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4)
2023(9077)
2022(8254)
2021(7894)
2020(6484)
2019(15217)
2018(15306)
2017(29347)
2016(16166)
2015(18184)
2014(18055)
2013(17894)
2012(16223)
2011(14500)
2010(14239)
2009(12688)
2008(12118)
2007(10217)
2006(8730)
2005(7359)
作者
(47357)
(39063)
(38904)
(36995)
(24911)
(18847)
(17593)
(15541)
(14906)
(13864)
(13500)
(13008)
(12403)
(12264)
(12137)
(12035)
(12001)
(11664)
(11118)
(11052)
(9871)
(9430)
(9400)
(8931)
(8743)
(8736)
(8651)
(8593)
(7891)
(7875)
学科
(59870)
经济(59766)
管理(43905)
(41457)
(35077)
企业(35077)
方法(29669)
数学(25613)
数学方法(25318)
(16018)
(15327)
中国(14545)
(14038)
业经(13276)
地方(12553)
(10731)
理论(10677)
农业(10332)
(10315)
贸易(10311)
(9990)
环境(9860)
技术(9729)
(9264)
财务(9207)
财务管理(9193)
(9088)
教育(8824)
企业财务(8706)
(8527)
机构
大学(224706)
学院(222175)
管理(90483)
(81245)
理学(79573)
经济(79348)
理学院(78663)
管理学(77265)
管理学院(76895)
研究(74052)
中国(52222)
科学(50439)
(47867)
(38410)
(37730)
业大(37091)
研究所(35139)
(35134)
中心(32678)
农业(30521)
(30456)
北京(29942)
(29910)
师范(29551)
财经(29183)
(27563)
(26614)
(25301)
技术(24579)
师范大学(24056)
基金
项目(162887)
科学(126442)
基金(117245)
研究(116046)
(103516)
国家(102663)
科学基金(87257)
社会(70195)
社会科(66338)
社会科学(66318)
(64173)
基金项目(63629)
自然(59428)
自然科(57991)
自然科学(57979)
自然科学基金(56908)
(54618)
教育(52505)
资助(47831)
编号(47308)
成果(37829)
重点(36349)
(34809)
(34183)
(33882)
课题(32272)
科研(31877)
创新(31549)
计划(30974)
大学(29991)
期刊
(85014)
经济(85014)
研究(61716)
学报(40478)
中国(36942)
科学(35943)
(34023)
管理(31517)
大学(29215)
学学(27583)
(24566)
教育(24270)
农业(24086)
技术(18192)
(14206)
金融(14206)
业经(14136)
经济研究(13128)
图书(13120)
财经(13089)
科技(12336)
(12067)
理论(11686)
实践(11064)
(11064)
问题(10943)
(10930)
业大(10605)
林业(10566)
(10529)
共检索到305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洪  高润宏  庄光辉  谢君仁  
绵刺在不同环境胁迫下 (干旱、盐碱化、贫瘠化和随机干扰 )所形成的独特构型特征 ,即克隆性 ,是了解绵刺生态适应性的关键 .绵刺的克隆性是由根部劈裂形成间隔物较短的密集型克隆生长构型及枝条自然压枝形成间隔物较长的游击型克隆生长构型所构成 .该文对绵刺两种克隆生长构型的分枝数目、分枝角度和分枝强度等克隆格局参数进行绵刺克隆生长格局研究 ,并结合绵刺种群格局分析 ,指出绵刺克隆格局在绵刺生存对策中所表现的对异质性资源响应的方式 ,这种响应方式在克隆生长构型改变、风险分摊、营养扩散和种群增长过程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可塑性 ,从而表明绵刺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宏伟  周艳秋  满都呼  付和平  李明  付江锋  
本研究在前期研发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专家系统的基础上,对开垦、轮牧和过牧3种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优势种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相对数量与8个不同植物因子动态关系进行定量非线性分析,借助MapGIS平台,利用3种优势啮齿动物种群相对数量与8个不同植物因子组成的数据库系统、3种优势啮齿动物种的图像信息组成的知识库系统、3种不同生境下19种不同生态模型组成的模型库系统,构成啮齿动物群落中种群相对数量与植物因子动态关系的推理机,通过程序设计语言VB(Visual Basic)进行MapGIS二次开发,在专家系统中予以设计并实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查木哈  阿力古恩  袁帅  付和平  武晓东  
【目的】研究阿拉善荒漠区小毛足鼠的繁殖特征及其对种群的调节作用。【方法】于2006-2011年每年4、7、10月上旬,采用铗日法,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小毛足鼠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期间,在该研究区共捕获小毛足鼠502只,其中雌性253只,雄性249只,其平均雌雄性比为1.02±0.22、平均怀孕率为(37.63±14.70)%、平均胎仔数为(5.64±1.58)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3.07±34.29)%、平均繁殖指数为0.77±0.17。小毛足鼠捕获数量与平均雌雄性比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P<0.05...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唯佳  饶良懿  
荒漠化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是巩固治理成果的途径,也是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复杂过程,三者间的协调发展备受关注。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和资源–环境–经济(resources–environment–economy, REE)相融合的框架模型构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量化了2010–2016年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系统间协调度。结果表明,该区经济系统和资源系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环境系统发展相对滞后,REE系统协调度较低,整体呈上升态势。从发展能力和协调可持续能力两方面采取措施将有利于提高RE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推动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进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雅娟  贾子毅  吴波  卢琦  姚斌  
根据年均降水量,分别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内蒙古磴口,年均降水145 mm)和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甘肃民勤,年均降水115 mm)对天然白刺灌丛进行不同梯度的增雨实验(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100%)。结果表明:增雨的比例越大,白刺形态特征的变化越明显;100%增雨对磴口和民勤白刺形态特征的影响最明显,能够显著增加白刺标记枝的长度、直径和干质量,但是对成熟叶片和新叶片数的影响不显著;增雨还显著增加了9月磴口和民勤白刺枝叶的干质量和鲜质量;在较干旱的民勤地区,较大的增雨量才能促进白刺枝条生长;50%增雨即可促进夏末磴口白刺枝条生物量增加,75%增雨才能促进夏末民勤白刺枝条生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存世  李进军  李发鸿  高万林  曾新德  王承勋  任巧兰  许明  
在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白刺育苗试验研究,探讨了干旱荒漠区育苗措施对白刺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刺播种量为30.0 g·m-2比播种量为37.5g·m-2的苗高生长提高了25.7%,地径生长提高了9.1%。(2)白刺种子经ABT浸种后,出苗数比对照(CK)提高了79.1%,出苗开始期和出苗高峰期分别比CK提前7 d和6 d。(3)当覆土厚度为1 cm时,其出苗数比覆土厚度为3 cm提高331.8%。(4)当施肥量为180 g·m-2比施肥量为120g·m-2的当年苗高生长提高41.1%,地径生长提高55.0%;当浇水次数为6次比浇水次数为4次的当年苗高生长提高47.5%...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玉福,蔡强国  
位于首都圈北部内蒙古高原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威胁京津地区的一个主要风沙源区,近几十年来荒漠化发展十分迅速,但相应的荒漠化研究却很薄弱。目前对该区一些局部地区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荒漠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仍缺乏整个沙地荒漠化状况全面和细致的了解。虽然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被看作是该区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只有揭示人类生产系统与土地系统之间的反馈作用机制,才能深刻认识荒漠化的成因,才有望对防治荒漠化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最后,提出了围绕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问题需要开展的4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即潜在生态系统空间格局、荒漠化动态与监测、荒漠化机理、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承载力确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尚罗  黄·阿拉腾别立格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的西北边疆,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盟行署所在地巴彦浩特镇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阿拉善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以畜牧业为基础,以工矿业为支柱,强牧兴工,全面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致力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盟可利用草场1.37亿亩,有牲畜180万头(只),年产肉类8000余吨。现已开发的耕地20万亩,年播种面积达14万亩,先后建成腰坝、查哈尔滩、巴彦毛道、陈家井、漫水滩等6处较大的粮草料种植基地,年产粮料达3000余万公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健铭  崔盼杰  钟悦鸣  李景文  褚建民  
【目的】阿拉善高原境内分布着超过20万km2典型的温带荒漠生态系统,这些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极其敏感,然而水分、能量与生境异质性对该区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的相对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生活型植物间的差异还没有得到系统研究。【方法】本文利用阿拉善高原大尺度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数据,并结合相关的气候与生境异质性数据,尝试系统地探讨阿拉善高原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及其潜在的影响因素。【结果】(1)阿拉善高原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的经纬度格局,全部物种、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均呈现出沿经度的升高而增加,沿纬度的升高而递减的变化趋势。(2)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水分与能量因子共同解释了全部物种、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60.7%、62.5%及42.6%的空间变异;两者单独的解释率分别为15.2%~19.6%与2.8%~5.3%。生境异质性分别解释了3组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17.2%、12.3%、29.3%的变异,其单独解释率分别为3.1%、1.0%和11.8%。气候因素与生境异质性对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的相对影响并不一致;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主要由气候因素决定,而木本植物丰富度则受气候因素与生境异质性的共同控制。(3)气候与生境异质性三者共同解释了区域物种丰富度54.4%~63.8%的变异,但仍然有36.2%~45.6%的变异没有得到解释。【结论】阿拉善高原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格局由水分与能量类气候因子共同决定,水资源可用性是阿拉善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维持最为关键的限制因子。生境异质性对阿拉善高原植物丰富度,尤其是木本植物丰富度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是干旱区植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影响因素。阿拉善高原不同生活型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因素可能并不一致,其他未知潜在因素对阿拉善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亦存在着重要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白秀兰  马全林  
本文应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对甘肃民勤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荒漠化地区红柳群落与白刺群落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不明显 ,流动沙丘年际差异较大 ,最高达 2 5 38% ;(2 )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点 ,划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耗期与土壤水分稳定期 ;(3)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到深层依次递增 ,受植被、气象、人为等外界因素影响 ,各群落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范围差异很大 ;(4)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很大 ,一般下坡位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上坡位与中坡位土壤含水量 ,前者约是后两者的 2倍 ,最高达到 15 4 0 8%。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亚飞  康慕谊  朱源  徐广才  
利用24个气象站点(1961年~2005年)44年的气象数据记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部分气候因子与浮尘、扬尘、沙尘暴天气发生及变化规律的关系,同时结合阿拉善地区的植被(类型)覆盖图,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显示,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天气的多发地区之一,浮尘平均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增;扬尘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北部较多,其余地区较少;沙尘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以拐子湖地区为中心向西北、西南、东南3个方向递减,这种分布特点与阿拉善地区的植被覆盖有关。在1961年~2005年的时间段,3种沙尘天气的变化规律各有特点,浮尘天气日数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季  吴波  鲍芳  李嘉竹  姚斌  高君亮  刘明虎  
【目的】研究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从光合生理角度探讨白刺对增雨的响应机制。【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地区典型荒漠植物白刺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增雨梯度(增加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和100%),对自然生长的白刺沙包进行人工模拟增雨,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USA,LI-COR)测定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动态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根据Pn日变化曲线和响应曲线计算叶片日光合总量(∑Pn)以及各光合生理参数。【结果】1)75%和100%增雨对日均Pn和∑Pn影响显著,日均Pn比CK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天润  郭佳  王紫怡  宋亚欣  张淑敏  杨敏生  张军  
【目的】以河北省平泉市黄土梁子林场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验证已开发刺槐SSR引物的多态性,探究刺槐萌蘖分布格局,为人工促进刺槐林萌蘖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省平泉市黄土梁子林场选取3块刺槐萌蘖现象明显的样地,利用9对SSR引物对125株刺槐进行亲缘关系鉴定,采用传统样地调查法和可变尺度的相邻格子法划分5个取样尺度(5 m×5 m、5 m×10 m、10 m×10 m、10 m×15 m、20 m×30 m),计算偏离指数(C)以及其t检验、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负二项指数(K)、Green指数(GI)和聚块性指标(PAI)6个格局判定参数,判断山地刺槐格局和规模。【结果】9对引物对样地内刺槐表现出良好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6。3块样地内,共有73个基因型,鉴定出76个克隆分株。刺槐萌蘖分布格局随取样尺度增大聚集格局逐渐减弱,尺度由小到大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到随机分布,在5 m×5 m尺度下具有最强聚集格局规模。【结论】基于SSR分子标记与生态学调查相结合,探索萌蘖扩散格局研究新方法,阐明山地刺槐萌蘖分布格局,对刺槐萌蘖更新理论有了进一步理解。无干扰状态下,刺槐林经历采伐后萌蘖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萌蘖植株在小范围聚集分布会造成基因型单一,不利于种群多样性,建议对距离过近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的个体进行疏伐,缓解竞争关系,提高林分质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Э.Н.巴拉戈維舍斯基  王恩涌  
许多科学研究者早就指出,中亚荒漠中各地区的植被是绝不相同的。Б. А.费德琴科、М. Г .波波夫、Р. И阿博林、Е. П科罗文、А. В.普罗佐罗夫斯基等人划分出了各种不同的"荒漠型"(根据气候来划分的)。然而,大多数研究者的这种划分是区域性的。例如,在Е.П.科罗文的最近著作中把荒漠分为"地中海的"(春季降雨最多)和"亚洲中部的"《Центральноазиатские》(夏季降雨最多)。划分中亚荒漠的地带性原则在不幸早逝的А. В.普罗佐罗夫斯基的着作中就已很透徹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E.B.洛博娃  高以信  
苏联荒漠带包括气候炎热而干旱的中亚与哈萨克斯坦的广阔的平原,这里,年平均水量很少超过100毫米,七月的平均温度达30—31°。春季降水量最大。荒漠带的北界为蒿属半荒漠(发育有棕钙土)的分布地区(Областъ),这里,年平均降水量为200毫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