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0)
- 2023(15108)
- 2022(13482)
- 2021(12731)
- 2020(10718)
- 2019(24693)
- 2018(24780)
- 2017(47957)
- 2016(26407)
- 2015(30045)
- 2014(30051)
- 2013(29615)
- 2012(27175)
- 2011(24659)
- 2010(24661)
- 2009(23030)
- 2008(22419)
- 2007(19972)
- 2006(17085)
- 2005(14774)
- 学科
- 济(107005)
- 经济(106898)
- 管理(71714)
- 业(67696)
- 企(55560)
- 企业(55560)
- 方法(50997)
- 数学(44617)
- 数学方法(44139)
- 农(28323)
- 中国(26165)
- 财(25434)
- 学(25102)
- 地方(23538)
- 业经(22049)
- 贸(19582)
- 贸易(19575)
- 易(18944)
- 农业(18881)
- 制(17502)
- 理论(17442)
- 和(17341)
- 环境(16412)
- 务(16141)
- 财务(16065)
- 财务管理(16027)
- 教育(15175)
- 企业财务(15076)
- 技术(14950)
- 银(14617)
- 机构
- 大学(376605)
- 学院(375750)
- 管理(145930)
- 济(145411)
- 经济(142077)
- 理学(126864)
- 理学院(125410)
- 研究(124644)
- 管理学(123103)
- 管理学院(122448)
- 中国(90605)
- 科学(81273)
- 京(79848)
- 财(64452)
- 所(64159)
- 农(63887)
- 研究所(58893)
- 业大(58850)
- 中心(56381)
- 江(54659)
- 财经(52494)
- 范(51551)
- 师范(51057)
- 农业(50469)
- 北京(50291)
- 经(47514)
- 院(45200)
- 州(44483)
- 经济学(43468)
- 师范大学(41090)
- 基金
- 项目(257869)
- 科学(200322)
- 研究(187307)
- 基金(184116)
- 家(160571)
- 国家(159238)
- 科学基金(135064)
- 社会(114982)
- 社会科(108565)
- 社会科学(108532)
- 省(102358)
- 基金项目(98549)
- 自然(88880)
- 教育(86852)
- 自然科(86693)
- 自然科学(86670)
- 划(86066)
- 自然科学基金(85076)
- 编号(78334)
- 资助(75865)
- 成果(63548)
- 重点(58044)
- 部(56239)
- 发(55331)
- 课题(53664)
- 创(52952)
- 科研(49846)
- 创新(49425)
- 大学(48028)
- 项目编号(47771)
- 期刊
- 济(158149)
- 经济(158149)
- 研究(105835)
- 中国(65907)
- 学报(63046)
- 农(57588)
- 科学(56551)
- 管理(49534)
- 财(48781)
- 大学(46353)
- 教育(43659)
- 学学(43577)
- 农业(39850)
- 技术(32151)
- 融(27760)
- 金融(27760)
- 业经(27129)
- 经济研究(25097)
- 财经(24783)
- 经(21072)
- 问题(20777)
- 业(20607)
- 图书(20064)
- 版(18401)
- 技术经济(18205)
- 科技(18153)
- 理论(17883)
- 商业(17468)
- 资源(16886)
- 实践(16511)
共检索到533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军
国家治理语境中,正义是价值取向,税收是基础保障。税收正义则属于国家治理的重要价值观和制度保障。本文从两个层次讨论税收正义:一是税收促进生产关系诸环节正义,即促进生产正义、交换正义、分配正义、消费正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税收在维护代际公平、降低社会交易费用、遏制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经济主体消费行为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有力。二是税收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经济新常态对税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视角下的税收正义的实现路径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正义观 税收正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世露
由杨娟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视域下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为理论视域,以当代中国贫富差距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为目标导向,科学地考察了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分析了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象与本质,提出了新时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治理路径,具有创新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宪萍 孙茂竹
在对资本的追逐中,风险随之发生并演化成与资本如影随形的系统体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风险的生成、生长、演化的各种发展形式和内在联系的逻辑,资本主义流通过程则说明了风险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特定时空序列中风险的自我发展运动过程和再生产结构。在资本的总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有机体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集成系统,风险达到顶峰,其中尤以生息资本风险状态最高。当资本内在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风险就演变成危机,风险到危机的过程是风险依傍资本又否定资本的过程。资本主义系统中的风险,实质上是资本逻辑的风险,表现为风险主体的分化、风险运行的结构化以及风险环境的全球化。基于资本逻辑的风险治理和消解,显然无法通过风险衍生系统的自适应来化解,只有通过对资本关系的根本变革,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 风险 资本逻辑 危机 治理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长虹
当代中国为政之德建设的现实语境是马克思主义对为政者至高的道德要求与现实社会腐败现象之间的巨大张力;其宏观的文化背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审视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政德观是当代中国政德规范的核心原则,以政德强制性为理论基础的政德法制化将是政德建设的趋势与目标,其策略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德原则,理性对待自我文化传统,建立统一的包括政治信仰、掌权与用权的政德规范,与科学化立法和创设专属机构等重要维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佳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文明发展的基础,生态与文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循环经济是维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实施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使经济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的目标。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从生态伦理的哲学角度进行剖析,实施经济学领域设计建构,以构建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结构和思想框架为目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全
教师的阶级身份与资本主义制度密切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了传统的以经济纬度对教师阶级的划分,认为在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应通过教师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表现出的综合特征对教师的阶级身份进行识别。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专业化在促进教师阶层"升迁"的同时也具有使教师阶层"无产阶级化"的危险。
关键词:
阶级身份 升迁 马克思主义 哈利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辛苗
<正>循环经济是核心理念在于最大化地循环利用资源和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对资源利用、资本循环以及环境可持续性有着丰富的阐述,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伟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具备"双主体"的工作意识,关注大学生合理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耀文 周玉清
文章认为,共享发展理念关切的是"现实的人"的生活境遇和需求,研究的是"现实的矛盾",回答的是"现实的时代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始终以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立论立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以及人的需要和发展的论述,为研究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崭新的人学视角和人学方法论。在共享发展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实践立场。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人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尹悦
产融结合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视角,对"产融结合"进行分析解读。马克思主义学者为"产融结合"建立了理论体系基石,为分析产融结合的必要条件、动力源泉、运作机制、发展规律、积极作用、消极影响等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产融结合作为提高资源效率、促进银企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得到了广泛运用,成功案例积累经验,而一些失败的案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相关理论与案例,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以产融结合的主体和宏观经济为对象分析利弊。对于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积极效用、促进产融结合健康发展,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晓群 齐爱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在对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概论"课教学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探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蓝强 孙垚
传统需要理论只重视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忽略了生态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这其实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但当前绝大部分生态需要的研究都以经济学的视角展开,使生态需要明显带有经济学的痕迹。马克思主义没有提出生态需要的具体概念,但有生态需要的思想。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的内涵出发,综合马克思主义的生态需要思想,可以将生态需要进行科学界定。生态需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需要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界的一切需要的总和,狭义的生态需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界提供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要。它既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同时又是一种高级需要,即享受需要和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需要 生态需要 人与自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耀文 周玉清
文章认为,共享发展理念关切的是"现实的人"的生活境遇和需求,研究的是"现实的矛盾",回答的是"现实的时代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始终以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立论立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以及人的需要和发展的论述,为研究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崭新的人学视角和人学方法论。在共享发展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实践立场。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人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耀文 周玉清
文章认为,共享发展理念关切的是“现实的人”的生活境遇和需求,研究的是“现实的矛盾”,回答的是“现实的时代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始终以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立论立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以及人的需要和发展的论述,为研究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崭新的人学视角和人学方法论。在共享发展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实践立场。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人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