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7)
- 2023(4565)
- 2022(4151)
- 2021(3783)
- 2020(3520)
- 2019(8448)
- 2018(8352)
- 2017(16445)
- 2016(9360)
- 2015(10845)
- 2014(11193)
- 2013(11317)
- 2012(10859)
- 2011(9938)
- 2010(10031)
- 2009(9502)
- 2008(9718)
- 2007(9037)
- 2006(7592)
- 2005(6760)
- 学科
- 济(41468)
- 经济(41432)
- 业(24535)
- 管理(24295)
- 方法(22294)
- 数学(20157)
- 数学方法(19998)
- 企(18984)
- 企业(18984)
- 农(11653)
- 财(10413)
- 学(9621)
- 中国(9467)
- 贸(8607)
- 贸易(8607)
- 易(8349)
- 地方(8048)
- 农业(7558)
- 业经(7260)
- 制(7021)
- 和(6433)
- 务(6401)
- 财务(6388)
- 财务管理(6367)
- 企业财务(5977)
- 银(5833)
- 银行(5807)
- 融(5584)
- 金融(5582)
- 理论(5482)
- 机构
- 大学(143515)
- 学院(141935)
- 济(58353)
- 经济(57082)
- 管理(52843)
- 研究(48993)
- 理学(45466)
- 理学院(44929)
- 管理学(44102)
- 管理学院(43839)
- 中国(36228)
- 科学(32166)
- 京(30661)
- 农(29549)
- 所(26732)
- 财(25982)
- 业大(24700)
- 研究所(24493)
- 农业(23657)
- 中心(22741)
- 江(22097)
- 财经(20912)
- 北京(19250)
- 经(18853)
- 范(18389)
- 经济学(18339)
- 师范(18186)
- 院(17173)
- 州(17140)
- 经济学院(16796)
- 基金
- 项目(93050)
- 科学(71175)
- 基金(66238)
- 研究(65140)
- 家(58663)
- 国家(58202)
- 科学基金(48078)
- 社会(39529)
- 社会科(37381)
- 社会科学(37365)
- 省(37020)
- 基金项目(35482)
- 自然(31942)
- 划(31348)
- 自然科(31163)
- 自然科学(31147)
- 自然科学基金(30597)
- 教育(30298)
- 资助(27880)
- 编号(26915)
- 成果(22225)
- 重点(21330)
- 部(20812)
- 发(20120)
- 创(18776)
- 课题(18507)
- 科研(18437)
- 计划(18321)
- 创新(17639)
- 大学(17300)
共检索到204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旭新 常越霞 屈平 郭智涛 陈芳 白志英 路丙社
【目的】探明阿月浑子与黄连木远缘杂交是否存在授粉障碍。【方法】以阿月浑子和黄连木杂交组合为材料,以阿月浑子自交组合为对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父本花粉的形态特征,采用离体萌发试验对父本花粉萌发率和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压片法对不同授粉组合的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阿月浑子T-491花粉极面观可见4个萌发孔,外壁具稀疏刺状颗粒;黄连木花粉极面观萌发孔仅见2个,外壁有较密刺状颗粒分布;黄连木花粉极轴长和赤轴长分别为53.84μm和44.85μm,均大于阿月浑子T-491雄株花粉。用于授粉的父本黄连木和阿月浑子T-491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77.3%和84.38%,花粉活力分别为82.4%...
关键词:
阿月浑子 黄连木 远缘杂交 花粉 花粉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钱武 李学才 孙万仓 董红业 张树娟 刘海卿 杨建胜 马骊
为研究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远缘杂交的亲和性,本试验通过测定52个冬油菜组合远缘杂交的结角率、亲和指数、花粉活力、花粉-柱头互作情况,分析冬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由52个冬油菜远缘杂交组合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冬油菜做母本时其亲和性表现为,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花粉活力的大小依次为,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花粉-柱头互作分析得到,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和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母...
关键词:
远缘杂交 结角率 亲和指数 花粉活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翔宇 贾文庆 何松林 邱永杰 王乔健 胡缓 史来琨 刘会超
[目的]明晰牡丹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细胞学及生理机制,为牡丹远缘杂交提供理论及试验基础。[方法]以牡丹‘凤丹’为母本,保康牡丹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授粉亲和性研究,探讨授粉后雌蕊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物质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之间的联系。[结果]保康牡丹与‘凤丹’远缘杂交亲和性差的细胞学原因是花粉萌发慢,花粉管多有胼胝质沉积、扭曲缠绕严重,生长多无序并伴有分枝现象,只部分能穿过花柱到达子房。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SOD活性快速升高有利于花粉柱头识别及花粉管生长;MDA含量快速增加不利于远缘杂交授粉花粉管的伸长生长;远缘杂交雌蕊较自交雌蕊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高,表现为柱头识别作用及雌蕊排异作用加强;自交雌蕊IAA含量显著高于杂交,高水平IAA、GA3、IPA有助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远缘杂交雌蕊ABA含量显著高于自交雌蕊,高水平ABA、JA对花粉管生长显示抑制作用,诱发胼胝质沉积,花粉管扭曲缠绕生长无序。[结论]‘凤丹’与保康牡丹远缘杂交存在受精前障碍,其与雌蕊内部酶活性变化、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可溶性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贺丹 谢栋博 张佼蕊 何松林 李朝梅 郑云冰 王政 刘艺平 栗燕 逯久幸
【目的】远缘杂交育种是目前牡丹、芍药品种改良和育种的主要方法,而远缘杂交不亲和一直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从牡丹、芍药远缘杂交授粉后不亲和应答相关的柱头差异蛋白与转录组方面深入研究,揭示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分子机理,为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芍药‘粉玉奴’自交、芍药‘粉玉奴’与牡丹‘凤丹白’杂交为供试材料,在授粉后24 h采取柱头,分别进行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iTRAQ)和转录组技术分析。对所获得的蛋白和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中可能与远缘杂交不亲和相关的基因进行定量PCR验证。【结果】利用iTRAQ技术分析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柱头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共鉴定到685个差异蛋白,富集到了188条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Pathway有18条。与不亲和授粉相关代谢通路有RNA降解、钙信号途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MAPK)信号途径、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在RNA降解代谢通路中,烯醇酶(Enolase)、热休克蛋白DnaK(HSP70)及病菌抗原(GroEL)均表达下调。在钙信号途径中,钙调蛋白(CALM)表达下调,腺苷酸转运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表达量增加,表达上调。MAPK信号途径中,乙二醛酶Ⅰ(GloI)表达下调。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中的钙调蛋白(CALM)表达下调。随机选取与差异蛋白相关的6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6个基因的表达与蛋白质水平趋势相一致,均表达下调。通过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52 998个有注释信息的Unigene,占所有Unigene的40.37%。基于6组样品的RPKM(Reads Per Kilobase per Million)值,共筛选到16 224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3 361,下调基因2 863个。对差异基因进行Pathway显著富集分析,杂交与自交相比,不亲和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代谢、ABC转运蛋白、次级代谢产物等通路。与远缘杂交不亲和相关且发生显著变化的基因有CalS-5、CalS-12(胼胝质酶)和SPL(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表达上调,ABCF(ABC transporter family protein)表达下调。【结论】在转录组和蛋白数据共注释到6个蛋白、4个基因与植物不亲和性密切相关,这些蛋白与基因可能在远缘杂交不亲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牡丹 芍药 iTRAQ 转录组 远缘杂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桂建芳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少军教授最近撰写出版的《鱼类远缘杂交》专著,总结了其实验室20多年来在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体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地为读者展现了鱼类遗传育种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是一本学术价值高的原创性著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桂建芳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少军教授最近撰写出版的《鱼类远缘杂交》专著,总结了其实验室20多年来在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体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地为读者展现了鱼类遗传育种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是一本学术价值高的原创性著作。该书分14章,共53万字,系统介绍了作者实验室在遗传、繁殖及生长速度等生产性状方面对不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桂建芳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少军教授最近撰写出版的《鱼类远缘杂交》专著,总结了其实验室20多年来在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体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地为读者展现了鱼类遗传育种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是一本学术价值高的原创性著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桂建芳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少军教授最近撰写出版的《鱼类远缘杂交》专著,总结了其实验室20多年来在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体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地为读者展现了鱼类遗传育种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是一本学术价值高的原创性著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常庆 董晓明 杨广东 伍华银
单宁(即单宁酸)在五倍子中含量丰富,为五倍子的最主要加工产品,是重要的医药和化工原料,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1]。对于五倍子中单宁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五倍子国家标准(GB5848-86)中的方法[2],但该法较繁琐,测定时间长。顾人侠等[3]对分光...
关键词:
黄连木 五倍子 单宁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栋 杨于杰 耿彪 景盼盼 苏献存 武林锐 渠云芳 黄晋玲
为探究盐胁迫对棉花生理机制的影响,以耐盐碱棉花中J0710为对照,对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课题组培育的2个棉花远缘杂交新种质HL2、A_2H幼苗进行为期15 d的盐溶液处理(浓度为200 mmol/L),分析参试材料的相对株高、相对根长及相对成活率,计算盐害指数;并结合不同处理时间(0,5,12,24,48 h)的幼苗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对参试材料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15 d后,对3个材料幼苗生长的伤害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中J071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娜 曹建萌 刘志刚 高风英 可小丽 王淼 衣萌萌 卢迈新
为了探究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与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远缘杂交的可行性,对吉富罗非鱼(♀)×翘嘴鳜(♂)子代的胚胎发育、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杂交子代的胚胎存活率仅为(0.34±0.13)%,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对正常存活个体进行了DNA相对含量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子代的DNA含量和吉富罗非鱼的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目是2n=44,核型公式是6sm+24st+14t,染色体臂数(NF)=50。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目与其母本相同,核型与其母本相似,二者与父本明显不同。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特征的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翘嘴鳜(♂)子代属于雌核发育个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志民 刘兰服 张松树
本试验探索了甘薯过氧化物酶、酯酶、淀粉酶同工酶电泳的最佳条件,利用这3种同工酶对本课题组保存的优势组合甘薯野生材料Y-6和栽培品种冀21-2及其由其杂交选育出的系列品种(品系)冀98、冀99、冀79、冀71、冀52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优势组合Y-6与21-2的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杂种优势的特征酶谱类型——杂种型、偏亲本型等等,各材料生产上的实际表现证实了同工酶分析的可靠性;表明:远缘组合Y-6与冀21-2属于强优势组合,并且同工酶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筛选鉴定甘薯优势组合及其杂交后代早期辅助选择,加快育种进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凤梧 李慧敏 赵明 刘冬成 王志敏 赵秀琴 刘勇
以旱稻基因型旱65为母本,稗草长芒稗为父本,通过杂交、回交技术,导入稗草高光效、速生快长基因,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旱稻 长芒稗 远缘杂交 回交 杂种优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杰 贾月慧 张克中 崔金腾
东方百合与卷瓣组野生百合杂交(简称OS组合),属于亲缘关系最远的组间杂交,杂交障碍最大。挖掘雌蕊中杂交亲和性与不亲和性差异表达基因,有可能解释不亲和性杂交中引起花粉管定向生长异常的机理,进而阐明不亲和性杂交的分子机理,为实施克服杂交不亲和障碍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技术),分别以不亲和性杂交和亲和性杂交的东方百合雌蕊为试验组(tester)和驱动组(driver),建立正向抑制消减杂交文库,随机挑选180个阳性克隆,经过测序、去劣、去冗余、序列比对,有113个EST与数据库中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常庆 皮利民 刘慧春 郭新安 涂炳坤 杨长举 刘秀群
建立了黄连木五倍子致倍蚜基因组DNA提取和RAPD-PCR的技术体系,并对13个黄连木五倍子蚜虫无性系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连木五倍子形态多样,不同形状倍子的致倍蚜尽管形态特征非常相似,但在DNA分子水平上仍然存在差异,9个引物共扩增出32条带,多态性带百分率达65.6%,任意2个无性系间的RAPD谱带均不相同。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SI变化范围为0.222~0.968。第9号无性系与其它各无性系的亲缘关系较远,SI值为0.222~0.400;其它12个无性系两两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均大于0.58。致倍蚜的分子遗传聚类结果与倍子形态分类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