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9)
- 2023(10750)
- 2022(8777)
- 2021(8466)
- 2020(6799)
- 2019(15523)
- 2018(15004)
- 2017(27543)
- 2016(16376)
- 2015(18423)
- 2014(18901)
- 2013(17603)
- 2012(16445)
- 2011(14817)
- 2010(15762)
- 2009(14163)
- 2008(14473)
- 2007(13327)
- 2006(12104)
- 2005(11218)
- 学科
- 企(71138)
- 企业(71138)
- 业(68642)
- 管理(61026)
- 济(57225)
- 经济(57130)
- 财(24503)
- 业经(21950)
- 方法(21944)
- 教育(21072)
- 中国(19496)
- 务(18589)
- 财务(18569)
- 财务管理(18553)
- 理论(18417)
- 企业财务(17608)
- 技术(16718)
- 策(15729)
- 制(14873)
- 农(14391)
- 数学(14142)
- 数学方法(13853)
- 和(13053)
- 划(12353)
- 企业经济(12080)
- 体(11817)
- 学(11244)
- 经营(10796)
- 贸(10780)
- 贸易(10773)
- 机构
- 学院(228767)
- 大学(223263)
- 济(85821)
- 管理(84545)
- 经济(83695)
- 研究(76238)
- 理学(71203)
- 理学院(70380)
- 管理学(69301)
- 管理学院(68822)
- 中国(54667)
- 京(48406)
- 财(45238)
- 科学(42255)
- 江(39366)
- 所(37809)
- 范(37735)
- 师范(37530)
- 教育(34772)
- 财经(34432)
- 研究所(33712)
- 中心(33336)
- 技术(31624)
- 北京(31315)
- 经(31067)
- 州(30545)
- 师范大学(30290)
- 职业(30250)
- 农(28980)
- 院(27762)
- 基金
- 项目(136481)
- 研究(112435)
- 科学(110865)
- 基金(95552)
- 家(80467)
- 国家(79472)
- 科学基金(69276)
- 社会(68008)
- 社会科(64017)
- 社会科学(64002)
- 教育(60555)
- 省(55840)
- 编号(50210)
- 基金项目(48518)
- 划(47939)
- 成果(43924)
- 自然(42483)
- 自然科(41551)
- 自然科学(41538)
- 自然科学基金(40879)
- 资助(38818)
- 课题(38146)
- 部(32121)
- 年(32112)
- 重点(31958)
- 性(30799)
- 创(30693)
- 项目编号(30667)
- 发(30070)
- 规划(29675)
- 期刊
- 济(103497)
- 经济(103497)
- 研究(76963)
- 教育(61749)
- 中国(55304)
- 财(38934)
- 管理(37047)
- 技术(27540)
- 科学(27507)
- 学报(26616)
- 农(26176)
- 融(22527)
- 金融(22527)
- 大学(22284)
- 职业(19947)
- 学学(19340)
- 财经(17661)
- 农业(17485)
- 业经(16744)
- 经(15330)
- 经济研究(14850)
- 坛(14058)
- 论坛(14058)
- 技术教育(13261)
- 职业技术(13261)
- 职业技术教育(13261)
- 问题(12308)
- 贸(12060)
- 财会(11529)
- 国际(11467)
共检索到365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解水青 秦惠民
高职教育宜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现实校企合作存在诸多困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一个人才成长的"中间地带",这是由社会分工自然产生的空白地带,是一个既不属学校也不属企业的相对独立的公共领域。理论上有多种模式可以衔接"中间地带"的人才培养,但综合多方现实条件,最便捷方式是"校企合作"。"中间地带"构成了校企合作的逻辑起点,也为之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性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戴汉冬、石伟平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36期中撰文,阐述了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政策出台的动因,分析了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政策的内容逻辑,探索了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政策的运行逻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大主题,因此探析各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政策的动因与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汉冬 石伟平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大主题,是谋求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谐互动的重要方式,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多地政府在内部驱动与外部影响下,基于管理与机制、扶持与保障、权责与义务的内容逻辑,以及宏观指导、利益驱动、责任引领、协同推进的运行逻辑,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或法规条例,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良性运转。探析各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政策的动因与逻辑,能为有针对性地构建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政策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剑波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规模发展以来,高等院校年度招生人数和毕业生数量大大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与此同时却出现了企业所需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瑞典高等教育的相关实践和经验可为我们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对瑞典校企合作的政策和实践做法予以探讨,并对加强我国校企合作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毕业生就业率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远东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行为是典型的社会交换行为。校企合作行为的本质和实践要求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中建立交换制度。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应增强校企合作主体间的相互吸引,破解校企合作中的不对等交换问题以及校企合作交换中的两难困境,为校企合作主体间的利益交换建立制度保障。
关键词:
校企合作促进法 社会交换 高职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苗荧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所产生的组织形态在本质上属于中间组织。中间组织比市场节约交易成本,比科层制节约管理成本;既优于传统的企业,也胜过无组织的市场,因此代表了经济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运用中间组织理论探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可以发现它与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紧密契合。高职教育的校企结合模式,既有靠近市场的校企松散型合作,又有靠近科层组织的紧密型合作。它可以降低高职教育改革的交易成本,实现高职教育改革中资源与产权重新配置,实现教育弹性扩张空间的能量释放。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组织设计应遵循专用性原则、外部性原则和分解原则,以此寻找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组织设计未来发展的突破点。
关键词:
中间组织 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英
尽管发达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行动、实施上都逐步探索出了各自不同的发展之路,但至今校企合作依然被各发达国家公认为是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与以学校为主体的培养模式相比,劳动者接受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海生 王宁 董伟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运用共词分析方法并借助UCINET6.0和EXCEL 2010等工具,对1995—2015年间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的关键词的词频和网络多尺度分析后发现,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热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政策体系的协调水平逐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始终围绕着3个核心主题不断调整,即宏观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治理体系和教育理念、中观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及微观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世斌 潘海生
当前,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十分有限。从国际上看,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一些国内产业组织在实践中立足产业需要,积极创新,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引导职业教育发展,支撑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对加强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行业组织 职业教育 现状 经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恒伯 刘繁荣
构建校企合作项目绩效指标体系是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运行与激励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阐述了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意义,在设定了管理目标、管理机构体系等假设条件的前提下,设计了校企合作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框架和主要指标,并说明了考核指标的含义及其在实际工作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高职 校企合作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菊霞 任君庆 彭振博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要论述为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提供了政策基础与现实依据。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呈现出校企主体功能效益差异、管理权力运行向度单一、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等问题表征,实际上是由于协同创新价值认同缺失、权力分配失衡、利益共享不均衡等治理不足所致。外溢性的公共价值达成、异质性的多元主体协同及柔性的网络化秩序建立共同构成了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的逻辑。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建立“产科教”融合的治理价值理念、保障协同创新治理主体话语权、建立协同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基于自组织的协同创新场域等路径推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茜芸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需要逐步明晰,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院校举办主体和规模的规划。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但并非所有职业教育专业都能做好校企合作文章。校企合作特别适用于工科类以及其它劳动用工密集型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特别适合举办职业教育。相比政府、企业和民营院校,行业办学存在一些问题。文化艺术传媒类的职业教育难成规模却不可或缺,国家应该予以保护和扶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发周
校企合作的实践困境反映出理论上存在的缺陷。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较短,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仍处于浅表层面。通过企业经营机制与高职院校办学机制的比较发现,校企合作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两个层次,运行机制的完善有赖于动力机制的构建;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校企合作的内在动机,但由于企业资本的趋利性,其提供职教公共服务的外部动力主要源自于政府导向的市场驱动;构建政府购买职教服务的机制是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基本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傅伟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存在内涵模糊、特征不明显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征,准确把握内涵的目标、途径和宗旨,充分认识教育性、职业性、互利性、创新性、多样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内涵 特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德清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培养有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就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形式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进而对校企合作办学的基本特征进行提炼和归置,以期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