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09)
- 2023(2691)
- 2022(2283)
- 2021(2152)
- 2020(1812)
- 2019(4033)
- 2018(3907)
- 2017(6783)
- 2016(3990)
- 2015(4369)
- 2014(4375)
- 2013(4341)
- 2012(4049)
- 2011(3832)
- 2010(3780)
- 2009(3298)
- 2008(3409)
- 2007(2998)
- 2006(2689)
- 2005(2443)
- 学科
- 济(13477)
- 经济(13468)
- 管理(9379)
- 学(8736)
- 环境(7832)
- 生态(6478)
- 业(6424)
- 地方(5816)
- 农(5114)
- 方法(4687)
- 企(4192)
- 企业(4192)
- 资源(3897)
- 数学(3881)
- 数学方法(3782)
- 和(3701)
- 农业(3693)
- 划(3624)
- 业经(2942)
- 地方经济(2873)
- 物(2858)
- 规划(2816)
- 中国(2774)
- 环境规划(2742)
- 发(2681)
- 生态学(2542)
- 贸(2446)
- 贸易(2442)
- 植(2433)
- 植物(2388)
- 机构
- 学院(58959)
- 大学(57575)
- 研究(27037)
- 科学(22807)
- 农(20480)
- 中国(17823)
- 管理(17293)
- 济(17204)
- 经济(16695)
- 所(16204)
- 农业(16148)
- 业大(15929)
- 研究所(15403)
- 理学(14697)
- 理学院(14401)
- 管理学(13847)
- 京(13799)
- 管理学院(13763)
- 中心(11209)
- 省(10892)
- 农业大学(10636)
- 室(10604)
- 院(10331)
- 科学院(10026)
- 实验(9995)
- 江(9631)
- 实验室(9578)
- 北京(9143)
- 重点(9113)
- 环境(8782)
- 基金
- 项目(47020)
- 科学(34281)
- 家(32353)
- 基金(32260)
- 国家(32176)
- 研究(27005)
- 科学基金(24867)
- 省(19140)
- 自然(19127)
- 自然科(18451)
- 自然科学(18440)
- 自然科学基金(18056)
- 基金项目(17492)
- 划(17042)
- 社会(14909)
- 社会科(14041)
- 社会科学(14036)
- 资助(13264)
- 科技(12596)
- 计划(12156)
- 重点(11835)
- 发(10998)
- 教育(10731)
- 科研(9487)
- 专项(9167)
- 编号(9115)
- 创(9045)
- 创新(8652)
- 部(8476)
- 农(8384)
共检索到84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金娟 刘永萍 刘丽燕 吴天忠 荣文文 楚光明 王梅
草本植物的种间关系在生态修复中具有指导意义。为揭示阿勒泰荒漠区草本植物的种间关系,本研究基于野外调查数据,采用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χ~(2)检验、种间联结系数AC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14种优势草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72个样地共发现121种草本植物,以菊科、禾本科和藜科为主,草本优势种中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猪毛菜(Kali collinum)和白茎绢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较大;2)草本优势种的总体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平均值为0.11,物种间竞争较小;3)草本优势种的总体关联性为显著负联结,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演替状态;4)χ~(2)检验、种间联结系数AC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均显示物种多呈不显著联结,物种间联结性较低。因此在阿勒泰荒漠区草本植物的生态恢复工作中,可以选择生态位宽度较大、种对间呈(极)显著正关联的植物搭配种植,恢复群落稳定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昱 毕润成 茹文明
以山西浊漳河北源湿地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为基础,通过生态位指数测度、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AC、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对16个优势种群进行了生态位和种间关联的分析。结果表明,1)藨草(Scirpus triqueter)、头穗莎草(Cyperus glomeratu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的生态位宽度值相对较大,在研究区域内具有泛化种倾向;2)120个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低,55%的种对之间不存在重叠,种间竞争弱;3)群落内植物整体关联度为显著负相关(P0.0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杉杉 许文婕 刘倩 杨威 丁彦芬
为了筛选并合理配置适宜长江下游滨岸带植被修复的先锋植物,以长江南京段滨岸带中的优势草本植物(重要值大于1%且排名前20)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 Gordon稳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生态位和种间关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划分生态种组。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共记录植物179种,隶属于36科113属,其中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蛇床(Cnidium monnieri)、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泥胡菜(Hemisteptia lyrata)和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较大,为滨岸带的绝对优势种。(2)优势草本植物间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性处于中等程度,均值分别为0.54和0.48。(3)优势草本群落总体呈显著正联结,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群落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4种检验方法(χ2、AC、 Pearson和Spearman)均表明优势种对间正负联结(相关)比大于1,不显著联结(相关)种对数占绝大多数。综上表明长江南京段滨岸带优势草本植物群落总体处于正向演替的动态过程,种间关系松散,大部分物种趋于共享滨岸带的环境资源。结合生态位和种间关系分析结果,推荐以上8种优势植物为先锋物种,并建议根据划分的生态种组选取与其为正相关的植物沿相应的滨岸带空间进行模拟配置试验,以构建稳定的滨岸带适生植物群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丹 祝洪波 石靖宇 马菡泽 陈亚丽 黄代红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著名的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春季开花植物是该保护区荒漠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草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优良牧草。西伯利亚离子芥(Chorispora sibirica)和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是广泛同域分布在该区域砾质荒漠上的两种十字花科春季开花草本植物。为了比较这两种草本植物的花部特征与花气味的差异性,对两物种的花部性状进行野外观测和测量,同时收集并分析其花气味挥发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两种草本植物的花均具有典型的虫媒花特征,如较大的花冠直径、鲜艳的颜色和芳香的气味,并且两物种的主要花部性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尤其表现在花冠的颜色、直径、花瓣宽以及雌雄蕊长上。2)两种草本植物的花气味中共分离出41种挥发物,主要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西伯利亚离子芥花气味的主要成分为顺-β-罗勒烯,而扭果花旗杆的花气味中α-蒎烯和苯乙醛的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两物种花气味的化学组成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性。同域分布中的两种荒漠草本植物具有相似的花部特征和花气味,可吸引共享传粉者,促进两物种进行异交,从而增加开花植物的后代适合度;推测共享传粉者可以利用两草本植物之间的这种差异性来区分出各物种,进而分别为其传粉,从而可以保障两草本植物的种间生殖隔离,维持了该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也对该区域野生动物的保育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慧 陈保冬 朱永官 岳献荣 张乃明 夏运生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3种不同种植模式对铁尾矿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参数、矿质营养吸收及种间竞争的影响,以期筛选一种既能增强植物定植的能力又能提高尾矿先锋植物重建的栽培模式,为铁尾矿废弃地的植物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结果表明,菌根真菌FM与两种植物建立了互惠共生关系,混合种植下具有较高的根际菌根侵染率,其中混合种植白三叶的根际菌根侵染率最高,平均为47.9%。接种FM显著提高了白三叶磷含量(168%~357%)(P <0.05),降低了黑麦草铁吸收效率。混合种植模式显著增加了白三叶锌含量,而降低了铜含量。接种FM显著降低了两种植物锰含量,而显著增加了白三叶铜含量。白三叶与黑麦草混种体系土地当量比大于1,具有混种优势。两种植物混合种植情况下黑麦草显示了相对竞争优势,而菌根共生体能够提高白三叶的竞争能力。综合来看,混合种植能够显著促进黑麦草生长,而接种FM能增强白三叶的竞争能力;丛枝菌根真菌对先锋植物适应铁尾矿复合逆境及尾矿先锋植被修复具有较大潜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荣 程瑞梅 肖文发 潘磊 曾立雄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晓娜 张雪莲 张国芳 武美军
草本植被过滤带在控制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北方地区其生长易受春季干旱的影响。为了筛选农田氮磷截留草地过滤带适宜草种,本研究通过室内水分控制试验对9个多年生候选草本植物的耐旱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个植物材料的生长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分蘖能力最强,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两个品种生长速度最快;2)干旱胁迫下9个植物材料的分蘖能力和试验初期的茎生长速率受到了限制,因而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文琼 张峰 郑佳华 李邵宇 何江峰 杨立山 张彬 赵萌莉
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弃耕地植物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弃耕演替阶段重要值较高的物种逐渐由一、二年生植物转为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最大物种也由一年生植物转变为多年生植物,但仍与天然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同。弃耕20年和天然草地生态位重叠程度整体高于弃耕5年与弃耕15年;弃耕15年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之间;天然草地和弃耕20年处理下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本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樊博 何光熊 史亮涛 方海东 潘志贤 岳学文 王春雪 李建查 闫帮国
【目的】为了解干热河谷草本植物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规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种干热河谷的典型草本植物,研究了多种水分和养分条件下植物新鲜叶片、凋落叶中N、P、K、Ca、Mg含量以及养分再吸收效率。【结果】橘草(Cymbopogon goeringii)和孔颖草(Bothriochloa pertusa)的新鲜叶片中养分含量较高,裂桴草(Schizachyrium brevifolium)整体养分含量最低。物种是叶片和凋落叶养分含量、养分再吸收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分和养分无显著影响。凋落叶N、P、K
关键词:
河谷 草本 养分 吸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文超 何友均 邹大林 杜华 崔国发 郑杰 董建生 李永波
20 0 2年和 2 0 0 3年 7— 8月 ,笔者采用常规调查方法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澜沧江上游物种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不同群落类型和海拔高度作为资源位 ,分别以物种重要值和个体多度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 ,对澜沧江上游桃儿七、星叶草和角盘兰及选取的几种对照草本植物进行生态位的计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 :桃儿七、星叶草、角盘兰生态位宽度值小 ,充分显示了它们的稀有性 ,在该地区应优先保护 .桃儿七种群在海拔 36 0 0~ 36 5 0m分布最多 ,并且种群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少 ;星叶草种群在海拔 36 5 0~ 375 0m分布最多 ,但种群数量不随海拔高度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 .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艳娜 郑银英 徐文兴
【目的】通过嫁接木本指示植物进行柑橘类病毒鉴定需要合适的季节和较长的显症时间,并且柑橘木本指示植物的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体系尚不成熟,研究其与寄主间的互作较为困难。因此,寻找合适的草本鉴定和实验寄主对于更好地进行柑橘类病毒的鉴定及研究其与寄主间的互作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旨在明确中国报道的5种主要柑橘类病毒,包括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柑橘曲叶类病毒(Citrus bent leaf viroid,Cblvd)、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 stunt viroid,Hsvd)、柑橘矮化类病毒(Citrus dwarfing viroid,Cdvd...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正茹 张建旗 王梅 曹效东 刘乐乐 许宏刚 李文哲
以兰州地区9种野生观赏草本植物为试验材料,比较干旱胁迫不同天数[0(CK)、7、9、11d]对其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藤本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和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叶片含水量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而减小,藤本铁线莲干重在干旱11d时达到最大,并且与其他干旱胁迫天数间差异显著(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谭友荃 吐地·依米提 平晓燕 董世魁
碳和氮是构成植物组织结构和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的关键元素,但针对南方地区草本植物种间和不同器官间碳氮特征的比较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样带调查的方法,在黔西南选取12个样地进行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探究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种间和种内不同器官间碳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差异,并分析碳氮特征与气候因子和植物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叶碳含量外,三种草本植物不同器官的碳氮含量和碳氮比均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P<0.05),其中狗牙根的茎碳含量显著高于白三叶和鸭茅,但其根茎叶的碳氮比均显著低于白三叶和鸭茅。三种草本植物种内不同器官间碳氮含量和碳氮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植物器官中的碳含量相比氮含量具有更低的变异系数,根和茎相比叶片具有更高的碳氮比。年均温与白三叶的碳氮特征显著相关,CCA分析结果表明年均降水量能较好的解释白三叶和狗牙根碳氮特征的变化,狗牙根的叶长和叶面积与其根际土壤碳氮比显著相关(P<0.05),未来气候变化对三种草本植物碳氮比的影响存在物种特异性。本研究结果将为合理管理和利用黔西南草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碳氮含量 植物功能性状 气候变化 碳氮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叶超 郭忠录 蔡崇法 闫峰陵 马中浩
为理解草本植物根系的主要化学成分对根系力学特性影响,选取武汉地区5种常见的水土保持草本植物,开展了根系抗拉特性研究。根系直径范围选取01.5mm,按直径分成4个径级,并按根系分级测定了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计算了综纤维素含量和木纤比。结果表明,5种根系4个径级的抗拉力、抗拉强度均表现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百喜草(Paspalum natatu)>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马尼拉草(Zoysia matrella)>狗尾草(Setaria viri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戢小梅 许林 谢焰锋 王湛昌 陈法志 陈卫东 杨守坤 罗智勇
研究了紫露草和石菖蒲在水涝胁迫下所发生的生理生化响应,旨在探讨2种植物耐涝性与生理参数的关系,以期为它们的科学栽培和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为草本植物耐涝机理提供理论参考。以石菖蒲和紫露草的盆栽苗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正常状态、根系淹水、植株1/5淹水、植株1/2淹水等4种不同程度水涝胁迫,试验周期为45 d,调查2种植物在不同水涝胁迫下的受害症状,并对其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 2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涝能力。在正常状态和根系淹水的情况下,2种植物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以及叶绿素(Ch1)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皆呈上升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