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0)
- 2023(6754)
- 2022(5634)
- 2021(5436)
- 2020(4555)
- 2019(10126)
- 2018(10558)
- 2017(20681)
- 2016(11297)
- 2015(12843)
- 2014(12818)
- 2013(12920)
- 2012(12322)
- 2011(11349)
- 2010(11789)
- 2009(11231)
- 2008(11096)
- 2007(10453)
- 2006(9720)
- 2005(8741)
- 学科
- 济(48566)
- 经济(48530)
- 农(45332)
- 业(35042)
- 农业(29896)
- 管理(27929)
- 中国(16479)
- 环境(15615)
- 方法(15481)
- 业经(14836)
- 数学(13847)
- 数学方法(13772)
- 企(13758)
- 企业(13758)
- 制(12195)
- 地方(11603)
- 发(11532)
- 农业经济(10152)
- 贸(9347)
- 贸易(9340)
- 财(9283)
- 易(9210)
- 村(9118)
- 农村(9109)
- 学(9097)
- 发展(9046)
- 展(9038)
- 划(8847)
- 银(8778)
- 银行(8772)
- 机构
- 学院(167535)
- 大学(161757)
- 济(72105)
- 经济(70553)
- 管理(63133)
- 研究(57978)
- 理学(53206)
- 理学院(52716)
- 管理学(52020)
- 管理学院(51762)
- 农(48289)
- 中国(47644)
- 农业(36454)
- 京(34857)
- 科学(34419)
- 财(32279)
- 业大(31217)
- 所(29509)
- 中心(27833)
- 江(26982)
- 研究所(26322)
- 财经(24626)
- 农业大学(22222)
- 经(22169)
- 北京(22099)
- 范(21807)
- 师范(21659)
- 州(21411)
- 经济管理(20938)
- 经济学(20446)
- 基金
- 项目(104054)
- 研究(81733)
- 科学(80306)
- 基金(72356)
- 家(62434)
- 国家(61764)
- 科学基金(51418)
- 社会(51288)
- 社会科(48026)
- 社会科学(48011)
- 省(42845)
- 基金项目(39236)
- 编号(36211)
- 教育(35095)
- 划(34441)
- 自然(30235)
- 自然科(29227)
- 自然科学(29219)
- 成果(28803)
- 自然科学基金(28645)
- 农(28440)
- 资助(28027)
- 发(25149)
- 课题(24225)
- 部(23447)
- 重点(23298)
- 制(21323)
- 创(21114)
- 发展(20852)
- 国家社会(20783)
共检索到266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希成
本文认为,土地的荒漠化、盐渍化、贫瘠化和农膜、农药、化肥污染(“三化一污”)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农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而水的低效和非生态利用是其直接原因。由此,本文提出了以高效节水灌溉为先导的阳光生态工程这一解决思路。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节水灌溉 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法稳,尚杰
集水型生态农业是适应西北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点。通过采取使两者同时受益的关键措施,不但可以实现农民的脱贫,而且还可以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与重建,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徐中民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②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沙漠化土地面积达67493×104hm2,盐碱化耕地面积逾13556×104hm2;③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50年代初相比,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58%,草地面积减少16%~92%;④沙尘暴灾害发生频数增加,灾害程度加剧。节约与高效化利用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统一协调是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生态环境,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玉彬 袁玉欣 裴保华 王德艺 魏红侠
本文根据5a(1993~1997年)人工和自动气象仪器的观测资料,对不同模式杨农间作田中的温、湿、风和蒸发等小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杨农间作的防风效能为45%~87%,平均57%;可降低日最高气温03℃~34℃,平均降低13℃;降低地面日最高温度60℃,最高可达195℃;提高日平均绝对湿度09hPa~24hPa,平均14hPa;提高日平均相对湿度1%~13%,平均5%;减少水分蒸发17%~36%,平均25%;在干热风日可使相对湿度<30%的持续时间减少45h。因此,杨农间作具有明显的防风、降温、增湿和减少蒸发的作用,这对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轲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张军
【目的】通过对比方法研究稻田套播麦共生期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稻田套播和常规条播两种不同麦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稻田套播麦与常规条播麦相比,麦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种际空气湿度日变幅为56%~100%;种际温度较低,日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达到种子萌发所需要求。麦田地表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2%~6.5%;土壤容重较大,穿透阻力增强。稻田套播麦种子吸水、萌发出苗速度慢,根系入土困难,叶片瘦长,光合速率低,麦苗健壮度下降,根系活力较高。随共生期延长,麦苗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增加,缓苗期显著延长;共生期不宜超过14d。高产栽培下两种麦作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改...
关键词:
稻田套播麦 共生期 农田生态环境 生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喻朝庆 周允华 林忠辉 刘允芬
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的传统解释认为: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温差大、光温配合好,小麦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消耗小,有利于更多地积累同化产物。而研究表明:在高产条件下,高原小麦日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略低于平原地区。传统观点不能对此作出很好解释。事实上,青藏高原CO2密度低会严重制约小麦的光合作用;但高原太阳辐射强、群体结构有利,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CO2的不足,使得其日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仅略低于平原地区。高原年均温低导致小麦的生育期远长于平原地区,因此,单季小麦能够更长时间地利用各种生态条件。略低的干物质累积速率和长得多的生长期决定了青藏高原的干物质单产高于平原地区;收获指数高的小麦在高原获得了创记录的...
关键词:
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干物质累积速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奇成,张捷斌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地表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多样性和与地下水转换频繁等许多特点。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工绿洲内部有所改善 ,但在绿洲外 ,正在进一步恶化 ,包括土地沙漠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下游河道断流、沙尘暴频次增加、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水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事例有 3处 :塔里木河下游、黑河额济纳地区和石羊河民勤地区
关键词:
干旱地区 水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黑钢 周哲 马晓钰 韩茜
从可持续度模型的特点出发,分析影响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对原先较适用于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的大中型城市的区域PRED系统模式进行了改进。针对西部干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结构,将水资源总量和生态环境因子引入可持续度模型。结合干旱区的实际情况和已有模型,选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发展阶段、水资源总量和生态环境这五大因子建立新的模型。将其应用于新疆和田民丰县,根据其波动规律将民丰县可持续发展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关键词:
区域PRED系统 新模型 干旱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水资源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和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人口和经济规模的膨胀,导致生产、生活用水不断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甚至严重超过了最大极限,导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甚至难以恢复。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外按照"发生的问题—产生的机理—调控的标准—过程模拟—情景预测—响应对策"这一逻辑思路,围绕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相对薄弱,仍难以精确刻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难以动态模拟和有效预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面向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较多障碍。因此,未来应以机理研究为基础,以过程模拟和情景预测为突破口,以综合集成的对策体系建设为落脚点,不断加强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标 方创琳 李铭
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种种矛盾与胁迫作用,在干旱区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交互胁迫中相互促进的观点,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国际学者普遍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涌现了一系列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论:非常重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从城市人口集聚、经济增长、空间扩展等层面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从生态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污染等层面探讨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束缚作用:广泛采用“3S”技术和定量分析方法来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响应过程:逐步加强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对干旱区水资源紧张及生态恶化原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机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EKC模型、双指数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等定量分析手段,城市化发展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当前单独研究城市化或生态环境的较多,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较少;实证研究较多,规律总结较少;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较少:胁迫效应研究较多,约束效应研究较少,至今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从发展趋势来看,多学科融合、与实践紧密结合、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与动态模拟化将是今后国内外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干旱区 城市化 生态环境 研究进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余国新 齐子漫
为探讨我国西北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关系,基于西北干旱区所辖省份2004—2018年数据构建农业"生态—经济—服务"系统(EES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EES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干旱区15年间EES系统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显著上升,农业生态环境水平上升幅度较小,波动大;系统耦合度水平较高,协调程度由过渡发展跨入协调发展;系统协调发展类型由生态优先型转变为生态滞后型。针对以上结论,提出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补齐生态短板,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措施等相关建议来保障三者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余国新 齐子漫
为探讨我国西北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关系,基于西北干旱区所辖省份2004—2018年数据构建农业"生态—经济—服务"系统(EES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EES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干旱区15年间EES系统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显著上升,农业生态环境水平上升幅度较小,波动大;系统耦合度水平较高,协调程度由过渡发展跨入协调发展;系统协调发展类型由生态优先型转变为生态滞后型。针对以上结论,提出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补齐生态短板,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措施等相关建议来保障三者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宝 何武全 蔡明科
以水量平衡、水沙平衡、水土平衡、水盐平衡、水质控制及生态系统的生物与景观指标等作为准则层,以28项指标作为因素层,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建立了农业节水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模型。模型首先将评价目标分层系列化,形成一个递阶有序的层次结构,再根据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权重,最后综合计算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模型可为内陆河流域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以西北内陆河流域某灌区为例,利用所构建的模型计算灌区农业节水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当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3分别提高到0.4和0.5时,可分别提高生态环境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学渊 魏伟 颉斌斌 郭泽呈 周俊菊
以西北干旱区为研究区,通过引入生态环境弹性力、资源环境供容力、社会经济压力三个准则层,建立了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对西北干旱区2000年、2007年、2012年、2016年四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进行监测评估,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生态承载力以弱承载为主,且在研究时段弱承载区面积不断下降,而强承载区面积有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看,河西地区、北疆地区、内蒙古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呈上升趋势,而南疆地区则有所下降;利用MCR模型提取道路型廊道、河流型廊道、绿色廊道共51条,总长度7285.43 km;提取重要斑块区节点、河流湿地区节点、生态脆弱区节点等共71个。根据计算结果将西北干旱区划分为16个生态安全格局,并结合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对现有的安全格局进行布局优化,以期为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