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9)
2023(2244)
2022(1992)
2021(1907)
2020(1700)
2019(3997)
2018(4103)
2017(7612)
2016(4543)
2015(5200)
2014(5338)
2013(5239)
2012(5105)
2011(4690)
2010(4729)
2009(4391)
2008(4380)
2007(3890)
2006(3535)
2005(3178)
作者
(15223)
(13345)
(13217)
(12518)
(8249)
(6597)
(5988)
(5497)
(4894)
(4860)
(4615)
(4508)
(4451)
(4436)
(4295)
(4226)
(3838)
(3822)
(3779)
(3666)
(3454)
(3345)
(3163)
(3022)
(3001)
(2950)
(2933)
(2853)
(2839)
(2813)
学科
(18843)
经济(18826)
(10061)
管理(9563)
方法(8495)
(7661)
企业(7661)
数学(7485)
数学方法(7376)
(5911)
(5023)
(4233)
贸易(4231)
中国(4169)
土地(4102)
地方(4060)
(4055)
(3554)
关系(3480)
农业(3246)
业经(3070)
(2882)
资源(2794)
问题(2688)
(2602)
理论(2600)
金融(2598)
(2560)
环境(2403)
(2268)
机构
大学(66971)
学院(66095)
研究(28908)
(23650)
经济(23018)
管理(21849)
科学(20372)
中国(20168)
(19799)
理学(18791)
理学院(18483)
管理学(17947)
管理学院(17866)
(17331)
农业(16174)
研究所(16147)
(15027)
业大(14070)
中心(11943)
(10362)
(10178)
(10160)
科学院(10118)
农业大学(9922)
(9908)
(9814)
师范(9783)
北京(9635)
(9165)
(8581)
基金
项目(45861)
科学(34322)
基金(32060)
(30955)
国家(30681)
研究(29458)
科学基金(23682)
(17862)
自然(17200)
基金项目(17028)
社会(17004)
自然科(16777)
自然科学(16770)
自然科学基金(16473)
(16437)
社会科(15944)
社会科学(15938)
资助(13566)
教育(13532)
编号(11349)
重点(11126)
计划(10662)
(10128)
(10071)
科技(9952)
成果(9589)
(9120)
科研(9098)
(9023)
课题(8722)
期刊
(27177)
经济(27177)
(17794)
研究(17427)
学报(16653)
中国(15380)
科学(14212)
农业(12378)
大学(10935)
学学(10432)
(7566)
管理(7402)
教育(7208)
(6699)
(5056)
金融(5056)
业大(4981)
国际(4560)
技术(4450)
资源(4411)
(4271)
世界(4225)
农业大学(4100)
(4079)
业经(4042)
经济研究(3993)
林业(3651)
财经(3608)
中国农业(3482)
问题(3405)
共检索到102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原根  牛永章  郭宝德  黄穗兰  
陆地棉×亚洲棉F_0成胚频数主要受母本陆地棉的影响,不同的7个陆地棉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成胚频数高的6901和朝阳1号,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亦均高;而成胚频数低的6913和黑山棉,上述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均低.在7个父本亚洲棉中,与陆地棉杂交当代成胚频数高的束鹿白花和完紫,其子指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选择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陆地棉作母本与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亚洲棉作父本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交当代的成胚频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远志  李鹏云  王浩丽  王清连  李成奇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株型性状和皮棉产量的变异年度间差别不大;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其它株型性状均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年除株高和主茎长度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方向相反,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均方向一致;对皮棉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性状是有效果枝数,其次是果枝节间长度;回归与相关、通径结果吻合,表明可以通过提高有效果枝数和果枝节间长度,降低总果枝数或果枝长度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黛珍  王曙光  李炳林  
三元杂种 [(亚洲棉×比克氏棉 )×陆地棉 ]及其反交的回交后代在性状上发生疯狂分离 ,在育性上分离出 3种类型 :可育型、不完全可育型、不育型。对这 3种类型及三元杂种F1减数分裂及其花粉的形成过程观察表明 ,三元杂种F1及回交后代的不育型 ,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 ,引起部分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等分配 ,从而产生多分孢子和微核 ,最终导致不育花粉的产生 ;不完全可育型 ,大部分染色体联合配对成二价体 ,仅个别为单价体 ,这些单价体在后期随机向两极分离 ,产生的二分孢子有的正常 ,有的不正常 ,进而形成的花粉粒仅个别正常 ;可育株染色体配对正常 ,因而形成的花粉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梅拥军  朱军  张利莉  郭伟锋  胡守林  
目的阐明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指导纤维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产量组分和3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贡献率在12%~76%);铃重对马克隆值有较高的显性贡献(CRD=58%);铃数和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CRM=100%),而铃重对纤维长度的母性效应却有抑制作用(CRM=-60%)。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铃重和衣分对马克隆值的母性与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沛政  秦利  苏丽  胡保民  张天真  
【目的】在新疆特有的"矮密早"陆地棉栽培技术体系下,利用不同主栽品种(Gossypium hirsutum L.)组配F2组合筛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新疆陆地棉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新陆中10号、中棉所35号、军棉1号和新陆早7号4个品种构建了3个F2作图群体,连锁群构建及QTL定位使用MAPMAKER/EXP(Version3.0b)、MapQTL5和WinQTLCartV2.5。【结果】3个作图群体图谱覆盖了除D4和D12外的棉花所有染色体,将筛选出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籽指、结铃数等性状在位置、效应一致的QTL认为是一个QTL,共鉴定、筛选出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俊兰  翟学军  李之树  
对四个陆地棉品种(系)的铃重、衣分、子指和纤维长度在棉株不同节位表现的研究表明,各性状的低值有较明显的分布规律,一般出现在下部1~3果枝节位、上部果枝节位和中部果枝的外围节位上;高值和中值多出现在中部果枝的1~2节位;5~9果枝的第一节位很少出现低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孝永  高国强  吕铁信  吴德芳  
通过对60个长绒陆地棉品系与黄河流域推广品种杂交F1代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是影响高品质棉花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子指则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单铃重对产量影响较小.中长绒材料在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纤维细度同时达到育种目标所需要的要求是可能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国平  张新  周瑞阳  赵洪涛  
【目的】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在多年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变化规律,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宿生棉的产量比一年生棉显著提高,4个品种三年生和二年生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391.75和1491.37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39.98%和50.00%,其中高产品种中928F1三年生和二年生的产量分别为1781.67和1882.94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53.95%和62.71%;宿生年限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宿生棉的纤维品质性状与一年生棉相比基本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成奇  李玉青  王清连  董娜  张金宝  
以陆地棉早熟品种百棉2号和遗传标准系TM-1形成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群体为材料,分别在我国的黄河流域棉区(环境Ⅰ)和北疆早熟棉区(环境Ⅱ)2个生态环境下,研究了陆地棉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除衣分在环境Ⅱ中未检测到主基因外,其他性状在2个环境中均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生育期、皮棉产量、铃重和衣指在2个环境中的最适模型均相同,分别为E-0、D-2、E-3和B-1;籽棉产量、衣分、单株铃数和籽指在2个环境中的最适模型不同。各性状在2个环境中的遗传方式不完全一致,生育期、单株铃数、衣指和籽指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或属典型的主基因遗传;籽棉产量、皮棉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俊兰  张寒霜  王海波  高鹏  贾景日  黄国存  郝企信  魏建昆  
通过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发现,其发育的四个时期即球形期,心形期,鱼雷期和子叶期均有白化现象。成熟期的白色子叶胚比绿色子叶胚在成苗培养基上生长快,且形成再生植株的频率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商连光  闫勇  肖荧南  王玉美  华金平  
采用不同来源的常规棉、抗虫棉,按照4×7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28个杂交组合,通过2年重复试验,分析F1、F2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大多比较低,但衣分的广义遗传力可达92.16%;狭义遗传力大于54.64%的性状为衣分、衣指、断裂比强度和籽指,部分性状的F2狭义遗传力高于F1代。供试组合F1和F2的中亲优势和高亲优势主要表现在产量上;所研究的性状中,F1以皮棉产量竞争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1.31%、34.17%和13.33%;组合P4/P7(鄂抗棉12/5H303)的皮棉产量比竞争对照邯284增产2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宿俊吉  雷亚柯  邓福军  宁新柱  林海  
为了探讨种植方式在海南对陆地棉部分植株性状的影响。以2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对陆地棉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成铃率、单铃重、果枝始节位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垄作覆膜方式下陆地棉品系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平作覆膜,果枝始节位和单铃重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花铃期阶段,垄作覆膜下的结铃数目均明显大于平作覆膜,而其成铃率在降温前低于平作覆膜,升温后渐渐接近或高于平作覆膜水平。大力推广垄作覆膜种植方式是提高海南陆地棉育种工作成效的一项有效举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占国  马峙英  张桂寅  吴立强  
1990~1991年在保定地区自然条件下,利用6个中熟的陆地棉现代品种(系)进行了吐絮进程与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吐絮进程是一个稳定的性状;它与产量性状相关不显著;与纤维比强度、马克隆值和纤维长度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1、-0.9053和-0.9421;与纤维伸长率和整齐度相关不显著;在产量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这一结果提示出,通过田间直接选择单株结铃数高且吐絮进程稳定的类型,可使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得到同步选择和提高,这为培育高产优质陆地棉新品种(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邓忠  孙济中  刘金兰  
以4个陆地棉作母本与4个海岛棉杂交,配制16个F1代进行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与推广陆地棉品种比较,种间F1代子棉产量、铃重、衣分和衣指的竞争杂种优势为较高的负值,而纤维长度和强度表现较高的正向优势。鄂荆1号和B2(海岛棉)产量配合力高,两者杂交F1代产量高于其他组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冰楠   乔丹   葛群   栾玉娟   刘小芳   卢全伟   牛皓   龚举武   巩万奎   ELAMEERELSAMMAN   闫浩亮   李俊文   刘爱英   石玉真   王海泽   袁有禄  
【目的】挖掘控制棉籽大小性状相关的遗传位点和相关基因,为研究棉籽大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陆地棉构建的含有30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研究对象,对4个环境的棉籽籽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长宽比、圆度7个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利用液相芯片对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得到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和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挖掘控制棉籽大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s,QTN),对数量性状遗传位点进行遗传效应分析,筛选候选基因。【结果】7个棉籽大小相关性状在4个环境中均表现为连续正态分布,且具有明显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82%—10.70%,性状的影响基本表现为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适用于GWAS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籽指与面积、周长、长度、宽度显著相关,长宽比与圆度显著相关,表明可能存在一因多效位点。利用3VmrM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定位到47个与棉籽大小性状相关的数量遗传位点。A07染色体上共定位到11个数量遗传位点,其中,A07:71993462、A07:72067994和A07:72198802的位点物理位置接近,在4个环境中稳定存在,与棉籽籽指、面积、周长、长度和宽度关。这3个数量遗传位点位于A07染色体71.99—72.87 Mb区间,标记间R2的平均值>0.8(P<0.001),呈现较大的连锁不平衡。遗传效应分析发现,该区段存在2种单倍型,在棉籽大小的相关性状中,单倍型Ⅱ与单倍型Ⅰ差异性显著,表明该位点直接影响棉籽大小性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TM-1转录组数据对区间内的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Gh_A07G1767在棉籽发育阶段优势表达,Gh_A07G1766在棉籽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推测其在棉籽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结论】鉴定了47个QTN,筛选了2个与棉籽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