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5)
2023(7227)
2022(6356)
2021(5784)
2020(5164)
2019(12071)
2018(12130)
2017(22829)
2016(13197)
2015(15368)
2014(15980)
2013(15486)
2012(14800)
2011(13480)
2010(13740)
2009(12918)
2008(12912)
2007(12065)
2006(10330)
2005(9185)
作者
(43094)
(36307)
(36084)
(34442)
(22630)
(17495)
(16592)
(14478)
(13442)
(13014)
(12311)
(12155)
(11698)
(11602)
(11491)
(11446)
(11226)
(10659)
(10498)
(10330)
(9345)
(9052)
(8930)
(8287)
(8232)
(8220)
(8127)
(8058)
(7629)
(7549)
学科
(51714)
经济(51652)
管理(32979)
(31015)
方法(24751)
(23622)
企业(23622)
数学(21835)
数学方法(21638)
(16149)
(15147)
中国(13604)
(13307)
(11337)
地方(10829)
农业(10270)
业经(9692)
(9602)
贸易(9601)
(9260)
理论(9002)
(8641)
(8566)
银行(8512)
(8375)
(8147)
金融(8139)
(8123)
(7684)
财务(7653)
机构
大学(196043)
学院(195622)
(73468)
经济(71618)
研究(71232)
管理(68330)
理学(58059)
理学院(57323)
管理学(56085)
管理学院(55747)
中国(52398)
科学(48897)
(47124)
(43113)
(39291)
农业(37852)
业大(36808)
研究所(36074)
(34079)
中心(32832)
(31615)
北京(26842)
财经(26674)
(26462)
师范(26053)
(25137)
农业大学(24724)
(24563)
技术(24451)
(24249)
基金
项目(129895)
科学(99002)
基金(91128)
研究(90334)
(82278)
国家(81603)
科学基金(66609)
(52982)
社会(52977)
社会科(49880)
社会科学(49862)
基金项目(48260)
(45067)
自然(44967)
自然科(43867)
自然科学(43849)
自然科学基金(43033)
教育(42339)
编号(37697)
资助(37679)
成果(31467)
重点(30200)
(28313)
(28076)
课题(27163)
计划(26806)
(26224)
科研(25441)
创新(24665)
科技(24285)
期刊
(81655)
经济(81655)
研究(53128)
(43122)
中国(42515)
学报(41663)
科学(34073)
大学(29374)
农业(28723)
学学(27847)
(27589)
教育(22934)
管理(22220)
技术(17071)
(15853)
金融(15853)
(15527)
业经(13916)
财经(13156)
经济研究(12780)
(12071)
业大(11595)
问题(11330)
(11307)
农业大学(9880)
图书(9658)
科技(9396)
技术经济(9358)
统计(9311)
资源(9032)
共检索到291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  张锐  史计  孟志刚  孙国清  周焘  郭三堆  
【目的】研究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的差异,为克隆棉花CMS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atpA,atp6,atp9,ccmB,ccmC,ccmFN1,cob,coxI,coxII,coxIII,matR,nad1bc,nad2,nad4,nad5,nad6,nad7c,nad9,rpl5,rrn18等20个线粒体基因保守序列为探针,利用Southern blot方法对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进行RFLP分析。【结果】发现atpA、atp9、ccmB、nad1bc、nad6、nad7c、rrn18等基因在棉花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存在明显RFLP多态性,其中at...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晋玲  胡建斌  张锐  郭三堆  
【目的】构建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线粒体BAC文库,为研究棉花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以及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形成机理提供基础。【方法】在借鉴其它作物的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对棉花线粒体DNA的提取及其BAC文库的构建进行探索和优化,构建了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线粒体BAC文库,并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棉花线粒体的功能基因。【结果】构建的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线粒体基因组文库分别包括2600个克隆,插入DNA片段大小在10.3kb和37.5kb之间,平均分别为22.29kb和21.36kb。重组子的覆盖率分别达到棉花线粒体基因组的79倍和76倍。获得了3个棉花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郑杰  孔祥军  李敏  廖小芳  周步进  李枝玲  周瑞阳  
为发掘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采用RFLP分子标记、Northern blot、同源克隆及RT-qPCR的方法,对离核木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及其保持系‘07-113B’进行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以12个线粒体基因为探针,结合EcoRⅠ和HindⅢ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RFLP分析,发现atpA/EcoRⅠ及ccmB/EcoRⅠ2个基因/酶组合存在RFLP多态性;2)以atpA和ccmB为探针,对‘07-113A’和‘07-113B’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检测到atpA、ccmB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转录本大小均相同;3)获得atpA的CDS全长及其部分侧翼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的atpA编码序列相同;与保持系相比,不育系5′端侧翼序列有2个碱基的变异,3′端侧翼序列有4个碱基的变异;4)RT-qPCR分析发现,不育系中atpA在败育后的表达量是保持系的0.44倍,极显著低于保持系。推测‘07-113A’花粉败育可能与atpA的异常表达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稳  吴国平  王述彬  刁卫平  刘金兵  潘宝贵  戈伟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保持系21B的线粒体DNA为材料进行SRAP分析,结果表明,从128对引物扩增获得了1 440条100~1 000 bp的条带,多态性位点仅有9个,占0.63%,其中7条多态性条带位于21A中;对多态性条带回收、克隆和测序分析后发现,9个克隆在GenBank中找到了相似的功能,绝大部分与能量代谢有关;利用21A中的多态性序列特点设计SCAR引物,对21A和21B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验证,3对引物在21A中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已成功地将SRAP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是新发现的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相关的片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国  任爱民  韩秋成  崔明晖  马维军  
介绍了一种以陆地棉不育系104-7A的无菌苗下胚轴为试验材料,专门针对棉花线粒体DNA的提取方法。与黄化苗子叶为材料相比,该法大降低了叶绿体DNA污染的几率。由于棉花中含有大量的棉酚和单宁等物质,增加了线粒体DNA提取的难度,因此在试验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入了PVP、BSA和DIECA,简化了试验流程,提高了线粒体DNA的质量和产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检测,证明该方法提取的线粒体DNA纯度极高,能够满足后续试验要求,为研究与线粒体基因相关的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义军  张天真  潘家驹  
陆地棉洞A型核雄性不育完全保持系MB自身是一个部分不育系,MB及其杂种F1的散粉性状均表现为连续性分离,且亲本型出现的频率较高,表明MB可能带有一些呈数量性状遗传的ms14的修饰基因。MB大部分植株可观察到小孢子败育现象,败育过程基本类似于473A,但败育时间稍晚,为单核靠边期及其以后,并且部分小孢子能正常地发育成为花粉粒而散粉,表现为部分不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宝存  葛荣朝  沈银柱  黄占景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植物界普遍存在,其不育机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利用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75 3369B线粒体的基因文库,选取其中所载外源片段较大的重组子转化T型不育系小麦75 3369A,结果重组子ME252和ME317的转化后代变成可育,表明线粒体的部分片段可以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发生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勇  吴建勇  邢朝柱  郭立平  巩养仓  崔明晖  王海林  
【目的】通过筛选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间败育关键时期花药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棉花雄性不育机理,更好地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奠定基础。【方法】以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间败育关键时期,即花粉母细胞时期之前的花药为研究材料,应用cDNA-AFLP技术分离和鉴定两材料间差异表达的片段,并对差异片段进行验证、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108个差异表达片段,其中67个被成功克隆,通过BLAST分析发现,29个片段可以在NCBI数据库中找到同源序列,对这些序列进行Gene Ontology分析后得知这些片段主要参与信号转导、转录、能量代谢、细胞壁发育等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鹏  韩锦峰  黄晋玲  
【目的】对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MB177(JB)雄性败育关键时期的花药进行差异蛋白质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造孢细胞时期和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分离(考马斯亮蓝染色);采用PDQuest8.0.1软件进行斑点检测,并经统计学分析确定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对这些差异蛋白质斑点进行LC-Chip-ESI-QTOF-MS质谱分析,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绿色植物,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结果】PDQuest8.0.1软件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双  王国臣  张凤兰  王永健  方智远  余阳俊  赵岫云  徐家炳  
提取高质量线粒体DNA(mtDNA)是研究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分子特性的前提。以大白菜绿色叶片为试验材料,应用一种省时、简便、操作步骤少的方法,快速获得3组11份大白菜的mtDNA(包括保持系、Ogu CMS、Pol CMS和CMS96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试验中不需要加入DNase I酶消化核DNA,提取的mtDNA质量较好;同时,采用RAPD技术,对11份大白菜mtDNA进行多态性分析,获得了与大白菜Ogu CMS和CMS96不育系相关的差异片段10条,与大白菜Ogu CMS不育系相关的差异片段3条。初步证实:大白菜CMS96和大白菜Ogu CMS不育系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自华  史树德  张剑峰  张子义  邵金旺  
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甜菜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叶绿体DNA(ct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的70个引物中,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绿体DNA之间不存在差异性。与此同时,对叶绿体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在不需密度梯度离心条件下即可获得高纯度的DNA;优化了甜菜叶绿体的RAPD的反应条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建华  田自华  贺学勤  张惠忠  邵金旺  
采用比较生理学的方法,对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生殖生长阶段的某些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ATP酶活性均表现为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这反映线粒体内外末端氧化酶活性的高低可能与胞质雄性不育有一定关系;赤霉素含量表现为胞质雄性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晓辉  张蜀宁  侯喜林  陈沁滨  
对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及其保持系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共使用了386条随机引物,其中有346条引物在两系之间都得到了扩增产物,64条引物扩增结果在两系之间表现出了遗传多态性。在其不育系中获得了1条稳定扩增的片段OPAY1000,序列测定结果表明,OPAY序列全长为1 053 bp,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DQ320101。根据序列测定结果设计了1对特异引物,将OPAY1000转化为更稳定的SCAR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全  王学德  蒋培东  朱伟  
【目的】在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海岛棉种质材料进行测恢筛选时,选得一个对不育有恢复力的海岛棉材料"海R",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方法】构建23种不同的F2群体和回交群体,分析和明确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海R"恢复基因属孢子体遗传,由一个主效显性基因(RfB)控制。在恢复基因呈隐性时不育胞质不但对雄配子的传递有影响,而且对雌配子的传递也有影响。【结论】推测此海岛棉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基因来源于哈克尼西棉基因组,在陆地棉与海岛棉的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小芳  周步进  杨健  陈鹏  周琼  周瑞阳  
以7组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为材料,研究在12℃/6℃(昼/夜)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红麻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和SOD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则在胁迫9~15d后增加。利用隶属函数法和干物质重2种方法评定红麻材料间耐寒性强弱,发现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是反映红麻耐冷性差异的基本指标,上述2种方法比较红麻耐寒性强弱,其相关性达0.837**。供试的材料组合中耐寒性较强的材料分别是917A/B、722A/B和K03A/B。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