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6)
- 2023(10817)
- 2022(9285)
- 2021(9113)
- 2020(7250)
- 2019(17109)
- 2018(17233)
- 2017(31859)
- 2016(18194)
- 2015(20575)
- 2014(20911)
- 2013(19826)
- 2012(17991)
- 2011(16239)
- 2010(16153)
- 2009(14200)
- 2008(13566)
- 2007(11620)
- 2006(10174)
- 2005(8746)
- 学科
- 济(62054)
- 经济(61989)
- 管理(46149)
- 业(42545)
- 企(35790)
- 企业(35790)
- 方法(30307)
- 数学(26152)
- 数学方法(25815)
- 教育(22161)
- 中国(22016)
- 农(16795)
- 学(16537)
- 财(14834)
- 理论(14818)
- 业经(14375)
- 地方(12653)
- 技术(11376)
- 农业(11177)
- 和(10728)
- 贸(10679)
- 贸易(10675)
- 易(10354)
- 环境(9840)
- 制(9731)
- 教学(9529)
- 务(9451)
- 发(9432)
- 财务(9393)
- 财务管理(9379)
- 机构
- 大学(248136)
- 学院(242262)
- 管理(95143)
- 济(85166)
- 理学(83383)
- 经济(82952)
- 理学院(82386)
- 研究(81294)
- 管理学(80869)
- 管理学院(80411)
- 京(54266)
- 中国(53248)
- 科学(51295)
- 范(42140)
- 师范(41887)
- 所(39927)
- 财(37691)
- 研究所(36804)
- 教育(36157)
- 中心(35736)
- 业大(35482)
- 北京(35037)
- 农(34579)
- 师范大学(34520)
- 江(34517)
- 财经(31056)
- 院(29820)
- 技术(29179)
- 州(28376)
- 经(28335)
- 基金
- 项目(170681)
- 科学(135045)
- 研究(131892)
- 基金(120580)
- 家(103800)
- 国家(102775)
- 科学基金(87962)
- 社会(79337)
- 社会科(74814)
- 社会科学(74795)
- 省(67462)
- 教育(66808)
- 基金项目(64104)
- 划(58745)
- 编号(56642)
- 自然(56389)
- 自然科(55022)
- 自然科学(55012)
- 自然科学基金(53996)
- 资助(48869)
- 成果(48041)
- 课题(41007)
- 重点(38898)
- 部(38714)
- 发(36746)
- 创(35681)
- 项目编号(35095)
- 教育部(33820)
- 年(33622)
- 规划(32902)
共检索到347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作为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创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导批判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阿普尔对由右翼保守势力主导的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批判研究。在批判立场上,阿普尔表现出对社会草根群体的现实关怀;在批判方法上,阿普尔采取了情境化的关系分析进路;在批判旨趣上,阿普尔致力于民主社会的教育重建,其实践策略包括将批判性反思、学校变革、民主实践的捍卫与对教育改革中赤裸裸的经济逻辑的抵制相结合的"非改革主义的改革",将教师、社区和社会活动家等众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变革的"厚民主"的教育,以及旨在实现教育领域的知识分子从单纯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学者"转变为能够基于自...
关键词:
阿普尔 批判教育研究 教育改革 教育重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璞
本文通过分析“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阿普尔对“保守主义的复兴”这个特定历史情境的认定和理解,阐述其开展“批判的教育研究”的文化政治背景、逻辑起点以及捍卫立场。从而为我们理解阿普尔的著作,尤其是其80年代以来的著作中所内含的思想和主张提供一种观察视角。
关键词:
阿普尔 批判的教育研究 保守主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龚孟伟 陈晓端
阿普尔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理论阐明教育本质上是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和政治问题,认为学校也有自主的文化动力,教师和学生会形成学校内部的反抗力量,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他们通过创造性活动经常反抗占支配地位的"合法化知识"。阿普尔还追求将教育的乌托邦变成主体解放、教育民主、社会公正的现实,这些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他的批判教育学思想也存在泛意识形态、社会宿命论、去效率化的理论局限性。
关键词:
阿普尔 批判教育 意识形态 价值追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璞
作为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之一,阿普尔在其"批判的教育研究"中,为了捍卫他所认为的社会正义和平等以及真正的民主教育,质疑当前的学校教育,尤其关注学校里教师的困境,并对其应该坚持的立场和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阐释。阿普尔鼓励教师通过主体解放和批判意识的觉醒,在日常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反对霸权,践行民主的教育;指导教师团结起来,运用集体行动争取民主的话语权。
关键词:
阿普尔 批判教育研究 教师角色 教育改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慧敏
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W.Apple)教授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伴随着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所产生的愤怒长大。他认为,知识分子的活动是一种投身于真实生活,饱含着情绪和认知的活动。愤怒是其中的一种情绪,它与希望同在,是很多东西的混合体。早期的生活经历、对社会现实的持续关注和对大学责任的期许可以保持着一个人的愤怒。在教育领域,愤怒的使命是要持续地发出促进社会公平,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呼吁,激发实际的行动,理论用之于现实。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是劳动者,无论是写书还是教学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关注社会良心。而未来的批判教育学要做真正的批判性工作,根据社会现实而发展自己的理论。
关键词:
愤怒 使命 批判教育学 迈克尔·阿普尔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兰璇
批判教育学将教育置于文化、政治、经济和权力这些更本源的问题框架之中,探究教育的功能,思考课程的实质。它不断地追问:"谁的知识?""重点学校对贫困生意味着什么?""现行教育政策是否对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群都是公平的?""谁在其中受益了?"……它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自我观察和反思的镜子。
关键词:
批判 教育改革 课程 知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志忠
作为关键词的批判、民主等概念,其内涵的厘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批判教育研究的原旨。当前批判教育研究的新动向和热点问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遭遇的发展瓶颈,揭示了批判理论勃勃的生命力所在,为研究者深入思考教育与社会权力架构的关系,提供了可资照鉴的镜子。
关键词:
批判教育研究 民主 实践 权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兰璇
迈克尔.W.阿普尔(Michael W.Apple)教授是美国批判教育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呈现了他对美国一些重要教育政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标准运动、考试制度和教师工资制度等的看法,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借鉴。
关键词:
教育政策 课程标准 考试 教师工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单克强
让劳动者用未来预期收入购买住房、实现居者有其屋,是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之中进行合理消费的一种措施。而对住房投机者提供融资支持,任由投机者将房价炒高、获取暴利,剥夺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基本生存资料,并由劳动者承担投机者炒高房价所带来的风险,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逻辑的。住房资本化理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立的,把住房作为投资品进行投机炒作的观点是危险的,一旦住房资本化泡沫破裂,容易引起经济、金融动荡。为此,要保持货币供给适度,为住房去资本化提供合适的货币环境;要实行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曹永国
教育研究中盛行的实践崇拜实质是一种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教条、独断论及思维方式。它肇始并形成于近代教育学理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新改造,更在专业化、科学化的发展取向中稳固下来。实践主义的实践崇拜已导致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者自身的多重异化。教育理论研究的转向表明,必须走向理性地、真正地对教育实践的关注和思考,实践批判无疑是这种转向的前提和应有之义。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批判体现为以理论的方式面对教育实践、对实践优先性进行合理性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全面而审慎的理论审视。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实践主义 教育实践 实践批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唐松林 王静
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把理论系统的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主张科学知识依靠人的批判理性而发展,猜测和反驳成为学术的基本方法。其所具有的学术创新功能是:信奉怀疑与批判是研究过程的本质,消解迷信学术权威的教条主义,还原人人都是研究主体的学术生态环境;其所引发的学术价值取向是:实用与创新是学术的逻辑起点,学术自觉与学者自立是学术的基本人格,“批判问题”与“容忍错误”是学术的基本范式。
关键词:
波普尔 批判理性主义 学术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磊
在"边际效用"论占据强势话语的当下,澄清其在价值理论上的误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稀缺""效用""边际效用""自然力"以及"生产要素"等"效用价值"论的逻辑中介范畴分析表明:价值的高低不在于"稀缺",而在于"劳动耗费"。因此"价值悖论"是一个伪问题,"无差异曲线"只能解释价值的表象,"稀缺"的改变以及"边际效用"趋于递减,是人类劳动的必然结果。"要素价值论"虽然有精确的"数学量化"做依据,但用数学精确量化以后的现象仍然是现象,并未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关键词:
效用 价值 稀缺 边际效用 生产要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瑞敏
资本具有私人性,但为克服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断调整自身。它在当代的显著变化是借用金融筹集和调配社会资本的功能,将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剥离开来,拓宽了资本的私人边界,打造了新的运行机制:为提高资本的扩张速度,企业通过金融渠道使用了大量外部资本,使扩张方式杠杆化;杠杆的使用意味着外部投资者增多,多元利益主体提高了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预期的重要性,使得衡量未来企业经营状况的现金流成为企业扩张的核心要素。从本质上看,资本运行机制被金融逻辑所主导是资本对自身矛盾的又一次克服。然而,金融所打造的这
关键词:
资本 金融逻辑 杠杆化 现金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淼 向东旭
数字资本逻辑批判是在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数字资本逻辑批判可以从前提条件、表现形式、意识形态以及阶级实质四个维度加以理解。在前提条件维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基础上的数据成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是资本家阶级统治和权力支配的前提和基础;在表现形式维度,数字资本逻辑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生产支配人、物支配人、人支配人的社会关系;在意识形态维度,数字资本逻辑借助技术主义、新自由主义、新消费主义等隐藏在数字技术背后,显得更具迷惑性;在阶级实质维度,数字资本逻辑背后仍然是一个阶级对立的剥削世界。从以上几个维度把握当代数字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问题,对于我们揭示其新的变化发展规律,认清数字资本逻辑的内在本质和特征,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毓
全面理解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对真正的思维教育十分重要。"逻辑"一词有不同的指称和用法。逻辑1、逻辑2和逻辑3是静态表达和评估部分推理的形式化工具,它们和批判性思维有一定关系,但不能等同。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是逻辑4,指的是杜威意义上的实际的反思性思维所具有的谨慎、仔细、全面,合理、有序等特性。逻辑4中研究论证的非形式逻辑是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一。不过,批判性思维还包含论证之外的其他思维技能和精神习性。所以,传统的(形式)逻辑课程有其自身学科价值且应该开设,但思维素质培养的重心应体现在全面培育开放理性和探究实证能力的批判性思维教育上。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思维方法 素质教育 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