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8)
- 2023(4118)
- 2022(3401)
- 2021(3167)
- 2020(2634)
- 2019(5874)
- 2018(6013)
- 2017(10027)
- 2016(6309)
- 2015(7194)
- 2014(7538)
- 2013(6708)
- 2012(6070)
- 2011(5597)
- 2010(5720)
- 2009(4990)
- 2008(4748)
- 2007(4454)
- 2006(3842)
- 2005(3313)
- 学科
- 济(14885)
- 经济(14858)
- 管理(13359)
- 业(10276)
- 企(7827)
- 企业(7827)
- 理论(6942)
- 教育(6672)
- 中国(6322)
- 教学(6178)
- 农(6131)
- 学(6050)
- 制(5759)
- 体(5275)
- 方法(4444)
- 财(4257)
- 学法(4241)
- 教学法(4241)
- 银(3945)
- 银行(3918)
- 地方(3831)
- 行(3807)
- 学理(3791)
- 学理论(3791)
- 融(3729)
- 金融(3722)
- 数学(3660)
- 业经(3564)
- 农业(3499)
- 数学方法(3469)
- 机构
- 学院(80842)
- 大学(78313)
- 研究(30935)
- 管理(23503)
- 济(23155)
- 经济(22266)
- 科学(21629)
- 中国(21308)
- 农(20033)
- 理学(19390)
- 理学院(19094)
- 管理学(18393)
- 管理学院(18264)
- 京(17740)
- 所(17008)
- 农业(15962)
- 研究所(15613)
- 业大(15296)
- 技术(14839)
- 江(14230)
- 中心(13502)
- 范(12851)
- 师范(12622)
- 财(12108)
- 院(11719)
- 省(11657)
- 州(11439)
- 北京(11156)
- 职业(11062)
- 教育(10308)
- 基金
- 项目(54516)
- 研究(40305)
- 科学(39971)
- 基金(34192)
- 家(31531)
- 国家(31205)
- 科学基金(24615)
- 省(24585)
- 教育(21266)
- 社会(20769)
- 划(20455)
- 社会科(19365)
- 社会科学(19358)
- 编号(18315)
- 基金项目(17271)
- 自然(16392)
- 成果(16009)
- 自然科(16002)
- 自然科学(15990)
- 自然科学基金(15658)
- 课题(14920)
- 资助(14642)
- 重点(13020)
- 年(12514)
- 发(11874)
- 体(11587)
- 创(11409)
- 计划(11358)
- 科技(10888)
- 部(10849)
共检索到130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邰大鹏 乃门塔娜 诺明途 王潇 梁浩 刘东军
阿尔巴斯绒山羊多潜能干细胞(giPSCS)在遗传育种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还没有完善的giPSCS诱导及培养体系。为了获得稳定的giPSCS诱导及培养体系,根据培养基中添加的血清和小分子化合物的不同,构建了5组不同的培养基体系,分别观察了giPSCS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增殖能力以及重编程效率,并检测了不同组giPSCS的多潜能性,最后分析了不同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对giPSCS重编程效率和干细胞标记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血清的添加更适合giPSCS的诱导培养,小分子化合物VC、VPA和LiCL能有效促进giPSCS的生成和自我更新。这为完善而稳定的绒山羊i PSCS诱导培养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灵 吴美玲 包花尔 都格尔 祁生旺 王秀梅 尉立萍
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察了不同饲养条件下,8只8~9月龄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容积和粘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容积(除瓣胃外)表现为青草羊最大,其次为放牧羊,干草羊最小。瘤胃前庭黏膜面及肉柱上均有乳头,游标卡尺测定结果显示,瘤胃胃壁乳头的高度表现为干草羊最高,其次为青草羊,放牧羊最矮;网格数以青草羊最多,放牧羊和干草羊基本相似;瓣胃容积表现为放牧羊最大,其次为干草羊,青草羊最小;瓣胃的大、中、小瓣叶表现为放牧羊最高,其次为青草羊,干草羊最低,并发现其有最小瓣叶。在网瓣口处均有10排纵行的高而锐的乳头,每一排乳头延续形成一个大瓣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燕军 尹俊 李金泉 李长青
【目的】了解绒山羊毛囊的组织结构及毛囊形态发生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制作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胚胎皮肤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绒山羊的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几部分组成。在胎龄55~65d毛囊开始发生形成毛芽;胎龄135d,大多数初级毛囊和一部分次级毛囊发育基本成熟;次级毛囊是初级毛囊的一个分支。【结论】了解了绒山羊毛囊的结构组成及毛囊从发生到发育成熟的整个形态变化过程,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绒山羊 毛囊 结构 形态发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睢梦华 郑琪 吴昊 丁建平 刘勇 李文雍 储明星 张子军 凌英会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安淮山羊胎儿肌肉干细胞分离培养及成肌诱导分化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调控山羊肌肉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本试验选取山羊胎儿背最长肌肌肉组织,用眼科剪剪成肉糜后,用0.1%的Ⅰ型胶原酶消化40 min,然后利用0.25%的胰酶消化15 min。分离得到的细胞用生长培养基(20%FBS+80%DMEM/F12+青链霉素)培养于37℃、5%CO2培养箱内。培养2h后采用差速贴壁技术对细胞进行纯化,又2h后,重复纯化一次。待细胞生长至70%左右密度时可进行传代培养。每次传代培养均采用差速贴壁30min的方法进一步纯化肌肉干细胞,共纯化至第6代。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第6代细胞中肌肉干细胞标记基因Pax7、Myo D1的蛋白表达情况,从而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鉴定。当肌肉干细胞生长至70%左右密度时,将生长培养基更换为分化培养基(2%FBS+98%DMEM/F12+青链霉素),诱导细胞向成肌方向分化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细胞诱导分化1d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肌肉干细胞的分化标记基因Myog的蛋白表达情况。另外,分别提取诱导0、1、3、5、7d后的细胞的总RNA,通过反转录试剂盒反转成c DNA后,利用q PCR测定Myo D1和Myog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分离得到的细胞呈贴壁生长,其形态趋于稳定后主要呈长梭形或纺锤形。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的第6代细胞中Pax7和Myo D1蛋白均为阳性表达。采用分化培养基诱导细胞分化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细胞开始分化、相互融合成肌管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Myog蛋白呈明显的阳性表达。另外,q PCR结果显示,标志基因Myo D1和Myog均有表达,且Myo D1的相对表达量在分化的第1天相比于0天显著升高并维持到第3天,第5、7天开始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增殖期。Myog在分化不同天数的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类似的趋向。【结论】分离得到了纯度较高的安淮山羊胎儿肌肉干细胞,且诱导后展现出较好的成肌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肌肉干细胞成肌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来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五庆 钱菊汾
为研究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特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建立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用无菌手术法从健康第二胎泌乳期山羊乳腺取得组织块 ,在体外条件下用组织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基础培养液用 RPMI1 6 4 0 ,含胎牛血清 1 5 0 m L/ L,添加 EGF(1 0 μg/ L)、胰岛素 (0 .1 m g/ L)、E2 (1 μg/ L)、氢化可的松 (0 .1mg/ L)、孕酮 (1 m g/ L)、青霉素 (0 .1 g/ L)及链霉素 (0 .0 5 g/ L) ,在铺有胶原的塑料培养板上培养。从细胞接种存活率、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分裂指数 4个方面考察了乳腺...
关键词:
山羊 乳腺上皮细胞 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濛 刘志红 奈日乐 谢遇春 马丽娜 米璐 李金泉 李婕
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周期内皮肤基因表达规律以及皮肤差异表达基因的挖掘,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平台RNA-Seq技术,对3只成年雌性阿尔巴斯型内蒙古绒山羊全年12个月的皮肤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将无参考基因组de novo拼接组装的unigene运用Nr,GO,COG以及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并进行差异基因在全年各月份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测序获得的unigene数为105 854条,比对注释基因55 541个,其中共有51 078条转录本进行了GO注释,21 189条转录本在COG数据库分析得到注释,26 201条预测基因KEGG数据库比对成功。其中皮肤基因GO注释在生物学功能分类中,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学调控、生物功能调控以及刺激应答方面注释到的转录本比例最大;在分子功能分类中,结合以及催化活性作用方面注释到的转录本比例最大;通过COG数据库的比对注释,看到皮肤表达基因的同源蛋白功能主要集中在基因转录、翻译后修饰、和信号传导机制方面,反而在同工酶转运和代谢、细胞动力、二级代谢生物合成、转运和催化以及核结构方面注释到的基因极少;皮肤转录组数据与KEGG数据库比对,得到皮肤相关转录本较为富集的几条通路分别为MAPK signaling pathway,Wnt signaling pathway,Notch signaling pathway,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TGF-β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以及Focal signaling pathway;通过绒山羊不同月份皮肤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得出绒山羊全年皮肤生长周期中基因差异变化规律为绒山羊全年皮肤共有4次较为剧烈的基因差异变化,第1次发生在2月与3月之间,第2次发生在3月与4月之间,第3次发生在6月与7月之间,第4次发生在10月与11月之间,前2次出现的基因差异变化较后2次剧烈得多,说明绒山羊绒毛生长启动时基因变化剧烈,而绒毛生长到休止时的皮肤基因变化较为缓和,是一个基因缓慢变化的过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凤英 冯辉 王超楠
21个小白菜品种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适宜的花蕾长为2.5~3.5mm,花瓣与花药长度比为1/2~3/4;0.05~0.10 mg.L-1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小孢子胚的发生,高于此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小孢子胚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并使小孢子胚向畸形化发展;0.05mg.L-16-BA+0.10 mg.L-1NAA的配比可以明显提高成熟胚的比例。
关键词:
小白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诱导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独臣 房超 李跃建 刘小俊 梁根云
以10个茄子F1为试材进行花药培养,通过对茄子花药培养过程中基因型、激素配比、预处理等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茄子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成苗体系。研究表明,基因型对茄子花药培养胚状体的诱导影响很大,10个基因型中只有2个诱导出了胚状体。低温(5~6℃)处理2 d是茄子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的最适低温预处理条件。其胚状体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2,4-D1.0 mg/L+KT 1.0 mg/L+3%蔗糖。在无激素的1/2MS上生根获得完整再生植株。
关键词:
茄子 花药培养 胚状体 植株再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红芳 昝林森 孙永刚
【目的】建立牛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研究牛前体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化特征,为研究牛脂肪发育和脂肪沉积的机制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自新生牛脂肪组织中获得前体脂肪细胞,对培养的牛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测定、油红O染色及脂肪细胞标志基因LPL、PPAR-r和脂联素表达研究。【结果】80%的牛前体脂肪细胞接种后12h开始贴壁,4d后开始向脂肪细胞转化,10d后绝大部分细胞脂滴融合,细胞脂肪含量增加;分离的牛前体脂肪细胞接种后1~2d生长缓慢,3~8d进入对数生长期,9d后进入平台期,之后细胞数目开始下降。经胰岛素诱导分化过程中,LPL在牛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玉园 刘海英 袁缨 丛玉艳
为研究不同剂量的IGF-1和EGF对辽宁绒山羊毛囊体外生长及毛囊形态的影响,采用显微分离法分离绒山羊初级毛囊,分别测定不同浓度IGF-1(0.1,1,10,100ng.mL-1)、不同浓度EGF(0.2,2,20,100ng.mL-1)和联合添加IGF-1与EGF(分别添加10ng.mL-1和20ng.mL-1)对毛囊形态变化及生长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IGF-1刺激毛乳头和毛母质细胞分裂增殖;EGF促进毛囊外根鞘细胞分化;联合添加刺激毛球部增大。IGF-1和EGF对毛囊体外生长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作用大小与剂量有关,最适宜浓度IGF-1为10ng.mL-1,EGF为20ng.mL-1,10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铁佳 王岩 王琳 吴静 史振丹 赵艳红
为探究褪黑激素(MT)对绒山羊毛囊体外生长及毛囊形态的影响,采用物理切割法结合胶原酶消化分离绒山羊初级毛囊,并通过设置酶的不同体积分数(0.10%、0.20%、0.25%、0.30%、0.35%、0.40%和0.45%)以及相应的消化时间(100、80、70、60、50、45和35Min)确定型胶原酶消化的最佳条件。在初级毛囊体外培养的基础上,添加褪黑激素(300pg/ML)连续培养5d,在显微镜下观察毛囊每天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毛囊分离过程中胶原酶消化的最佳体积分数和时间为0.30%、60 Min,褪黑激素对初级毛囊体外生长具有极显著的(p<0.01)促进作用。
关键词:
褪黑激素 初级毛囊 体外培养 绒山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晓燕 于永生 刘晓辉 王正朝 王晓阳 朴庆林 张立春 金海国
【目的】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备转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2.9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胚胎,为绒山羊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材料。【方法】以含有Neor基因标记的K2.9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NA3.1-K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转K2.9基因细胞,将获得的转基因阳性细胞与体外成熟的绒山羊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并对生产的重构胚进行了体外培养。本文分别进行了激活方法、供体细胞和卵母细胞来源的筛选,且对获得的囊胚进行了PCR鉴定。【结果】(1)Iono+6-D对成年羊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效果好于A23187+6-D,显著提高了胚胎的卵裂率。(2)羔羊孤雌胚的卵裂率显著低于成年羊,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萌晗 王威 邹积鑫 李东栋
为开展油棕油脂代谢调控相关基因鉴定研究,以油棕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hytoene desaturase gene,PDS)作为报告基因,探索以病毒载体TRV为载体在油棕胚状体上应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的可能性,并对油棕胚状体VIGS体系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以EHA105为菌种、侵染菌液OD600=0.5、侵染时间5 min、乙酰丁香酮(AS)质量浓度20 mg/L、共培养48 h、侵染后培养时间为12 d能取得最佳的基因沉默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后的VIGS体系对油棕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gene,DGAT)进行沉默,取得了预期的基因沉默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萌晗 王威 邹积鑫 李东栋
以油棕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hytoene desaturase gene,PDS)作为报告基因,探索以病毒载体TRV为载体在油棕胚状体上应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的可能性,并对油棕胚状体VIGS体系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以EHA105为菌种、侵染菌液OD600=0.5、侵染时间5 min、乙酰丁香酮(AS)质量浓度20 mg/L、共培养48 h、侵染后培养时间为12 d能取得最佳的基因沉默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后的VIGS体系对油棕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gene,DGAT)进行沉默,取得了预期的基因沉默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庆勇 成文敏 杨红远 李卫娟 赵智勇 洪琼花
注射外源FSH诱导羔山羊卵泡发育并活体采卵,比较不同来源FSH、不同采卵间隔时间、不同重复采卵次间的实验效果。结果显示:1)用5 mg新西兰产FSH(Ovagen)处理后每只羊卵巢上平均有(18.3±3.5)个可用卵泡,较中科院产FSH效果(14.9±6.7)好。2)间隔7 d或14 d进行卵泡诱导发育及活体采卵,实验效果无显著性差异。3)羔山羊共4次用5 mg FSH(Ovagen)重复诱导卵泡发育并活体采卵,随次数增加,可用卵泡数和回收可用卵母细胞数呈下降趋势;不同重复次间卵泡直径、回收卵母细胞的可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4)间隔7 d多次重复采卵过程中,平均每次采卵获可用卵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