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5)
2023(12414)
2022(10539)
2021(10010)
2020(8664)
2019(20354)
2018(19971)
2017(38297)
2016(20247)
2015(23457)
2014(23262)
2013(23207)
2012(21454)
2011(19353)
2010(18965)
2009(17709)
2008(17475)
2007(15092)
2006(12596)
2005(11128)
作者
(57003)
(48044)
(47828)
(45581)
(30496)
(23121)
(21989)
(18852)
(18149)
(16760)
(16213)
(16129)
(15053)
(15041)
(14888)
(14737)
(14492)
(14214)
(13785)
(13715)
(11681)
(11661)
(11608)
(10893)
(10792)
(10778)
(10524)
(10288)
(9623)
(9449)
学科
(92470)
经济(92386)
管理(57039)
(55288)
方法(49425)
(44602)
企业(44602)
数学(44551)
数学方法(44116)
(26069)
贸易(26058)
(25337)
中国(24155)
(22888)
(22595)
业经(17055)
(15570)
地方(15300)
(15061)
农业(14715)
(14698)
财务(14656)
财务管理(14621)
企业财务(13796)
(13041)
金融(13038)
(12972)
银行(12949)
(12772)
环境(12664)
机构
大学(297671)
学院(295251)
(134324)
经济(132134)
管理(117324)
理学(102433)
理学院(101407)
管理学(99877)
管理学院(99330)
研究(97744)
中国(75016)
(60971)
(58067)
科学(56331)
财经(47924)
(47557)
中心(45550)
(45081)
(43844)
研究所(43430)
经济学(43067)
业大(41601)
(40529)
经济学院(39230)
北京(38119)
财经大学(35875)
(35845)
农业(35758)
师范(35503)
(35186)
基金
项目(200910)
科学(159848)
基金(150435)
研究(145741)
(130353)
国家(129386)
科学基金(112010)
社会(95605)
社会科(90950)
社会科学(90928)
基金项目(78944)
(75106)
自然(71942)
自然科(70349)
自然科学(70328)
自然科学基金(69125)
教育(67466)
(64150)
资助(62984)
编号(57250)
(46738)
成果(45447)
重点(45075)
(42649)
(41802)
国家社会(41048)
教育部(40764)
科研(39349)
创新(39259)
人文(39096)
期刊
(133229)
经济(133229)
研究(83211)
中国(48647)
(44714)
学报(42772)
科学(40641)
管理(40374)
(38972)
大学(33157)
学学(31415)
农业(26891)
技术(25760)
(25035)
金融(25035)
经济研究(23835)
财经(23677)
教育(23642)
(21667)
业经(20503)
(20327)
问题(19200)
国际(18427)
统计(16516)
(15468)
技术经济(15305)
世界(15295)
(14507)
商业(13965)
理论(13474)
共检索到418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长远  张军  
结合对现有文献的拓展和应用,本文给出了一个理解中国附加值贸易发展的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OECD/WTO的TiVA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出口中,本地附加值所占比重从1995年的88%降至2005年的64%。此后,这一比重缓慢回升,至2009年达到67%。从产业角度所作的分解显示,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走低(回升),主要是产业内本地附加值比重下降(提高)造成的,而出口行业构成的变化则是第二位的因素。从国际比较来看,行业内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偏低是中国整个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低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主要因素,而出口行业构成偏重于本地附加值比重低的制造业则是中国整个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低于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赵乔  
利用OECD-Ti VA数据库和KPWW附加值贸易核算框架,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地位指数和国内附加值,衡量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加值贸易现状,并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附加值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较高,但分工地位偏低,国内附加值提升缓慢。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内附加值最高,知识密集型行业最低。中国陷入了价值链"低端锁定"的窘境。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与国内附加值正相关,且影响最大,通过加深参与程度提高国内附加值的前提是提高贸易地位。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和鼓励科研创新有利于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文秀  刘艳  马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海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推广附加值贸易测算法(Trade in Value-Added,简称TiVA)。本文应用该法计算1995-2009年中国及35个行业的出口附加值,并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对比,以更准确地判断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研究结论如下:(1)15年间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迅速下降,致使传统方法统计的中国出口规模"虚高"。(2)中国第一、三产业目前较高的国内附加值率受益于行业开放度不足;制造业中,纺织服装等6大出口行业整体竞争力值得肯定,化学制品业、基础金属及金属制品业缺乏出口竞争优势,电子与光学制造业目前缺乏面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实力。(3)依据TiVA,中国仍然可以保有"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琳  
文章基于附加值贸易视角,利用WIOD数据库测度了中国整体及三类技术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及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逐年增强,加入WTO更是加速了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进程。但是中国的GVC地位指数均为负,说明中国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较低。但三类技术制造业却表现出不同的动态演变特征,其中,中技术及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在波动中下降,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却稳步提升并向上游位置靠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文秀  刘艳  马鹏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服务业整体及不同要素密集度类型服务业进口的国别(地区)结构,并与传统总值核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且考察了不同国家(地区)服务业附加值贸易与服务贸易及货物贸易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服务业进口来源国是以美日为主的发达国家,不同类型服务业的进口来源国差异较大,且两种核算方式下发达国家内部结构和不同类型服务业进口来源国结构均存在着显著差异;(2)总体而言,通过货物进口引致的间接服务附加值进口要略大于通过服务进口带来直接服务附加值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附加值进口主要通过货物进口间接实现,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进口主要通过服务进口直接实现。对此,中国应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扶持知识技术密集型先进制造业和扩大制造企业的服务需求来加大服务进口溢出效应的扩散力度,并通过扩大进口服务类型和货物服务进口来源国来适当扩大服务进口复杂度和货物进口复杂度,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全球竞争力的提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祺  
随着出口规模的提升和出口结构的优化,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升,但是在生产分割背景下考量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根据WTO-OECD的贸易数据库,比较分析了中国整体比较优势和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升,但还是处于价值链低端,大部分行业的竞争力出现下降的趋势。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国际分工地位影响因素的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于提高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艳  李文秀  QIU Yue-ming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各服务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与传统贸易核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无论是传统贸易核算法还是附加值贸易核算法,其测算结果都表明中国服务业整体呈现出显著的持续性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薄弱。(2)从附加值贸易角度看,大部分服务行业都呈现出一定的比较劣势且并没有出现显著的比较劣势"扭转"现状。(3)从要素密集度来看,尽管整体上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相对于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来说有一定优势,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比较优势,且传统贸易核算法还带来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严重高估以及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部分低估的"统计幻象"。因此,采取合适的核算方法对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依此进行科学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培志  刘雯雯  
随着技术在产品竞争中作用的提升,用技术指标来衡量一国的贸易结构特征更加顺应当代贸易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技术附加值原理作为识别贸易品技术附加值高低的理论基础,介绍了技术附加值的测算方法,分别对中国和贸易伙伴国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中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最高,而且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呈现改善趋势。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波动对低技术附加值产品和中低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中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和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影响较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喻春娇  陈咏梅  张洁莹  
本文结合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现状,采用反映进口中间产品在国内的产业循环效应或产业波及效果的净附加值指标来衡量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后归属于中国的直接的贸易利益。基于1992-2007年期间中国20个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国内产业循环后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分析表明:从净附加值的绝对量来看,中国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中间产品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增长迅猛,且在从世界进口的中间产品所创造的总的净附加值中平均占了42%左右的份额,但该净附加值占中国工业部门总出口的比重总体上不高且年均增长幅度有限。细分行业的考察发现,来自东亚的中间产品创造的净附加值比重较高的部门主要是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但在大多数工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葛明  林玲  
基于最终消费品价值分解的视角,文章通过拓展附加值贸易统计模型,利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数据库测度了中国附加值贸易失衡的规模大小、国别来源和行业结构,并与总值统计结果1比较分析发现:(1)中国单边贸易净额并没有发生变化,2011年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2)双边贸易失衡结构有所改善,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双边顺差或者逆差规模均大幅度下降,而最大顺差额仍来自美国;(3)外贸失衡主要来自基础产业和制造业部门,服务业部门失衡额较小但增长速度很快;从要素禀赋结构来看喜忧参半,劳动密集型行业顺差额大规模下降,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大幅度上升,但知识密集型行业净额又有所减少。因而,促进外汇储备合理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倩青  
本文描述了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贸易的逆差特征——零部件贸易比重高,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附加值和贸易附加值率,随后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贸易附加值的影响因素。本文结论: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逆差在一段时期内是无法改变;在这样的分工和贸易形态中,尽管存在贸易逆差中国仍旧获得了一定的贸易利益;而贸易利益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出口数量的扩张实现的,如果出口数量扩张受到阻碍,中国将会出现贸易利益漏损。最后本文的建议是:要提升中国自对东盟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获利,需要实现中国分工地位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蕙萍  万平  
近年来,在影响出口贸易利益的各因素中,作为一国制度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产权状况,其影响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对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增加贸易利益进行了研究,利用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库测算了40个国家的制造业的贸易利益,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增加。同时,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对制造业分行业的贸易利益促进作用有明显的行业差异,对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贸易利益的推动作用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廖泽芳  
本文在经济体之间双边附加值贸易额的基础上构建了附加值贸易网络指数,并绘制了全球附加值贸易网络图形。结果表明:2009年美国在全球附加值贸易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与德国和中国共同构成了网络中心国;1995年的附加值贸易网络集中度较高,欧洲地区的附加值贸易联系紧密,当时中国在全球附加值贸易网络中相当不起眼,在亚洲的地位也不突出。在全球制造业附加值贸易网络图中,美国、德国和中国仍处于中心地位;但在双边附加值贸易中,中国主要依赖其他经济体,而美国主导其他经济体,德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欧洲内部的国家。美国是全球服务业附加值贸易的领头羊,与德国、英国一起构成全球服务业附加值贸易网络的核心国;中国在全球服务业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廖泽芳  宁凌  
本文以WTO-OECD新推出的附加值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链地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处于"加工贸易"环节,与主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出口国之间存在附加值逆差,与欧美等最终产品进口国之间存在附加值顺差。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附加值出口贸易具有较高的国外附加值、较低的国内附加值、服务附加值偏低等特点。国内自给能力较强的制造业和开放程度较低的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国内附加值,而国外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则集中在中间进口品占比较高的高技术密集型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