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8)
2023(6191)
2022(5209)
2021(4757)
2020(4068)
2019(8984)
2018(8703)
2017(16489)
2016(9159)
2015(10005)
2014(10037)
2013(9638)
2012(8816)
2011(7741)
2010(7872)
2009(7711)
2008(7988)
2007(7218)
2006(6428)
2005(6106)
作者
(24410)
(20580)
(20302)
(19442)
(13149)
(9674)
(9237)
(7771)
(7736)
(7461)
(7055)
(6867)
(6626)
(6595)
(6537)
(6210)
(5997)
(5972)
(5931)
(5842)
(5188)
(4961)
(4826)
(4748)
(4574)
(4549)
(4535)
(4516)
(4040)
(3922)
学科
管理(37681)
(34235)
(30636)
经济(30560)
(30216)
企业(30216)
(19697)
(14484)
财务(14463)
财务管理(14424)
企业财务(13831)
(13103)
方法(11420)
数学(9570)
(9542)
数学方法(9441)
(9142)
中国(8920)
业经(8578)
体制(7947)
(7214)
银行(7207)
(6617)
(6505)
金融(6503)
(6346)
农业(6298)
税收(5913)
(5882)
(5773)
机构
大学(126517)
学院(126279)
(52162)
经济(51040)
管理(47486)
研究(40964)
理学(40242)
理学院(39808)
管理学(39260)
管理学院(39010)
中国(33299)
(32281)
(25903)
财经(23594)
科学(22192)
(21198)
(20254)
(20059)
中心(18909)
财经大学(17386)
研究所(17377)
(16926)
经济学(16518)
北京(16216)
(15599)
(15426)
业大(15404)
师范(15278)
(15088)
经济学院(14746)
基金
项目(79430)
科学(63454)
研究(60897)
基金(58800)
(50092)
国家(49641)
科学基金(43256)
社会(40332)
社会科(38210)
社会科学(38200)
基金项目(30711)
(30459)
教育(28465)
自然(26272)
自然科(25636)
自然科学(25631)
(25461)
自然科学基金(25201)
编号(24566)
资助(23439)
(21880)
成果(21481)
(18575)
重点(18065)
课题(17321)
(17242)
国家社会(17010)
(16676)
教育部(16560)
(16138)
期刊
(61845)
经济(61845)
研究(40843)
(30963)
中国(28373)
管理(18954)
学报(17011)
(16411)
科学(16156)
(15320)
金融(15320)
大学(13989)
教育(13518)
学学(13251)
财经(12711)
(10746)
农业(10219)
技术(9861)
财会(9653)
会计(9394)
经济研究(9258)
业经(9200)
问题(7800)
(7456)
(6705)
通讯(6599)
会通(6586)
(6119)
理论(5823)
现代(5655)
共检索到201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小波  郑联盛  
自2001年主权债务违约后,阿根廷经历了2005年和2010年两次债务互换,但是,由于少数"钉子户"债权人的反对并诉诸司法程序,阿根廷债务重组陷入再次违约的重大风险。回顾阿根廷债务重组的过程以及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少数债权人对阿根廷的诉讼,可以清晰地看出阿根廷主权债务重组困境是由阿根廷自身非审慎性的债务重组机制、美国行为的双重标准以及全球主权债务重组基础机制缺失等造成的。随着重债富国问题的出现,主权债务重组中的国内外司法管辖权、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参与、集体行动条款与同等权益条款,以及合同法与法定机制等争论更加凸显,建立一个全球性主权债务重组机制是国际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任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婷婷  王岑伊  
2001年债务危机爆发后,阿根廷经济开始了艰难又缓慢的复苏过程,但在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实体经济波动剧烈、自由化进程过快以及金融监管缺失等一系列原因,导致阿根廷经济持续剧烈波动,货币不断贬值,陷入难以自拔的经济困局。本文对与中国同属于新兴经济体且同为发展中国家的阿根廷进行分析,梳理其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探究阿根廷经济不稳定的原因,总结其实体经济、金融开放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推进经济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构建合理产业结构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调整宏观政策以维持经济稳定;谨慎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与预警机制;始终坚持经济全球化发展。本文研究显示,在当前国际外部政经形势严峻、国内经济状况不稳定的背景之下,阿根廷可能无法在短期内走出经济困局,其经济问题仍有持续发酵的可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力峰  
2001年末的阿根廷陷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对于这场危机的起因,理论界有多种说法。本文认为,阿根廷自1991年以来实行的货币局制度是这场危机的制度根源。本文通过分析货币局制度的特征及其制度安排的内部矛盾,揭示了货币局制度的内在缺陷,指出货币局制度并不适用于阿根廷这样的发展中大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管涛  
2002年1月6日,阿根廷议会两院通过经济改革法案,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放弃把阿比索(peso)与美元1比1挂钩的货币发行局制度(又称联系汇率制度)。在议会通过这项法案不久,阿经济部长即宣布比索同美元的固定汇率定为1.40比1,比索贬值近30%,并披露阿将于4-5个月以后开始实行浮动汇率。这意味着阿实行11年之久的货币发行局制度宣告终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汉波  陈凌  
任何一种货币制度都是有利有弊。本文通过对货币局制度在香港和阿根廷实践的比较提出: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经济高度开放、财政收支平衡、国际储备充裕及稳定的政局等,是货币局制度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子敏  刘厚俊  
1991年阿根廷实行货币局制度,使恶性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经济得以增长。但该汇率制度的缺陷却也给阿根廷经济造成负面影响,2002年初阿根廷不得不放弃货币局制度,重新实行汇率自由浮动。本文对阿根廷实施货币局制度对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铁强  
当人们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迈步向前的时候,又一场财经风暴席卷阿根廷。2001年年未,阿根廷的危机全面暴发,股市暴跌,银行发生挤兑风潮,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抗议不断升级,愤怒的人们冲进商店,将所有的商品洗劫,社会异常动荡,一场由债务危机引起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发生了。阿根廷危机虽然没有进一步扩散,但国际社会着实为之“捏了一把汗”,惟恐发生“羊群效应”、“探戈效应”。分析阿根廷危机的原因,汲取其深刻的经验教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张俊勇  
2016年,随着阿根廷政府更迭,持续达15年之久的债务纠纷终于尘埃落定。阿根廷终于从被国际资本市场长期孤立在外的"浪子"回归到正常国家行列,160亿美元的债券得到了空前的热购。文章回顾了阿根廷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债务危机过程的多变性既受到国内民粹主义的影响,也受到国际主权资本重组不完善的制约,更主要是受到胆大冒险、恣意妄为的兀鹫资本的围追堵截,最终成为被猎杀的对象。本文从完善国际主权债务、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角度总结了其带来的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高庆波  
在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中,外债被认为是阿根廷经济难以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上阿根廷于1982和2001年两次爆发了全方位的债务危机,导致此后数十年经济增长困难。阿根廷债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其存在的问题未来将如何发展?文章认为:在阿根廷经济局势下,由于民众主义的影响,导致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长期背离,这种背离又被选举政治进一步放大,使得各方主体做出了符合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但选择的结果对于群体而言是不利的,这是阿根廷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张俊勇  
2016年,随着阿根廷政府更迭,持续达15年之久的债务纠纷终于尘埃落定。阿根廷终于从被国际资本市场长期孤立在外的"浪子"回归到正常国家行列,160亿美元的债券得到了空前的热购。文章回顾了阿根廷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债务危机过程的多变性既受到国内民粹主义的影响,也受到国际主权资本重组不完善的制约,更主要是受到胆大冒险、恣意妄为的兀鹫资本的围追堵截,最终成为被猎杀的对象。本文从完善国际主权债务、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角度总结了其带来的启示。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键  
ICSID仲裁庭对两起以阿根廷为被告的主权债务重组争端仲裁案做出有权管辖权裁定后,学界掀开了仲裁庭是否具备管辖主权债务重组争端的大讨论。《华盛顿公约》第25条与投资条约中"同意"间的关系表明仲裁庭对物管辖需要通过双重审查来确定。而仲裁庭取得管辖权的核心问题是主权债券"投资"属性的确定。从Salini案确定的判断投资性质的客观要素分析,主权债券可以达到这些客观审查标准进而被仲裁庭管辖。通过分析条约之诉与契约之诉的竞合状态可知,ICSID仲裁解决主权债务重组争端存在法律上的可行性,只要适用得当并做好被滥用的防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键  
ICSID仲裁庭对两起以阿根廷为被告的主权债务重组争端仲裁案做出有权管辖权裁定后,学界掀开了仲裁庭是否具备管辖主权债务重组争端的大讨论。《华盛顿公约》第25条与投资条约中"同意"间的关系表明仲裁庭对物管辖需要通过双重审查来确定。而仲裁庭取得管辖权的核心问题是主权债券"投资"属性的确定。从Salini案确定的判断投资性质的客观要素分析,主权债券可以达到这些客观审查标准进而被仲裁庭管辖。通过分析条约之诉与契约之诉的竞合状态可知,ICSID仲裁解决主权债务重组争端存在法律上的可行性,只要适用得当并做好被滥用的防范准备,不失为一种解决主权债务重组争端的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十国社会保障改革课题组  
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现代化浪潮冲击着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点上,吸取别国经验,努力走出一条充满活力的自保之路。正是在这些纷繁而多彩的改革措施中,孕育出了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方向。 一、阿根廷的社会保障和有选择计划 1993年9月22日,阿根廷参议院经过18个月的讨论后,通过了“私有资本化退休选择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