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6)
- 2023(12863)
- 2022(11334)
- 2021(10590)
- 2020(8873)
- 2019(20632)
- 2018(20387)
- 2017(39271)
- 2016(21393)
- 2015(23610)
- 2014(23405)
- 2013(23425)
- 2012(21394)
- 2011(19307)
- 2010(19202)
- 2009(17478)
- 2008(16830)
- 2007(14489)
- 2006(12539)
- 2005(10994)
- 学科
- 济(84070)
- 经济(83984)
- 管理(57464)
- 业(55865)
- 企(46266)
- 企业(46266)
- 方法(39202)
- 数学(33676)
- 数学方法(33264)
- 学(22061)
- 农(21915)
- 中国(20395)
- 财(19499)
- 业经(18075)
- 地方(16506)
- 贸(15052)
- 贸易(15042)
- 农业(14814)
- 易(14589)
- 理论(14342)
- 制(13772)
- 和(13620)
- 环境(13169)
- 技术(13143)
- 务(12500)
- 财务(12428)
- 财务管理(12408)
- 企业财务(11812)
- 银(11795)
- 融(11736)
- 机构
- 大学(300420)
- 学院(297302)
- 管理(117332)
- 济(114494)
- 经济(112042)
- 研究(105131)
- 理学(102362)
- 理学院(101107)
- 管理学(99201)
- 管理学院(98666)
- 中国(75756)
- 科学(69134)
- 京(65342)
- 农(55127)
- 所(54270)
- 财(50339)
- 研究所(50168)
- 业大(49799)
- 中心(46270)
- 农业(43584)
- 江(42247)
- 北京(41125)
- 财经(40987)
- 范(39874)
- 师范(39478)
- 院(38651)
- 经(37457)
- 州(34320)
- 经济学(33577)
- 师范大学(32306)
- 基金
- 项目(213449)
- 科学(166684)
- 基金(155334)
- 研究(150704)
- 家(138391)
- 国家(137339)
- 科学基金(116295)
- 社会(92941)
- 社会科(88051)
- 社会科学(88028)
- 基金项目(82844)
- 省(82396)
- 自然(78766)
- 自然科(76912)
- 自然科学(76890)
- 自然科学基金(75487)
- 划(70634)
- 教育(68055)
- 资助(63918)
- 编号(60299)
- 重点(48453)
- 成果(48053)
- 部(46318)
- 发(45193)
- 创(43992)
- 课题(41421)
- 科研(41367)
- 创新(41101)
- 计划(40323)
- 大学(38982)
- 期刊
- 济(120362)
- 经济(120362)
- 研究(84745)
- 中国(55352)
- 学报(54875)
- 科学(49587)
- 农(49027)
- 管理(42084)
- 大学(40438)
- 学学(38111)
- 财(36668)
- 农业(34435)
- 教育(32183)
- 技术(24454)
- 融(22145)
- 金融(22145)
- 经济研究(19526)
- 财经(19248)
- 业经(19160)
- 业(19087)
- 经(16413)
- 图书(15708)
- 科技(15647)
- 问题(15552)
- 资源(15350)
- 版(14875)
- 业大(14722)
- 理论(14213)
- 技术经济(14155)
- 林业(13684)
共检索到425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波
陆地植被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是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总量。在全球CO2浓度持续变化的过程中 ,作为一个对外界综合环境因素敏感的指标 ,陆地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是关注的焦点。简要介绍了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研究方法的状况 ,着重对当前 2种主要生产力模型 (GLO PEM模型和NASA CASM模型 )的测定原理、方法、测定结果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同时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也进行了介绍。表 2参 1 8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德永 潘耀忠 姜萍 朱文泉 何浩
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对东亚地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该文利用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NOVA/AVHRR NDVI,8 km×8 km),采用改进参数的CASA模型研究了东亚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8年来研究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在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净第一性生产力介于8~300 gC/(m2.a)的植被主要分布于气候干旱或气候严寒、冬季漫长的高纬度地区,因而植被生产力较低;净第一性生产力介于300~700 gC/(m2.a)的植被主要分布于10°~35°N低纬度地区以及50°~60°N中高纬度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介于700~2 000 gC/(m2.a)的植被主要分布于缅甸、泰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永刚 温秀卿 顾红 姬菊芝
自然植被第一性净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可为保护及合理利用自然植被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NPP综合研究模型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近43年来气候和自然植被NPP及其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3年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变率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分别为0.38℃和0.49%;日平均辐射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日平均辐射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为-0.86%,各地气候要素...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自然植被NPP 气候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慧卿 刘琪璟 殷剑敏 冯宗炜
根据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采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江西省南昌、吉安、赣州3地近40年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模拟了3地自然植被NPP在未来气候3种水热条件下的变化趋势。此外还以1980年江西全省自然植被NPP为例分析了自然植被NPP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地近40年自然植被NPP平均值分别为13.19、13.11和13.20t/hm2.a,总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当年均气温增加2℃且降水量增加20%时,NPP值增加了14.9%~15.85%;随着年均气温增加2℃且降水量减少20%,NPP减少了4.77%~5.16%;当年均气温增加2℃且降水量不变时,N...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植被 气候变化 江西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正方
净第一件生产力是标志一个地区绿色植物生产力水平的上限和衡量土地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Miami模型对东北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估算,并结合GCMS模式提供的气候情景(Climatescenario)探讨东北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净第一性生产力 响应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靓 周生路 吴绍华 林晨
陆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指示性指标,与碳循环过程和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不仅已成为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更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综合竞争力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同时承受着自然因素及高强度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因此,利用CASA模型,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探讨近十年来长三角地区陆地NPP的时空演变规律及控制因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高强度人为活动对陆地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影响研究提供基础参数。主要结论如下:(1)在时间上呈下降趋势:近十年长三角地区陆地NPP呈现3a周期式波动下降;(2)在空间上分异规律明显:陆地NPP分布为浙江>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险峰 刘高焕 陈述彭 周文佐
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模拟已从统计模型发展到过程模型时代。过程模型从机理上对植物的生物物理过程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模拟,理论框架完整,结构严谨。论文从植物器官、个体、冠层、景观以及区域等不同尺度对过程模型进行分析。近年来,由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使得遥感过程模型融合了遥感及时、准确、宏观、多尺度的优势而成为当前生产力模型的主攻方向。遥感过程模型可实现生态系统NPP的及时模拟和动态监测,便捷、准确地反映NPP的时空变化格局。而在NPP建模过程中,尺度转换是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尺度模型间扩展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数学手段进行尺度转换,同时遥感和GIS技术提供了尺度转换的有力工具。综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广胜 郑元润 陈四清 罗天祥
本文利用中国125组天然成熟林森林资料及Efimova在IBP期间获得的世界各地的23组森林、草地及荒漠等自然植被资料及相应的气候资料对目前流行的气候生产潜力模型:Miami模型、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Chikugo模型、综合模型及北京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hikugo模型、北京模型与综合模型都能较好地反应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状况,但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北京模型与综合模型能较好地反应自然植被的NPP,而Chikugo模型的计算值偏小;同时,根据综合模型对中国自然植被NPP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自然植被NPP的分布趋势是东南沿...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模型,全球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生态学过程模型,利用1982~1999年间NOAA-AVHRR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其相匹配的温度、降水和太阳辐射等气象数据,结合植被和土壤质地等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植被的总NPP为0.21PgC·a-1(1Pg=1015g),约占全国植被NPP总量的12.43%。NPP的总体分布趋势是,自东南至西北递减,这与水热条件的分布趋势一致。18年来,青藏高原植被的NPP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从1982年的0.19PgC增加到1999年的0.24PgC,年平均增加速率约为1%;其中,青海省的东南部、西宁地区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景元书 张悦
基于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产品,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气候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它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0年间,研究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数值主要集中在420~670 g·m-2·a-1(以碳计),平均值为562 g·m-2·a-1(以碳计)。从时间角度来看,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年际波动大,且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呈现随时间逐渐降低趋势。从空间角度看,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呈南高北低、沿海高于内陆的分布规律。研究区内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受到了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苗茜 黄玫 李仁强
研究基于气象观测和B2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1981—2000年和2010—2050年两个时段内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间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1981—2000年流域内植被NPP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未来长江流域气温将整体增加,但各地增温幅度不同。流域降水量有增有减,主要增加区域位于长江源头和上游及中游的江北地区。未来在气温增加幅度较小而降水量增加的区域,如长江源头和上游的青海、西藏、川西及云南的部分地区的植被NPP将增加。在气温增幅较大而降水量减少或者降水量增加不多的区域如长江中游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世荣 徐德应 王兵
在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与气候环境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筛选有代表性的生产力数据和与其相应的气象资料,构建了中国森林生产力气候模型,模拟出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借助气候环境信息制图软件,绘制了中国森林生产力图。
关键词:
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气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崔林丽,史军,唐娉,高志强
了解不同季节陆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及与气候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不同地类的差异对深刻理解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陆地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81~2000年间GLO~PEM模型模拟的我国陆地NPP数据和同期气温、降水以及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不同季节我国陆地植被NPP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981~2000年期间,四个季节的NPP都呈显著增加趋势,春季是NPP增加速率最快的季节,夏季是NPP增加量最大的季节。耕地在春、夏和秋季NPP增长和增长率最高,林地冬季NPP增长最多而水域冬季NPP增长率最高。夏季NPP增长最高的区域分布于我国东部的多数地区、内蒙古东部、四川盆地、贵州东部、藏南和新疆西部:夏季NPP降低最多的区域分布于在呼伦贝尔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东部和新疆西北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平 黄玫 季劲钧 吴战平
论文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多年变化,分析了1981—2000年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森林、灌丛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从年际变化来看,西南地区总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近20年略有上升。近一步分析表明,由于近20年西南地区自然植被分布区域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得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变化有不同响应特征。在森林分布广泛的地区,气温升高速率为0.037℃/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模拟的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灌丛和草地集中区域气温升高速率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宏
利用作者建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 ,模拟了极端干旱气候下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一定土壤质地条件下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地下水埋深越大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越敏感。全球变化造成的温度升高对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也是依地下水埋深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地下水埋深较小时,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温度升高的反应较小 ;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其响应程度明显增加。因而 ,地下水埋深越大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就越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