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35)
- 2023(4306)
- 2022(3614)
- 2021(3368)
- 2020(2941)
- 2019(6502)
- 2018(6348)
- 2017(11340)
- 2016(6566)
- 2015(7490)
- 2014(7202)
- 2013(7134)
- 2012(6949)
- 2011(6542)
- 2010(6548)
- 2009(6029)
- 2008(5992)
- 2007(5453)
- 2006(4968)
- 2005(4661)
- 学科
- 济(22191)
- 经济(22164)
- 学(14675)
- 管理(11961)
- 业(11739)
- 企(8651)
- 企业(8651)
- 方法(7864)
- 农(6609)
- 中国(6444)
- 数学(6321)
- 数学方法(6206)
- 财(4812)
- 土地(4700)
- 理论(4496)
- 农业(4391)
- 制(4380)
- 业经(4258)
- 经济学(4227)
- 地方(4149)
- 教育(3911)
- 贸(3884)
- 贸易(3881)
- 和(3857)
- 易(3692)
- 税(3636)
- 税收(3369)
- 资源(3363)
- 银(3341)
- 收(3327)
- 机构
- 大学(99798)
- 学院(96329)
- 研究(44733)
- 科学(33612)
- 济(32018)
- 中国(31685)
- 经济(31110)
- 农(30469)
- 管理(28525)
- 所(26460)
- 农业(24855)
- 研究所(24726)
- 京(23693)
- 理学(23586)
- 理学院(23137)
- 管理学(22405)
- 管理学院(22262)
- 业大(21490)
- 中心(19325)
- 江(16439)
- 省(16381)
- 院(16306)
- 室(15842)
- 农业大学(15563)
- 范(15024)
- 北京(14999)
- 科学院(14704)
- 师范(14682)
- 实验(14456)
- 财(14357)
- 基金
- 项目(68160)
- 科学(51032)
- 基金(48226)
- 家(47420)
- 国家(47049)
- 研究(41776)
- 科学基金(36418)
- 自然(27515)
- 自然科(26815)
- 自然科学(26803)
- 省(26580)
- 自然科学基金(26341)
- 基金项目(24999)
- 划(24721)
- 社会(23143)
- 社会科(21535)
- 社会科学(21528)
- 资助(20331)
- 教育(19133)
- 重点(17227)
- 计划(16923)
- 科技(15980)
- 编号(15739)
- 发(15209)
- 部(14313)
- 科研(14036)
- 成果(13727)
- 农(13445)
- 创(13414)
- 专项(13368)
共检索到152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四元 陈金湘 李瑞莲 刘爱玉
以无蜜腺性状特征陆地棉97014和有蜜腺棉TM-1为材料,对其形态学、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发现,97014叶片中脉、花萼和苞叶上都缺少蜜腺,成熟叶片叶脉、花萼和苞叶上均无蜂窝状凹陷,叶片除了缺少叶蜜腺外,其他结构与TM-1基本一致;97014缺少蜜腺组织结构,在蜜腺着生处为排列整齐的薄壁细胞,且在下表皮无凹陷的组织结构和褐色的蜜腺分泌物.
关键词:
棉花 无蜜腺性状 形态学 细胞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仲华 何鉴星 陈金湘
索马里棉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改善陆地棉品质的重要种植资源. 通过细胞学、形态学观察,从陆地棉×索马里棉异源六倍体的后代中,鉴定出2个异附加单体系. 其中异附加单体系I形态学表现为鸡脚形叶、叶色深绿、叶面有褶皱、叶枝张角小、铃小;异附加单体系II各单株形态学表现为黄花冠、花瓣内有黄色斑块、花器小、叶尖下垂、叶片厚、叶表面凹凸不平;异附加单体系异附加单体系II的分离株均表现为正常陆地棉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孙济中 刘金兰
采用同核异质系在单一或多个核背景中研究了中棉、草棉、异常棉、长萼棉、哈克尼西棉、海岛棉、蓬蓬棉和墨西哥棉等外源胞质对陆地棉产量、产量因素、纤维品质和抗红铃虫、棉叶螨的影响。与陆地棉胞质系比较,外源胞质系皮棉产量一般较低,其中哈克尼西棉和中棉胞质系减产幅度最大。哈克尼西棉胞质导致棉花衣指、衣分和铃重下降,其它胞质对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无显著的不良效应。各种胞质系间棉红铃虫、棉叶螨的为害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棉花 异源胞质 经济性状 抗虫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靳皓然 杨善为 袁蕾慧子 潘倩 侯思璐 范晓明 袁德义
【目的】筛选适合油茶‘华金’Camellia oleifera‘Huajin’未授粉胚珠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并对愈伤组织进行细胞学观察,为油茶单倍体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油茶‘华金’为试材,筛选未授粉胚珠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研究基础培养基类型MS培养基、木本植物用培养基(WPM)、MT培养基、1/2MS培养基、B5培养基、生长素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二氯苯氧乙酸(2,4-D)和细胞分裂素苄氨基嘌呤(6-BA)、激动素(KT)、噻苯隆(TDZ)组合,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选取不同外部形态的愈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并根据流式细胞仪的倍性鉴定结果,研究愈伤组织来源及发育进程。【结果】MS作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mg·L~(-1) NAA+2.0 mg·L~(-1) TDZ+40 g·L~(-1)蔗糖的诱导率最高,为92.97%,NAA和TDZ对诱导率影响显著(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于和 张天真 唐灿明 潘家驹 靖深蓉
研究了显性无腺体基因在3种不同的遗传背景上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无腺体基因对棉花的产量、纤维长度和种仁营养品质等主要性状均无明显影响,但皮锦产量有下降,纤维长度有伸长的趋势。对棉花其它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的背景上表现不尽一致,在泗棉2号背景上,铃重显著下降;在CAUCS-2-81背景上,铃重、衣分、衣指和纤维伸长率均显著增加;而在中棉所12号背景上,衣分和纤维伸长率显著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民志 杨延龙 王宇轩 田景山 徐守振 刘宁宁 党科 张旺锋
【目的】分析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株型特征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趋势,结合发展机采棉对品种特性的需求,阐述品种更替中适宜机采特性的变化,为新疆棉花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和2018年选择新疆近40年来自育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不同年代(1980s、1990s、2000s和2010s)大面积主栽品种(新陆早1号、新陆早7号、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45号)为材料,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对不同年代品种的第一果节长度、果枝节间长度、节枝比、株高、果枝始节、始节高度、果枝夹角、果枝数、叶枝数、倒四叶宽和茎粗共11个株型指标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随品种更替,棉株第一果节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节枝比逐渐增加,株型由紧凑型向较松散型转变;株高、果枝始节和始节高度逐渐增加,上部果枝与主茎的夹角逐渐减小,果枝上举,具有高产株型特征;根据棉花机采对品种特性的要求,2010s品种果枝始节高度和果枝角度较符合机采棉对株型的要求;不同年代品种间果枝数、叶枝数、倒四叶宽和茎粗无明显差异。皮棉产量、总铃数和衣分均随品种更替逐渐增加,其中1980s、1990s、2000s和2010s品种皮棉产量较当年区域试验产量分别高23%—53%、16%—20%、13%—14%和-2%—6%,膜下滴灌现代高产栽培技术对产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2000s和2010s品种收获指数显著低于1990s品种。与1980s和1990s品种相比,2010s品种上部铃期短4—5 d,吐絮相对集中,对脱叶剂敏感,吐絮率均在95%以上,无显著差异,但生育期偏长;与审定时品种的生育期相比,1980s和1990s品种提前了3—7 d,2000s和2010s品种提前了0—3 d,这可能与膜下滴灌促早熟栽培技术应用有关。2000s和2010s品种棉纤维长度、比强度、伸长率和纺纱一致性明显改善,但马克隆值相对偏大,纤维强度的改善是以牺牲纤维细度为代价,纤维品质协调性不佳。【结论】品种更替产量提高过程中,棉花经济性状改善,但品种株型由紧凑型向较松散型转变,生育期偏长,收获指数偏低,棉纤维马克隆值偏大;随着机采棉种植模式的应用,选育和选用纤维品质优、适宜机采的品种是保障新疆棉花产业稳步发展的关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远志 李鹏云 王浩丽 王清连 李成奇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株型性状和皮棉产量的变异年度间差别不大;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其它株型性状均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年除株高和主茎长度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方向相反,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均方向一致;对皮棉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性状是有效果枝数,其次是果枝节间长度;回归与相关、通径结果吻合,表明可以通过提高有效果枝数和果枝节间长度,降低总果枝数或果枝长度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俊兰 张寒霜 王海波 高鹏 贾景日 黄国存 郝企信 魏建昆
通过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发现,其发育的四个时期即球形期,心形期,鱼雷期和子叶期均有白化现象。成熟期的白色子叶胚比绿色子叶胚在成苗培养基上生长快,且形成再生植株的频率高。
关键词:
陆地棉,体细胞胚,白化,植株再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国平 张新 周瑞阳 赵洪涛
【目的】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在多年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变化规律,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宿生棉的产量比一年生棉显著提高,4个品种三年生和二年生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391.75和1491.37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39.98%和50.00%,其中高产品种中928F1三年生和二年生的产量分别为1781.67和1882.94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53.95%和62.71%;宿生年限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宿生棉的纤维品质性状与一年生棉相比基本不...
关键词:
宿生陆地棉 产量和品质性状 变化规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雄明 刘国强 傅怀勤 汤秀娣 李润花 周忠丽
1993~1994年鉴定了120份不同果枝类型的品种,分析了0(零)、Ⅰ、Ⅱ、Ⅲ型果枝品种群体的20多项农艺经济性状的表型表现、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第5、6果枝第二果节间距的长短能较好地反映果枝类型;株型紧凑群体(尤其是有限果枝群体)的农艺经济性状有较大变异,这对杂交育种和遗传选择有较大潜力;与果枝类型显著相关的性状有果节距、果枝始节、果枝长、叶片厚度、铃重、2.5%跨长等。还对0、Ⅰ型果枝种质需要改良的性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供了具有单项或多项理想性状和0、Ⅰ型种质。
关键词:
陆地棉,果枝类型,种植密度,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宿俊吉 雷亚柯 邓福军 宁新柱 林海
为了探讨种植方式在海南对陆地棉部分植株性状的影响。以2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对陆地棉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成铃率、单铃重、果枝始节位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垄作覆膜方式下陆地棉品系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平作覆膜,果枝始节位和单铃重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花铃期阶段,垄作覆膜下的结铃数目均明显大于平作覆膜,而其成铃率在降温前低于平作覆膜,升温后渐渐接近或高于平作覆膜水平。大力推广垄作覆膜种植方式是提高海南陆地棉育种工作成效的一项有效举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沛政 秦利 苏丽 胡保民 张天真
【目的】在新疆特有的"矮密早"陆地棉栽培技术体系下,利用不同主栽品种(Gossypium hirsutum L.)组配F2组合筛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新疆陆地棉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新陆中10号、中棉所35号、军棉1号和新陆早7号4个品种构建了3个F2作图群体,连锁群构建及QTL定位使用MAPMAKER/EXP(Version3.0b)、MapQTL5和WinQTLCartV2.5。【结果】3个作图群体图谱覆盖了除D4和D12外的棉花所有染色体,将筛选出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籽指、结铃数等性状在位置、效应一致的QTL认为是一个QTL,共鉴定、筛选出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蝶 王琼 刘雪萍 汪晓峰
以家榆种子为材料,在37℃、100%相对湿度下进行人工老化。应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家榆种子在人工老化条件下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果显示:老化第1天根冠少数几个细胞开始出现细胞凋亡;随着老化深入,生长点、子叶等多个部位开始有凋亡细胞出现;老化至第6天,部分凋亡细胞崩解,细胞质高度浓缩,剩余组织细胞膜的保护能力下降,出现真菌感染;同时,用外源Ca2+作为诱导剂对家榆种子进行处理,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并未出现细胞凋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京燕 李伟明 张寒霜 赵俊丽 尹晓琳 王立安
选用低酚陆地棉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进行全固体组织培养,直接诱导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为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激素是影响棉花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重要因素。MSB培养基中添加2,4-D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却不能直接诱导获得胚性愈伤组织。MSB培养基中添加IBA和BA也不能直接诱导获得胚性愈伤组织。MSB培养基附加适当浓度的IBA和KT能直接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最适激素组合(1.0 mg/L IBA,0.5 mg/L KT)能使诱导棉花下胚轴产生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并且在3个月内就可肉眼观察到不同发育时期的胚。MSB培养基中附加1.0 g/L谷氨酰胺和0.5 g/L天门冬酰胺有利于胚萌发成苗。...
关键词:
棉花 低酚 体细胞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冰楠 乔丹 葛群 栾玉娟 刘小芳 卢全伟 牛皓 龚举武 巩万奎 ELAMEERELSAMMAN 闫浩亮 李俊文 刘爱英 石玉真 王海泽 袁有禄
【目的】挖掘控制棉籽大小性状相关的遗传位点和相关基因,为研究棉籽大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陆地棉构建的含有30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研究对象,对4个环境的棉籽籽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长宽比、圆度7个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利用液相芯片对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得到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和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挖掘控制棉籽大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s,QTN),对数量性状遗传位点进行遗传效应分析,筛选候选基因。【结果】7个棉籽大小相关性状在4个环境中均表现为连续正态分布,且具有明显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82%—10.70%,性状的影响基本表现为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适用于GWAS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籽指与面积、周长、长度、宽度显著相关,长宽比与圆度显著相关,表明可能存在一因多效位点。利用3VmrM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定位到47个与棉籽大小性状相关的数量遗传位点。A07染色体上共定位到11个数量遗传位点,其中,A07:71993462、A07:72067994和A07:72198802的位点物理位置接近,在4个环境中稳定存在,与棉籽籽指、面积、周长、长度和宽度关。这3个数量遗传位点位于A07染色体71.99—72.87 Mb区间,标记间R2的平均值>0.8(P<0.001),呈现较大的连锁不平衡。遗传效应分析发现,该区段存在2种单倍型,在棉籽大小的相关性状中,单倍型Ⅱ与单倍型Ⅰ差异性显著,表明该位点直接影响棉籽大小性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TM-1转录组数据对区间内的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Gh_A07G1767在棉籽发育阶段优势表达,Gh_A07G1766在棉籽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推测其在棉籽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结论】鉴定了47个QTN,筛选了2个与棉籽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