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7)
- 2023(6910)
- 2022(6176)
- 2021(5987)
- 2020(5170)
- 2019(11796)
- 2018(11957)
- 2017(22594)
- 2016(12600)
- 2015(14443)
- 2014(14566)
- 2013(13934)
- 2012(12573)
- 2011(11521)
- 2010(12062)
- 2009(11208)
- 2008(10959)
- 2007(9909)
- 2006(8806)
- 2005(7902)
- 学科
- 济(49208)
- 经济(49166)
- 管理(35279)
- 业(29611)
- 方法(26183)
- 企(24360)
- 企业(24360)
- 数学(23175)
- 数学方法(22554)
- 学(14077)
- 农(13511)
- 中国(11322)
- 环境(11283)
- 理论(10377)
- 业经(10121)
- 财(8904)
- 农业(8717)
- 划(8197)
- 地方(8147)
- 制(8038)
- 贸(8025)
- 贸易(8017)
- 和(7887)
- 易(7785)
- 银(7080)
- 银行(7036)
- 融(6891)
- 金融(6890)
- 教学(6878)
- 技术(6794)
- 机构
- 学院(182902)
- 大学(182670)
- 管理(66783)
- 济(63689)
- 经济(62104)
- 研究(61650)
- 理学(57646)
- 理学院(56899)
- 管理学(55148)
- 管理学院(54871)
- 中国(46235)
- 科学(44772)
- 京(39739)
- 农(39264)
- 业大(33965)
- 所(33499)
- 农业(31282)
- 研究所(30897)
- 中心(28693)
- 江(28548)
- 财(27711)
- 北京(24750)
- 范(24338)
- 师范(23910)
- 技术(23252)
- 州(22747)
- 院(22318)
- 财经(22284)
- 省(21109)
- 农业大学(21046)
- 基金
- 项目(126516)
- 科学(97125)
- 基金(90017)
- 研究(84157)
- 家(81491)
- 国家(80887)
- 科学基金(67946)
- 省(51747)
- 社会(50402)
- 自然(47829)
- 社会科(47781)
- 社会科学(47765)
- 基金项目(47307)
- 自然科(46656)
- 自然科学(46636)
- 自然科学基金(45773)
- 划(43627)
- 教育(40238)
- 资助(38846)
- 编号(33268)
- 重点(29376)
- 成果(26533)
- 计划(26392)
- 发(26109)
- 部(26063)
- 创(25601)
- 科研(24722)
- 创新(24011)
- 课题(23953)
- 科技(23678)
共检索到266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卫卫 符贵红 王元 湛嘉 房文红 沈锦玉 周俊芳 姚嘉赟
采用UPLC-MS/MS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泼洒用药后,该药物在水体、底泥、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水产动物体内的蓄积与消除规律。结果显示,以6μg/L浓度单次泼洒用药后,水体中阿维菌素消解较快,其半衰期为63.8h。阿维菌素在养殖水环境中消减的同时,逐渐由水体向底泥、伊乐藻和水产动物迁移。底泥中阿维菌素峰浓度、曲线下面积和半衰期分别为1.25μg/kg、469.2μg/(kg·h)和115.5 h,说明伊乐藻中的相应值分别为8.75μg/kg、2521.7μg/(kg·h)和315.0h,说明伊乐藻对阿维菌素有明显的吸收和富集作用。该模拟系统中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卫卫 湛嘉 王元 王浩 房文红
采用UPLC-MS/MS法研究了2μg·L-1三次连续水体药浴和6μg·L-1一次性水体药浴条件下阿维菌素在水体中消除、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蓄积和消除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两种药浴暴露方式下阿维菌素在水体中消除呈一级指数衰退消除,消除半衰期(t1/2)均为63 h,240 h时浓度下降到0.5μg·L-1以下。阿维菌素在异育银鲫血浆和肌肉中的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血浆中药物浓度远高于肌肉中的含量。2μg·L-1连续三次药浴组和6μg·L-1一次药浴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4.97、66.62μg·L-1,其曲线下面积(AUC0-t)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传步 王元 赵姝 范培莉 凌海 李新苍 周俊芳 房文红
为评价沉水植物对去除养殖尾水中残留抗菌药的作用,改进了QuEchERS前处理方法,建立了沉水植物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含量HPLC检测方法,采用模拟生态研究了恩诺沙星残留在沉水植物体内蓄积、代谢和消除规律。优化了不同提取液、萃取盐和提取时间对回收率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净化剂的净化效果。以外标法进行定量,沉水植物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回收率分别为79.60%~110.15%和57.26%~102.00%,检测限分别为0.003μg·g~(-1)和0.005μg·g~(-1)。在模拟生态系统中,以终浓度200μg·L~(-1)的恩诺沙星单次泼洒用药后,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均在24 h吸收恩诺沙星至最大值,分别为0.82μg·g~(-1)、0.86μg·g~(-1)和2.34μg·g~(-1);采用梯形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92.06(μg·g~(-1))·h、209.92(μg·g~(-1))·h和471.44(μg·g~(-1))·h;此时3种沉水植物对恩诺沙星的生物富集系数FBC分别为9.7、10.2和27.8。恩诺沙星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浓度在施药后72 h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027μg·g~(-1)、0.029μg·g~(-1)和0.037μg·g~(-1),300 h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42(μg·g~(-1))·h、8.21 (μg·g~(-1))·h和12.21 (μg·g~(-1))·h。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可以有效地蓄积养殖尾水中的恩诺沙星残留,轮叶黑藻明显优于苦草和伊乐藻,研究结果可为养殖尾水抗菌药残留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泽清 刘琪璟 徐雯佳 李轩然 刘迎春
基于测树学及遥感技术研究了江西千烟洲试验站人工林的碳蓄积特征。使用林木各器官的相对生长模型,结合林分调查,估算了标准木器官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进而获得单位面积及整个小流域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利用IKONOS遥感图像进行目视判读,计算不同类型人工林的面积。林龄19年的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的单株标准木地上部分碳含量分别为29.0、25.6和23.3kg;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木荷林、针阔混交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088、8768、7542、13215和8359g·m-2;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8257和3979g·m-2;遥感估算的千烟洲面积为207.96hm2,其中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改晓 袁科平 艾晓辉
建立了水产品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SPE柱净化,N-甲基咪唑(NMIM)和三氟乙酸酐(TFAA)的乙腈溶液衍生化,衍生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激发波长为365 nm,发射波长475 nm。该方法下阿维菌素在1.0~10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9 9,加标回收率在80.28%~98.46%之间,变异系数为2.86%~9.68%,检测限为0.1μg/k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林 赖诗韵 杨家书 龚玲 笪笑天 陈阳 林居纯
分别采用单位加权回归法和定期剂量递增法研究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使小鼠出现精神沉郁、震颤、昏迷、死亡等中毒反应,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 441.13 mg/kg阿苯达唑+60.05 mg/kg伊维菌素。蓄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蓄积系数为4.26,且随时间延长和给药剂量增加,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表现出被毛粗乱、精神萎顿等临床症状,并进一步发展为震颤、昏迷,甚至死亡,至第18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露姣 蔡友琼 姜朝军 钱蓓蕾 于慧娟 徐捷
为了解孔雀石绿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鱼体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达到对孔雀石绿的禁用监控,本试验对初始体重为(12.42±2.18)g的欧洲鳗鲡进行0.1 mg.L-1和0.2 mg.L-1浓度(P1和P2组)孔雀石绿药浴24 h,再转移到清水中养殖120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及无色孔雀石绿的残留。在药浴过程中,鳗鲡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平均含量不断升高,P1和P2组分别于药浴12 h和24 h达到最高值(720.5±192.6)μg.kg-1和(1404.8±421.9)μg.kg-1;在清水养殖过程中,孔雀石绿在鳗鲡肌肉中含量波动式下降,并于水浴2160 h(90 ...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邢丽红 冷凯良 翟毓秀 李兆新 马兵 王志杰 谭志军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建立鲈鱼组织中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SPE柱净化,N-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的乙腈溶液为衍生化试剂,常温衍生化15 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65 nm,发射波长为475 nm。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衍生化产物的浓度与峰面积在0.5~200 ng/m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添加水平为1~10μg/kg,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的平均回收率在80.6%~88.0%和78.8%~82.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阿维菌素的检出限为0.1μg/kg,伊维菌素为0.2μg/kg。该方法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鲈鱼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忠贺 徐增让 成升魁 鲁春霞 刘高焕
论文利用In VEST模拟了2001—2010年西藏生态系统碳蓄积动态变化,并从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和土地覆被碳密度变化两方面对碳蓄积动态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1)2001—2010年西藏碳蓄积增加0.5×108T。藏西北、藏东南碳蓄积变化较大,藏中、藏北相对稳定。牧区碳蓄积增加,农区、半农半牧区减少。水源涵养区和防风固沙区碳蓄积增幅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特色产业区下降。草原碳蓄积持续增长,森林、稀疏植被碳蓄积稳中有降,灌丛碳蓄积下降。2)草地、林地等碳密度高的地类面积增加,灌丛、稀疏植被等碳密度低的地类面积减少,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增强了碳蓄积功能,对碳蓄积变化的贡献率为269%。3)森林等碳密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斌 王绍强 刘荣高 宋婷
本研究利用基于光能利用率理论的区域尺度遥感参数模型(C-Fix模型)估算了2003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模型输入数据包括叶面积指数数据(LAI)、中国地面气象站的逐日气温数据、逐日降水数据和太阳总辐射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模型输出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均为1km2,时间步长为1天。模拟结果表明:2003年中国陆地总NPP和平均NPP分别为4.37 Pg C和640.32 g C/(m2.年),NPP的主要分布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减小;其中海南岛南部、云南西南部和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年NPP最大,在1 800g~2 500g C/(...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C-Fix模型 遥感 中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毕相东 张树林 邢克智
试验设定3个TTPC浓度梯度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TTPC(处理96 h)对模拟池塘微生态系统理化因子、浮游生物及鲤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池塘微生态系统中水温、盐度、pH、DO、COD、NO2--N与TTPC浓度之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透明度、NH3-N、TN、PO43--P和TP与TTPC浓度之间则呈现正相关关系。TTPC对模拟池塘微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及鲤鱼苗均有一定的毒性,TTPC浓度为0.6 mg/L时能有效杀灭水华藻类且对鲤鱼苗是安全的,但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低且氨氮有所升高,因此在水产上使用TTPC杀藻的同时,需开增氧机以保证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并添加适宜活菌剂等降低水体氨氮含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云凯 宋兵 陈勇 禹娜 陈立侨
以20世纪60年代作为初始状态,采用Ecosim对1961-2002年间太湖生态系统的发育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时间强制序列的驱动下,模型较准确地预测了各个功能组的捕捞量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太湖生态系统的发育机制。在不断增强的渔业捕捞压力下,大中型鱼类尤其是顶级肉食性鱼类的资源量遭到破坏,从而减少了对小型鱼虾类的捕食压力,使得这些r型物种占据了系统的统治地位,它们对植食性浮游动物的控制作用,由此从上至下(top-down)地改变了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而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太湖初级生产力显著提高,由于蓝藻不适于动物摄食和利用,使得大量初级生产力未能循环利用,造成水华暴发和底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世鹏 蔺凡 蒋增杰 房景辉 姜娓娓 杜美荣 高亚平
养殖容量评估是衡量贝类养殖活动是否环境友好、碳汇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的走航观测和定点连续观测数据,通过构建营养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碎屑–菲律宾蛤仔(nutrients–photoplankton–zooplankton–detritus–clams,NPZD-C)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评估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构建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和浮游植物的动态响应,菲律宾蛤仔和浮游植物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雪柏 陈兴江 向章敏 商胜华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俗称甲维盐)微乳剂在烟叶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甲维盐在烟叶中的消解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方程为C=0.255 8e–0.325 3t,半衰期为2.13 d,线性相关性系数R2=0.884 3;在施药20 d后其含量平均低于0.006 mg/kg,30 d后未检出甲维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芬 王静 魏闪闪 杜欣蔚 邵华 金茂俊 王珊珊 佘永新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通过土壤穴施施药方式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制定阿维菌素缓释粒剂防止黄瓜根结线虫的安全间隔期。【方法】阿维菌素消解动态试验采用推荐高剂量的1.5倍(5.62 g·m-2)为施药剂量,在黄瓜移栽时通过土壤穴施方式施药1次。分别测定施药后2 h、1 d、3 d、5 d、7 d、10 d、14 d、21 d、28 d和45 d的阿维菌素残留量的变化。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试验设置高低两个不同施药剂量:低剂量按推荐剂量3.75 g·m-2,高剂量按推荐剂量的1.5倍(5.62 g·m-2),分别于黄瓜移栽时土壤穴施1次,于黄瓜成熟期采样测定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样品中阿维菌素残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