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9)
2023(5125)
2022(4221)
2021(4097)
2020(3470)
2019(7790)
2018(7565)
2017(14100)
2016(8082)
2015(8787)
2014(8976)
2013(8907)
2012(8041)
2011(7171)
2010(7160)
2009(6716)
2008(7053)
2007(6499)
2006(5742)
2005(5395)
作者
(23766)
(19944)
(19463)
(18865)
(12929)
(9594)
(8950)
(7648)
(7408)
(7265)
(6872)
(6734)
(6550)
(6399)
(6377)
(6060)
(5963)
(5856)
(5834)
(5725)
(5013)
(4836)
(4787)
(4715)
(4476)
(4464)
(4390)
(4254)
(4176)
(3875)
学科
管理(32914)
(28015)
(27082)
经济(27045)
(25536)
企业(25536)
方法(13134)
(12343)
数学(10718)
数学方法(10587)
(9323)
财务(9301)
财务管理(9276)
企业财务(8872)
(7761)
中国(7336)
(6889)
(6536)
银行(6520)
业经(6466)
(6167)
(6116)
(6068)
(5782)
理论(5605)
(5332)
金融(5332)
地方(5253)
经营(5136)
人事(4903)
机构
大学(109414)
学院(108613)
管理(43500)
(40873)
经济(39738)
研究(37134)
理学(35474)
理学院(34987)
管理学(34444)
管理学院(34171)
中国(30689)
(23909)
科学(23893)
(22946)
(19840)
(19703)
(18104)
研究所(17883)
中心(17717)
财经(16961)
业大(16449)
农业(15764)
(15464)
北京(14704)
(14658)
(13936)
(13352)
(13233)
师范(13045)
财经大学(12821)
基金
项目(70325)
科学(54842)
基金(51621)
研究(48191)
(46391)
国家(46018)
科学基金(39011)
社会(30062)
社会科(28520)
社会科学(28510)
基金项目(27005)
(26924)
自然(26827)
自然科(26254)
自然科学(26244)
自然科学基金(25805)
(23354)
教育(22445)
资助(21663)
编号(18117)
重点(16135)
(15561)
成果(15224)
(14446)
(14247)
科研(13855)
(13845)
计划(13713)
创新(13590)
课题(13263)
期刊
(47731)
经济(47731)
研究(31596)
中国(25731)
(21638)
管理(20135)
学报(19865)
科学(18021)
(17150)
大学(14520)
学学(13741)
(13275)
金融(13275)
农业(11069)
教育(10804)
技术(9426)
财经(9067)
(8327)
(7841)
经济研究(7190)
财会(6780)
会计(6613)
业经(6470)
(6050)
问题(5642)
现代(5407)
技术经济(5097)
图书(5041)
资源(5028)
科技(4843)
共检索到174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郭宏宇  
自中国1994年10月正式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速度。长期的货币快速供给带来了较大的货币规模,到2013年中期,中国货币供应量的绝对规模超过100万亿元,货币的相对规模(M2/GDP)也超过了1.8,远高于典型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货币的快速供给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房地产市场泡沫、产能过剩与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并使人们再次审视货币政策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沈巍  
关于如何运用短期国债调控流动性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有相当的研究。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短期国债是宏观调控、尤其是流动性调控的一个很好的政策工具。但我国长期以来对短期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谷文林  孔祥忠  
融资融券是完善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制度安排,它的推出将会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从股票市场资本流动性的角度研究了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产生的冲击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短期并未对股票市场资本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种结果的成因,并对融资融券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  袁淳  
我国企业高度依赖短期债务融资,"短债长用"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容易导致企业在信贷紧缩时由于难以续借到期的短期债务而发生流动性成本。以我国2015—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的短期债务流动性成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信贷紧缩期间,公司的短期债务水平显著下降;且短期债务水平较高的公司更容易发生投资不足,绩效下滑,产生流动性成本。此外,在信贷紧缩时期,民营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短期债务比例显著下降,而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的短期债务融资没有受到显著影响。并且,信贷紧缩时期企业短期债务产生的流动性成本也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和高成长企业中。本文的研究为理解债务期限结构经济后果和货币政策微观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和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田素华  徐明东  徐晔  
人口结构和劳动力迁移是引起中国金融系统中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此引起的流动性过剩具有短期特征,这是影响2008—2010年期间中国金融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发展都受其影响。随着农村剩余劳动迁移过程进入到高一级阶段,中国简单劳动短缺将会成为事实,这会提高中国农民工的工资作价能力,进而会带动中国劳动工资水平全面提高,并引起居民对私人理财、投资顾问和个人信贷消费等现代金融服务需求显著上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彭慧文  
本文在排除买卖报价反弹、周末效应等干扰因素的前提下,利用分组构建逆势投资组合及Fama-Macbeth回归方法,研究周期下我国股市中的短期收益反转现象。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中存在短期收益反转现象,短期反转在股票输家中表现更为明显;股票收益的短期反转随着非流动性的增强而增强;我国股市具有极高换手率的投资组合表现出特殊性,极高换手率对股票输家的短期收益反转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股票赢家的短期收益反转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荣华  
政策制定者有需要了解流动性过剩的程度。本文在澄清了流动性过剩本质的前提下,提出了流动性过剩测度的方法,测度的结论是我国的微观流动性很长时期就一直处于过剩状态,我国宏观流动性有时是过剩的,有时是短缺的,过剩的时期多于短缺的时期。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一、如何定义和度量流动性过剩什么是流动性过剩,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回答。所谓"流动性",原指商业银行所拥有的随时可以用于"投资"(如放贷)的资产。例如,商业银行金库中所存放的现金就是最典型的"流动性(资产)"。在一些国家,其他一些流动性很强的资产,如短期国债券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自云  周世锋  连玮  
若得“死水”复活,需兼具“大禹治水”的非凡胆识和对于某种文化的智慧超越。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的过剩,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来看,都源于银行贷款能力的低下,是大量本来应该贷放的资金而未能贷放出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倩倩  郑建军  
流动性过剩存在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的定义。本文分析了宏、微观流动性过剩之间的联系、区别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在马克思的分析视角下,指出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本质是资本过剩。这些过剩资本追逐虚拟金融资产和有限供给的实物资产,造成极大的金融风险和危机隐患。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抑制新过剩资本生成、疏通既有过剩资本并推动资本向单纯货币职能转换。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东民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再次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给金融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由IMF前总裁康德苏牵头、包括中国央行官员在内的18人研究小组于2011年初发表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倡议书《康德苏报告》,提出IMF承担"全球最后贷款人"职能和建立全球监督机制,以此作为全球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非线性特征使得"全球最后贷款人"具有重大价值。中国应当积极推动IMF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能,并逐步推进全球监督机制的建立,这不仅有助于国际金融稳定,而且将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话语权,从而更好地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买建国  
流动性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商业银行要在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下,对资产与负债结构进行有效地匹配,防范流动性风险,避免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非预期变化产生的流动性问题,使银行面临支付困难或流动性过剩压力。在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金融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金晓  张丽  
本文基于中国沪深股市2001年1月~2016年7月的相关数据,从机构投资者是市场流动性的供给方、活跃的机构投资者对个股持股比例的增加或减少影响个股的市场流动性的角度对中国股票市场短期反转效应予以研究。相关研究结论表明未预期的流动性供给变化是中国股票市场短期反转效应的原因,反转策略收益是对未预期流动性供给冲击的风险补偿,而未预期的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或退出是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供给的来源。此外本文研究还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短期反转效应,且短期反转效应的强度大小与投资组合的选择有关。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李华威  卞志村  
中国流动性过剩从2005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中国目前存在着长期流动性过剩与短期流动性紧缺的双重压力。长期流动性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存贷差的不断扩大,短期流动性紧缺是外部因素所致。短期流动性紧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同样不能忽视长期流动性过剩的影响。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显示,虽然流动性过剩对资产价格影响微弱,但其无疑会增大实际GDP的波动,同时会加剧通货膨胀,并在滞后3期时对通货膨胀产生最大正向影响。当前,应该通过规则性货币政策稳定预期以及前瞻性货币政策减少长期流动性过剩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大财政政策力度,以走出"流动性陷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顾晓安  朱书龙  
流动性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大小和短期稳定性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传统的流动性缺口指标在计算时没有考虑未到期信贷资产提前变现以及未到期存款提前支取对流动性状况的影响。本文引入信用违约互换模型,计算未到期信贷资产提前买卖所增加的流动性来源;同时模拟未到期存款在三种压力情景下提前支取所增大的流动性缺口,构建了"修正的流动性缺口率"指标衡量银行的短期稳定性,并提出按照各银行修正的流动性缺口率指标数值大小将稳定性水平划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的设想,以便为各银行和监管部门提供量化管理流动性风险状况及短期稳定性水平的依据,且以2004-2012年我国10家主要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