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
2023(31)
2022(29)
2021(17)
2020(31)
2019(69)
2018(61)
2017(81)
2016(64)
2015(83)
2014(61)
2013(49)
2012(82)
2011(60)
2010(51)
2009(40)
2008(44)
2007(40)
2006(39)
2005(38)
作者
(269)
(254)
(250)
(242)
(240)
(143)
(133)
(104)
(101)
(100)
(99)
(99)
(98)
(97)
(85)
(84)
(84)
(80)
(80)
(75)
(74)
(74)
新军(74)
(72)
(69)
(68)
(66)
(66)
(64)
(64)
学科
(359)
水产(321)
动物(244)
动物学(228)
(123)
(119)
经济(119)
资源(117)
管理(100)
方法(97)
(94)
(88)
企业(88)
数学(83)
数学方法(80)
及其(55)
各种(49)
(49)
(49)
防治(49)
水产资源(47)
调查(40)
(39)
鱼类(39)
(38)
敌害(38)
病害(38)
生态(37)
渔业(36)
生态学(34)
机构
大学(991)
学院(942)
科学(581)
研究(577)
水产(496)
(487)
海洋(480)
(467)
实验(464)
实验室(458)
重点(436)
(410)
(390)
农业(386)
研究所(384)
海洋大学(377)
(374)
上海(372)
中国(367)
海海(310)
研究院(295)
渔业(290)
(289)
产科(279)
技术(277)
(277)
资源(277)
科学研究(276)
(272)
工程(254)
基金
项目(763)
(661)
国家(657)
科学(544)
基金(537)
科学基金(425)
(420)
自然(389)
自然科(379)
自然科学(379)
计划(376)
自然科学基金(374)
研究(345)
(327)
重点(308)
资助(304)
专项(276)
科技(274)
(263)
(245)
(240)
科研(223)
农业(220)
技术(219)
基金项目(214)
(183)
上海(182)
上海市(169)
海市(169)
(167)
期刊
学报(475)
水产(372)
科学(292)
渔业(231)
大学(230)
学学(230)
中国(175)
(170)
海洋(170)
(124)
经济(124)
(123)
上海(121)
产科(119)
研究(101)
农业(100)
海洋大学(100)
海海(100)
(95)
(95)
淡水(95)
管理(81)
进展(80)
业大(77)
农业大学(70)
海洋渔业(60)
技术(53)
统计(49)
(45)
(44)
共检索到1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琪  陈新军  汪金涛  
根据2003–2007年1–5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表温(SST)、海面高度(SSH)等海洋遥感数据,以作业次数为基础采用外包络法建立SST、SSH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并对2003–2007年1–5月的HSI值与实际产量和作业次数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AMM和GMM均拟合较好,HSI>0.6时,A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6.75%和89.82%;G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4.30%和85.80%,AMM稍优于GMM。利用2008年1–5月的阿根廷滑柔鱼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琪  陈新军  汪金涛  
根据2003–2007年1–5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表温(SST)、海面高度(SSH)等海洋遥感数据,以作业次数为基础采用外包络法建立SST、SSH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并对2003–2007年1–5月的HSI值与实际产量和作业次数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AMM和GMM均拟合较好,HSI>0.6时,A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6.75%和89.82%;G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4.30%和85.80%,AMM稍优于GMM。利用2008年1–5月的阿根廷滑柔鱼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陆化杰  刘必林  钱卫国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是我国鱿钓船船队重要的捕捞对象,准确预测中心渔场可以为科学地指导渔业生产提供依据。根据2000-2005年1-5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遥感获得的表温及叶绿素a数据,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建立基于表温和叶绿素a因子的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利用2005年1-5月生产数据及环境资料对HSI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认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SI大于0.6海域,其作业次数比重达到76%以上,各月平均日产量均在7.2 t/d以上。研究表明,基于表温和叶绿素a的HSI模型能较好预测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昭凯   林东明  
生物体硬组织中的元素是重构其生活史过程和栖息环境的重要自然标记物。为探究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耳石核心与边缘元素的时空变化,本研究利用LA-ICP-MS法测定其耳石核心和边缘的元素含量,计算分析Sr、Ba、Mg和Mn与Ca的比值,并利用混合模型分析这4种元素与Ca的比值在耳石边缘与核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耳石核心和边缘的Ba/Ca值均存在雌雄差异,且耳石核心的Ba/Ca值存在显著的孵化月份差异,而雄性个体耳石边缘的Ba/Ca值在不同采样月份间差异显著;耳石核心的Sr/Ca值和边缘的Ba/Ca值在不同采样站点纬度重心之间差异显著(P<0.05)。耳石核心的Sr/Ca、Ba/Ca和Mg/Ca值显著高于耳石边缘的对应元素比值,而Mn/Ca值在耳石核心与边缘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混合模型结果显示,雌性个体耳石边缘的元素比值与耳石核心对应元素比值之间没有效应关系,而雄性个体耳石边缘的Ba/Ca和Mn/Ca值均随着耳石核心的Ba/Ca和Mn/Ca值增大而增大。研究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核心与边缘之间的Sr、Ba和Mg元素存在差异,且Ba元素的差异存在雌雄特殊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阿根廷滑柔鱼生活史的环境选择适应性及掌握该种类资源变动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芃  陈新军  
根据2008—2010年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海域得到的生产数据及海洋环境数据(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chl.a),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分析捕捞主渔汛期间(1—4月)阿根廷滑柔鱼的潜在栖息地分布,同时与实际作业位置相比较,结合海洋环境因子分析不同年份分布差异的原因。模型运算结果显示:阿根廷滑柔鱼潜在分布区域的变化与实际作业位置变动基本一致;南北方向上,2008年和2009年的潜在分布区域较为广泛,而2010年的潜在分布区域较为狭窄,且主要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峰  陈新军  范江涛  雷林  官文江  
提高渔情预报技术是渔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在渔情预报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根据我国在西南大西洋海域生产的鱿钓统计数据,结合海洋环境因子,利用栖息地指数方法构建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自主研发了软件预报系统。同时,利用实时的表温、叶绿素和海面高度距平值等海洋环境因子,对2009年生产作业情况进行了验证。分析认为,实际作业渔场基本上都分布在栖息地指数为0.5以上的海域,1-4月份中心渔场预报准确率为57%~74%,平均准确率为68.29%。研究认为,栖息地指数模型可较为准确地用来预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同时依靠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了中心渔场预报的智能化。研...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方舟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也是中国大陆鱿钓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掌握其渔场时空分布特性及其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合理开发、有效管理资源的基础。本文根据2000~2010年中国大陆鱿钓渔业在西南大西洋39°~51°S、57°~67°W海域的生产统计数据,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及与海洋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月间,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及作业次数在纬度方向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经度方向上由西向东逐渐递增。不同年份间,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重心纬度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汪金涛  高峰  雷林  官文江  陈新军  
根据2003―2011年主渔汛期间中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ST)、海面高度(SSH)和叶绿素a浓度(CHL-a)数据,匹配组织成不同时空尺度和环境因子的样本集,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作为中心渔场的预报模型,比较所匹配的样本集对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的影响。研究表明,样本的时间尺度为周时,1.0o×1.0o的空间尺度和环境因子为SST所建立的BP中心渔场预报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报精度和最小的平均相对变动值(average relative variance,ARV);样本时间尺度为月时,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赫威  余为  陈新军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短生命周期的大洋性浅海种,是西南大西洋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其年间产量差异明显,波动较大。西南大西洋马尔维纳斯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区复杂多变的海洋结构是引起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海洋环境要素对阿根廷滑柔鱼早期生活史、种群结构、繁殖、年龄与生长、营养级等生物学习性产生重要影响。此外,阿根廷滑柔鱼的资源丰度与空间位置对中尺度的海洋环境与大尺度气候变化极为敏感,会因其变动迅速做出响应。经归纳与分析,本文认为,探究环境因素对阿根廷滑柔鱼的影响时,除各尺度的非生物因素外,还应考虑生物因素影响和种群内部动力过程,并建立基于个体的海洋动力学模型,探究阿根廷滑柔鱼完整生活史以及评估环境对其影响,为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  刘赫威  余为  陈新军  朱文斌  
根据2013—2017年1—4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公海渔场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和作业渔场内54、96、193 m的水温等环境数据,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表征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的适宜性情况,以HSI≥0.6的海域范围占比表示适宜栖息地的变化,探究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水层温度的关系,评估南极海冰变动引起的渔场内海水降温效应对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的影响。结果发现,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不同水层温度和阿根廷滑柔鱼HSI均存在显著的月间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水层水温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海冰高的年份栖息地适宜性要高于海冰低的年份。南极海冰融化导致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不同水层水温降低0.1、0.3、0.5和1.0℃的情况下,随着水温的降低,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发生明显变动:当水温降低不超过0.5℃时,整个海域适宜栖息地面积略微上升;而水温降低1.0℃时,适宜栖息地急剧减少。不同海域内适宜栖息地变化具有差异,适宜栖息地整体向阿根廷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线内移动,且EEZ内的适宜栖息地占比显著升高,公海范围适宜栖息地变化较小,而福克兰群岛EEZ内适宜栖息地占比明显降低。研究表明,南极海冰融化导致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内垂直水温降低幅度较高时,可能导致其向阿根廷近海移动,而福克兰群岛EEZ内的栖息地将大幅减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青鹏  单秀娟  关丽莎  金显仕  万荣  陈云龙  
以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研究对象,基于连续时间的随机剩余产量模型(a stochastic surplus production model in continuous time,SPiCT),分析了6种方案下参数估计的变化及其对资源评估的影响。对比6种方案中阿根廷滑柔鱼的产量和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估计值与观测值间的最小残差平方和,方案3(设置了K、r、q的先验分布)为最适方案。相应的资源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炜  张健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是我国鱿钓船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掌握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关系是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根据2001年1-5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数据和各主要环境因子资料,利用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专用软件Marine Explore 4.0按0.5°×0.5°的格式绘制了CPUE与海表温度(SST),叶绿素(CHL),盐度,海表面高度(SSH)四个主要环境因子关系的分布图。结果显示:1-5月产量主要分布于44°~54°S,56°~66°W,3月产量达到最高;各月份最适SST分别为:13~14.5℃、12.5~14℃、9~13.5℃、8~13℃、6.5~10℃;各月份最适叶...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新军  刘金立  
根据 2 0 0 2年 1~ 6月中国大陆地区鱿钓渔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及其海表水温数据 ,按 1°× 1°的格式进行统计分析 ,并用MarineExplore 4 .0软件进行作图 ,对阿根廷滑柔鱼渔场、CPUE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3月份中心渔场集中在 4 5°S、6 0°W一带 ,4~ 6月份作业渔场集中在 4 2°S、5 7°W附近。各月产量和CPUE有很大变动 ,其中 1月份产量最高 ,3月份开始下降 ,6月份达到渔汛的末期。全年产量较高海区的表温为 12~ 15℃ ,各月份的最适渔获表温不同 ,1月为 14~ 15℃ ,2月为 13~ 15℃ ,3月...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东明  方学燕  陈新军  
根据2012年12月~2013年3月渔汛期间我国鱿钓渔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作业时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夏季产卵种群样本,选取19 ind胴长180~266 mm、体质量90~283 g样本的卵巢和输卵管,进行繁殖力及其卵母细胞生长模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潜在繁殖力为25.38×103~134.77×103cell卵母细胞,生理性发育期和性腺成熟期个体潜在繁殖力大小基本一致。输卵管载卵量性腺成熟期时为潜在繁殖力的4.04%~24.75%,产卵繁殖期时为潜在繁殖力的3.27%~30.10%。潜在繁殖力与胴长呈幂函数关系,相对繁殖力和潜在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东明  孙程婕  宣思鹏  韩飞  陈新军  
阿根廷滑柔鱼是典型的头足类,资源生物量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及生殖投入密切相关。为了获知雌性阿根廷滑柔鱼性腺发育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特点,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胴体、消化腺和卵巢的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卵巢3个组织的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饱和脂肪酸(SFA)次之,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总含量最低。胴体组织的脂肪酸种类最全面,共检测出28种脂肪酸,消化腺和卵巢分别检测出21种和17种脂肪酸。检测发现3个组织中SFA均以C16∶0脂肪酸最为丰富,MUFA以C18∶1n9c和C20∶1脂肪酸为主,PUFA的DHA(C22∶6n3)最丰富,EPA(C20∶5n3)次之。胴体的SFA和MUFA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产卵期显著降低;消化腺的PUFA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但是其含量显著低于胴体和卵巢;卵巢持续积累脂肪酸,在产卵期时MUFA和PUFA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性腺3个组织的脂肪酸种类具有组织特殊性,而主要脂肪酸具有一致性。性腺发育过程中,胴体的SFA和MUFA可能转化为能量供给卵巢发育,消化腺的PUFA则向胴体和卵巢转移,卵巢则持续积累脂肪酸供给卵子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