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6)
2023(2062)
2022(1811)
2021(1693)
2020(1382)
2019(3048)
2018(3049)
2017(5177)
2016(3223)
2015(3289)
2014(3168)
2013(3205)
2012(3151)
2011(2924)
2010(3062)
2009(2776)
2008(2686)
2007(2418)
2006(2206)
2005(1899)
作者
(12099)
(10361)
(10177)
(9736)
(6304)
(5115)
(4470)
(4036)
(3945)
(3809)
(3624)
(3500)
(3498)
(3294)
(3290)
(3139)
(3078)
(3015)
(2962)
(2872)
(2813)
(2614)
(2584)
(2304)
(2300)
(2257)
(2222)
(2218)
(2196)
(2174)
学科
(11730)
经济(11726)
环境(7459)
管理(6838)
(6506)
生态(6385)
地方(6185)
(5199)
(4514)
农业(3898)
资源(3599)
地方经济(3494)
方法(3397)
(3149)
(3027)
数学(3005)
数学方法(2946)
规划(2711)
环境规划(2658)
(2526)
生态学(2511)
业经(2367)
中国(2316)
(2279)
区域(2276)
(2260)
(2183)
(2175)
森林(2175)
植物(2143)
机构
学院(46425)
大学(44855)
研究(22060)
科学(18637)
(16245)
中国(14579)
(14133)
经济(13800)
业大(13458)
(13409)
管理(12983)
研究所(12805)
农业(12650)
(11344)
理学(11071)
理学院(10822)
管理学(10368)
管理学院(10310)
(9245)
中心(9236)
(8553)
农业大学(8511)
科学院(8390)
(8360)
林业(8228)
实验(7929)
实验室(7589)
(7556)
环境(7431)
北京(7389)
基金
项目(38523)
科学(27912)
(26646)
国家(26493)
基金(26216)
研究(22521)
科学基金(20088)
(15822)
自然(15108)
基金项目(14579)
自然科(14538)
自然科学(14530)
自然科学基金(14242)
(13793)
社会(12520)
社会科(11727)
社会科学(11723)
资助(10384)
科技(10125)
重点(9800)
计划(9650)
(9440)
教育(9005)
科研(7802)
编号(7687)
专项(7337)
(7299)
创新(6942)
(6909)
(6811)
期刊
(17476)
经济(17476)
学报(16220)
(15051)
科学(13245)
大学(11237)
学学(11116)
农业(10094)
研究(10032)
林业(8343)
中国(8330)
(6091)
资源(5640)
业大(5497)
科技(4042)
(3942)
自然(3679)
生态(3526)
农业大学(3517)
业经(3340)
管理(3302)
科技大(3080)
科技大学(3080)
(2779)
(2756)
中国农业(2736)
(2701)
教育(2625)
农林(2487)
(2487)
共检索到66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菁  骆有庆  石娟  马凌云  陈超  
将由林龄(AG)、海拔(AL)以及物种数目(IS)组合而成的综合资源位指数(RGI)作为资源轴的划分标准,应用Levins(B(sw)i)和Shannon-Wiener(B(L)i)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Lih和Lhi)以及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Cih)等将阿尔山地区不同起源的兴安落叶松林(天然林、人工林及火烧迹地恢复林)划分为6个资源位,在此基础上进行群落调查,对林下植物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兴安苔草和黑麦草的重要值最大,不同资源位重要值之和达到114.924 8%和70.911 1%。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有北方拉拉藤、粗根老鹳草、黑麦草及兴安苔草,这些物种适应能力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象君  王庆成  王石磊  孙强  
对18年生落叶松人工纯林采用不同大小的林隙间伐,辅以不同的整地措施进行近自然化改造,同时以相同强度的常规均匀间伐处理为对照,分析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改造后第2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均匀度指数除外)(P0.0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丰丰  潘高  张灿明  田景剑  
生态位是解释自然群落中种间共存与竞争机制的基本理论,对了解植物群落构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湖北建始县日本落叶松群落内10种灌木和12种草本的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树种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枝子(0.746)>山胡椒(0.703)>四照花(0.634)>绣球花(0.602)>绣线菊(0.588)>悬钩子(0.523)>白檀(0.484)>菝葜(0.461)>土茯苓(0.439)>白栎(0.409);草本层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金星蕨(0.926),其次为荩草(0.690)和野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温晶  张秋良  李嘉悦  魏玉龙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可以明显提高林下植物种类、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层均以40%间伐强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呈递减趋势(P <0.05);3)综上所述,在30%~40%的间伐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林分质量最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亚娟  徐化成  于汝元  
在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的四个林型中,通过不同程度的地面干扰和对小哺乳动物的排除(靠铁丝网),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天然幼苗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强度地表干扰对幼苗发生最有利,而仅去除下层植被但不去除枯枝落叶层的中度地面干扰仅在赤杨落叶松林中有利,而在其他三个林型中则效果不显著,甚至有害.动物啃食在除丛桦落叶松林以外的其他三个林型中对幼苗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磊   潘丕克   李淳   徐庆祥   姚博   徐阳   刘晴   丁琳琳   张妍  
【目的】探讨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寻找适合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的间伐方式。【方法】对辽东山区34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进行均匀间伐(蓄积采伐强度31%)和带状间伐(蓄积采伐强度50%)。以人工更新的红松、水曲柳复层林为研究对象,以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为对照(CK),以均匀间伐为T1处理,以带状间伐为T6处理,比较不同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及其更新树种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率均随间伐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不同处理的林分蓄积量表现为CK>T1>T6;T6处理的地径、树高、冠幅均大于T1处理。(2)T1处理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R0)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提高;T6处理的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与CK的差异不显著,但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有所降低。(3)T1和T6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质量,提高了土壤持水量,T1处理的效果优于T6处理;T1、T6处理均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含量表现为T1>T6>CK;T1、T6处理土壤的pH值,全磷、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均高于CK,但T1、T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T1>CK>T6;T1处理土壤的全钾含量,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大于CK;采用熵权法对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经营效果的得分排序为T1>T6>CK。【结论】均匀间伐是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较适宜的间伐方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景明  孙拥康  冯骏  林孝培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中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对不同强度间伐后4年的林分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间伐强度的增大,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等显著增加,而林分蓄积量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表现出在较小间伐强度(50%)下降的趋势。抚育间伐可以增加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且强度间伐的效果最好。间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下植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必将发生变化。营林实践中,通过对间伐后的林分人工补植相对耐荫的阔叶树种,能增加林下木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  张秋良  马秀枝  郭旭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对大兴安岭不同发育阶段兴安落叶松3种林型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兴安落叶松林的发育年龄而改变。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灌草层多样性从幼龄林开始,增加到中龄林(或近熟林)达到最大值(中龄林灌木层D、H为0.34和0.55,草本层H为1.07;近熟林草本层D为0.54),然后随郁闭度的增加在成熟林(灌草层D、H分别为0.20,0.38和0.32,0.63)降到最低,到过熟林由于林冠疏开和自然整枝增强了林地光照强度,多样性又升高。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灌草层多样性从幼龄林开始,增加到近熟林达到最高(灌草层D和H分别为0.39,0.76和0.57,1.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栋才   郭鑫   王得祥   王韵淑   张欣   霍雪莹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方法对秦岭华北落叶松林分生长和林下植被的影响,以期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优化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技术,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实验林场平河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近自然经营指导下的抚育间伐技术措施,设置间伐处理(T1,间伐强度20%)和林窗处理(T2,只留下少许保留木,伐出其他乔木,形成32 m×32 m的方形林窗),以未经营样地为对照(CK),间伐和林窗经营7年后,调查不同经营方法对人工林林分生长及林下植被更新和生长的影响。【结果】间伐后的林木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总蓄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树高变化较小;间伐和林窗处理下的林下幼苗生长发育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间伐处理中,华山松和云杉幼苗的成活率较高,但人工补植的红桦幼苗全部死亡;间伐和林窗处理既促进了人工补植幼苗生长,又促进了幼苗天然更新;间伐和林窗处理后林下灌草的物种多样性显著提高;间伐和林窗处理后林下灌草的种类和盖度提高,物种丰富度也显著增加,以间伐处理效果最佳;对照样地和经营后样地之间共有植物种少,而间伐处理和林窗处理之间共有种较多,相似性系数高。【结论】间伐和林窗2种经营方法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间伐经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幼苗更新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灌草的物种多样性也在间伐后显著提高,在秦岭其他区域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采用间伐经营更加合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梅  张秋良  
采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与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CO2通量表现出较显著的日变化特征,白天为碳吸收阶段,12:30—13:30 CO2通量吸收出现峰值,而夜间为碳排放阶段,昼夜CO2通量变化幅度在-1.09~0.11 mg/(m2·s)之间,生态系统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碳汇特征;非生长季,昼夜CO2通量变化幅度在0~0.3 mg/(m2·s)之间,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源。2)生长季光合有效辐射(PAR)与CO2通量呈对数相关(R2=0.486 1),随PAR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增大,PAR是CO2通量的直接影响因子;非生长季CO2通量与PAR相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本文利用兴安落叶松树干解析资料探讨天然异龄林地位质量评估方法.试图从优势木树高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入手,以优势木在标准胸径时所达到的树高作为评估地位质量的指标.利用Richards函数拟合树高一胸径地位指数曲线及树高一年龄地位指数的导向曲线,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树高一胸径地位指数曲线更适用于兴安落叶松天然异龄林地位质量的评估.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标准胸径的确定和导向曲线的展开方法,讨论了林分密度对潜在的地位生产力评估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乌雅瀚  铁牛  刘洋  
【目的】确定气候、土壤、地形、植被多样性和林分因子对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基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野外调查数据,利用AMOS软件构建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与影响因子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基于主成分和相关分析,建立主要影响因子与林分碳密度变化的关系。【结果】林分因子和植被多样性对乔木、灌木层的碳密度变化为正影响,气候、土壤和地形对乔木、灌木层的碳密度变化为负影响;除植被多样性对草本层的碳密度为正影响外,其余的影响因子均对草本层的碳密度为负影响。气候对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的影响最大,其对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碳密度的总影响系数分别是-0.814、-0.386、-0.486,直接影响系数分别是-0.77、-0.48、-0.43,间接影响系数分别是-0.044、0.091、-0.056。根据气候与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的量化关系,得出林分碳密度随气候变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兴安落叶松林碳密度变化主要受到气候变量的制约,而林分因子对林分碳密度变化影响最小。今后在研究林分碳密度变化时,要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在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理解森林植被碳密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耦合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宁吉彬  耿道通  于宏洲  邸雪颖  杨光  
【目的】基于室内模拟的飞火引燃试验数据,使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飞火引燃的因子进行建模,探究该模型在预测飞火引燃中的适用性,为林火行为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黑龙江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纯林为对象,以球果、1 h时滞、10 h时滞小枝为火源,构造不同风速、可燃物含水率和压缩比的可燃物床层,进行引燃试验,建立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的3种火源的引燃概率模型。【结果】3种类型火源分别进行了1 800次点烧试验,球果、1 h时滞和10 h时滞小枝引燃次数分别为414、161和337次;本研究梯度范围内,火源引燃概率随着风速增加而显著增加;可燃物含水率与引燃概率负相关,但受火源的干质量影响较大,在可燃物含水率为40%时,较大的3种火源干质量造成了引燃率升高;床层压缩比对火源引燃概率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正或负相关性;构建的球果模型预测引燃准确率为87.2%,总预测准确率为71.1%; 1 h时滞小枝模型预测引燃准确率为79.6%,总预测准确率为78.6%; 10 h时滞小枝模型预测引燃准确率为81.5%,总预测准确率为79.5%。【结论】3种火源引燃能力为球果>10 h时滞小枝>1 h时滞小枝,风速、可燃物含水率和火源干质量对引燃有较大作用,建立的3种Logistic引燃概率模型有较高准确率,可供飞火引燃预测时参考,以提高森林火灾扑救效率和减少扑救伤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庞荣荣   赵冰倩   高露双   王康臣   陈金平  
【目的】兴安落叶松是东北内蒙古林区重要的建群树种,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兴安落叶松林的潜在适宜区域分布和生产力正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准确评估东北内蒙古林区兴安落叶松林潜在气候适宜性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对东北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基于东北内蒙古天然林区的68个兴安落叶松林样地实际调查数据和8个气候因子变量,利用MaxEnt模型模拟预测兴安落叶松林的潜在地理分布,确定兴安落叶松林的潜在适宜区分布及面积,结合实测点分布概率、生产力和林分结构因子,探讨兴安落叶松林气候适宜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兴安落叶松林的适宜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黑龙江中部以北及东南、吉林东南部,适生区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低适宜区(6.050×10~5 km~2)>高适宜区(4.087×10~5 km~2)>中适宜区(3.534×10~5 km~2)。兴安落叶松林的气候适宜性与生产力关系呈显著负相关性,以幼龄林为主的低适宜区生产力显著高于高适宜区。林分年龄对兴安落叶松林气候适宜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低林龄增强了气候性与生产力的负相关性,而高林龄中气候适宜性与生产力的关系较弱。【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兴安落叶松林气候适宜性与生产力的显著负相关关系,但这种负相关关系可能受到林龄因素影响。在研究物种生境适宜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时,应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和林分结构特征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创民  罗菊春  梁海英  
漠河林区属我国寒温带落叶松针叶林区域,大部分为原始林,部分为天然次生林。该区林型的分布及生长较明显地受到环境因子的限制,因此把立地因子定量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该区的兴安落叶松林进行排序,以便在划分各种不同林型的基础上,找出影响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阐明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为生产实践中按林型实施适宜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