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1)
2023(6006)
2022(5056)
2021(4726)
2020(4038)
2019(8803)
2018(8731)
2017(16323)
2016(9474)
2015(10503)
2014(10386)
2013(10335)
2012(9846)
2011(9012)
2010(9132)
2009(8022)
2008(7950)
2007(7244)
2006(6333)
2005(5783)
作者
(32176)
(26926)
(26586)
(25278)
(17152)
(13307)
(12056)
(10650)
(10273)
(9731)
(9478)
(9201)
(9148)
(8988)
(8749)
(8298)
(8234)
(7971)
(7896)
(7685)
(7194)
(6828)
(6562)
(6257)
(6234)
(6051)
(6015)
(5891)
(5792)
(5611)
学科
(31186)
经济(31138)
管理(22611)
(22400)
(17543)
企业(17543)
方法(13891)
(12576)
数学(11826)
数学方法(11651)
中国(9502)
(9228)
(9178)
(7663)
(6718)
银行(6668)
(6431)
金融(6428)
(6393)
业经(6232)
农业(6060)
(5821)
理论(5797)
财务(5792)
财务管理(5776)
企业财务(5562)
地方(5453)
(5290)
技术(5289)
贸易(5289)
机构
大学(135349)
学院(133502)
研究(56072)
(47302)
经济(46084)
管理(42920)
中国(40200)
科学(39790)
(37997)
理学(36474)
理学院(35899)
管理学(34938)
管理学院(34721)
(32200)
农业(30827)
(30702)
研究所(29788)
业大(28159)
中心(24385)
(22799)
(21623)
(20367)
(20337)
农业大学(19560)
北京(19082)
(18417)
科学院(18139)
财经(17828)
技术(17502)
(17376)
基金
项目(94594)
科学(71527)
基金(67643)
(64526)
国家(64028)
研究(59849)
科学基金(51170)
(37506)
自然(36981)
自然科(36121)
自然科学(36094)
自然科学基金(35476)
社会(35393)
基金项目(35111)
(33423)
社会科(33344)
社会科学(33333)
资助(28724)
教育(27666)
重点(22783)
计划(22029)
编号(21710)
科技(20321)
(20274)
(20084)
(19377)
科研(19108)
成果(18470)
创新(18297)
(17767)
期刊
(51563)
经济(51563)
研究(37274)
学报(36331)
(34399)
中国(32377)
科学(28890)
大学(25111)
学学(24047)
农业(23181)
(18200)
管理(16110)
教育(14729)
(13031)
(12525)
金融(12525)
业大(11077)
技术(9730)
(9325)
农业大学(9304)
财经(9052)
经济研究(8524)
(7847)
林业(7549)
科技(7396)
业经(7309)
中国农业(6706)
问题(6561)
自然(6320)
资源(6046)
共检索到204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以春  刘金兰  刘西钊  
对陆地棉栽培种与四个陆地棉半野生种族系杂交的F_2—F_4的抗枯、黄萎病特性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四个组合后代抗黄萎性较强,病指在11.5%以下;鄂沙28×莫尔利棉和尖斑棉两个组合后代与对照86—1比较,抗枯萎性最强,鄂沙28×墨西哥棉和阔叶棉组合后代抗枯萎性较差,说明四个半野生种族系具有较强的抗萎性因子存在。对陆地棉与半野生种族系杂交低世代进行连续抗病筛选,抗病效果明显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银华  孙君灵  周忠丽  潘兆娥  何守朴  庞保印  王立如  杜雄明  
黄萎病是棉花主要病害之一,鉴定筛选抗性种质为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通过318份国内外陆地棉材料的黄萎病鉴定,筛选到5份抗黄萎病材料,144份耐黄萎病材料。国外材料的黄萎病抗性由于国内材料,黄河流棉区的材料黄萎病抗性优于其他棉区。黄萎病病情指数与棉花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存在负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素君  唐丽媛  李兴河  王海涛  刘存敬  张香云  张建宏  
通过关联分析挖掘与陆地棉黄萎病抗性关联的分子标记,为陆地棉抗黄萎病性状的分子检测及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益参考。选用在棉花基因组上均匀分布多态性较好的237个SSR标记对214份陆地棉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了扫描,并使用Power Marker v3. 25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Structure 2. 2分析群体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3年黄萎病抗性鉴定数据,采用Tassel 2. 1中的GLM(Q)方法挖掘与黄萎病抗性相关的QTLs。结果表明,不同陆地棉材料黄萎病发病情况差异显著; 237个标记共检测到280个多态性位点,共计695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2~6个,平均等位变异数2. 479 0;按照基因型数据可将该群体划分为2个亚群;通过关联分析,在不同年份中发掘与黄萎病抗性显著关联(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子曜  李秀青  代培红  雷建峰  柳建飞  赵燚  邓嘉辉  刘超  刘晓东  李月  
探究陆地棉细胞色素P450基因GhP450-94C1在棉花黄萎病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棉花黄萎病抗性基因挖掘及抗病育种奠定基础。通过转录组筛选,克隆获得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GhP450-94C1,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该基因的理化性质,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hP450-94C1在黄萎病侵染下的表达模式,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初步探究其在棉花抗黄萎病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一个陆地棉细胞色素P450基因GhP450-94C1,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503bp,编码一个含500个氨基酸的酸性、亲水性、不稳定的跨膜蛋白,分子式为C_(2597)H_(4025)N_(691)O_(725)S_(22),相对分子质量为57.23ku,定位于内质网膜,含有一个P450结构域;有86.45%的概率存在信号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含有24个α螺旋和8个β折叠;该基因响应黄萎病菌侵染,抑制其表达后植株对黄萎病菌的敏感性增强;初步证明GhP450-94C1是棉花黄萎病抗性反应的一个正向调控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温小杰  马峙英  王省芬  张桂寅  李喜焕  
采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不同年代培育的54个抗枯、黄萎病陆地棉品种(系)分子水平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22对SSR引物和20个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46个多态性标记,每个品种平均8.26个。采用SPSS11.5软件计算欧氏距离,中国抗病品种间欧氏距离分布在5.568~11.790之间,平均值为8.906;单一品种欧氏距离平均值为8.530~10.011,高于欧氏距离总平均值的品种共10个,占品种总数的18.52%;85.55%的品种欧氏距离值分布于7.000~10.000之间,表明中国供试抗病品种群体的遗传基础较为狭窄。作为比较对照的4个国外品种间欧氏距离变化在9.05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明镜  张献龙  刘金兰  孙济中  
对经γ-射线诱变并利用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滤液筛选获得的M110101010、M22010和M21010153个抗性细胞系及“珂字201”对照细胞系的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黄萎病菌培养滤液处理的7d内,抗性细胞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为先低于后高于对照细胞系。3个抗性细胞系的单宁含量高于对照,棉酚含量低于对照。对M110101010的测定表明,苏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的游离含量增加,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的游离含量降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黛珍  王曙光  李炳林  
三元杂种 [(亚洲棉×比克氏棉 )×陆地棉 ]及其反交的回交后代在性状上发生疯狂分离 ,在育性上分离出 3种类型 :可育型、不完全可育型、不育型。对这 3种类型及三元杂种F1减数分裂及其花粉的形成过程观察表明 ,三元杂种F1及回交后代的不育型 ,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 ,引起部分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等分配 ,从而产生多分孢子和微核 ,最终导致不育花粉的产生 ;不完全可育型 ,大部分染色体联合配对成二价体 ,仅个别为单价体 ,这些单价体在后期随机向两极分离 ,产生的二分孢子有的正常 ,有的不正常 ,进而形成的花粉粒仅个别正常 ;可育株染色体配对正常 ,因而形成的花粉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根源  汪若海  闫文斌  王浩  马文龙  
在对棉叶螨抗性性状(受害级)进行双列杂交分析中,经配合力分析和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抗性表现的影响均显著。相对来说,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基因的分布是不对称的,显性基因多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是受害级性状的减效基因,隐性基因是增效基因。该性状的狭义遗传力N~2=88.2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谢红彬  赵忠利  陈鹏  
以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 2 7个陆地棉新品系、新组合为材料 ,在网室条件下对其抗红铃虫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有 13个材料高抗红铃虫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 48.1%;有 14个抗红铃虫 ,占鉴定材料总数的5 1.9%。不同类型棉花材料的抗虫性强度顺序为 :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1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2 >常规抗虫棉≈常规抗虫杂交棉F1 >常规棉 (CK)。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俊娟  王德龙  阴祖军  王帅  樊伟丽  陆许可  穆敏  郭丽雪  叶武威  喻树迅  
【目的】低温胁迫是影响棉花正常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通过对棉花种质进行合理的抗冷性鉴定,可以为棉花的抗冷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先决条件,进而为棉花抗冷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利用4个抗冷性不同的陆地棉品种(系),设置0、4、10和15℃不同温度处理7 d,然后在正常条件(28℃,光照/黑暗,14 h/10 h)恢复生长7 d,筛选适合棉花萌发期进行抗冷性鉴定的低温条件;然后对4个品种(系)进行0℃低温处理1、2、3、4、5、6和7 d,恢复正常生长7 d,筛选萌发期抗冷性鉴定0℃低温处理的天数。对于芽期的抗冷性鉴定,选用抗冷性差异显著的2个陆地棉材料进行4℃低温处理0、1、2、3、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孙济中  刘金兰  
采用同核异质系在单一或多个核背景中研究了中棉、草棉、异常棉、长萼棉、哈克尼西棉、海岛棉、蓬蓬棉和墨西哥棉等外源胞质对陆地棉产量、产量因素、纤维品质和抗红铃虫、棉叶螨的影响。与陆地棉胞质系比较,外源胞质系皮棉产量一般较低,其中哈克尼西棉和中棉胞质系减产幅度最大。哈克尼西棉胞质导致棉花衣指、衣分和铃重下降,其它胞质对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无显著的不良效应。各种胞质系间棉红铃虫、棉叶螨的为害无显著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香墨  李根源  汪若海  赵清林  
用扫描电镜对11个具有不同抗棉蚜性的陆地棉品种(系)进行了茸毛性状与抗棉蚜性关系的研究,并利用六群体世代进行了叶主脉复毛密度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茎尖和叶背茸毛密度的分布特点是茎尖>叶主脉>叶侧脉,叶背茸毛着生于维管束表皮上,复毛多于单毛,棉株幼嫩部位比老龄部位茸毛密度大。叶主脉茸毛密度与伏期蚜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对棉蚜产生机械阻碍作用的主要是复毛,茸毛匍匐或半匍匐状态对抗棉蚜性有利。叶主脉复毛密度遗传适合于加性—显性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承哲   贾培   武盼   唐叶   石琳芳   陈爱民   彭清忠   吴家和  
鉴定陆地棉SKS基因家族成员,解析其演化规律,为棉花抗性育种提供新的候选基因。基于已公布的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基因组数据,以陆地棉品种中棉-14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对陆地棉SKS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其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分布、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共线性关系等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GhSKS13的表达模式,并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初步探究陆地棉SKS13在棉花抵御大丽轮枝菌过程中的功能。共鉴定到48个陆地棉SKS基因,不均匀分布于陆地棉19条染色体上,聚类分析分为5个亚组,基因序列具有较高保守性,共线性关系分析显示,陆地棉SKS基因家族受到纯化选择。组织模式表达分析显示,GhSKS13在陆地棉根组织中优势表达,并且受大丽轮枝菌诱导显著上调表达。GhSKS13沉默植株对大丽轮枝菌抗性减弱,同时抑制病程相关基因GhPR1、GhPR2、GhPR3和GhPR5表达。大丽轮枝菌入侵GhSKS13沉默植株,其过氧化氢(H_2O_2)沉积明显低于对照,暗示GhSKS13促进活性氧(ROS)的形成。总之,明确了陆地棉SKS家族成员的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分布特征和基因结构特征;并阐明了GhSKS13参与棉花对大丽轮枝菌抗性反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远志  李鹏云  王浩丽  王清连  李成奇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株型性状和皮棉产量的变异年度间差别不大;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其它株型性状均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年除株高和主茎长度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方向相反,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均方向一致;对皮棉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性状是有效果枝数,其次是果枝节间长度;回归与相关、通径结果吻合,表明可以通过提高有效果枝数和果枝节间长度,降低总果枝数或果枝长度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君灵  杜雄明  周忠丽  潘兆娥  庞保印  
利用250 Gy的Co60γ射线对3个棉花品种的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对其M4,M5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辐射诱变后代M4,M5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阐明了辐射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诱变效果存在变异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所有表型性状,以及衣分、单铃重、株高、2.5%跨长、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等性状的M4与M5群体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证明了诱变后代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可以遗传,M4和M5群体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趋于稳定。3个品种诱变后代M5材料间的表型性状遗传距离变幅分别为1.83-34.68,1.26-34.55,2.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