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7)
2023(10255)
2022(9276)
2021(8676)
2020(7314)
2019(16907)
2018(16872)
2017(32308)
2016(18031)
2015(20123)
2014(20027)
2013(19816)
2012(18006)
2011(16180)
2010(15895)
2009(14287)
2008(13595)
2007(11551)
2006(9916)
2005(8333)
作者
(54028)
(44792)
(44629)
(42110)
(28375)
(21664)
(20121)
(17856)
(17131)
(15827)
(15455)
(14974)
(14078)
(14018)
(13936)
(13800)
(13617)
(13288)
(12771)
(12657)
(11406)
(10901)
(10823)
(10086)
(10076)
(10004)
(9926)
(9822)
(9144)
(9031)
学科
(65969)
经济(65895)
管理(47855)
(45856)
(38068)
企业(38068)
方法(33724)
数学(29360)
数学方法(29019)
(17844)
(17701)
中国(15816)
(14959)
业经(14732)
地方(13352)
农业(12092)
理论(11872)
(11329)
贸易(11325)
(11132)
环境(11087)
(10967)
技术(10938)
(10009)
教育(9923)
(9844)
财务(9779)
财务管理(9763)
(9515)
企业财务(9248)
机构
大学(252394)
学院(250249)
管理(99852)
(90469)
经济(88381)
理学(88003)
理学院(86941)
管理学(85244)
管理学院(84825)
研究(83531)
科学(57840)
中国(57760)
(53649)
(49249)
业大(45433)
(43221)
研究所(40334)
农业(39214)
(38493)
中心(36958)
(34791)
北京(33262)
(33142)
师范(32748)
财经(32111)
(30082)
(29281)
(28454)
技术(28431)
农业大学(26758)
基金
项目(184121)
科学(142669)
基金(132275)
研究(128515)
(117849)
国家(116910)
科学基金(98977)
社会(77613)
(73634)
社会科(73450)
社会科学(73427)
基金项目(71761)
自然(68126)
自然科(66496)
自然科学(66473)
自然科学基金(65260)
(62510)
教育(59066)
资助(54210)
编号(52013)
重点(41645)
成果(41418)
(39134)
(38934)
(38490)
计划(36355)
科研(36048)
课题(35889)
创新(35887)
大学(33667)
期刊
(92758)
经济(92758)
研究(67184)
学报(49769)
(44362)
中国(42986)
科学(42634)
大学(36199)
管理(34525)
学学(34351)
农业(31467)
教育(27838)
(26868)
技术(20738)
(16055)
业经(15722)
(15300)
金融(15300)
财经(14452)
图书(14397)
业大(14328)
经济研究(14257)
科技(14246)
(13306)
理论(12431)
林业(12221)
(12145)
问题(12137)
实践(11708)
(11708)
共检索到341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显传  张少华  王冬生  皇甫伟国  杨挺  赵健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方法】应用平衡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在5种土壤上的吸附特性。【结果】土壤对阿维菌素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且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性有着明显差异;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uendlich方程,其吸附常数Kaf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自由能为10.9859~25.1538kJ·mol-1。【结论】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水稻土、菜地土和山地红壤上吸附的阿维菌素具有显明的增溶作用,而对山地黄壤和盐碱土则有着增加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能力的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彩虹  王志强  
[目的]分离阿维菌素降解菌为土壤农药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从长期受阿维菌素污染的某制药厂沉淀池底泥中分离出了3株能高效降解阿维菌素的菌株,利用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最后进行了土壤模拟降解试验。[结果]经鉴定,3株细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降解阿维菌素的最适p H值和温度分别为6.0和35℃,在装样量80 m L、细菌接种量0.1%(体积分数)、底物含量100 mg·L-1条件下降解速率最佳,添加0.2%的蔗糖和酵母浸液可促进阿维菌素的降解;黏质沙雷氏菌降解阿维菌素的最适p H值和温度分别为6.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郝真真  王海磊  李向力  王文斐  陈静雯  王敬婼  
为研究铅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及去除效果,从铅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株抗铅菌株(BY-10和FB-6),研究其对铅的吸附特性、最佳生长条件,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Y-10和FB-6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和团青霉。它们对铅的耐受质量浓度分别高达1 700,2 500 mg/L。菌株的生长条件范围较广,蜡状芽孢杆菌最适温度为35℃,团青霉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均为7;最适装液量均为80~100 m L(250 m L摇瓶)。在初始铅质量浓度为0~600 mg/L内,随着浓度增加,菌株生长逐渐减缓,在≥400 mg/L的铅培养液中,团青霉与蜡状芽孢杆菌相比对铅的耐受性较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王进军  张忠明  秦蓁  
【目的】对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为其安全使用及对水资源的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衡振荡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运用5种数学模型对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及迁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氯嘧磺隆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吸附常数(Kads-f)在0.740~9.703之间,其中在2#(江西黏壤土)和3#(江西砂壤土)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属S型等温吸附线,而在其他土壤中属L型等温吸附线;其解吸存在滞后现象,滞后系数(H)在0.259~0.980之间。此外,Kads-f和解析常数(Kf-de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芬  王静  魏闪闪  杜欣蔚  邵华  金茂俊  王珊珊  佘永新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通过土壤穴施施药方式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制定阿维菌素缓释粒剂防止黄瓜根结线虫的安全间隔期。【方法】阿维菌素消解动态试验采用推荐高剂量的1.5倍(5.62 g·m-2)为施药剂量,在黄瓜移栽时通过土壤穴施方式施药1次。分别测定施药后2 h、1 d、3 d、5 d、7 d、10 d、14 d、21 d、28 d和45 d的阿维菌素残留量的变化。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试验设置高低两个不同施药剂量:低剂量按推荐剂量3.75 g·m-2,高剂量按推荐剂量的1.5倍(5.62 g·m-2),分别于黄瓜移栽时土壤穴施1次,于黄瓜成熟期采样测定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样品中阿维菌素残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金龙  李鹏  李月松  
对滨海脱盐土壤上11年生1-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69杨根系活动能抑制根际土壤对磷的吸附,抑制能力与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相关,当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为30 mg/L时,抑制能力最大,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量之差为-15.57 mg/kg;I-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恒温吸附数据都能很好地用一元 Langmuir方程、Freund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拟合,其中一元Langmuir方程拟合最好;根际土壤磷吸附容量参数Xm,k, k1,k2的值明显低于非根际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西洲  贺玉平  戴经元  林开春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多杀菌素。通过树脂选型,筛选出XAD-4作为多杀菌素提取的吸附剂;吸附最适pH值为11.0,流速为1/6(1/min),加入2%氯化钠;采用丙酮梯度解吸,总收率达64.7%。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树成  张展羽  夏继红  杨洁  盛丽婷  唐丹  陈晓安  
分层采集鄱阳湖近水滨岸土壤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不同位置滨岸土壤的总磷(TP)含量及其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滨岸带土壤TP差异极显著(F=7. 103,p 20~40 cm土层(393 mg·kg~(-1))。各滨岸土壤的磷素动力学过程相似:即分为"快速吸附(0~2 h)"、"缓慢吸附(2~24 h)"与"吸附平台(> 24 h)"3个阶段,平衡吸附量(Q_e)最大值为216. 0 mg·kg~(-1); Langmuir模型对磷的等温吸附拟合度为0. 951~0. 995,表层土壤最大吸附量(Q_(max))高于下层土壤,饶河(629. 12 mg·kg~(-1))吸附量最大,康山大堤(340. 72 mg·kg~(-1))最小。滨岸表层土壤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小于0. 1 mg·L~(-1),磷流失风险较小,东部滨岸土壤对外源磷的缓冲能力优于西南滨岸土壤,最大吸附量与TP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薇  陈祖义  洪良平  
应用平衡法测定了4种浓度~(14)C-苄嘧磺隆溶液在10种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土壤对苄嘧磺隆有很强的吸附性,且随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其吸附性呈现明显变化,其中安徽红壤和江西红壤性水稻土吸附率为73.24%和50.95%;江苏黄潮土B和A吸咐率分别为10.74%和21.12%。根据Fruendlich方程计算:10种土壤的吸附方程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经计算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吸附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其中pH值与吸附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吸附于土壤的苄嘧磺隆经水作用可被解吸,解吸率与其吸附率呈负相关.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强吸附性表明它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而难以淋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丹  颜冬冬  毛连纲  曹坳程  宋东宝  郑建秋  
阿维菌素为新型生物杀虫剂,综述其防治植物线虫的作用机制、毒理学、室内毒力、田间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焦有  孙克刚  郭中义  
由于不 同土类 对硫吸附 的强弱不 同,决定 了不同 土壤 田间 施硫 量的 差异 。在 满足 氮、磷、钾、铜、锰 、锌等营 养元素 的基础上 ,以土壤 有效硫临 界值的2 5 ~30 倍(35 ~42 μg·m L- 1) 水 平作为高产 土壤需具 备的硫 含量,然 后根 据 吸附 曲线 ,求 出不 同 土壤 类型 硫 肥施 用量 。田 间试 验 表明这一确 定施硫 量的方法 是可行的 ,该方法 比单纯 用土壤速 效硫含量 确定的 田间施硫 量更合理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婧  刘田  关连珠  
为探讨土壤中碳酸钙对土壤吸持固定酚类污染物能力的影响,采用人工陈化培养的方法获得碳酸钙含量不同的供试土壤,利用供试土壤对苯酚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各处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量随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uendlich吸附等温式加以描述。从方程拟合结果看,当碳酸钙含量为227.1g.kg-1时,土壤对苯酚的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达3333.33mg.kg-1,降低率达33.33%。碳酸钙含量低于227.1g.kg-1时,最大吸附量虽无明显差异,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强度却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有可能影响到苯酚的解吸行为。土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巧云  吴剑媚  付永清  陈雯莉  
研究了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C6对红壤与黄棕壤的胶体、针铁矿、非晶形氧化铁等吸附Cu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胶体、矿物与根瘤菌共存体系对Cu的吸附仍符合Langmuir方程,相关系数达0.99以上。②根瘤菌存在下,红壤与黄棕壤的胶体和针铁矿对铜的吸附量较无菌时增加,尤其是比表面小的针铁矿吸铜量增加较多,比表面大的非晶形氧化铁的吸铜量降低。根瘤菌的参与改变了供试土壤胶体、氧化铁对铜吸附量的顺序。③在一定菌量范围,随着体系中根瘤菌量的增加,红壤与黄棕壤的胶体和针铁矿的吸铜量增加,非晶形氧化铁则略降。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邢丽红  冷凯良  翟毓秀  李兆新  马兵  王志杰  谭志军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建立鲈鱼组织中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SPE柱净化,N-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的乙腈溶液为衍生化试剂,常温衍生化15 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65 nm,发射波长为475 nm。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衍生化产物的浓度与峰面积在0.5~200 ng/m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添加水平为1~10μg/kg,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的平均回收率在80.6%~88.0%和78.8%~82.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阿维菌素的检出限为0.1μg/kg,伊维菌素为0.2μg/kg。该方法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鲈鱼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窦春英  徐温新  叶正钱  张圆圆  姚芳  吕家珑  
研究了中国6种典型农田土壤对锌的吸附-解吸特性,其中采自西北陕甘地区和东南地区浙江省的农田土壤各3种。结果表明,6种农田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液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均可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种土壤对锌的解吸量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加,它们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东南地区土壤对锌的最大吸附量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其中青紫泥的吸附量最大,达到3 333 mg.kg-1,黄绵土的最小(909 mg.kg-1);而西北地区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吸附固定能力和固定量方面强于东南地区的红壤和青紫泥,利用Langmui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