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
2023(1173)
2022(1059)
2021(1050)
2020(980)
2019(1889)
2018(1802)
2017(2672)
2016(1888)
2015(2136)
2014(2088)
2013(2270)
2012(2258)
2011(2047)
2010(2234)
2009(2053)
2008(2050)
2007(1854)
2006(1695)
2005(1539)
作者
(9044)
(7599)
(7490)
(6975)
(5141)
(3963)
(3410)
(3082)
(3019)
(2822)
(2672)
(2640)
(2615)
(2596)
(2586)
(2537)
(2315)
(2279)
(2220)
(2216)
(2180)
(2042)
(1985)
(1971)
(1766)
(1747)
(1737)
(1706)
(1682)
(1675)
学科
教育(4184)
(4038)
研究(3702)
研究生(3490)
(3318)
(3081)
(2815)
(2753)
经济(2750)
(2726)
制度(2723)
(2537)
管理(2454)
(2314)
(2297)
医疗(2292)
虫害(2260)
服务(2148)
(2098)
病虫(2087)
病虫害(2087)
防治(1763)
及其(1757)
(1757)
(1613)
企业(1613)
生物(1544)
中国(1417)
(1333)
银行(1318)
机构
大学(30583)
学院(27902)
研究(16019)
(13993)
科学(12146)
农业(11363)
(9774)
业大(9196)
研究所(9020)
中国(9006)
(7942)
(7550)
农业大学(7357)
(7228)
(6303)
中心(6248)
实验(6241)
(6153)
实验室(6045)
(5856)
(5838)
管理(5699)
重点(5688)
经济(5630)
技术(5336)
科学院(4973)
(4945)
(4574)
北京(4561)
理学(4523)
基金
项目(20632)
科学(13787)
(13566)
国家(13453)
基金(13146)
研究(10552)
科学基金(9821)
(9703)
自然(8347)
自然科(8136)
自然科学(8121)
(8032)
自然科学基金(7978)
科技(6780)
基金项目(6726)
计划(6285)
资助(5961)
教育(5795)
重点(5357)
(5348)
专项(5061)
(4545)
科研(4485)
(4384)
(4335)
社会(4273)
创新(4147)
农业(4095)
课题(4002)
社会科(3913)
期刊
学报(13347)
(12982)
中国(11373)
研究(9345)
(9284)
经济(9284)
农业(9005)
大学(8946)
学学(8623)
科学(8565)
教育(6885)
(6829)
业大(5056)
(4712)
农业大学(4546)
(3712)
卫生(3712)
(3219)
研究生(3117)
学位(3105)
林业(2747)
(2745)
金融(2745)
自然(2668)
中国农业(2658)
自然科(2604)
自然科学(2604)
(2438)
农林(2113)
(2113)
共检索到48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志强  郑媛  吴亚腾  李晓宇  
香蕉炭疽病是我国香蕉采后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对其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本文以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为靶标菌,利用平板对峙生长法从阴香体内分离到一株对香蕉炭疽菌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YX6,利用常规方法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其对感病香蕉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菌株YX6的皿内拮抗活性达53%,菌株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经测定该菌株发酵液及其滤液对感病香蕉果实均有显著的防病效果,防效分别为51.35%和45.9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焱平  王兰英  谢颕  柳志强  马文平  
以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为靶标菌,对内生细菌BYG2-5进行了皿内拮抗活性测定及感病香蕉活体组织控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该内生细菌有很好的皿内抑菌效果,抑菌带达到18 mm;内生细菌发酵液及滤液均能有效控制靶标菌在香蕉条上的扩展,特别是发酵液的病情控制率达到80.60%,防治效果明显。对内生细菌BYG2-5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将该内生细菌鉴定为岸滨芽孢杆菌(Bacillus litoralis)。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红  蔡学清  陈玉森  沈兆昌  关雄  胡方平  
来自辣椒体内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2和BS-1菌株对香蕉炭疽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接种病菌16d后,两菌株对香蕉炭疽病防治效果达34.0%(BS-1)-90.0%(BS-2),其中BS-2的防效比BS-1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刘晓菲   兰成忠   杨秀娟  
【目的】发掘防治香蕉枯萎病的高效生防菌资源,为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福建省香蕉产区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菌株,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代谢物抑菌试验、抑菌谱和耐毒素能力测定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 DNA和gyr A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生防菌株的鉴定,并采用灌根法测定生防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95株细菌,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17株,其中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12.67和11.67 mm;不同拮抗细菌菌株间的代谢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存在差异,其中菌株NJ-1和NJ-4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89.06%和88.47%。菌株NJ-1和NJ-4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谱广,且对5%的香蕉枯萎病菌粗毒素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鉴定,菌株NJ-1和NJ-4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1.69%和70.75%,且与对照药剂450g/L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处理相比,菌株NJ-1和NJ-4对促进香蕉苗株高、根长生长有显著优势。【结论】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高效的生防潜力,而且对香蕉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智  张旭  陈抒瑶  沈宗专  李荣  薛超  沈其荣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究健康和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根、茎、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生防菌筛选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细菌16S核糖体RNA分析香蕉枯萎病发病蕉园健康和发病‘巴西香牙蕉’(Musa AAA cavendish cv. Brazil)植株根、茎、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健康‘巴西香牙蕉’植株根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是6.11和671,其次为叶,分别是5.49和370,最后是茎,分别是2.50和237;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的根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6.86和1 226,茎部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5.08和731,从数值上看总体高于健康香蕉植株处理,其中茎部差异显著;健康与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差异显著,其中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芽胞杆菌属(Bacillus)、海洋放线菌属(Salinispora)、不黏柄菌属(Asticcacaulis)和动胶菌属(Zoogloea)是抽蕾后健康‘巴西香牙蕉’植株的特有内生细菌属。[结论]‘巴西香牙蕉’植株对菌群吸收具有选择性,且根、茎、叶对微生物的选择性存在差异。‘巴西香牙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丰富度与香蕉植株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病原菌入侵降低了香蕉植株对外源菌的选择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涛  高艳丽  黄永辉  杨媚  周而勋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表现炭疽病症状的采后香蕉果实中分离到4个炭疽病菌菌株。通过观察这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致病性,发现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株X4的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率和致病力明显高于其他3个菌株。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并结合ITS序列分析技术,鉴定菌株X4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菌株X4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10~35℃,最适生长温度是28℃,其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5~30℃,分生孢子在28℃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和附着胞形成无显著影响;适宜菌丝生长和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兰英  王琴  骆焱平  
【目的】明确金黄垂直链霉菌HN6对香蕉的防病促生作用。【方法】采用盆栽法,研究金黄垂直链霉菌HN6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香蕉苗叶片PAL与SOD活性的变化,同时研究施加金黄垂直链霉菌HN6孢子悬浮液后,香蕉苗植株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HN6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2.02%,极显著高于95%恶霉灵处理;与无菌水和95%恶霉灵相比,HN6能极显著提高香蕉苗的PAL与SOD活性。HN6可以增加香蕉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质量及地下部分鲜质量,提高植株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效增强植株根系活力,且与无菌水处理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109 CFU/mL HN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刚  谭志琼  胡振阳  张荣意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桂莎  刘芳  樊小林  
【目的】研究碱性肥料与生防放线菌制剂配合施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大田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酸性土壤和微碱性滩涂土壤为试验对象,每种土壤设置常规肥料(CCF,CK)、碱性肥料(AF)、常规肥料+放线菌制剂(CCF+Act)、碱性肥料+放线菌制剂(AF+Act)4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香蕉生物量、土壤pH、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①酸性土壤和微碱性滩涂土壤中均以常规肥料处理(CCF,CK)的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最高,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配施(AF+Act)的病情指数最低,分别较CCF(CK)降低了46.71%和33.21%,且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配施能显著促进香蕉株高的增长和地上部、根系干质量的积累。②在酸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CCF(CK)分别增加了114.9%和153.9%(P<0.05),真菌数量减少了42.3%(P<0.05),细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分别增加了2.72和3.37倍;在微碱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CCF(CK)增加了37.0%和13.0%(P<0.05),真菌数量减少了57.7%(P<0.05),细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分别增加了2.90和2.24倍。③在酸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较CCF(CK)分别增加了31.56%,38.79%,6.88%和37.52%(P<0.05);在微碱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较CCF(CK)分别增加了20.02%,44.35%,6.63%和163.33%(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茜  胡春锦  黄思良  柯仿钢  
采用细菌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1505进行鉴定,并对其在防治采后柑橘炭疽病上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1505对柑橘炭疽病菌具有拮抗活性,其活菌悬浮液在PDA平板上对柑橘炭疽病菌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而灭菌发酵液和去除菌体的发酵液均无抑菌效果;连续8次在人工培养基上转代培养,菌株1505对柑橘炭疽病菌生长的抑制力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菌株1505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的柑橘炭疽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刺伤接种的防效为48.8%,自然发病的防效为46.3%。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鲁  凌宁  张楠  沈其荣  黄启为  
以海南发病香蕉园中的健康香蕉根际土壤为样品,以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m f.sp.cubense(FOC)为指示菌进行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初筛得到16株拮抗菌,通过复筛得到1株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YL-19,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26.26 mm。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42℃,最适初始pH值为6~8。对发酵液的抑菌物质稳定性初步研究显示:抑菌物质对胰蛋白酶及紫外线照射不敏感,对强酸、强碱和温度比较敏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YL-19二次发酵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国英  卢丽俐  刘君昂  李河  
从健康的油茶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细菌菌株156株,经平板对峙法初筛,筛选到油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有25株,再通过发酵法复筛,筛选到1株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Y13,其抑菌直径达10mm以上.对Y13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抗菌谱测定表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茶叶枯病菌等4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佩文  番华彩  金桂梅  郭志祥  李元广  刘树芳  曾莉  
以分离和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香蕉根际及内生真菌为目的,从云南省内不同种植区的香蕉根际及植株内分离到93株真菌。以香蕉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香蕉暗双孢叶斑病菌、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香蕉角斑梨孢病菌等6个病原真菌为靶标,对这93株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抑制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初步测定其抗菌活性,并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温室盆栽进行活性复筛。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8.28%、25.81%、17.20%、21.51%、18.28%、23.66%;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邱炜  黄惠琴  叶建军  鲍时翔  
从土壤样品中共分离放线菌398株,用纸片法对其进行抗古巴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活性筛选,结果发现共有8株具有活性,其中分离于海南儋州植物园土壤的菌株DA07408活性最强。经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DA07408初步鉴定为橄榄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ochromogene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旺姣  韦维  邹东霞  钟雅婷  罗辑  叶航  
【目的】鉴定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为抗病油茶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崇左市香花油茶林地典型炭疽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获得致病菌株,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描述和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几丁质合成酶(CHS1)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法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崇左市3个地区香花油茶林地采集典型炭疽病样品中分离获得的76株炭疽菌属真菌,对健康香花油茶叶片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略有差异;代表菌株CXNN02、CXLB08和CXCZ09的离体接种病斑平均直径分别为6.48、6.39和5.20 mm,活体接种病斑比前者略小,分别为5.53、5.33和 4.97 mm,以CXNN02菌株的致病力略强。菌株CXNN02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菌丝灰色至深灰色,气生菌丝茂盛,绒毛状,背面产生黑色色素;菌丝生长较快,平均生长速率为11.75 mm/d;分生孢子光滑,无色,单胞,圆柱状,顶端钝圆或略尖,大小为(13.30~20.67)μm×(3.39~7.48)μm;分生孢子附着胞浅褐色至褐色,单个或多个,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完整,大小为(6.50~10.69 )μm×(5.17~9.50)μm。对菌株CXNN02、CXLB08和CXCZ09进行形态学结合病原菌多位点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是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温度均为28 ℃,最适菌丝生长pH为4~5,最适产孢pH为6,菌丝生长的较佳碳源为D-麦芽糖、D-葡萄糖、D-果糖和D-木糖,最佳产孢碳源为乳糖,较佳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粉3种有机氮源,最佳产孢氮源为酵母粉;完全黑暗有利于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结论】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为核果炭疽菌,其菌丝生长和产孢受温度、pH、碳氮源和光照条件影响明显。香花油茶是核果炭疽菌的新寄主,进行香花油茶抗病品种选育及制定炭疽病防治措施时需充分了解该菌的生物学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