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3)
- 2023(6039)
- 2022(5157)
- 2021(4563)
- 2020(3820)
- 2019(8674)
- 2018(8552)
- 2017(16152)
- 2016(9087)
- 2015(10079)
- 2014(9972)
- 2013(9741)
- 2012(9239)
- 2011(8446)
- 2010(8515)
- 2009(7816)
- 2008(7796)
- 2007(6759)
- 2006(6170)
- 2005(5324)
- 学科
- 济(38245)
- 经济(38211)
- 管理(27590)
- 业(23535)
- 企(19167)
- 企业(19167)
- 方法(18666)
- 数学(16367)
- 数学方法(16180)
- 环境(14169)
- 学(11755)
- 农(10324)
- 划(8960)
- 地方(8594)
- 中国(8377)
- 财(8216)
- 业经(7654)
- 农业(6925)
- 资源(6525)
- 和(6335)
- 规划(6282)
- 贸(6089)
- 贸易(6088)
- 环境规划(6081)
- 易(5827)
- 发(5795)
- 理论(5751)
- 技术(5617)
- 务(5265)
- 财务(5258)
- 机构
- 大学(138711)
- 学院(136922)
- 济(51031)
- 研究(50131)
- 经济(50014)
- 管理(49710)
- 理学(44090)
- 理学院(43402)
- 管理学(42199)
- 管理学院(41989)
- 科学(36063)
- 中国(34779)
- 农(31378)
- 京(29287)
- 所(27376)
- 业大(26952)
- 研究所(25708)
- 农业(25272)
- 财(21874)
- 中心(21768)
- 江(20577)
- 范(19938)
- 师范(19697)
- 财经(18229)
- 院(18008)
- 北京(17856)
- 农业大学(17254)
- 省(16676)
- 经(16607)
- 师范大学(16064)
- 基金
- 项目(99943)
- 科学(78501)
- 基金(73808)
- 家(67670)
- 国家(67158)
- 研究(64905)
- 科学基金(56496)
- 社会(41854)
- 基金项目(40225)
- 省(40145)
- 社会科(39719)
- 社会科学(39700)
- 自然(39561)
- 自然科(38589)
- 自然科学(38574)
- 自然科学基金(37906)
- 划(33808)
- 教育(29636)
- 资助(29537)
- 重点(23362)
- 编号(23256)
- 发(21325)
- 部(21283)
- 计划(20911)
- 创(20497)
- 科研(20022)
- 创新(19248)
- 科技(18647)
- 成果(18283)
- 国家社会(17669)
共检索到192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优 周彦锋 吕大伟 尤洋
根据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阳澄西湖水体叶绿素a和水质理化因子的逐月监测结果表明,阳澄西湖叶绿素a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全年变化范围为11.93μg/L~66.67μg/L,平均值为27.54μg/L±20.34μg/L。最小值出现在2016年1月,最大值出现在2015年8月。叶绿素a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着差异,叶绿素a在断面Ⅰ浓度最高,其次是断面Ⅱ和断面Ⅳ,断面Ⅲ最低。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计算阳澄西湖营养状态,得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50.7~59.3,年平均值为55.6,水体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综合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合生产实践对阳澄西湖总氮(TN)、总磷(TP)和氮磷比(N/P)取对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无相关关系,与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磷比呈极显著负相关,阳澄西湖可能是一定程度的磷限制湖泊。
关键词:
阳澄西湖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大兵 吴小玲 周延凯 朱伟林
测定岳阳南湖水环境中叶绿素a并同时分析其水质.结果表明:南湖水域叶绿素a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依次降低,麦子港水域叶绿素a含量大于湖心水域.叶绿素a含量与环境因子有关,即与水温、水质营养因子、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有关.南湖N,P满足藻类生长需要,春季总P对数值与夏季叶绿素a对数值呈线性关系.南湖叶绿素a含量变化在1.75~3.62mg/m3,说明南湖水体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关键词:
岳阳南湖 叶绿素a 水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云芳 葛大兵 谢小魁 刘珂 王乐滨 张静静
于2010—2011年夏、冬季对洞庭湖屈原管理区荞麦湖约500 hm2淡水珍珠养殖场底泥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与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及其在水稻修复下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场底泥中TN、TP的分布整体呈从南向北减少的趋势;随季节变化,底泥TN含量无明显变化,TP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为1.64 mg/g,最低值出现在冬季,为0.26 mg/g;底泥TN、TP含量与叶绿素a含量呈正相关;养殖场内水稻作用下的底泥与养殖场中区底泥相比TN含量减少31.6%,TP含量减少45.1%,表明立体养殖生态系统和水稻种植对底泥的TN、TP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金金 张玉平 张丹 孙振中 李晓蓓 晏军 赵冉 张芬 周轩
为简便而有效地研究池塘水体中叶绿素a(Chl.a)含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复杂关系,建立通径分析方法将各因子与Chl.a的相互影响关系清晰化。利用上海地区38批次淡水鱼养殖池塘水质监测数据,通过通径分析筛选出影响Chl.a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影响Chl.a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是高锰酸盐指数(CODMn)、活性磷(PO_4--P)、透明度(SD)和溶解氧(DO);CODMn和PO_4--P是影响养殖水体中Chl.a含量的主导因子,它们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426和0.325,占所有关键因子决定值的89.6%
关键词:
淡水鱼塘 环境因子 叶绿素a 通径分析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卿 张军毅 王旭晨 彭自然 王岩
根据2004年1月-2006年12月逐月对淀山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因子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评价了淀山湖水体营养状态,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并建立了多元逐步回归方程。3年期间,淀山湖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29.98 mg/m3,变幅3.48~141.63 mg/m3;每年分别在4-5月和7-9月出现峰值;水平分布上,Ⅱ站点金家庄附近叶绿素a含量最高,Ⅴ站点进水口和I站点出水口含量较低。基于叶绿素a、透明度和总磷等参数,依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公式,计算得出淀山湖TSI平均值为71.6(>53),全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应用SPSSW in和DPS等统计分析软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毅 陆敏 叶凉 宋挺 石浚哲
根据2008年4~11月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梅梁湖水域的应急监测数据,探讨了夏季梅梁湖水体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月变化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分别在9月份和8月份达到最高值,可见影响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空间分布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在北岸为最高,沙渚水域的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较低,这可能主要与太湖夏季盛行"东南风"和"引江济太"的调水工程有关。可见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8、9月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月份,同时相对于梅梁湖其他水域,把沙渚作为无锡重要饮用水源地是非常合理和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
梅梁湖 蓝绿藻密度 叶绿素 时空分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世鹏 蔺凡 姜娓娓 杜美荣 高亚平 李凤雪 侯兴 蒋增杰
2017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本研究采用大面观测、现场模拟实验与生长情况跟踪相结合的手段,基于Dame指标和Herman模型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胶州湾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为2.09~4.28 mg/m~(3),均值为3.07 mg/m~(3);不同规格(壳长2.29~3.59 cm)的菲律宾蛤仔单位个体的平均滤水率为0.45 L/(h·ind.),单位重量菲律宾蛤仔的平均滤水率为2.52 L/(g·h);菲律宾蛤仔1龄、2龄和3龄的平均干重分别为0.18、0.30和0.42 g;胶州湾的水团停留时间为52 d,初级生产时间为1.58 d,贝类滤水时间为2.09 d;1龄、2龄和3龄蛤仔的养殖容量分别为637、378和272 ind./m~(2)。目前,菲律宾蛤仔养殖量已超过养殖容量,建议若以2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582 ind./m~(2);若以3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789 ind./m~(2)。本研究结果可为保障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丽卿 许莉 季高华 张瑞雷 范志锋
于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对淀山湖小型(20~200μm)、微型(2~20μm)和微微型(<2μm)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水质因子进行逐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淀山湖水体年均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二者贡献率之和为74.79%。淀山湖叶绿素a粒径组成百分比的季节变动与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密切相关: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所占百分比春季最高,而微型、微微型的则分别在秋、冬季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小型、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百分比与NH3-N含量分别呈显著正、负相关,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百分比与BOD5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应滤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食性粒级,探讨了运用非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怡茹 张继红 吴文广 杜彦秋 孙威 冯旭 康秦梓 孔杰
“渔盐一体化”是山东省滨州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盐田养殖的重要模式。为了解该模式下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 (Chl-a)浓度、粒径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于2021年5—7月分别在养殖的初期、中期和收获期,测定了高盐组(S=54)和对照组(S=32)养殖水体的分级Chl-a浓度[小型浮游植物(micro Chl-a)、微型浮游植物(nano Chl-a)、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 Chl-a)、总Chl-a浓度]及相关环境参数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结果显示,日变化:对于总Chl-a浓度,高盐组无显著日变化(P>0.05),对照组在5月和6月存在显著的日差异(P<0.05)。对于浮游植物粒径结构,高盐组7月的pico Chl-a日变化显著(P<0.05);对照组7月的micro Chl-a和6月的nano Chl-a日变化显著(P<0.05)。月变化:两盐度组pico Chl-a、nano Chl-a和total Chl-a最低值和最高值都分别出现在6月和7月。且7月的total Chl-a显著高于5月和6月(P<0.05)。高盐组水体nano Chl-a占主要优势,随着养殖的进行粒径结构特性出现了演替,其中,pico Chl-a对total Chl-a贡献率由5月的6.43%提高至7月的16.81%,超过了micro Chl-a的贡献率。对照组5月和6月以micro Chl-a占主要优势,分别占59.64%和57.49%,其次是nano Chl-a,分别占35.46%和36.90%,7月以nano Chl-a占主要优势,贡献率达53.09%。RDA分析显示,Chl-a浓度与水温显著正相关,nano Chl-a的贡献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高盐组总Chl-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对照组总Chl-a与溶解有机氮显著正相关,与硅酸盐、亚硝酸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总体来讲,高盐组水体Chl-a浓度日变化较小,浮游植物粒级随养殖进行逐渐趋于小型化,可能与温度升高和较高的有机氮水平有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江敏 卢柳 邢斌 胡文婷 任治安 刘金金 李娟英
根据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对滴水湖叶绿素a含量及pH、水温、溶解氧、透明度、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水质因子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各站点叶绿素a含量与各水质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建立逐步回归多元线性方程。结果显示:2009年滴水湖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52.97±28.32)mg/m3,变化范围为(0.5~139.5)mg/m3,4-6月出现峰值。站点Ⅲ与站点Ⅳ、Ⅴ、Ⅵ的叶绿素a含量差异极显著,站点Ⅰ与站点Ⅵ的差异极显著,其他各站点之间差异不显著。各站点叶绿素a含量与水质因子关系比较复杂,在不同的监测站位,对叶绿素a含量有显著影响的水质因子各不相同,逐步回归方程的入选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作华 石晓勇 张传松 梁生康 王丽莎
2006年6~7月对黄、东海海区叶绿素a现场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的分布整体上呈现从近岸到远海降低的趋势。受长江冲淡水和上升流的影响,高值区主要在28°~32°N,122.5°~123°E之间。光照条件和营养盐等是影响夏季黄、东海海域叶绿素a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黄、东海 叶绿素a 光照 营养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赖子尼 余煜棉 庞世勋 杨婉玲 魏泰莉 夏莲
对广东省新会与南海16口鳜鱼(Sinipercachuatsi)养殖池塘水体叶绿素a、水温、pH值、溶解氧、总铵氮、磷酸盐、亚硝酸盐等17项水生态因子的水平变化进行测定,取62次测定数据,讨论P10~P90百分位数区间各因子对叶绿素a的影响,求出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建立叶绿素a(y-因变量)与其他16项水生态因子(xi-自变量)间的3种数学模型:Y=f(x1,x2,……x16),Y=f(x1,x12,x2,x22,……x16,x162),Y=f(x1,x12,x13,x2,x22,x23……x16,x162,x163)。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68.9%、82.7%和90.1%。结果表明,叶绿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崔凤琛 郭爱 朱文斌 许永久
为探究塞内加尔近海渔场的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根据2018—2020年我国远洋入渔塞内加尔拖网渔船的渔捞日志数据,运用渔场重心分析及地统计插值方法研究了塞内加尔近海渔场的时空变化,并结合海洋遥感数据(海表温度,SST及叶绿素a,Chl-a),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时空、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8—2020年塞内加尔近海渔场主要分布于12°~16°N、16°30′~18°W的海域,每年1—6月渔场重心向北部渔场迁移、7—12月渔场重心迁移至南部渔场;2)GAM模型累计偏差解释率为17.8%。年份(Year)、月份(Month)、纬度(Lat)、经度(Lon)和SST对CPUE有显著影响(P<0.05);3)塞内加尔近海渔场最适SST范围为22~24 ℃,最适Chl-a浓度范围为2~3 mg·m~(-3)。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塞内加尔近海渔场资源时空变化规律、指导过洋性远洋渔业科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何露雪 付东洋 李忠炉 王焕 孙琰 刘贝 余果
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是中国东南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研究文根据2012—2018年南海西北部捕捞产量数据和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蓝圆鲹季节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探究了CPUE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蓝圆鲹的CPUE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最高,CPUE达0.848 kg/(kW·d);冬季最低,CPUE为0.087 kg/(kW·d)。2016年CPUE的异常增加可能是受到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GAM分析显示,该海域蓝圆鲹CPUE与经度、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叶绿素a (chlorophyll a, Chl-a) 浓度、海水深度、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涌浪波向、风浪波向及其周期显著相关。相对较高CPUE海域范围为110.5°~114°E,SST为26~30℃,Chl-a为0.2~1.0 mg/m~(3),海水深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毅波 孙延瑜 王彩霞 胡晓珂
本研究基于2015年夏季(6、8月)渤海网采浮游植物和叶绿素a调查数据,对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以及优势类群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渤海浮游植物群落具有以下变化趋势:叶绿素a浓度近年来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较20世纪80、90年代明显升高,且低值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