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6)
2023(13197)
2022(11514)
2021(10649)
2020(9037)
2019(20605)
2018(20348)
2017(38565)
2016(21644)
2015(24187)
2014(23879)
2013(23367)
2012(21209)
2011(18970)
2010(18692)
2009(16716)
2008(16036)
2007(13687)
2006(11771)
2005(9846)
作者
(64413)
(53506)
(53209)
(50409)
(33794)
(25788)
(23955)
(21283)
(20379)
(18870)
(18318)
(17964)
(17062)
(16693)
(16674)
(16386)
(16382)
(15991)
(15246)
(15147)
(13771)
(12964)
(12851)
(12137)
(12054)
(11948)
(11817)
(11631)
(10932)
(10798)
学科
(78052)
经济(77968)
管理(57471)
(56021)
(45711)
企业(45711)
方法(38442)
数学(33576)
数学方法(33218)
(22272)
(20571)
中国(19928)
(18786)
业经(17639)
地方(15470)
(15261)
贸易(15256)
农业(15057)
理论(14948)
(14788)
技术(13573)
环境(13155)
(12407)
(12288)
(12167)
财务(12106)
财务管理(12090)
教育(12065)
企业财务(11448)
(11168)
机构
大学(299570)
学院(298881)
管理(117276)
(110564)
经济(108123)
理学(103265)
理学院(102076)
研究(100555)
管理学(100123)
管理学院(99625)
中国(70466)
科学(68596)
(63550)
(60100)
业大(53987)
(51916)
研究所(48437)
农业(47928)
(46764)
中心(44794)
(42079)
(39704)
北京(39335)
师范(39163)
财经(38981)
(36600)
(35634)
技术(34476)
(34073)
农业大学(32509)
基金
项目(218810)
科学(169451)
基金(156771)
研究(152760)
(140442)
国家(139295)
科学基金(117740)
社会(93450)
社会科(88457)
社会科学(88432)
(87327)
基金项目(84823)
自然(80510)
自然科(78606)
自然科学(78580)
自然科学基金(77169)
(74300)
教育(71066)
资助(63971)
编号(62043)
重点(49626)
成果(48252)
(46829)
(46133)
(45993)
课题(43006)
创新(42874)
计划(42818)
科研(42596)
大学(39998)
期刊
(112019)
经济(112019)
研究(79988)
学报(58908)
中国(55111)
(53353)
科学(50466)
大学(42830)
学学(40655)
管理(39581)
农业(37263)
教育(36036)
(33145)
技术(24938)
业经(19602)
(19577)
金融(19577)
(19334)
经济研究(18141)
财经(17863)
业大(16764)
科技(16655)
(15759)
图书(15409)
(15154)
问题(14824)
资源(14024)
理论(13716)
技术经济(13531)
林业(13529)
共检索到411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献龙  林双龙  吕复兵  董新国  
对陆地棉无菌苗的微茎尖(0.5~1.0mm)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MS较SH具较好的成苗效果,活性炭显著地促进了茎尖成苗,不同激素水平对成苗率和苗的发育有不同影响,在使用的碳源中,葡萄糖明显好于蔗糖,光下萌发的幼苗茎尖易于培养成苗,陆地棉茎尖培养在供试品种间没表现出明显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复兵  张献龙  刘金兰  
以陆地棉品种“珂字201”为材料,比较了IAA+KT和2,4-D+KT在愈伤诱导和悬浮培养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中,IAA和2,4-D表现为正效应,且2,4-D的效应强于IAA;KT表现为负效应;胚性愈伤悬浮培养中,3种激素都表现出负效应。以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试验,分离原生质体的最佳酶组合为纤维素酶(OnozukaR10)3%+果胶酶(Pectinase)1.5%,原生质体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为IAA0.5mg/L+KT0.1mg/L,适当提高原生质体密度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光照,温度等物理因素对原生质体培养也有明显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直接在无激素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桂寅  马峙英  刘占国  吴立强  卢秀茹  
利用陆地棉色素腺体作为指示性状,采用4个遗传差异较大的品种研究了在基因型竞争条件下陆地棉植株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纯型种植时高产的基因型,在品种混合体中不同基因型竞争下生产力下降,而低产基因型的生产力则有所提高。品种产量越高,由其组成的混合体比预期值减产越多。品种混合体的产量均未超过其组成中的高产品种,多数品种混合体的产量均低于预期值。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均具有明显的竞争效应和趋势,单铃重、衣分无明显的竞争趋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香墨  李根源  汪若海  赵清林  
用扫描电镜对11个具有不同抗棉蚜性的陆地棉品种(系)进行了茸毛性状与抗棉蚜性关系的研究,并利用六群体世代进行了叶主脉复毛密度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茎尖和叶背茸毛密度的分布特点是茎尖>叶主脉>叶侧脉,叶背茸毛着生于维管束表皮上,复毛多于单毛,棉株幼嫩部位比老龄部位茸毛密度大。叶主脉茸毛密度与伏期蚜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对棉蚜产生机械阻碍作用的主要是复毛,茸毛匍匐或半匍匐状态对抗棉蚜性有利。叶主脉复毛密度遗传适合于加性—显性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宿俊吉  雷亚柯  邓福军  宁新柱  林海  
为了探讨种植方式在海南对陆地棉部分植株性状的影响。以2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对陆地棉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成铃率、单铃重、果枝始节位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垄作覆膜方式下陆地棉品系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平作覆膜,果枝始节位和单铃重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花铃期阶段,垄作覆膜下的结铃数目均明显大于平作覆膜,而其成铃率在降温前低于平作覆膜,升温后渐渐接近或高于平作覆膜水平。大力推广垄作覆膜种植方式是提高海南陆地棉育种工作成效的一项有效举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南芝润  李红芳  张换样  李静  李俊峰  王娇娟  焦改丽  
【目的】将反义的棉花GhADF1基因导入陆地棉基因组,进一步了解抑制GhADF1基因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构建了GhADF1基因的反义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L.)品种Coker312。【结果】通过PCR检测卡那霉素抗性选择和系统选育获得3个不同转基因事件纯合系(A5、A9、A20),Southern blot显示:反义GhADF1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且能稳定遗传。转基因纯合系连续3代纤维品质分析显示,它们的纤维比强度和长度与对照相比都显著提高。【结论】转反义GhADF1基因可以提高棉花纤维比强度和长度,改善棉纤维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新平  潘家驹  
用五个芽黄品种(系)作父本,与标准系 TM-1杂交。杂种一代再与轮回亲本 TM-1回交,每一世代都针对芽黄性状进行选择,于1988年得到4个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只有芽黄基因不同的近等基因系材料.对20个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V_1对纤维整齐度,V_9对2.5%跨距长度有负的影响,对其它晶质性状无影响。V_9、V_1使得陆地棉生育期延迟。但 V_9比 V_1影响小。V_1使得霜前花(%)减少,V_9对早熟性无影响。V_1、V_9近等基因系与 TM-1比较,V_1在棉花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两方面都明显减少。达到极显著水平。V_9则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V_1、V_9对株高、单株果枝数、籽指三者产生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国印  翟学军  耿军义  李之树  刘存敬  李延增  李俊兰  
主要对陆地棉钴60 γ射线辐射M3,M4后代遗传变异及其选择效果进行了研究。M3,M4株系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但不同基因型、不同性状间差异明显,产量遗传变异明显大于纤维品质。通过对辐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承光  李生秀  周小凤  马晓梅  肖光顺  李保成  
为培育适合新疆北疆棉区种植的早熟杂交棉品种,2008年配置7个杂交组合,2009年对该批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以筛选出强优势组合,为北疆棉区提供高产优质早熟杂交棉品种。结果表明:参试7个组合产量均超过CK产量;其中组合K7显著高于K2,极显著高于K4、K1、K6、K3,组合K5显著高于K4、K1,极显著高于K6、K3;组合K5和K7的早熟性好、丰产性突出且纤维品质综合性状优良。组合K5和K7可作为早熟杂交棉组合适于北疆棉区种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永生  叶文雪  刘任重  张天真  郭旺珍  
【目的】以湘杂棉2号和中棉所28两个具有共同亲本的陆地棉强优势杂交种的F2为作图群体,构建覆盖率较高的遗传图谱,发掘稳定的纤维品质相关QTL,为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SR标记和JoinMap 3.0软件构建陆地棉连锁图,利用WinQTLCart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对2群体6个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在F2和F2:3中进行QTL定位。【结果】利用包含245个多态位点、全长1847.81cM的遗传图谱检测纤维品质QTL。中棉所28群体在多环境平均值的联合分析中检测到22个QTL,三环境分离分析中检测到39个QTL;湘杂棉2号群体分别检测到18个和51个QTL。在A3、D2、D9等染色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筱南  陈金湘  刘爱玉  李瑞莲  
为给棉花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1998~ 2 0 0 0年 ,对引进的 45个美国和墨西哥陆地棉品种 (9个系列 )进行了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品种间、年度间纤维品质有显著差异 .按 9大系列分析及综合比较 ,品质优劣次序为 :Q,ST,SG,DP和 N,C,PM,B,T系列 .在纤维品质指标中 ,纤维 2 .5 %的跨距长度、麦克隆值年度间变化较小 ,未达到显著水平 ,而比强、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则年度间变化较大 ,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谢红彬  赵忠利  陈鹏  
以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 2 7个陆地棉新品系、新组合为材料 ,在网室条件下对其抗红铃虫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有 13个材料高抗红铃虫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 48.1%;有 14个抗红铃虫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5 1.9%。不同类型棉花材料的抗虫性强度顺序为 :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1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2 >常规抗虫棉≈常规抗虫杂交棉F1 >常规棉 (CK)。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家驹  闵留芳  刘康  朱协飞  张天真  
为了检测棉花芽黄基因能否作为遗传标记基因用于杂种棉制种,在1989~1997年间,鉴定了芽黄基因对其转育系经济性状的可能影响,以及芽黄转育系与陆地棉推广品种杂交的F1、F2的产量优势。初步结果表明:(1)26个供试陆地棉芽黄突变系中,v10、v15、v20对其轮回亲本的经济性状无不良影响,证明了上述3个芽黄基因有可能作为标记基因用于杂种棉制种;(2)6个芽黄转育系与陆地栽培品种的杂种组合,其F1及F2均表现一定的产量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新  朱协飞  闵留芳  张天真  
对 7个陆地棉分子标记辅助轮回选择聚合育种和表型选择群体内的RAPD和SSR分子标记多态位点数及其比例 ,遗传离散度与杂合度 ,基因型种类数 ,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两轮选择后 ,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没有损失 ,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 90 %以上。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结果也相类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孙济中  刘金兰  
采用同核异质系在单一或多个核背景中研究了中棉、草棉、异常棉、长萼棉、哈克尼西棉、海岛棉、蓬蓬棉和墨西哥棉等外源胞质对陆地棉产量、产量因素、纤维品质和抗红铃虫、棉叶螨的影响。与陆地棉胞质系比较,外源胞质系皮棉产量一般较低,其中哈克尼西棉和中棉胞质系减产幅度最大。哈克尼西棉胞质导致棉花衣指、衣分和铃重下降,其它胞质对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无显著的不良效应。各种胞质系间棉红铃虫、棉叶螨的为害无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