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8)
2023(2356)
2022(2029)
2021(2000)
2020(1635)
2019(3647)
2018(3512)
2017(6379)
2016(3628)
2015(4022)
2014(4037)
2013(3807)
2012(3780)
2011(3368)
2010(3478)
2009(3332)
2008(3527)
2007(3348)
2006(3014)
2005(2711)
作者
(11221)
(9618)
(9549)
(9126)
(6056)
(4789)
(4298)
(3709)
(3643)
(3387)
(3368)
(3216)
(3053)
(3016)
(2980)
(2954)
(2945)
(2870)
(2762)
(2715)
(2414)
(2360)
(2313)
(2170)
(2153)
(2111)
(2103)
(2098)
(1970)
(1916)
学科
(14551)
经济(14532)
管理(9501)
(7571)
(6333)
企业(6333)
方法(5685)
数学(4644)
(4640)
数学方法(4462)
中国(4183)
地方(3842)
(3547)
(2912)
业经(2851)
理论(2805)
(2727)
(2409)
贸易(2405)
环境(2329)
(2273)
农业(2260)
(2144)
(2104)
(2095)
银行(2089)
(2080)
金融(2079)
教育(2047)
(2019)
机构
大学(54572)
学院(53092)
研究(19586)
(17837)
管理(17235)
经济(17221)
中国(14670)
理学(14554)
理学院(14242)
科学(13910)
管理学(13726)
管理学院(13636)
(12672)
(10393)
(9479)
研究所(9358)
中心(9252)
(9170)
师范(9069)
(8866)
(8662)
业大(8207)
北京(7871)
农业(7535)
师范大学(7507)
(7247)
(7164)
财经(6787)
(6355)
(6093)
基金
项目(34334)
科学(27059)
基金(25353)
(22907)
国家(22732)
研究(22649)
科学基金(19357)
社会(14309)
基金项目(13821)
自然(13585)
社会科(13541)
社会科学(13538)
自然科(13333)
自然科学(13330)
(13078)
自然科学基金(13060)
(11316)
教育(10563)
资助(10292)
编号(8792)
重点(7764)
成果(7570)
(7080)
(6816)
计划(6612)
科研(6498)
(6412)
课题(6299)
大学(6256)
创新(6075)
期刊
(23021)
经济(23021)
研究(16196)
中国(12171)
学报(10833)
科学(9593)
(8904)
大学(7966)
学学(7430)
教育(6962)
管理(6886)
(6805)
农业(6085)
技术(4360)
(4109)
金融(4109)
图书(3682)
财经(3512)
(3402)
(3309)
(3179)
资源(3160)
(3078)
经济研究(3068)
问题(2988)
统计(2938)
业经(2898)
业大(2880)
书馆(2688)
图书馆(2688)
共检索到83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瑞芳  赵紫艺  
《直觉》是古德曼将创作思路逐渐引向新浪潮小说创作这一处女地的代表,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时代因素,如城市背景、科技发展和知识分子群体等,为从城市视角描绘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坚守、发展传统犹太性打开了一扇窗。小说以古德曼的叙事空间意识指向为出发点,借助于城市社会空间的多重隐喻意义,展现漫游人物的城市空间体验、精神之旅,具化当代犹太人的城市生活图景及美国现实社会的空间图谱,以此关注、反思当代犹太人的漫游生活状态,揭示新生代犹太作家如何结合时代特色和空间文学内涵去演绎犹太意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铃  李恒  
中国手语中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共有"上-下"、"前-后"和"左-右"三种类型的时间空间隐喻。分析表明,中国手语中的时间空间隐喻发生的理据性和动因与汉语大致相同,均符合认知语言学中提出的"体验性"观点。但也应同时看到,中国手语和汉语对某些时间空间隐喻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如前者缺乏"未来在后-过去在前"的隐喻表达,因此在对聋人进行汉语教学时,应当着重厘清两种语言的不同,以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聋人的汉语水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纪兰香  
近代小说家对上海城市地理空间清晰而精确的描写,客观上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独特的上海小说地图:以四马路为核心的英租界处于中心区域,法租界和美租界处于次中心区域,边界则在显性空间和隐性空间之间。近代上海小说地图,不仅勾勒出上海城市空间的分布形态,同时还具有家国焦虑、都市困惑以及乡土情结等多重空间隐喻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军周  
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隐喻一直是修辞学家和哲学家关注的热点,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隐喻的热潮。到20世纪90年代时,隐喻已是认知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由知名学者Honesto Herrera-Soler和Michael White主编的《隐喻与工厂:商学与经济学中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军周  
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隐喻一直是修辞学家和哲学家关注的热点,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隐喻的热潮。到20世纪90年代时,隐喻已是认知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由知名学者Honesto Herrera-Soler和Michael White主编的《隐喻与工厂:商学与经济学中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夏赞才  刘婷  
齐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后称之为"流动的现代性"~([1]))~((1)),所以能为我们当今喧嚣的文明旅游提供一个元审视的起点,原因有二:其一,在鲍曼眼中,现代性就是文明的同义词。这一点从其后现代三步曲之一的《后现代性及其缺憾》可以印证,不仅书名对仗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缺憾》,并且在该书引言中开明宗义,弗洛伊德所说"文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不过,这些知识的隐喻尽管凸现了“认知活动”的关系性,但依然没有从近代批判哲学所固有的认识论中解放出来。因此,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固然是不可取的,现代的“主观主义”知识轮的局限性也不可轻视。立足于种种知识说给出的若干指标,考察我国的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走向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银平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对空间维度词"长、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声音域、评价域以及程度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坛孝  王东山  
根据始源域的不同,莱考夫和兰盖克将隐喻分为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圆/round"隐喻当属空间隐喻范畴。文章通过对比考察汉英语"圆/round"的隐喻投射发现,在表达处事圆滑、声音悦耳等隐喻映射中,汉英语"圆/round"隐喻具有普遍性,这源于各民族相似的身体体验;但"圆/round"隐喻也存在汉英民族差异性,这源于汉英民族倾向从不同的认知视角凸显相同的身体体验,这说明空间隐喻既具普遍性又具民族特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雨圻  陈穗清  张积家  
通过2个实验,考察听觉通道缺失和使用手语和对聋人时间空间隐喻的影响。实验1发现,聋人在动作水平上和视觉水平上都存在"左/过去,右/将来"的水平方向的时间空间隐喻:对表征过去的词或句子按左键反应和对表征将来的词或句子按右键反应的反应时更短;对表征过去的词或句子,呈现在左边错误率低,对表征将来的词或句子,呈现在右边错误率低。当材料呈现在右边时,出现呈现位置与反应方式的同侧优势效应。实验2发现,聋生无论在动作水平上还是在视觉水平上都不存在"上/过去,下/将来"的竖直方向的时间空间隐喻。整个研究表明,听觉通道缺失和使用手语并未影响聋生的时间的水平方向隐喻,却影响了时间的竖直方向隐喻的形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束金星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语言系统的再生机制,语言隐喻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隐喻思维是对变化中的现实进行概念化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因而隐喻思维广泛应用于政治实践,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结合认知理论,从语言学角度对"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中所蕴涵的隐喻思维进行解读,认为目前美国外交正处于调整期,外交政策趋向强化单边主义,这一变革将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陆亚东  符正平  
本文提出"水"隐喻及其管理思路,试图在中国古典哲学与当代的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涌现出的优秀管理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与延伸。本文对"水"隐喻的概念与内涵、理论特性、适用企业类型、组织基础以及与西方主流管理学理论的区别进行了探讨。"水"隐喻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建立和丰富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而且对中国企业未来的管理实践、战略设计、竞争力培育乃至组织管理与文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