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92)
- 2023(5115)
- 2022(4129)
- 2021(4278)
- 2020(3301)
- 2019(7938)
- 2018(7887)
- 2017(12957)
- 2016(7963)
- 2015(9401)
- 2014(9305)
- 2013(8604)
- 2012(8139)
- 2011(7802)
- 2010(7734)
- 2009(6737)
- 2008(6500)
- 2007(5616)
- 2006(5058)
- 2005(4785)
- 学科
- 济(27884)
- 经济(27861)
- 教育(18484)
- 中国(17822)
- 方法(12638)
- 管理(12582)
- 数学(11987)
- 数学方法(11913)
- 业(10343)
- 贸(8442)
- 贸易(8437)
- 易(8370)
- 农(6809)
- 企(6613)
- 企业(6613)
- 发(6469)
- 学(6469)
- 理论(6295)
- 发展(5641)
- 展(5519)
- 教学(5442)
- 关系(5375)
- 出(5161)
- 财(5148)
- 制(4875)
- 银(4549)
- 银行(4549)
- 行(4504)
- 技术(4303)
- 融(4262)
- 机构
- 大学(110832)
- 学院(102936)
- 济(47189)
- 经济(46457)
- 研究(46395)
- 管理(30692)
- 中国(30014)
- 教育(26523)
- 理学(26278)
- 京(25996)
- 理学院(25845)
- 管理学(25456)
- 管理学院(25224)
- 范(24105)
- 师范(24037)
- 科学(23581)
- 所(22568)
- 研究所(20752)
- 师范大学(20423)
- 财(19473)
- 中心(18264)
- 北京(18247)
- 经济学(16799)
- 院(16382)
- 财经(15969)
- 经济学院(15167)
- 经(14997)
- 江(14140)
- 研究中心(12871)
- 研究院(12803)
- 基金
- 项目(64897)
- 研究(55874)
- 科学(53835)
- 基金(47183)
- 家(40577)
- 国家(40159)
- 社会(35967)
- 社会科(33971)
- 社会科学(33967)
- 教育(33823)
- 科学基金(33101)
- 编号(23047)
- 基金项目(23043)
- 划(22226)
- 成果(21980)
- 省(21725)
- 资助(19804)
- 课题(19612)
- 部(18661)
- 自然(17596)
- 中国(17441)
- 自然科(17224)
- 自然科学(17219)
- 教育部(17110)
- 自然科学基金(16960)
- 重点(16521)
- 年(16244)
- 发(15546)
- 性(15499)
- 国家社会(15459)
共检索到168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艳平
清末民初,随着西方函授教育模式的引进,陈栩应时而动创立"栩园编译社"指导文学创作。所创社刊《文苑导游录》成为其主要文学培育基地,该刊体例编排与内容刊登,丰富而全面,充分体现了跳脱出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陈栩将文学指导借助现代报刊媒介的优势加以广泛传播,其兼收并蓄、包容自由的教育理念为民国文坛培养出一批文学新人,助推了新的文学创作潮流的形成;在近代文化、教育转型之际,陈栩所施行的中西、古今、新旧融合共生的文学教育,对传统文学的内容与价值进行了整合与规范,初步确立了文学教育的模式与文类细分标准,对近代文学教育的建立产生了推进作用,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李笑贤
本文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宏观背景,从较为广阔的视野中探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历史原因。作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它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革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本文篇幅较长,本期发表前两部分,下期续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优秀遗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之一 ;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之前 ,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即已传入中国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1 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前半叶 ,康有为、严复 ,特别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 ,开始导入和传播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 ,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努力将其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从而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
康德 中国 近代教育思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乐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聚集一批现代文学创始者。现代文学与高等教育有密切联系,许多现代文学大师曾在高校任教,同时,高等教育也为新文学运动培养出一大批人才,两者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朱文华的《中国近代教育、文学的联动与互动》一书深入探究现代文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研究对象和方法角度有意突破单一学科研究的限制,综合运用与解读可靠的资料,评述历史和文化场景。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包礼祥
近代报刊的产生为近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场"。首先,近代报刊极大地拓展了近代文学的传播空间,使社会对文学特别是通俗文学的需求大增,促进了小说的繁荣,催生出新学诗、新民体等新文学形式,旧的文学形式如古近体诗、灯谜、诗钟等也得以延续甚至扩大影响;其次,近代报刊使作家的身份和创作情形有了改变,进而影响文学风尚的形成,使小说、戏剧等通俗文学成为文学之最上乘;再次,近代报刊培养了大量读者,具有强烈参与意识的读者又从参与创作或干预创作两方面影响文学创作;最后,近代报刊的职责有助于孕育近代作家的近代思想意识和文学意识。
关键词:
近代报刊 近代文学 作家 读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季小琛
中国近代国门洞开后 ,大批外国人来华。西方人和日本人对中国的传统教育都很关注 ,并对之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评价 ,对中国的新教育提出了可供采择的意见和建议。西方人和日本人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仁、孝、忠”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西方人和日本人看待中西关系有三种情况 :吸纳、舍弃、融合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 东西方视野 比较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启定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林
道无言而恒在,学待论而益明。昔者,漆园尝叹百家之往而不返,道术将为天下裂;至于孟坚,则谓诸子相灭而相生,相反而相成,洵为至论。学术者,常与时代相应,而为其时代运会升沉之钤键也。近世以还,知识领域越益展拓,学术分科日趋细密。一人之见,何其偏狭!往圣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之说,于今尤见其实。教育历史之学,既称教育学之基础门类,而膺作成英才之使命;亦属历史学之专门分野,因具穷究天人之职志。从事于斯,至者必求融通史论,综赅今古,折衷东西:是故其学似狭实广,似浅实深。清季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史 《中国近代教育史新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洪港
中国近代教育出版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崛起。从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到编辑大学教材和学术专著,从出版单行本到推出大型丛书,从出版机构单方面运作到出版界与学术界合作互动,中国近代教育出版的发展轨迹从一个重要侧面展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教育出版家群体"立商务以文化理想,倡出版以教育使命",他们大多驰骋于教书育人和编辑出版两大领域,以教育和出版为双轮开拓了一条"智民之路",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教育出版 教育出版家群体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欧阳峣 易思维
本文整理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新式金融企业的面板数据,并将其与人力资本数据匹配,对人力资本影响中国近代产业升级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近代中国通过新式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工业和新式金融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人力资本对工业部门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技术水平较低的轻工业部门,而对技术水平较高的重工业和化学品制造部门无显著影响,说明人力资本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门槛效应。另外,本文还发现,近代人力资本能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李笑贤
三、变革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 留学生派遣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就狭义的范围而言,是从属于教育事业的,因此,在探讨了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对其产生的影响之后,有必要从传统教育变革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考察留学教育兴起的内在原因。 从19世纪40年代起,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紧逼和国家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人们对教育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李娟
科学观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对科学的认识是一种不太成熟的、较为片面的、功利的科学观,进而发展为宣扬科学万能的唯科学主义。在这些科学观的影响下,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服务于考试的指挥,缺少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关键词:
中国近代 科学观 科学教育 影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永新
中国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早期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以孙中山、章太炎、蔡元培为主要代表人物。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教育思想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矛盾,有着不同的历史特点,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维新”,即希望在中国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于鹤 周黎安
采用20世纪30年代中国县级工业数据与银行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1920年公立小学学生数作为解释变量,根据"庙产兴学"的历史事件,采用1820年的寺庙数量作为衡量初等教育发展情况的工具变量,先后运用线性回归模型、Probit模型及二阶段Tobit模型,检验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对20世纪30年代工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20年的公立学校小学生入学数量对纺织厂数量、发电厂数量以及银行数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新式初等教育为近代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准备,推动了近代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
新学 初等教育 近代工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