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7)
2023(5138)
2022(4246)
2021(3756)
2020(3099)
2019(6728)
2018(6385)
2017(11800)
2016(6528)
2015(6746)
2014(6386)
2013(6157)
2012(5501)
2011(4854)
2010(4600)
2009(4136)
2008(3969)
2007(3269)
2006(2713)
2005(2095)
作者
(21391)
(17915)
(17848)
(16616)
(11316)
(8841)
(7813)
(7124)
(6814)
(6167)
(6098)
(5807)
(5788)
(5769)
(5591)
(5463)
(5434)
(5407)
(5150)
(5086)
(4736)
(4345)
(4158)
(4071)
(3996)
(3904)
(3903)
(3867)
(3770)
(3601)
学科
(23267)
经济(23238)
(18130)
管理(18097)
(13771)
企业(13771)
方法(11910)
数学(10991)
数学方法(10896)
(7155)
(6672)
(6499)
贸易(6498)
(6395)
(6360)
中国(5642)
业经(5388)
农业(5093)
技术(4552)
环境(4390)
(4222)
财务(4220)
财务管理(4216)
企业财务(4026)
(3820)
产业(3756)
地方(3508)
(3507)
(3448)
(3417)
机构
大学(92015)
学院(91307)
(36355)
经济(35847)
管理(34466)
研究(32353)
理学(31492)
理学院(31122)
管理学(30371)
管理学院(30240)
(25843)
科学(23888)
中国(22918)
农业(21109)
业大(21028)
(18379)
(17620)
研究所(16806)
农业大学(14535)
(14337)
中心(14284)
财经(12361)
(12339)
(12026)
(11551)
(11448)
经济学(11294)
实验(11106)
(10957)
(10887)
基金
项目(72755)
科学(56375)
基金(54544)
(51880)
国家(51474)
研究(43712)
科学基金(42689)
自然(30776)
自然科(30122)
自然科学(30109)
基金项目(29681)
自然科学基金(29610)
社会(29319)
(28534)
社会科(27919)
社会科学(27911)
(25007)
资助(21281)
教育(19227)
计划(16953)
重点(16783)
(15609)
科技(15296)
(15264)
(15193)
科研(15179)
(14737)
编号(14665)
创新(14662)
(13069)
期刊
(31640)
经济(31640)
学报(24773)
(21797)
研究(20020)
科学(19738)
大学(17255)
学学(17001)
农业(14633)
中国(13728)
管理(10504)
(10063)
(7986)
业大(7717)
农业大学(6591)
经济研究(6322)
(6169)
业经(6062)
(5856)
金融(5856)
科技(5778)
财经(5716)
林业(5115)
技术(5084)
商业(4849)
(4835)
问题(4660)
中国农业(4523)
自然(4378)
资源(4236)
共检索到116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关万春  陈亨  王铁杆  陈少波  徐军田  
为了探讨近年来南麂列岛铜藻场衰退、消亡的原因以及更好的进行人工育苗恢复藻场,实验结合阳光紫外强度日益增加的环境问题,开展了紫外辐射对铜藻生长和光合生理影响机制的探究。实验设置3种不同阳光辐射处理:可见光(P A R)处理(400~700 nm),可见光加紫外辐射A(PA)处理(320~700 nm)和全波长辐射(PAB)处理(280~700 nm)。铜藻经过14 d阳光辐射适应培养后,其生长表现为UV-A部分(PA处理中)对铜藻的RGR促进了6.7%,且提高了藻体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UVACs含量;UV-B部分(PAB处理中)对藻体的RGR产生了8.98%的抑制,同时抑制了铜藻色素的合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得月  任西杰  迟长凤  王斌  徐梅英  吴常文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选择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处理实验原材料,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超声法(功率为250 W、提取时间2 h)制备原材料中的有效成分。运用Agilent 1260 DADhPlC,采用thermo oDS-C18色谱柱,利用乙腈–0.1%磷酸水作为流动相,在流速0.5 m l/min、进样量20μl、210 nm条件下,建立了舟山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福建养殖大黄鱼、小黄鱼(l.PolyACtiS)、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niveAtuS)的hPlC指纹图谱,以及具有18个共有峰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信书  冯子慧  霍元子  徐军田  何培民  
为了探讨绿潮藻浒苔游孢子对紫外线(UVR)的敏感性,研究了相对于有效光辐射(PAR,P)增加UVA辐射(PAR+UVA,PA)和全波长辐射(PAR+UVA+UVB,PAB)对浒苔游孢子的光合效率、附着、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强光[900μmol/(m2·s)]下PA和PAB辐射对浒苔游孢子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辐射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大。强光下PA和PAB辐射15、30、60min导致浒苔游孢子最大光化学效率分别下降为28.4%、42.4%、36.5%、52.1%、64.4%、54.5%;(2)游孢子在15min辐射期间的附着率分别为50.0%(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子慧  李信书  魏华  何培民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紫外辐射(UVR)对条斑紫菜藻体不同部位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以探讨条斑紫菜不同部位对紫外辐射反应的差异性。在全光谱PAB(PAR+UV-A+UV-B,280~700 nm)和滤除紫外辐射UVR(UV-A+UV-B)的有效光辐射(PAR,395~700 nm)两种处理下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PAB处理后的各部位藻体最大光化学效率下降程度均高于PAR处理后,且弱光期恢复程度低、速度慢。藻体不同部位间最大光化学效率下降程度也存在差异,藻体梢部对PAB的耐受性高,恢复也较快;基部耐受性最差,恢复也较慢。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PE)和藻蓝...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霞敏  翟兴文  王丽  陆开形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辐射雨生红球藻,测定了生长K值、色素含量、SOD、POD、CAT酶活性的变化,同时用TEM观察了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对雨生红球藻有致死效应,致死率随着剂量升高而加大,辐射8min后藻细胞全部致死。辐射时间小于4min的存活抗性藻株生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紫外辐射后细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增幅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加大。紫外辐射4~5min能使红球藻细胞虾青素含量显著提高;紫外辐射1~4min,细胞中SOD活性随着剂量增大极显著升高,但CAT酶活性降低(不显著),紫外辐射5min时SOD、CAT都失活,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都受到严重损伤。POD...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潘雪  茅云翔  王俊皓  曹敏  毕桂萁  杜国英  
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作为一种生长在潮间带的经济海藻,在适应干露失水时的高紫外辐射上有其独特的特性。本研究以无UV-B辐射为对照组,0.5 W/m~2(低)和2 W/m~2(高)UV-B辐射为实验组,检测条斑紫菜对UV-B紫外辐射响应的叶绿素荧光光合参数、多光谱荧光参数以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受到UV-B辐射的条斑紫菜的叶绿素荧光光合参数(QY_max、NPQ_Lss、qP_Lss和Rfd_Lss)随辐照时间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并且高辐射强度下的各光合参数值低于低辐射强度,表明条斑紫菜光合作用受到辐射的负面影响;极早期胁迫参数F440/F690和F440/F740的差异表明,2 W/m~2 UV-B辐射组条斑紫菜比0.5 W/m~2辐照组更早(1 h)进入胁迫状态,且UV-B辐射下条斑紫菜酚醛类物质减少;与叶绿素浓度呈负相关的参数F690/F740变化表明,0.5 W/m~2辐照组叶绿素浓度高于对照组,而在辐照3 h内低于2 W/m~2辐照组,2 W/m~2辐照组叶绿素浓度则先上升,并在辐照4h下降,至6h呈显著降低,说明藻体可耐受较低UV-B辐射,而高UV-B长时间辐照对藻体造成明显的伤害;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受到UV-B辐照的条斑紫菜酪氨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辐照组的酶活性高于低辐照组的酶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雨玲  李伟  陈伟洲  徐军田  
为了探索大型海藻生活史丝状体阶段对于海洋酸化与紫外辐射的响应,实验选取经济海藻坛紫菜的自由丝状体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设置两个CO2浓度,正常CO2浓度(390 ppmv)和高CO2浓度(1 000 ppmv);3种辐射处理,PAR处理(仅接受可见光)、PA处理(滤除UV-B)、PAB处理(全波长辐射)。研究结果表明,高CO2显著提高了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生长速率,但高CO2处理下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中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及紫外吸收物质UVACs分别降低了7.3%、9.3%、19.8%、16.5%和18.7%。高CO2处理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能利用效率(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卢亚菲  张祥  王广  马雯  刘长仲  
为了明确紫外辐射对三叶草彩斑蚜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 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将其12 h内所产若蚜置于40 W UV-B辐射下分别处理20、30、40、50和60 min,连续照射8代,每代每天照射1次,连续照射6 d后收集虫体用于测定其体内保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同一世代三叶草彩斑蚜CAT、SOD活性均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祝青林  于贵瑞  蔡福  刘新安  李正泉  苏文  胡磊  
利用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29个生态站的2002年紫外辐射、总辐射、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温度等气象因子资料,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紫外辐射与其他气象因子以及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选择出最优的因子和最佳方法建立紫外辐射的计算模型。结合本课题组开发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气象 气候要素空间化数据库的1km×1km气候要素栅格图,利用ArcMap ArcInfo软件实现了紫外辐射的空间化。通过比较,选择出合适的紫外线指数分类方法完成了紫外线指数和紫外线辐射等级的栅格化。在空间化图像的基础上分析了年及各月中国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继辉  曲克明  马绍赛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国内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可靠的绿色环保技术,在各类污水的消毒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紫外消毒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影响紫外线消毒效率的各种因素,并着重概述了该技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少白  章静娟  刘晓忠  戴秋杰  王志霞  
小白菜品种矮脚黄生长在光照培养室内,在以0.0、13.0kJm-2d-1(模拟臭氧浓度下降20%时的UV-B强度)的紫外光B(UV-B280~320nm)进行4d与7d的照射处理,研究UV-B对小白菜叶片内的类黄酮和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V-B辐射诱导了小白菜叶片内吸收UV的类黄酮化合物的积累。同时UV-B辐射降低小白菜叶片内抗坏血酸的含量,13.0kJm-2d-1的UV-B辐射显著抑制了小白菜叶片内过氧化氢酶和SOD酶的活性。同时UV-B辐射导致小白菜叶片内丙二醛的积累。UV-B辐射对以上生化指标的影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深。上述结果表明,UV-B辐射加深了小白菜的膜脂质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平  陈宗瑜  
对云南低纬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和经纬度站点的太阳紫外辐射强度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紫外辐射强度在云南全境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紫外辐射的基本变化主要受天文因子的影响,其一般变化特征与总辐射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②紫外辐射强度受测站纬度的影响,随测站纬度的升高而减小,其同经度递减率为纬度每增加1°,紫外辐射强度干、雨季分别减小0.679W/m2和0.157W/m2;不同经度分别减小0.340W/m2和0.306W/m2,且紫外辐射强度随纬度的变化率干季大于雨季,具有明显的干雨季特征。③紫外辐射强度受测站海拔高度的影响,随测站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率为海拔高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哲鹏  邓学梅  王安如  
对黄体果蝇进行紫外辐射处理后,在含0.02或0.2mg/mL乌鸡黑色素的培养基中培养,通过测定果蝇寿命、繁殖力和SOD比活性来分析黑色素的紫外辐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果蝇在5min紫外辐射+0.2mg/mL黑色素组的下四分位(14.5±1.3)d、上四分位寿命(23.5±2.1)d以及平均寿命(15.7±7.1)d显著(P<0.05)。另外,黑色素可能对辐射处理果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清  金莉莉  李帅  艾力·买买提明  杨兴华  李振杰  
本文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83°40'E,39°01'N)2007年1月-12月紫外辐射和总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太阳紫外辐射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①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年总量为305.64MJ(/m2·a)。年平均日总量为0.84MJ/m2,大于黑河、太湖和青藏高原地区。紫外辐射年平均值在总辐射年平均值中所占比例为4.99%,小于太湖和北京,大于黑河地区和五道梁,月平均日总量7月最大;②其日变化,晴天呈现出标准的倒"U"型,即早晚小、中午大,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③紫外辐射受云量、降水和沙尘的影响很大;④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年、季节和日变化,其年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金玉  刘晶淼  李世奎  梁宏  廖荣伟  任三学  白月明  
用固城试验站观测的紫外UV-B辐射(QUV-B)和总辐射(Q)的资料,对紫外UV-B辐射特征及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外UV-B辐射年变化与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波动的单峰型曲线,冬季1月份为全年最低,夏季6月份为全年最高,春末5月份出现低值。各季典型晴天QUV-B和Q的日变化均呈明显单峰型曲线,日出后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增大,早晚低,中午高。各季典型晴天紫外UV-B辐射占太阳总辐射比值(ηUV-B)在0.15%~0.30%之间。其日变化在冬季和秋季呈浅"U"字型,早晚略高,而春、夏的日变化较平缓,与青藏高原的变化规律不一致。从紫外UV-B辐射增强对生物影响进行了评述,目前华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