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9)
2023(12944)
2022(11484)
2021(10698)
2020(9050)
2019(20667)
2018(20451)
2017(39372)
2016(21930)
2015(24307)
2014(24198)
2013(24045)
2012(22008)
2011(19937)
2010(19606)
2009(17724)
2008(17065)
2007(14757)
2006(12689)
2005(11050)
作者
(66768)
(55224)
(55005)
(52216)
(35056)
(26761)
(24867)
(21833)
(21026)
(19659)
(18932)
(18706)
(17641)
(17349)
(17284)
(17133)
(17062)
(16456)
(15857)
(15815)
(14092)
(13471)
(13413)
(12599)
(12405)
(12382)
(12302)
(12035)
(11268)
(11179)
学科
(81405)
经济(81307)
管理(58616)
(56370)
(46502)
企业(46502)
方法(39952)
数学(34682)
数学方法(34235)
(22535)
(22028)
中国(20283)
(19996)
业经(17957)
地方(16560)
农业(14967)
理论(14427)
(14009)
(13922)
贸易(13917)
(13495)
技术(13280)
(13248)
环境(13105)
(12857)
财务(12787)
财务管理(12763)
企业财务(12161)
教育(11662)
(11605)
机构
大学(309015)
学院(305846)
管理(118057)
(113111)
经济(110549)
研究(107319)
理学(103335)
理学院(102036)
管理学(99950)
管理学院(99436)
中国(75692)
科学(73421)
(66220)
(61713)
(56454)
业大(54168)
研究所(52435)
(50048)
农业(49313)
中心(47440)
(43712)
北京(41247)
财经(40802)
(40710)
师范(40128)
(38924)
(37254)
(35677)
技术(34640)
(33104)
基金
项目(221312)
科学(171843)
基金(159863)
研究(152936)
(143505)
国家(142375)
科学基金(120001)
社会(93375)
社会科(88339)
社会科学(88312)
(88114)
基金项目(85549)
自然(82638)
自然科(80692)
自然科学(80661)
自然科学基金(79209)
(75129)
教育(70001)
资助(66223)
编号(60699)
重点(50366)
成果(48759)
(47416)
(46991)
(45921)
计划(44301)
科研(43610)
创新(42891)
课题(42571)
大学(40098)
期刊
(118387)
经济(118387)
研究(84936)
学报(61914)
中国(56642)
(55096)
科学(53279)
大学(44885)
学学(42570)
管理(41961)
农业(38499)
(36294)
教育(33689)
技术(24698)
(21915)
金融(21915)
(19903)
财经(19255)
业经(19242)
经济研究(18985)
业大(17323)
(16679)
科技(16602)
图书(16450)
(16370)
问题(15282)
理论(14475)
农业大学(14030)
技术经济(13962)
资源(13945)
共检索到431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文彦  郭国军  齐子鑫  唐国盘  高春生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2,7.85,6.97×10-3 mg/L;安全浓度为1.91×10-3 mg/L。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9,3.98,3.53 mg/L;安全浓度为1.23 mg/L。结果表明这两种杀虫药物的安全浓度都接近甚至低于它们在养殖生产中的的使用浓度,所以在养殖生产中应该谨慎使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林  赖诗韵  杨家书  龚玲  笪笑天  陈阳  林居纯  
分别采用单位加权回归法和定期剂量递增法研究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使小鼠出现精神沉郁、震颤、昏迷、死亡等中毒反应,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 441.13 mg/kg阿苯达唑+60.05 mg/kg伊维菌素。蓄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蓄积系数为4.26,且随时间延长和给药剂量增加,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表现出被毛粗乱、精神萎顿等临床症状,并进一步发展为震颤、昏迷,甚至死亡,至第18天,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岗  张倩  饶小珍  
采用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吡喹酮、甲苯咪唑和溴氰菊酯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体重为0.87±0.19 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8±2℃时,吡喹酮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73.85 mg/L、66.71 mg/L、56.57 mg/L、52.72 mg/L,安全浓度为16.34 mg/L;甲苯咪唑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42.81mg/L、13.80 mg/L、5.19mg/L、1.74mg/L,安全浓度为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冰  王荻  卢彤岩  
分别以1.30 mg/kg、1.69 mg/kg、2.19 mg/kg、2.86 mg/kg、3.71 mg/kg、4.83 mg/kg、6.27 mg/kg、8.16 mg/kg剂量的伊维菌素(ivermectin)对松浦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 songpu)进行口灌,并设置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给药后连续观察96 h,记录各组鱼的行为和死亡情况。用SPPS软件计算得出松浦镜鲤口灌伊维菌素的96 h LD50为4.04 mg/kg,95%可信区间为3.42~4.80 mg/kg。对给药组和对照组鱼进行血细胞分析,发现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红细胞数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浓度呈上...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志青  樊海平  曾占壮  余培建  
26 ℃、28 ℃、30 ℃水温下复方甲苯咪唑对欧 洲鳗的毒性 试验表明: 随水温升 高、药浴时间延长、药物浓度提高, 甲 苯咪唑对欧洲鳗的毒性加 强, 复方 甲苯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对拟指环虫的杀灭率表明甲苯 咪唑对拟指环虫具强杀灭 能力, 左 旋咪唑对拟指环虫无杀灭能力, 可用甲苯咪唑替代复方甲苯咪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冰  欧阳五庆  刘梅雪  芮弦  吴敬超  
【目的】制备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药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配方,制备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形态和粒径分别进行考察;通过高速离心、留样观察试验检验其稳定性;通过抑菌试验考察其体外药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配方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吐温-80 25%、无水乙醇15%、乙酸乙酯4.4%、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1%、蒸馏水54.6%。制备的纳米乳为橘黄色澄清透明液体,流动性良好,在透射电镜下其形态为规则的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1.1nm,分散性好;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未有分层、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侯丽萍  马广智  
以草鱼种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重金属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联合毒性效应评价采用了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实验结果表明 ,镉对草鱼种的毒性大于锌。镉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 86mg/L、4 5 3mg/L、3 4 9mg/L ;锌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 18mg/L、7 36mg/L、5 73mg/L。镉与锌对草鱼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 81mg/L、1 79mg/L。联合实验结果表明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联合毒性在 2 4小时、4 8小时AI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忻  陈超  王文强  延志莲  董腊梅  
【目的】探讨间苯二酚(m-dihydroxybenzene)和邻苯二酚(o-dihydroxybenzene)对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datus)的毒性效应,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分别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间苯二酚(10.00,12.10,14.50,17.40,20.90,25.20和30.20mg/L)和邻苯二酚(20.00,28.05,39.45,55.46,77.98,109.60和154.20mg/L)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观察泥鳅的中毒症状,统计死亡率,建立死亡几率与药物质量浓度常用对数值的回归方程,计算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道新  杨仁斌  樊德方  彭晓春  郭正元  
为全面正确评价咪鲜安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毒性,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了咪鲜安及其制剂和咪鲜安的主要代谢物对泥鳅、湘云鲫和蝌蚪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咪鲜安制剂的毒性作用稍大于咪鲜安的;咪鲜安及其制剂对湘云鲫、泥鳅和蝌蚪的急性毒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蝌蚪、泥鳅、湘云鲫;咪鲜安(BTS40542)及其主要代谢物(包括BTS44595,BTS44596和BTS45186)对蝌蚪的毒性作用大于泥鳅的,其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BTS45186,BTS40542,BTS44595,BTS44596;在评价咪鲜安的生态环境效应时,不仅要注意咪鲜安母体及其使用制剂的残留与毒性,还要特别重视咪鲜安主要代谢物的残留与毒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梁  
为了评价复合碘在大口鲶养殖中应用的安全性 ,做到合理用药 ,对大口鲶进行了复合碘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采取二倍稀释法进行了大口鲶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杀试验 ,结果表明 :复合碘对嗜水气单胞菌有很好的抑杀效果且对大口鲶安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肖佰财  蒋闰兰  李丹妮  禹娜  杜震宇  陈立侨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半静态实验方式,根据对数间距法设置了5个菲浓度梯度,分别为30.00、37.08、45.83、56.64和70.00 mg·L-1,以观察菲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96 h内毒性致死效应。结果得到菲对河蚬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123.75、67.59、56.44、46.76 mg·L-1,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SC)为4.676 mg·L-1;当菲含量大于30.00 mg·L-1的条件下,河蚬死亡率与菲溶液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其中24、48、72、96 h河蚬死亡率与菲浓度之间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英  高峰  陈洁  华寅  彭自然  王静  
研究了5种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和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对502海水发光细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对硝基苯酚>邻甲基苯酚>苯酚>对氨基苯酚,对应的EC50值分别为4.95、23.90、42.43、83.65和178.75 mg/L。而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抑制的大小顺序同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结果不太一致,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邻甲基苯酚>对氨基苯酚>苯酚>对硝基苯酚,相应的EC50值分别为37、398、575、794和1 333 mg/L。两种毒性测定方法的EC50结果差异比较大,可能和测定方法的特点有关。但仅仅根据单一的、高灵敏度的发光细菌毒性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邹礼根  刘超  
采用霍恩氏法进行对虾保鲜剂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虾保鲜剂对雌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值)>10g/kg体重,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级。在加与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的条件下,利用4个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TA97、TA98、TA100、TA102),采用平板渗入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Salmonella typhimurium mammals microsomal enzyme test,Ames),研究对虾保鲜剂的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对虾保鲜剂对4个菌株诱发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的回变菌落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均未超过阴性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剑  邓波  李强  刘亚  柯红雨  王新宇  刘超  
在水温25.0~26.0℃的室内静水条件下,用平均体重(9.1±0.3)g/尾、平均体长(8.5±0.2)cm/尾的松浦红镜鲤进行4种常用渔药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晶体敌百虫、溴氯海因、灭孢灵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8、19.25、11.16、73.26mg/L,4种渔药对松浦红镜鲤鱼种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溴氯海因>敌百虫>灭孢灵。溴氯海因、敌百虫和灭孢灵3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均显著高于目前生产使用的常用剂量,在松浦红镜鲤苗种培育和养殖过程中可以安全使用;硫酸铜的安全浓度显著低于生产使用的剂量,在养殖生产中应减少使用剂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姚静  周定刚  艾晓辉  袁科平  徐进  
研究了吡喹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浸泡时吡喹酮对鲫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4.80 mg/L、51.07 mg/L、50.78 mg/L;按每千克鱼体重10 g吡喹酮的剂量灌胃时,96 h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亚急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给药方式下,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吡喹酮未对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造成显著影响(P>0.05);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较高浓度的吡喹酮使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LT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