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8)
2023(4064)
2022(3318)
2021(3031)
2020(2453)
2019(5458)
2018(5125)
2017(9754)
2016(5487)
2015(6007)
2014(6007)
2013(5805)
2012(5525)
2011(5195)
2010(5229)
2009(4610)
2008(4563)
2007(3993)
2006(3657)
2005(3434)
作者
(15337)
(12968)
(12644)
(12340)
(8191)
(5920)
(5861)
(4936)
(4856)
(4487)
(4450)
(4250)
(4087)
(4047)
(4002)
(3933)
(3755)
(3705)
(3701)
(3675)
(3123)
(3052)
(3003)
(2999)
(2921)
(2777)
(2755)
(2689)
(2680)
(2519)
学科
(23125)
经济(23065)
管理(18625)
(13165)
(11095)
企业(11095)
中国(9780)
方法(7597)
(6982)
数学(6547)
数学方法(6467)
地方(6338)
环境(6274)
城市(6113)
(6080)
(5416)
(5200)
(4527)
业经(4491)
体制(4391)
城市经济(4362)
(3989)
(3842)
(3519)
资源(3500)
(3393)
财务(3386)
财务管理(3378)
企业财务(3282)
(3246)
机构
大学(80307)
学院(78716)
(31855)
经济(30963)
管理(29743)
研究(28630)
理学(25561)
理学院(25201)
管理学(24823)
管理学院(24656)
中国(20798)
(17402)
科学(16701)
(16154)
(13321)
中心(12920)
财经(12642)
研究所(11924)
(11446)
(11337)
(11104)
师范(11028)
(10998)
北京(10832)
(10726)
业大(10464)
经济学(10393)
财经大学(9318)
师范大学(9284)
经济学院(9265)
基金
项目(54778)
科学(44049)
基金(41294)
研究(39254)
(36247)
国家(35973)
科学基金(31224)
社会(27554)
社会科(26010)
社会科学(26000)
基金项目(22161)
(19806)
自然(19478)
自然科(19013)
自然科学(19011)
自然科学基金(18628)
(17657)
教育(17152)
资助(15337)
编号(14669)
重点(12542)
(12308)
成果(12110)
国家社会(11965)
(11811)
(11589)
教育部(10730)
(10724)
课题(10433)
人文(10291)
期刊
(36993)
经济(36993)
研究(25147)
中国(15220)
(12441)
科学(11984)
学报(11570)
管理(10125)
(10105)
大学(9256)
学学(8869)
问题(6798)
城市(6766)
(6696)
金融(6696)
财经(6643)
农业(6491)
教育(5733)
(5727)
(5390)
业经(5167)
经济研究(5138)
技术(4612)
现代(4455)
资源(4212)
(4029)
发展(3507)
(3507)
社会(3323)
改革(3249)
共检索到116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建高  
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我国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成效并不显著,重要原因是未从居住密度的视角提出针对性举措。拥堵的本质是人、车密度过大。比较发现,与国外因汽车社会发展出现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现象不同,我国城市住宅集合化引致建成区居住极限密集,并且在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的最近十多年,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中居住和交通用地比重在减少、路网密度在降低,建成区人口密度却在增加,因此拥堵日益严重。顺应产业结构变化、汽车社会发展、贸易自由化的形势,土地利用中应提高居住和交通用地的比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柯善咨  郑腾飞  
本文根据拥堵外部性和居民与厂商最优化原理构建模型,检验交通密度对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和以下城市最佳车辆密度分别为1813和2812辆/km2;在2003-2012年期间,拥堵的城市从16个增至166个,生产率损失从255亿元上升到7877亿元,几乎全在大城市;城市路桥资本上升10%,通行能力增长约16%,大城市投资收益远高于小城市投资收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钟允  李春利  
运用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汽车社会成本中的交通拥堵问题的形成和交通拥堵费制度展开分析,尤其侧重于分析拥堵费制度对于缓解道路拥堵的内在机理、作用及实际障碍,并结合交通需求管理的相关理论对治理拥堵问题进行综合探讨。通过对车辆数—成本—流量三个维度的分析,探索造成外部成本的内在机理,找出形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费用标准;通过对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和价值取向的系统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合理分配道路资源和出行时间,在不损失出行者对交通价值获取的同时,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控制汽车使用的社会成本;对拥堵费制度阻碍因素进行客观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降低汽车外部成本、提升整体交通价值为导向的三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培武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在治理的过程中,虽然注重增加交通的供给,但在交通需求管理上侧重于管制的方法。论文在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公共治理理念和方法,提出了增强以人为本、提升民众的参与合作意识,以及注重利益协调与交通需求引导等治理对策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朱丹  王丽艳  宋顺锋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根据不同群体出行方式构建两种模型,定量测算并比较分析其交通拥堵成本,结果表明:时间价值越高的出行者交通拥堵成本越高;私家车出行者拥堵成本较高;低收入群体拥堵成本差异性较大。因此,从公交优先、技术创新及经济杠杆三个方面分析不同群体交通拥堵成本降低机制,进而提出同步强化公共交通软硬件建设、推动"移动互联+交通"融合发展、推进差异化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并完善停车收费政策等对策建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朱丹  王丽艳  宋顺锋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根据不同群体出行方式构建两种模型,定量测算并比较分析其交通拥堵成本,结果表明:时间价值越高的出行者交通拥堵成本越高;私家车出行者拥堵成本较高;低收入群体拥堵成本差异性较大。因此,从公交优先、技术创新及经济杠杆三个方面分析不同群体交通拥堵成本降低机制,进而提出同步强化公共交通软硬件建设、推动"移动互联+交通"融合发展、推进差异化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并完善停车收费政策等对策建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亮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家庭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重。解决交通拥堵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包括调整城市布局、优化交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管理体系等等。但在目前情况下,合理规划道路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梳理整合公交线路,挖掘道路潜力,加快公车改革步伐,缓解车路矛盾,适当限制汽车使用,规范交通行为等,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军  苏云亭  梁彦彦  
城市交通拥堵影响居民生活。而引发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包括机动车保有量、道路规划、交通设施和城市管理等因素。本文通过借鉴英美韩等国家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治彦  岳晓燕  赵睿  
论文从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拥堵成因及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内在原因;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与交通管理水平较低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雷明全  
"治理交通拥堵"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政府组织却责无旁贷。文章认为,跟市场失灵一样,我国政府在治理交通拥堵时也出现了失灵,未能使得治理交通拥堵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虽然实施"政府再造"能矫正政府失灵,但受限于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治理交通拥堵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无法实现,而通过限制私家车的行车里程和在行车收费上区别对待也能实现帕累托改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振宇  韩禹  庞毅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北京城市健康发展的障碍。针对北京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以东京经验为参照系,从城市规划与制度因素两方面剖析了北京交通拥堵困境的根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缓解困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数量及出行总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普遍成为困扰各大城市的难题。如何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市民热议的话题,虽然各界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治理、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但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且有不断蔓延和加剧的趋势。因此,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仍然需要相关各界的持续探索研究。个体机动化出行的迅猛增长,居民出行距离、频次增加必然促进交通需求迅猛增加,在交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公安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出行问题的共识。分析发现,"一卡通"可以通过提高公交系统的分担率来缓解交通拥堵并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它还有减小财政投入压力的比较优势;建议通过丰富业务功能和扩大适用地域来扩展公交"一卡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公安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出行问题的共识。分析发现,"一卡通"可以通过提高公交系统的分担率来缓解交通拥堵并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它还有减小财政投入压力的比较优势;建议通过丰富业务功能和扩大适用地域来扩展公交"一卡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承锋  刘晓萌  丁银  张媛媛  
不同于单中心城市的"圈层式拥堵",以重庆市为代表的组团式城市交通拥堵的空间特点是"哑铃式拥堵",但有向"圈层式拥堵"发展的不良趋势;空间利用过密及单质化倾向、产业布局分散、职住分离、城镇化快速推进、汽车消费过度及其顽固性必然引致交通需求的顽固增长。组团式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方向应是产业聚集与组团特质相结合:维持、优化城区特有的组团特质,在组团空间内部形成关联产业群聚集并实现组团服务功能的融合,避免组团间的交通便利化导致的产业分散布局,组团间使用大容量交通进行连接,形成TOD式"城市交通—城市组织"的空间串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