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5)
- 2023(9655)
- 2022(8643)
- 2021(8318)
- 2020(6948)
- 2019(16199)
- 2018(16235)
- 2017(30952)
- 2016(17226)
- 2015(19436)
- 2014(19399)
- 2013(18998)
- 2012(17429)
- 2011(15542)
- 2010(15334)
- 2009(13721)
- 2008(13305)
- 2007(11328)
- 2006(9673)
- 2005(8172)
- 学科
- 济(62970)
- 经济(62905)
- 管理(46700)
- 业(43873)
- 企(36926)
- 企业(36926)
- 方法(31967)
- 数学(27590)
- 数学方法(27190)
- 学(17563)
- 农(16370)
- 中国(14894)
- 财(14738)
- 业经(13755)
- 地方(12712)
- 理论(11762)
- 农业(11053)
- 和(10870)
- 贸(10831)
- 贸易(10826)
- 易(10464)
- 技术(10367)
- 环境(10250)
- 务(9947)
- 财务(9882)
- 财务管理(9864)
- 制(9569)
- 企业财务(9293)
- 教育(8986)
- 划(8970)
- 机构
- 大学(239399)
- 学院(238042)
- 管理(95856)
- 济(84515)
- 理学(83965)
- 理学院(82993)
- 经济(82443)
- 管理学(81359)
- 管理学院(80969)
- 研究(79417)
- 中国(56002)
- 科学(55241)
- 京(51801)
- 农(45324)
- 业大(41837)
- 所(41217)
- 研究所(38347)
- 财(36725)
- 农业(36295)
- 中心(35523)
- 江(33267)
- 北京(32291)
- 范(31444)
- 师范(31057)
- 财经(30322)
- 院(29058)
- 技术(27839)
- 州(27641)
- 经(27566)
- 师范大学(25120)
- 基金
- 项目(173001)
- 科学(134214)
- 基金(124378)
- 研究(122096)
- 家(110287)
- 国家(109393)
- 科学基金(92943)
- 社会(72536)
- 省(69151)
- 社会科(68592)
- 社会科学(68574)
- 基金项目(67302)
- 自然(64352)
- 自然科(62836)
- 自然科学(62819)
- 自然科学基金(61646)
- 划(58517)
- 教育(55738)
- 资助(51203)
- 编号(50010)
- 成果(39735)
- 重点(38571)
- 部(36815)
- 发(36138)
- 创(36058)
- 课题(34248)
- 计划(33834)
- 科研(33779)
- 创新(33615)
- 大学(31831)
共检索到329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家驹 闵留芳 刘康 朱协飞 张天真
为了检测棉花芽黄基因能否作为遗传标记基因用于杂种棉制种,在1989~1997年间,鉴定了芽黄基因对其转育系经济性状的可能影响,以及芽黄转育系与陆地棉推广品种杂交的F1、F2的产量优势。初步结果表明:(1)26个供试陆地棉芽黄突变系中,v10、v15、v20对其轮回亲本的经济性状无不良影响,证明了上述3个芽黄基因有可能作为标记基因用于杂种棉制种;(2)6个芽黄转育系与陆地栽培品种的杂种组合,其F1及F2均表现一定的产量优势。
关键词:
陆地棉 芽黄基因转育系 杂种优势 杂种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新平 潘家驹
用五个芽黄品种(系)作父本,与标准系 TM-1杂交。杂种一代再与轮回亲本 TM-1回交,每一世代都针对芽黄性状进行选择,于1988年得到4个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只有芽黄基因不同的近等基因系材料.对20个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V_1对纤维整齐度,V_9对2.5%跨距长度有负的影响,对其它晶质性状无影响。V_9、V_1使得陆地棉生育期延迟。但 V_9比 V_1影响小。V_1使得霜前花(%)减少,V_9对早熟性无影响。V_1、V_9近等基因系与 TM-1比较,V_1在棉花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两方面都明显减少。达到极显著水平。V_9则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V_1、V_9对株高、单株果枝数、籽指三者产生负...
关键词:
芽黄 近等基因系 经济性状 陆地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松华 张天真 潘家驹
在异源四倍体棉种中现已鉴定出22个芽黄突变体、26个芽黄基因,其中v1与v7、v2与v14之间存在着部分同源关系。重叠芽黄基因v16v17的遗传方式独特,单体1测验的分离世代F2和BC恢复产生了黄化的单体株。鉴于杂种棉种子生产现状,作者系统阐述了以芽黄作为指示性状进行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陆地棉,芽黄,突变体,突变性状,杂种优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李文忠 郭介华 张金发
以8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配制了6个单交组合和3个复交组合,对杂种的一些重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交种F1代比对照有明显的竞争优势,F2代优势下降,但大多数经济性状在F1与F2代之间存在正相关,F2代优势的衰退程度也因不同的组合而有较大差异,有的组合F2代仍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筛选出能连续利用F1和F2代的高优势组合是完全可能的。杂种增产主要是单株结铃数多,大铃和高衣分也是某些杂种增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陆地棉 品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黛珍 王曙光 李炳林
三元杂种 [(亚洲棉×比克氏棉 )×陆地棉 ]及其反交的回交后代在性状上发生疯狂分离 ,在育性上分离出 3种类型 :可育型、不完全可育型、不育型。对这 3种类型及三元杂种F1减数分裂及其花粉的形成过程观察表明 ,三元杂种F1及回交后代的不育型 ,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 ,引起部分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等分配 ,从而产生多分孢子和微核 ,最终导致不育花粉的产生 ;不完全可育型 ,大部分染色体联合配对成二价体 ,仅个别为单价体 ,这些单价体在后期随机向两极分离 ,产生的二分孢子有的正常 ,有的不正常 ,进而形成的花粉粒仅个别正常 ;可育株染色体配对正常 ,因而形成的花粉粒...
关键词:
棉花 三元杂种 育性 回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詹有俊 杨涛 孙建船 庄生仁 任福成 张璇 李渊
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其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五个亲本品种的产量、早熟和纤维品质等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相当显著,纤维品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环境因素对各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代的产量性状以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强,平均为30.71%;子棉产量的优势次之,平均为25.02%;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的平均优势分别为16.47%、4.30%和4.10%。生育期和霜前花率等早熟性状F1代的优势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商连光 闫勇 肖荧南 王玉美 华金平
采用不同来源的常规棉、抗虫棉,按照4×7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28个杂交组合,通过2年重复试验,分析F1、F2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大多比较低,但衣分的广义遗传力可达92.16%;狭义遗传力大于54.64%的性状为衣分、衣指、断裂比强度和籽指,部分性状的F2狭义遗传力高于F1代。供试组合F1和F2的中亲优势和高亲优势主要表现在产量上;所研究的性状中,F1以皮棉产量竞争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1.31%、34.17%和13.33%;组合P4/P7(鄂抗棉12/5H303)的皮棉产量比竞争对照邯284增产27...
关键词:
陆地棉 抗虫性 杂种优势 配合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立强 张正圣 徐显 赵俊丽 万艳霞 王校栓
以 5个高强纤维材料为母本 ,6个抗棉铃虫品系为父本 ,采用NCⅡ交配设计 ,对 30个组合的杂种F1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杂种F1竞争优势明显 ,4个性状具有竞争优势 ,其中子、皮棉产量优势最大 ,其次为铃重和单株铃数。通径分析表明 ,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效应最大。在配合力上 ,高强纤维材料亲本以 92 0 80 0 7Ⅲ 长 16 952 和 92 0 80 0 7Ⅲ 长 2 2 的GCA较好 ,抗棉铃虫亲本以中R3、中R4 棉的GCA较好。杂交组合 92 0 80 0 7Ⅰ长 5×中R3和 92 0 80 0 7Ⅲ 长 2 2 ×中R3是较理想的高产优质组合。
关键词:
陆地棉 高强纤维材料 杂种优势 配合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孝永 高国强 吕铁信 吴德芳
通过对60个长绒陆地棉品系与黄河流域推广品种杂交F1代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是影响高品质棉花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子指则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单铃重对产量影响较小.中长绒材料在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纤维细度同时达到育种目标所需要的要求是可能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曲玉杰 孙君灵 耿晓丽 王骁 Zareen Sarfraz 贾银华 潘兆娥 何守朴 龚文芳 王立如 庞保印 杜雄明
【目的】通过1 500个陆地棉杂交组合分析杂种优势与其亲本间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相关性,探讨能否利用大规模杂交组合亲本间遗传距离提高陆地棉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以期为棉花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来自15个国家和中国23个省(市)的305份陆地棉核心种质为亲本,采用L×T(Line×Tester)杂交设计配制1 500个杂交组合。2012—2013年,在中国南北方13个生态环境下考察其株高、单铃重、衣分、纤维长度等10个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分析F1杂种优势、亲本间遗传距离和群体结构,并采用4种方式(Cor1—Cor4)计算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10个性状中亲优势(MPH)均值的变幅为1.70%—7.40%,平均为4.36%,按父本不同将F1分成5组(A—E),其MPH均值A>E>B>C>D;超亲优势(HB)均值的变幅为-4.17%—1.87%,平均为-0.17%,A、B和E组的HB均值皆为正。10个性状在5组中除D、E组的马克隆值之外,其他性状普遍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其中,单铃重和纤维长度的中亲优势在5组中均以正优势为主(达80%以上),最大值分别为34.01%和9.83%,对应的超亲优势分别为24.25%和5.80%。F1和亲本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单铃重、株高、纤维长度、伸长率和整齐度指数整体表现出一定的超亲优势。父本(测试种)与300个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介于2.280—61.430,平均为21.550,5个测试种与母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D>C>E>A>B,其中,最近值为11.721,最远值为33.271。按最小方差聚类,将305个陆地棉亲本划分为2个主群,包括5个亚群。4种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因样本量、遗传距离变幅和父本不同其结果有所差异,相关性随样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强。其中,Cor1是Cor2结果的整体体现;Cor3与Cor1和Cor2相比,部分性状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有所不同;Cor4的相关性最弱。综合来看,遗传距离与衣分、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和纺纱均匀性指数的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遗传距离与其他性状的中亲优势的相关性因采用的分析方案不同,结果有所不同;在4种方案中,除整齐度指数外,遗传距离与超亲优势的相关性整体表现负相关。其中,遗传距离与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和衣分的超亲优势相关性较强。【结论】陆地棉亲本间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存在正负和强弱差异,且样本量越大相关性越强。说明基于大规模杂交组合研究陆地棉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效果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邢朝柱 喻树迅 郭立平 叶子弘 王海林 苗成朵 赵云雷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为抗虫杂交棉选育和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INQUE统计方法、ADE遗传模型对10陆地棉亲本材料及其24个F1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6×4)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3个生态区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和伸长率、2.5%跨长、比强度、麦克隆值主要受遗传主效因控制,子棉产量、亩铃数和整齐度受环境效应影响非常明显;在遗传主效应中,除铃重外,其余4个产量性状中显性效应值大于加性效应值,5个品质性状加性效应值均大于显性效应值;通过群体平均优势(Hpm)和群体超亲优势(Hpb)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皮棉产量、衣分稳定性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邓忠 孙济中 刘金兰
以4个陆地棉作母本与4个海岛棉杂交,配制16个F1代进行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与推广陆地棉品种比较,种间F1代子棉产量、铃重、衣分和衣指的竞争杂种优势为较高的负值,而纤维长度和强度表现较高的正向优势。鄂荆1号和B2(海岛棉)产量配合力高,两者杂交F1代产量高于其他组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香墨 李根源 汪若海 赵清林
用扫描电镜对11个具有不同抗棉蚜性的陆地棉品种(系)进行了茸毛性状与抗棉蚜性关系的研究,并利用六群体世代进行了叶主脉复毛密度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茎尖和叶背茸毛密度的分布特点是茎尖>叶主脉>叶侧脉,叶背茸毛着生于维管束表皮上,复毛多于单毛,棉株幼嫩部位比老龄部位茸毛密度大。叶主脉茸毛密度与伏期蚜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对棉蚜产生机械阻碍作用的主要是复毛,茸毛匍匐或半匍匐状态对抗棉蚜性有利。叶主脉复毛密度遗传适合于加性—显性模型。
关键词:
陆地棉 茸毛 抗棉蚜性 遗传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巩元勇 徐珍珍 郭书巧 束红梅 蒋璐 倪万潮
当前在NCBI中提交的来源于陆地棉的EPSPS基因有2个,随着陆地棉基因组测序结果的公布,为在陆地棉基因组中全面鉴定EPSPS基因的存在提供了便利条件。从陆地棉异源四倍体标准系TM-1基因组数据库中共搜寻获得4个EPSPS同源基因,这4个基因分别分布在A07、A12、D07和D12亚基因组。从这4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结构的比对,构建进化树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基因的转录情况研究来看,定位在A07和D07亚基因组的2个基因属于共线性高度同源基因,定位在A12和D12亚基因组的2个基因也是相同的情况。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已经在NCBI中提交的2个EPSPS基因分别是定位在A12和D12亚...
关键词:
陆地棉 陆地棉基因组 EPSPS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倪万潮 巩元勇 徐珍珍 郭书巧 束红梅 蒋璐
ZIP基因家族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金属阳离子转运蛋白基因家族,通过对陆地棉基因组的全面分析和鉴定,获得GhZIP基因家族系统性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从陆地棉异源四倍体标准系TM-1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45个GhZIP基因,这些基因分布在除了A04、A09、D04和D09号亚基因组以外的22个亚基因组,D亚组比A亚组多5个GhZIP基因,有16对基因在A亚组和相对的D亚组上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有44个GhZIP基因具有跨膜结构,其中有36个GhZIP基因的跨膜结构域是6~9个,具有hIs富集区序列并位于膜内侧可变区的有20个GhZIP基因,只有1个GhZIP基因亚细胞定位不在细...
关键词:
棉花 陆地棉基因组 GhZIP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