本迅速上升,较先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综合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培育形成较大制约。具体看,我国劳动力用工成本仍会缓慢增加、资源要素成本下降空间较小、融资成本尚有明显下降空间、制造业税负总水平可合理降低、物流成本特别是物流管理成本有一定下降空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有较大空间。综合分析,降低税费成本的关键是降低主流税率、破解融资成本高企的关键是畅通融资渠道、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是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缓解要素成本压力的关键是提高要素产出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关键是简政放权。
关键词:
制造业 降成本 供给侧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罗荣英
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持续攀升的国内外原材料价格给机械制造业带来巨大压力。冷静、理性地去研究和探讨机械制造业如何有力、有效地进行产品成本控制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和迫切。经过长期实践和广泛调研,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锦和 范晓东 阮玮蘋 杨星 张立 刘琳 邵立华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善和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本文基于2016年广东制造业电费支出及经营成本的不完全调查,测算了广东制造业行业及典型上市公司的降电费成效,模拟了进一步降低电价的可能影响。研究发现:广东制造业电费支出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低,平均为2.3%;降低电价对高耗能行业企业的营业成本影响较为明显,而对高新技术制造业并不敏感。依据不同行业的成本特点,文章最后提出了分类别、差异化的行业电价政策及加强企业自身节能管理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芳城 邱丽 陈震
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2010—2020年数据,从权益资本成本的视角对此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这表明资本市场有效地支持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地区数字化水平高、国有企业以及行业竞争较激烈的企业中,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改善公司治理两条路径实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震 沈坤荣
我国已经进入高成本生产时代。有效降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有利于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创新企业用工模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化解低效产能、建立智慧型物流系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同时,有关部门要在优化政策制定实施、推动发展动力转换接续、促进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等方面做好跟进实施,努力营造企业降成本的长效机制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
降成本 制造业企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震 沈坤荣
我国已经进入高成本生产时代。有效降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有利于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创新企业用工模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化解低效产能、建立智慧型物流系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同时,有关部门要在优化政策制定实施、推动发展动力转换接续、促进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等方面做好跟进实施,努力营造企业降成本的长效机制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
降成本 制造业企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刘玉海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的这一渠道,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利用2004—2008年中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省域面板数据对这一微观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公路基础设施尤其是高等级公路设施能够显著地降低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但在考虑遗漏代理控制时其影响程度将有所降低;不同种类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降低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此外,企业销售产值等内部影响因素以及地区人均GDP等宏观影响因素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库存成本均具有程度不一的相关影响。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企业库存成本 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庆 林玳玳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比较优势。随着我国劳动力报酬的逐步提高,似乎对已有的劳动力优势形成了较大冲击。本文以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ULC)为基准,对2002年以来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分析表明,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劳动力报酬增长,金融危机之后劳动力优势开始削弱。同时,劳动报酬增长有利于降低企业离职率,稳定企业员工队伍。为应对今后可能面临的劳动力优势缺失现实,企业要以工资率增长为契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自主创新获得综合竞争优势,加快由传统价格优势向自主创新品牌优势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常冉 杨来科 钱志权
当今国际分工模式下全球价值链呈现更多区域化特征,积极嵌入区域性价值链成为各经济体破解低端锁定局势的重要手段。本文构建了区域价值链的简单嵌入度和复杂嵌入度指标,且推导出增加值境内碳排放成本测算方法。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对欧盟、北美、东亚、金砖四大区域的嵌入度对境内增加值碳排放成本的影响,结论如下:(1)提升区域价值链简单嵌入度增加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境内碳排放成本,尤其中国嵌入欧盟、东亚地区以资源型高碳型行业为主,其影响效应更为显著。(2)提升区域价值链复杂嵌入度,利于降低中国境内增加值碳排放成本,但金砖地区例外。(3)四大区域价值链嵌入度对制造业增加值境内碳排放成本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区域价值链嵌入度均利于降低境内碳排放成本;低技术制造业只有提升其复杂嵌入度水平才能降低成本实现制造业绿色转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广奇 王瑞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推动制造业上市公司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与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企业金融化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加入会计信息透明度作为路径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通过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缓解代理的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更为显著。因此,制造业企业应避免“脱实向虚”,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提升公司治理效应,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仲林 李政 付龑钰
为了辨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保证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本文构建了一种阐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均衡状态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产出弹性,对经济机理进行模拟分析;并基于制造业产业链网络系统建立SVAR模型,以识别产业链韧性的关键环节;另外依据2000-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弹性和韧性的视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中游至下游环节,其产出弹性大于上游至中游环节,即中游至下游环节是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价值增值的关键,且产业链各环节产出弹性的协同提升会产生“放大器”效应;(2)对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至中游环节,其韧性更强。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攻关制造业产业链中游至下游的低韧性环节,是保障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关键。因此,本研究为优化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结构和提高产业链安全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对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超 庞保庆 张充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实体税负与制造业金融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引发的实体税负下降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改革对于重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影响较大,对于轻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影响则相对不明显。激励机制检验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对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并引导企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本文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去金融化的相关税收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周方
从科学技术上说,“科技进步”是一个过程,系指运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以及新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从经济学上说,“科技进步”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它体现为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即体现为资源的节省,即所耗资源的减少。本文提供一个数学模型,来说明“科技进步”是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科技进步 成本 单位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亚璇 胡玉明
文章选取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员工薪酬及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低技能劳动者的平均薪酬,但增加了高技能劳动者的平均薪酬,并导致高技能与低技能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扩大,但未明显拉大高管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进一步分别发现,数字化转型对民营企业员工薪酬及薪酬差距的影响更明显,行业竞争程度上升也会强化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员工薪酬的关系,表明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具有更灵活的人员配置能力,同时企业家有借助数字化转型改善员工结构进而提升外部竞争力的动机。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员工薪酬 产权性质 行业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