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55)
- 2023(2392)
- 2022(2017)
- 2021(1829)
- 2020(1515)
- 2019(3545)
- 2018(3426)
- 2017(6243)
- 2016(3610)
- 2015(4059)
- 2014(3860)
- 2013(3863)
- 2012(3840)
- 2011(3569)
- 2010(3562)
- 2009(3318)
- 2008(3168)
- 2007(2945)
- 2006(2752)
- 2005(2595)
- 学科
- 济(12794)
- 经济(12774)
- 管理(7754)
- 业(7145)
- 学(6036)
- 方法(5221)
- 企(5153)
- 企业(5153)
- 数学(4381)
- 数学方法(4309)
- 农(4208)
- 土地(4032)
- 中国(3440)
- 农业(2869)
- 财(2771)
- 制(2602)
- 贸(2594)
- 贸易(2593)
- 易(2491)
- 问题(2414)
- 业经(2400)
- 地方(2392)
- 资源(2346)
- 环境(2011)
- 理论(1996)
- 融(1946)
- 金融(1946)
- 银(1908)
- 和(1881)
- 银行(1878)
- 机构
- 大学(54737)
- 学院(53123)
- 研究(25939)
- 农(20013)
- 科学(19481)
- 济(18638)
- 中国(18547)
- 经济(18179)
- 农业(16457)
- 管理(16141)
- 所(15606)
- 研究所(14515)
- 业大(13706)
- 京(13476)
- 理学(13427)
- 理学院(13204)
- 管理学(12808)
- 管理学院(12747)
- 中心(10848)
- 农业大学(10362)
- 省(10141)
- 院(9507)
- 室(9370)
- 业(9282)
- 江(9217)
- 科学院(9088)
- 实验(8553)
- 北京(8472)
- 实验室(8210)
- 财(7852)
共检索到85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正圣 张凤鑫
以不同产量、品质和抗病特点的材料作为亲本,采用互交结合新种质的输入和选择,改变了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力之间的负相关,并育成了一系列高产高强力新品系。采用两个以上亲本的复交,结合新种质的引入和选择能有效地扩大重组,改善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不利相关,在改进纤维强力与细度时,低麦克隆值应放在首位。
关键词:
棉花,修饰互交,产量,品质,改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占国 马峙英 张桂寅 吴立强
1990~1991年在保定地区自然条件下,利用6个中熟的陆地棉现代品种(系)进行了吐絮进程与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吐絮进程是一个稳定的性状;它与产量性状相关不显著;与纤维比强度、马克隆值和纤维长度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1、-0.9053和-0.9421;与纤维伸长率和整齐度相关不显著;在产量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这一结果提示出,通过田间直接选择单株结铃数高且吐絮进程稳定的类型,可使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得到同步选择和提高,这为培育高产优质陆地棉新品种(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国忠 冯恒文 李爱国 李增书 眭书祥 梁正兰 姜茹琴 孙传渭 钟文南
1974~1993年间,用棉属8个野生种两个二倍体栽培种作父本与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从其后代中,选育出10个具有丰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系和128个各具优良性状的种质材料,其中6个已参加了省级以上区试。它们分别属于8种类型:高衣分(44%—48%),长绒(36.0~40.6mm),高强纤维(25.3~33.3g/tex),大铃(7.08~9.309),最佳麦克隆值(3.7~4.抗棉蚜(Ⅰ—Ⅱ级),抗棉铃虫Ⅰ—Ⅱ级),兼抗枯黄萎病(病指0~10和8~25)。这些新的品系和种质材料丰富了陆地棉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棉属,野生棉,陆地棉,种间杂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国平 张新 周瑞阳 赵洪涛
【目的】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在多年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变化规律,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宿生棉的产量比一年生棉显著提高,4个品种三年生和二年生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391.75和1491.37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39.98%和50.00%,其中高产品种中928F1三年生和二年生的产量分别为1781.67和1882.94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53.95%和62.71%;宿生年限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宿生棉的纤维品质性状与一年生棉相比基本不...
关键词:
宿生陆地棉 产量和品质性状 变化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南芝润 李红芳 张换样 李静 李俊峰 王娇娟 焦改丽
【目的】将反义的棉花GhADF1基因导入陆地棉基因组,进一步了解抑制GhADF1基因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构建了GhADF1基因的反义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L.)品种Coker312。【结果】通过PCR检测卡那霉素抗性选择和系统选育获得3个不同转基因事件纯合系(A5、A9、A20),Southern blot显示:反义GhADF1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且能稳定遗传。转基因纯合系连续3代纤维品质分析显示,它们的纤维比强度和长度与对照相比都显著提高。【结论】转反义GhADF1基因可以提高棉花纤维比强度和长度,改善棉纤维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永生 叶文雪 刘任重 张天真 郭旺珍
【目的】以湘杂棉2号和中棉所28两个具有共同亲本的陆地棉强优势杂交种的F2为作图群体,构建覆盖率较高的遗传图谱,发掘稳定的纤维品质相关QTL,为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SR标记和JoinMap 3.0软件构建陆地棉连锁图,利用WinQTLCart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对2群体6个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在F2和F2:3中进行QTL定位。【结果】利用包含245个多态位点、全长1847.81cM的遗传图谱检测纤维品质QTL。中棉所28群体在多环境平均值的联合分析中检测到22个QTL,三环境分离分析中检测到39个QTL;湘杂棉2号群体分别检测到18个和51个QTL。在A3、D2、D9等染色体...
关键词:
棉花 纤维品质 QTL定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筱南 陈金湘 刘爱玉 李瑞莲
为给棉花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1998~ 2 0 0 0年 ,对引进的 45个美国和墨西哥陆地棉品种 (9个系列 )进行了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品种间、年度间纤维品质有显著差异 .按 9大系列分析及综合比较 ,品质优劣次序为 :Q,ST,SG,DP和 N,C,PM,B,T系列 .在纤维品质指标中 ,纤维 2 .5 %的跨距长度、麦克隆值年度间变化较小 ,未达到显著水平 ,而比强、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则年度间变化较大 ,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陆地棉 棉纤维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以春 刘金兰 刘西钊
对陆地棉栽培种与四个陆地棉半野生种族系杂交的F_2—F_4的抗枯、黄萎病特性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四个组合后代抗黄萎性较强,病指在11.5%以下;鄂沙28×莫尔利棉和尖斑棉两个组合后代与对照86—1比较,抗枯萎性最强,鄂沙28×墨西哥棉和阔叶棉组合后代抗枯萎性较差,说明四个半野生种族系具有较强的抗萎性因子存在。对陆地棉与半野生种族系杂交低世代进行连续抗病筛选,抗病效果明显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忠旭 冯常辉 郭小平 张献龙
【目的】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陆地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利用包含471个标记、总长3070.2cM、覆盖棉花基因组65.88%左右的遗传图谱对其进行主效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方法】以DH962×冀棉5号的F2:3家系为分析群体,用WinQTLCartV2.5进行复合区间作图定位主效QTL,利用EPISTACY软件对共显性标记进行两位点的上位性互作分析。【结果】共检测到9个与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效QTL,和5个与纤维品质相关性状的主效QTL,整齐度和比强度在显著LOD阈值下没有检测到相关QTL。共检测到75对互作位点,大多数互作属于非QTL位点与非QTL位点之间的互作,互作类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梅拥军 朱军 张利莉 郭伟锋 胡守林
目的阐明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指导纤维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产量组分和3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贡献率在12%~76%);铃重对马克隆值有较高的显性贡献(CRD=58%);铃数和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CRM=100%),而铃重对纤维长度的母性效应却有抑制作用(CRM=-60%)。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铃重和衣分对马克隆值的母性与环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詹有俊 杨涛 孙建船 庄生仁 任福成 李渊 张璇
应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F1、F2三个世代研究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次之;单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衣分以显性效应为主,无加性效应,有微弱的上位性效应。生育期、霜前花率、铃期等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反射率等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小或者不存在。环境因素对产量、熟性及品质等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得出,子棉、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
关键词:
特早熟 陆地棉 农艺经济性状 遗传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左开井 孙济中 张献龙 聂以春 刘金兰 冯纯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雄明 刘国强 傅怀勤 汤秀娣 李润花 周忠丽
1993~1994年鉴定了120份不同果枝类型的品种,分析了0(零)、Ⅰ、Ⅱ、Ⅲ型果枝品种群体的20多项农艺经济性状的表型表现、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第5、6果枝第二果节间距的长短能较好地反映果枝类型;株型紧凑群体(尤其是有限果枝群体)的农艺经济性状有较大变异,这对杂交育种和遗传选择有较大潜力;与果枝类型显著相关的性状有果节距、果枝始节、果枝长、叶片厚度、铃重、2.5%跨长等。还对0、Ⅰ型果枝种质需要改良的性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供了具有单项或多项理想性状和0、Ⅰ型种质。
关键词:
陆地棉,果枝类型,种植密度,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承光 王娟 周小凤 马晓梅 李生秀 余渝 李保成
对新疆南北疆不同时期选育的84份陆地棉品种连续2年2点14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变异丰富,尤其在籽棉产量、铃数、始节高等性状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255%,且第1主成分中的纤维长度、生育期和第2主成分中的衣分、籽棉产量具有较高的得分,反映了这4个性状在新疆陆地棉品种改良中的重要性;聚类分析结果将84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占总材料的百分比分别为39.2%、54.8%、3.6%和2.4%,且发现新陆早系列和新陆中系列两类品种在各类群中都有分布,并相互交杂。研究结果可为育种家亲本材料的选择,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孙济中 刘金兰
采用同核异质系在单一或多个核背景中研究了中棉、草棉、异常棉、长萼棉、哈克尼西棉、海岛棉、蓬蓬棉和墨西哥棉等外源胞质对陆地棉产量、产量因素、纤维品质和抗红铃虫、棉叶螨的影响。与陆地棉胞质系比较,外源胞质系皮棉产量一般较低,其中哈克尼西棉和中棉胞质系减产幅度最大。哈克尼西棉胞质导致棉花衣指、衣分和铃重下降,其它胞质对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无显著的不良效应。各种胞质系间棉红铃虫、棉叶螨的为害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棉花 异源胞质 经济性状 抗虫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