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3)
2023(2145)
2022(1925)
2021(1884)
2020(1531)
2019(3479)
2018(3692)
2017(6363)
2016(3974)
2015(4619)
2014(5060)
2013(4724)
2012(4444)
2011(4026)
2010(4178)
2009(3793)
2008(3860)
2007(3729)
2006(3266)
2005(3046)
作者
(11935)
(9770)
(9609)
(9379)
(6489)
(4873)
(4534)
(4025)
(3834)
(3743)
(3451)
(3428)
(3334)
(3187)
(3179)
(3179)
(3006)
(2999)
(2925)
(2831)
(2556)
(2530)
(2474)
(2448)
(2399)
(2372)
(2143)
(2140)
(2107)
(2066)
学科
管理(10689)
(10479)
经济(10462)
(8523)
(7052)
企业(7052)
(4161)
理论(3939)
(3881)
(3877)
教学(3505)
中国(3482)
(3343)
教育(3305)
业经(3213)
(2961)
农业(2744)
方法(2666)
(2598)
财务(2585)
财务管理(2567)
(2545)
金融(2543)
(2476)
银行(2471)
地方(2446)
(2432)
学法(2328)
教学法(2328)
(2319)
机构
学院(54579)
大学(51870)
研究(17537)
管理(15326)
(14837)
经济(14216)
中国(14073)
科学(12002)
理学(11905)
(11780)
理学院(11720)
(11547)
管理学(11361)
管理学院(11268)
(11063)
(10521)
农业(9377)
(9241)
研究所(9007)
(8928)
业大(8699)
(8580)
技术(8549)
中心(8432)
(8097)
师范(8012)
职业(7473)
北京(7369)
财经(6638)
(6096)
基金
项目(29081)
研究(22881)
科学(20282)
基金(17191)
(15291)
国家(15098)
(13307)
编号(11608)
科学基金(11480)
教育(11470)
社会(11124)
(10621)
成果(10495)
社会科(10295)
社会科学(10293)
基金项目(8882)
课题(8562)
(7582)
资助(7384)
自然(7277)
自然科(7036)
自然科学(7036)
自然科学基金(6903)
重点(6880)
项目编号(6711)
(6575)
(6278)
(5864)
大学(5710)
研究成果(5692)
期刊
(23498)
经济(23498)
研究(16665)
中国(15325)
(12110)
教育(11879)
学报(10630)
(8907)
农业(8798)
大学(7435)
科学(7392)
学学(6718)
管理(6325)
(5955)
金融(5955)
技术(5828)
图书(5139)
业经(4691)
(4626)
职业(4018)
书馆(3859)
图书馆(3859)
财会(3557)
(3508)
(3215)
论坛(3215)
业大(3109)
财经(3109)
(3036)
问题(2826)
共检索到93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凤益  陶大云  杨桂芬  杨江义  
1992年在中国云南及其它20多个国家或地区同时进行IURON(国际陆稻观察圃)试验。根据IRRI(国际水稻所)汇总资料分析表明:国外中秆、中早熟材料在云南种植后仍然表现为中秆、中早熟;各试点(除孟加拉国外)粳稻比籼稻更适应陆稻生产条件,粳稻的综合评价优于籼稻;株高、生育期在云南与各试点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依此规律提出相关方程供云南引种时参考。云南陆稻引种策略应以中秆、中早熟粳型陆稻为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盛锦山  曹桂兰  韩龙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汤圣祥  丁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凌祖铭  李自超  余荣穆平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粳型水稻品种 8个和陆稻品种 7个 ,在大田旱种和雾培条件下测其根系性状和叶片水势等。结果表明 ,在 2种栽培条件下水、陆稻的根长、根数、根基粗、根中粗和根体积等性状相关显著 ;水、陆稻不同的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陆稻品种的根比水稻品种的长 ,根的基部粗。陆稻品种的叶片水势比水稻高 ,并且与根长、根基粗相关显著 ;水陆稻幼苗 4叶期根基粗和灌浆期的根基粗相关极显著。因此水、陆稻苗期根基粗可以作苗期初步鉴定抗旱性的一种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玉金  鞠国钢  胡荣利  沈琴堂  
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灰飞虱发生数量及其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关系、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田间自然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而灰飞虱发生数量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而推迟播期、推广轻简栽培方式有利减轻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亚洁  许德美  孙斌  刁广华  林强森  杨建昌  
【目的】揭示种植方式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以中旱3号(陆稻)和武香粳99-8(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旱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水种(对照)相比,陆稻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水稻覆膜旱种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陆稻旱种(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后强、弱势粒的相对起始灌浆势(R0/W)、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均大于对照,活跃灌浆时间(D)小于对照,粒重均高于对照,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水稻旱种后强、弱势粒的R0/W、Tmax和粒重与陆稻旱种的结果相反。水稻覆膜旱种的垩白粒率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盛锦山  韩龙植  曹桂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凤山  侯建华  
在大田栽培水分亏缺条件下,对3个陆稻品种的部分抗旱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两种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差异,从而对其抗旱性鉴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细胞膜透性,组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失水百分率,根冠比等都可作为陆稻抗旱性鉴定指标,并应用以上指标采取模糊隶属法对3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合江5号属全期弱抗品种,东陆1号为全期中抗品种,推广1号属前期中抗,后期弱抗品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菊红  屠乃美  张桂莲  
以有代表性的陆稻(TANGARA,IAPAR9)为试材,水稻新香优 80 为杂交组合,R80 为常规稻,采用裂区设计,通过水田和旱地栽培比较试验,探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主要是干旱对水、陆稻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旱地栽培时,产量明显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旱栽产量低的原因陆稻主要是有效穗数不足、结实率下降,水稻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多,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陆稻;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 1.453 0.干旱对生育期、株高、茎蘖数、叶面积和米质有一定影响.旱种时生育期较短,株高中等,叶面积较小的品种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自超  刘文欣  赵笃乐  
选用 2个陆稻品种作为抗旱类型 ,2个水稻品种作为敏旱类型 ,以 PEG作为水分胁迫剂 ,通过对幼芽、幼根和幼苗等不同时期或状态的 PEG胁迫比较水、陆稻的生长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陆稻幼芽粗度、幼根粗度差异相对较小 ;陆稻幼芽长度、幼根长度、发芽率及 3周后苗高等明显比水稻表现有较强的生长势 ,因此可用这些性状与抗旱品种的相对生长势鉴定水、陆稻的抗旱性 ,未浸种处理的种子可用 15%的 PEG溶液胁迫 ,浸种处理过的种子可用 2 0 %的 PEG溶液胁迫。低浓度的 PEG溶液 ( 2 0 % )胁迫对所有试验材料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军民  周清明  唐浩  
为了提高旱稻的产量和品质,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配方对巴西陆稻IAPAR9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施磷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钾量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增施钾肥对提高结实率和增穗、增重有明显的作用;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成穗率均呈较弱的负相关,氮、磷、钾肥用量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不大,不同处理间的垩白粒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大.巴西陆稻IAPAR9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颂平  周清明  
从抗旱性机制、鉴定、基因工程、遗传与育种 4个方面综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陆稻抗旱性研究的成果与进展 ,提出了陆稻抗旱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祁忠占  宋玖雪  彭永康  
对10个水稻栽培种和10个陆稻栽培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和陆稻根系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POD和COD同工酶都有较明显的差异,陆稻根系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水稻的含量,陆稻的POD同工酶谱带数虽少于水稻,但苗期和分蘖期酶谱带总面积却高于水稻.在不同发育时期,陆稻中POD同工酶谱型变化较水稻稳定.陆稻根系中COD同工酶谱带数多于水稻,但苗期和分蘖期大部分COD同工酶的相对酶活性低于水稻,陆稻根系发育过程中,在开花期尚能检测到COD_7酶带.与水稻相比,陆稻根系发育过程中COD同工酶谱型的变化较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国振  
该文介绍了‘美人’梅引入中国的过程及现在推广种植的情况。据估计 ,到目前为止 ,已繁殖苗木 30 0万株以上 ,并且已推广种植从北纬 2 4°到 4 2°的广大地区 ,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对环境广泛的适应性 ,特别是能忍耐- 2 0℃以下的低温。文中对美人梅能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也作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