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1)
- 2023(16130)
- 2022(13779)
- 2021(12994)
- 2020(10449)
- 2019(23987)
- 2018(23867)
- 2017(45276)
- 2016(24349)
- 2015(27199)
- 2014(27309)
- 2013(27222)
- 2012(25297)
- 2011(23004)
- 2010(23245)
- 2009(21397)
- 2008(20691)
- 2007(18316)
- 2006(16554)
- 2005(14712)
- 学科
- 济(106231)
- 经济(106117)
- 业(71735)
- 管理(62630)
- 农(53241)
- 企(47163)
- 企业(47163)
- 方法(39557)
- 农业(35875)
- 数学(34017)
- 数学方法(33630)
- 中国(32356)
- 地方(28625)
- 业经(27797)
- 学(21857)
- 财(21704)
- 制(19179)
- 贸(18225)
- 贸易(18209)
- 发(17944)
- 易(17585)
- 环境(16211)
- 银(16121)
- 银行(16080)
- 技术(15942)
- 融(15626)
- 金融(15624)
- 行(15551)
- 和(15208)
- 理论(15134)
- 机构
- 学院(349379)
- 大学(347770)
- 济(141128)
- 经济(137975)
- 管理(137405)
- 研究(123528)
- 理学(118689)
- 理学院(117301)
- 管理学(115303)
- 管理学院(114677)
- 中国(92719)
- 科学(76406)
- 京(75378)
- 农(73936)
- 所(62456)
- 财(61001)
- 业大(57781)
- 研究所(56578)
- 中心(56561)
- 农业(56335)
- 江(52769)
- 范(49247)
- 师范(48839)
- 财经(48060)
- 北京(47742)
- 院(44125)
- 经(43762)
- 州(42787)
- 经济学(40422)
- 师范大学(39172)
- 基金
- 项目(237312)
- 科学(186721)
- 研究(176301)
- 基金(170711)
- 家(148576)
- 国家(147194)
- 科学基金(126103)
- 社会(111213)
- 社会科(104939)
- 社会科学(104914)
- 省(93945)
- 基金项目(91502)
- 自然(80406)
- 教育(78660)
- 自然科(78497)
- 自然科学(78481)
- 划(77999)
- 自然科学基金(77054)
- 编号(73736)
- 资助(68417)
- 成果(59388)
- 发(54900)
- 重点(52553)
- 部(51636)
- 课题(50246)
- 创(48645)
- 国家社会(45335)
- 创新(45296)
- 科研(44365)
- 发展(44171)
- 期刊
- 济(166787)
- 经济(166787)
- 研究(106498)
- 农(75937)
- 中国(74592)
- 学报(56268)
- 科学(53887)
- 农业(51585)
- 管理(48306)
- 大学(43475)
- 财(42461)
- 学学(40995)
- 教育(40526)
- 融(33509)
- 金融(33509)
- 业经(33041)
- 技术(29972)
- 业(24142)
- 经济研究(23969)
- 问题(22803)
- 财经(22245)
- 经(18968)
- 图书(18826)
- 版(18618)
- 科技(18014)
- 技术经济(17010)
- 资源(16823)
- 理论(16525)
- 世界(16340)
- 现代(16337)
共检索到529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思瑶
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商扶贫在助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涌现出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实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实践中如何阻断脱贫人口二次返贫,则不能仅仅考虑将发展电商作为一次性的辅助措施,也不能片面地去追逐如直播电商等新闻热点,而需要结合长效策略,重新构造脱贫地区的发展空间,将脱贫策略体系化,嵌入到农村发展空间中。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评述乡村电商领域优秀著作的基础上,针对如何阻断我国脱贫人口二次返贫,给出再造其发展空间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的推动和政策落地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和平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新时期我国实施的两大重要战略。在国家的政策体系支持下,农业发展为上述战略的有效推进和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一书以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和减贫效应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减贫—乡村振兴"的逻辑框架和相应理论体系,着重分析了公共政策在农业减贫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程度,探讨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减贫和乡村振兴的作用。该书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和持续推进政策落地这两大导向,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农业发展 政策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边慧敏 张玮 徐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亦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地。面对未来两年此两大战略交汇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本文将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思考,系统梳理二者内涵关联,深入分析其互促共进面临的挑战。探析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路径,以期形成两者有机衔接、长效互促、协同发展的良性联动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会琴 潘婧妍 张婷 候玉洁 惠余杰
防止规模性返贫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武陵山区恩施州为研究区,提出脱贫地区4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资源驱动型、产业推动型、文旅联动型及企业带动型。依据可持续生计理论和风险—适应脆弱性分析框架,构建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效识别差异化发展模式下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并提出阻断路径。结果表明:(1)案例地农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返贫风险较高,人力资本和生计适应力返贫风险较低,总体上呈一般水平,即具有一定返贫风险。(2)不同发展模式的案例村,返贫风险各维度间内部差异明显。资源驱动型和企业带动型返贫风险高于文旅联动型和产业推动型,资源驱动型乡村生计背景和自然资本风险较高,企业带动型乡村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风险最高,返贫风险两极分化明显。(3)提出差异化返贫阻断路径,针对4种模式,分别应注重提升人力资本、增强社会资本、盘活自然资本及均衡物质资本等策略。同时,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和企业优势,扩大返贫风险人群防治范围,尤其关注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研究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已脱贫地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恩艳
发展农村电商有利于链接小农户与大市场和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链,有利于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各项要素和资源更多涌入"三农"领域,是实施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的有效抓手。现阶段,农村电商发展空间较大,但物流、交通、品质认证等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尤其是农产品上行面临较大瓶颈。政府应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银行应创新服务理念和优化服务手段。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 银行服务 互联网金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璐
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审计监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助力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审计 科学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盛德荣
农村贫困问题可以分为原生贫困问题和再生贫困问题。当前"反贫困"的着力点在于原生贫困问题的解决;但再生贫困问题,即返贫问题成为扶贫开发是否具有长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返贫的各种现象中,五种返贫模式需要引起重视:断血式返贫、狩猎式返贫、失敏性返贫、转移性返贫和传递性返贫。提高减贫开发实效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需要通过财富内生、心理介入、制度供应、价值挖掘、新民塑造等方式阻断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通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 返贫困 模式 阻断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盛德荣
农村贫困问题可以分为原生贫困问题和再生贫困问题。当前"反贫困"的着力点在于原生贫困问题的解决;但再生贫困问题,即返贫问题成为扶贫开发是否具有长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返贫的各种现象中,五种返贫模式需要引起重视:断血式返贫、狩猎式返贫、失敏性返贫、转移性返贫和传递性返贫。提高减贫开发实效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需要通过财富内生、心理介入、制度供应、价值挖掘、新民塑造等方式阻断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通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 返贫困 模式 阻断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温月芬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农村电商作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在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作用越发强劲。文章以山西推进乡村e镇发展为例,在总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从塑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构建大数据支撑平台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电商 乡村e镇 产业竞争力 品牌宣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水平
我国农村宽带覆盖率已超过90%,宽带用户近1亿户,乡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快递网点的乡镇覆盖率已超过90%。宏观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国家各项支农政策的有效实施,推动着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目前,农村电商已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深度融合,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商务、农业、扶贫等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示范工作,相关企业踊跃参与,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 重要抓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钱俊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大电商和物流公司纷纷在农村地区进行尝试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结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来寻求突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华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获得的政策倾斜和制度力度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进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各方面。其中,技术进步中的电子商务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农村电商也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运营效率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迅速攀升,农特产品市场逐步打开并呈现稳步增长状态。可见,农村电商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媒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少琦 房艳刚 邹存铭
为揭示东北半干旱脱贫地区乡村类型的特殊性并服务于增强其发展动力和乡村振兴,论文以原国家级贫困县吉林通榆县为例,运用熵值法、Getis-Ord Gi*指数、地理探测器分析村域尺度乡村多维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对乡村主要优势条件和短板的分析,以乡村现有发展特点和未来主导战略命名乡村类型,并提出主次结合、多维协同的类型化乡村振兴战略。结果表明:(1)通榆县乡村不同维度发展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集聚特征。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村落环境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地区;靠近县域经济中心或靠近乡镇政府与交通干线的村庄区位交通和经济基础较好,易形成热点区,边缘或偏远地区的村庄形成冷点区,呈现出以县域经济中心为圆心的圈层式结构;县域中部靠近镇政府驻地且有交通线经过的村庄,社会活力指数较高。(2)通榆县乡村综合发展受村落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交通、经济、社会维度对乡村发展具有交互增强作用。(3)综合发展型乡村要“聚合力”、勇争先;内外联动型、特色发展型、农牧结合型乡村要“扬优势”、显特色;交通虹吸型、巩固搬迁型乡村应“补短板”、强弱项;弱质型、防范返贫型乡村应“育新机”、辟新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伏广彬 吴秉昊 李文 郭精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构建了符合甘肃省省情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相对发展模型、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证测度甘肃省2011—2021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甘肃省各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水平高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距逐渐变大;两者在空间上都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以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类型为主,高度协调类型集中在甘肃省西北部,两者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属于“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的城市最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