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9)
2023(7199)
2022(6353)
2021(6173)
2020(5115)
2019(12359)
2018(12613)
2017(22381)
2016(13591)
2015(15879)
2014(16829)
2013(15868)
2012(15005)
2011(13766)
2010(14337)
2009(12905)
2008(13172)
2007(12373)
2006(10659)
2005(9759)
作者
(38481)
(32242)
(31915)
(30894)
(20291)
(15551)
(15035)
(12591)
(12256)
(11910)
(10827)
(10735)
(10618)
(10276)
(10191)
(10125)
(10032)
(9509)
(9446)
(9293)
(8253)
(8169)
(7843)
(7681)
(7387)
(7326)
(7266)
(7239)
(6643)
(6542)
学科
(47530)
经济(47482)
管理(31537)
(29367)
方法(23670)
(23046)
企业(23046)
教育(21065)
数学(20766)
数学方法(20535)
中国(18161)
(14295)
(13249)
(13170)
理论(12312)
地方(9649)
(9345)
贸易(9340)
(9202)
农业(9201)
教学(9139)
业经(9134)
(9042)
(8045)
(8024)
财务(8002)
财务管理(7968)
企业财务(7435)
技术(7286)
(7231)
机构
大学(194068)
学院(190386)
(67993)
研究(66146)
经济(66069)
管理(63807)
理学(53985)
理学院(53226)
管理学(52043)
管理学院(51650)
中国(44698)
(43173)
科学(41070)
(35658)
师范(35407)
(34611)
教育(33238)
(32971)
(32474)
(32290)
研究所(31218)
中心(30213)
师范大学(28679)
北京(28302)
业大(27692)
财经(25834)
(25591)
技术(25560)
农业(25459)
(23206)
基金
项目(115308)
研究(91573)
科学(89261)
基金(76994)
(65804)
国家(65064)
科学基金(53653)
社会(52434)
教育(50911)
社会科(49157)
社会科学(49138)
(47751)
编号(42083)
(41670)
基金项目(40130)
成果(37522)
自然(32979)
资助(32156)
自然科(32110)
自然科学(32098)
课题(32069)
自然科学基金(31501)
重点(27504)
(27064)
(26785)
(26032)
项目编号(24692)
(24498)
规划(23702)
(23634)
期刊
(77428)
经济(77428)
研究(65239)
教育(56042)
中国(47488)
学报(29553)
(28514)
(27882)
科学(25041)
大学(22729)
技术(21661)
管理(20525)
学学(19536)
农业(18863)
职业(14585)
(14536)
金融(14536)
财经(12999)
业经(12995)
经济研究(11746)
图书(11217)
(11204)
(10564)
问题(10467)
(10117)
论坛(10117)
技术教育(9686)
职业技术(9686)
职业技术教育(9686)
(9538)
共检索到296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坚  
阿伦特有关权威和教育权威的独特看法,为我们思考教育权威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她从交往双方的构成出发,指出政治领域与前政治领域(家庭和教育)存在着本质分别,并且前政治权威的自然性和有限性使其与政治权威不可混淆。作为一种前政治权威类型,教育权威内在地产生于维持世界的基本需要,体现为承担对世界的责任。在危机蔓延的现代社会,教育权威的重建有赖于严格分离教育领域与政治领域,摆正教师与学生的真实关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铁芳  曹婧  
汉娜.阿伦特认为人的诞生性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是生命孕育出来的,"新来者"为世界的生机与活力注入了信心和希望,这种教育指向世界和世界中的人。教育者对儿童的成长和世界的持存具有重大责任,这一责任是以权威的形式体现的。作为从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过渡的中介地带,教育必须是保守的。阿伦特的保守教育观在于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引导新来者进入她所说的世界之中,获得更新世界的能力,并在世界所提供的公共空间中实现人之卓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道勇  
群众素养的匮乏限制了民主制度的作用。基于这个认识,杜威和阿伦特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群众教育模型,以防范在民主社会出现重大危机。其中,杜威希望通过教育来塑造"公众",把"伟大社会"转变为"伟大共同体",以此来避免民意完全被操弄的危险状况。阿伦特则重视公共空间的保存。个人在公共空间表达自己、理解他人,从不相信自己或者别的什么人有可能掌握唯一的、永远正确的终极答案。为此,她强调教师负有双重责任,以帮助学生满足人之为人的条件。在过去一百年内,杜威模式在中国社会的起起落落毋庸赘言。阿伦特的群众教育模型,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也富有解释力。这两个模型在理论基础和具体措施上存在众多差异,但是二者是否适用于今天这个"喧闹时代"同样需要慎重考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光明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而理论的地位一般高于或优越于实践。阿伦特的"行动"概念启示我们,"沉思(理论)"并不高于"行动(实践)"。教育是具体的行动,是复数性的实践。教育行动总是先于理论而存在,理论是对实践的反思。理解教育实践的地位能够帮助教育学者明确教育研究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帮助一线教师认识自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超  
论文运用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权威和自治的要义及其对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的意义,探讨了实现权威和自治包容性增长的可能路径,以及在包容性增长的框架下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社群权力的配置和调整问题,通过内部治理体系和权力结构的调整,实现大学内部共同治理并推动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洁  
荷兰教育家兰格威尔德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兰格威尔德看来,人是可以教育的动物,是能教育且需要教育的动物。儿童对教育者权威的认可,使得真正的教育学关系得以产生。教育者是一种替代的良心,一种精神"管理者";他的整个行为,应该是朝向帮助儿童有自己的道德判断、使其能够独立处理和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兰格威尔德认为,教育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是以分析生活世界之情境的实践为先决条件的。在兰格威尔德的现象学背后,没有哲学意图,他不承认胡塞尔的先验主体性。他用强调人类经验的境遇性和具体特性的"内在还原"代替了胡塞尔的"先验还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凯  
长期以来,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概念被误读。常见的观点不是来自赫尔巴特,而是出自凯洛夫。这种误读不但窄化"教育性教学"概念,而且还遮蔽了赫尔巴特的教学伦理思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翔  
本文主要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化趋势出发 ,立足于伦理与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 ,对伦理经营的含义、伦理经营所体现的一些基本思想和经营理念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朱美禄  
司马迁的《史记》具有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从社会分工上为商人存在的合法性正名,从道义伦理上肯定了商人谋取财富的正当性,对商人致富过程主张善因利导,在商人富裕之后又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兼济情怀。《史记》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麦茹  
庄子的"知止"节俭消费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因子。庄子的节俭消费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节俭消费的原因、节俭消费的要求及标准和节俭消费的社会效益等几个方面不难看出其系统性。庄子的节俭消费思想源自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由外而内的逻辑思路、崇尚自然的宗教文化与无私无欲的人性理论。庄子以"物无贵贱"、"泛爱万物"等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锋  
文章从权威的概念入手,回顾了教师权威的历史形成,辨析了教师权威的基础,探讨了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权威的消解现象,提出应当从面向专业、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重建教师权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项继发  
阿伦特将美国教育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归于"没有世界"——儿童看似被给予自主,但事实上他们与成人世界的联系被切断。相应地,成人没有承担好将儿童"领入世界"的角色,没有珍视过去的传统之于当下和未来的意义,没有教会儿童在"物之世界"中使用物质材料和精神材料进行言说和行动。在阿伦特看来,作为"领入者"的教师,应当站在新与旧、过去与未来之间,引出儿童的言说和行动,将儿童领入现世世界。由于儿童还不熟悉这个既有世界,出于对每一个学生崭新的、变革性的利益的考虑,教育必须是保守的。学校作为现世世界的建制代表,也应当重拾权威,珍视传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磊明  
区别于直接阐述阿伦特公民观的政治规定性,将极权主义与公民教育作为意义关联项,既符合阿伦特立论旨趣,又可明确她对公民、公民教育的具体所指。阿伦特集中分析了极权主义现象的深层历史原因及其结构因素,从制度、工具与目的属性三个方面,揭示了极权主义教育学立意全面统治,如何有效运用宣传、组织手段,实现"逻辑性的恐怖"的反人性目标。阿伦特的公民教育观,正是以批判极权主义教育,蓄意制造人性之"恶"这一主题为起点。围绕"抗恶"的价值立场,才能理解她所塑造的"反思的行动者"形象,以此作为公民培育的独特内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教育产业化是一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办学规律的错误思潮。从理论角度分析,其思想根源有四个,即对教育产品属性的错误认识、对教育组织属性的错误认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与财政功能的错误认识和对我国教育多元化筹资体制的错误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