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9)
- 2023(1919)
- 2022(1570)
- 2021(1378)
- 2020(1348)
- 2019(2806)
- 2018(2757)
- 2017(5583)
- 2016(3028)
- 2015(3216)
- 2014(3357)
- 2013(3366)
- 2012(3165)
- 2011(2987)
- 2010(3025)
- 2009(2650)
- 2008(2616)
- 2007(2437)
- 2006(2077)
- 2005(2027)
- 学科
- 业(11171)
- 险(10645)
- 保险(10554)
- 管理(9654)
- 济(9577)
- 经济(9563)
- 企(7586)
- 企业(7586)
- 银(6089)
- 银行(6089)
- 方法(5810)
- 行(5742)
- 中国(5428)
- 数学(5339)
- 数学方法(5301)
- 制(4609)
- 融(4557)
- 金融(4557)
- 各种(4292)
- 种类(4247)
- 类型(4246)
- 各种类型(4244)
- 财(4213)
- 保险业(3738)
- 务(3282)
- 财务(3282)
- 财务管理(3271)
- 业务(3232)
- 企业财务(3112)
- 度(3107)
- 机构
- 大学(40506)
- 学院(40377)
- 济(17678)
- 经济(17266)
- 管理(16831)
- 中国(15428)
- 理学(13523)
- 理学院(13422)
- 管理学(13212)
- 管理学院(13142)
- 财(11716)
- 研究(11177)
- 财经(8885)
- 京(8176)
- 经(8083)
- 融(7720)
- 金融(7611)
- 银(7429)
- 银行(7035)
- 中心(6985)
- 财经大学(6806)
- 行(6617)
- 江(6203)
- 人民(6096)
- 国人(6009)
- 中国人(5999)
- 科学(5917)
- 公司(5893)
- 经济学(5848)
- 农(5582)
共检索到66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Malcolm Poslinsky 章海贤
对任何企业的生存来说,保持健康的现金流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当今恶劣经济环境下,要管理来自债权人的现金流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这个问题在于,每个债权人的信用风险程度都不相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灿秋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贷前防范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正确选择贷款企业 ;深入分析行业风险 ,动态地调整银行贷款在各行业中的合理布局比例 ;透彻研究企业财务报表 ,分析其中蕴涵的会计风险 ;深入分析企业内部关键技术和管理问题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贷前分析方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贷前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丽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马丽敏 于博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但其对银行风险治理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文本挖掘法”判断银行是否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并以2011—2020年74家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交叠DID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信用风险。考虑数字化转型程度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动态处理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间越长,其对信用风险的抑制作用越大,但该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一步将数字化转型分解为“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技术”两个二级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技术”均能显著抑制银行信用风险,且“数字化战略”的抑制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信贷集中度抑制信用风险。本文的研究对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强化信用风险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红
信用风险控制既是风险控制研究的理论难点,也是风险控制实践的难点。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非对称信息下信用风险形成的机理,可以得出控制信用风险的关键在于事前阶段的结论。加强客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企业降低信用风险的关键,也是实现企业信用风险标本兼治的第一步。
关键词:
不对称信息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监会新资本协议实施研究和规划项目组 王兆星 韩明智 王春芳 陈颖
在监管部门和国内银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论证、起草、征求意见和定量影响测算,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第一批监管规章。这些规章与指引在准确把握新资本协议实质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银行业实践,建立了一套相对明确、操作性强的审慎监管要求,为商业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准备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技术标准。本刊特约请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对这些监管规章与指引进行了解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玉洁
文章从供应商监督与治理视角,基于2002—201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商业信用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的商业信用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了自身的利益,供应商有动机识别和监督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有效降低了客户企业股价未来大幅下跌的风险;相对于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在市场化进程落后的地区,商业信用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商业信用可以通过降低税收规避程度、提高信息透明度与会计稳健性,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李梦艺
资产证券化一直被视为转移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实践中政策因素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政策因素在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其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一方面,2014年底及2015年初,资产证券化业务审批制向注册制或备案制的政策转变,显著促进了资产证券化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在不同银行微观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若资产流动性、资本规模、营利性越低,及风险资产占比越高,资产证券化越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同时相比上市银行和规模较大银行,资产证券化对非上市银行与规模较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降低程度更高。因此,监管当局应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针对不同银行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并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主体行为,防止针对资产证券化功能的过度使用。
关键词:
政策因素 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是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向绿色转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从当前看,进一步激励和发展绿色投融资也是稳增长、防止投资增速过快下滑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客观要求。2016年由七部委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几项激励绿色投资的措施,包括央行的绿色再贷款、绿色MPA考核,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对绿色项目担保、贴息等措施都开始逐步落地。但是,总体来看,已有的激励机制的力度和实施面还不大,到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朝旭
李审计长今年提出把审计重点放在真实性上,防范和避免由于企业作假账出现问题后审计人员承担风险,切中了要害,非常及时。本文试图从审计人员审计责任角度加以分析,提出如何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这里所说的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法定职权范围内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给国家或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关系人造成损失后审计人员承担连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邓海清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任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五大国有银行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全年只下降了0.66个百分点。故,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实际利率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发力,才能完成年初目标。
关键词:
风险溢价 降成本 无风险利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内审处课题组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审计理念和方法,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而且还可以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在央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将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促进央行内控建设,并有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