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
- 2021(1)
- 2020(1)
- 2019(1)
- 2018(2)
- 2017(4)
- 2016(1)
- 2014(2)
- 2013(2)
- 2012(3)
- 2011(2)
- 2009(1)
- 2006(2)
- 2004(1)
- 2003(1)
- 学科
- 济(7)
- 管理(7)
- 经济(7)
- 财(7)
- 财政(6)
- 业(5)
- 体(5)
- 企(4)
- 企业(4)
- 政(4)
- 出(3)
- 制(3)
- 支出(3)
- 收入(3)
- 数学(3)
- 数学方法(3)
- 方法(3)
- 人事(2)
- 人事管理(2)
- 体制(2)
- 制度(2)
- 合体(2)
- 国民(2)
- 国民收入(2)
- 度(2)
- 政制(2)
- 管理体制(2)
- 经济联合(2)
- 经济联合体(2)
- 经营(2)
- 机构
- 大学(19)
- 学院(15)
- 商学(6)
- 商学院(6)
- 师范(6)
- 范(6)
- 师范大学(5)
- 济(5)
- 经济(5)
- 京(4)
- 农(4)
- 南京(4)
- 业大(3)
- 农业(3)
- 南京大(3)
- 南京大学(3)
- 国际(3)
- 理学(3)
- 理学院(3)
- 省(3)
- 管理(3)
- 管理学(3)
- 管理学院(3)
- 财(3)
- 陕西(3)
- 中国(2)
- 中国人(2)
- 中国人民(2)
- 中国人民大学(2)
- 人民(2)
共检索到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课题组 贾康 苏明 申相臣
焦作市在我国地市级行政区公共财政管理机制创新方面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本报告基于焦作实践,梳理总结其创新内容、成效、基本经验,并试提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创新的思路与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振胜
目前,世界各国高校实行的学院制管理模式主要有3种:校一院一系三级模式、校一院二级模式以及混合型。我国当前实行的学院制,是二级学院在校一级总指导下,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办学实体。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的现实选择,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活力、激发原创性科研服务能力的体制保障,使二级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激活基层办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此,文章对绩效导向分配模式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原有预算分配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F大学为例,介绍了其绩效导向预算分配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提出了一些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
绩效导向 预算分配制 财务管理 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涛
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土地财政各项收益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日益增加,土地财政的各项制度从早期的市场化探索,逐步发展、规范,经历了不同阶段各具特色的制度变迁。包括了土地市场收益、土地准市场收益和土地税收等内容的土地财政总收益在这一过程中大幅提高,在现行的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土地财政收益的分配格局不断发生改变。通过对不同管理模式和收益分配体制下,土地财政的收益—成本的绩效评价模型分析表明:对土地财政各项收益的变化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于收益分配的博弈。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制度变迁 收益分配 绩效评价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惠强
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是国有企业在重组、转轨、改制过程中迫切需要取得突破的重大课题。一个企业分配机制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后,审时度势,乘势而上,用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机制、灵活的手法和谨慎的态度,在2005年进行了一次以市场化分配机制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改革。目前,改革方案已基本确定,待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在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创新和尝试,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特别是运用绩效评价和管理手段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分配和管理,实行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定昊
财政专项资金因素分配法相关背景1.财政专项资金因素分配近年来,各级财政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在使用和管理上产生了不少问题。地方财政为了向上级财政争取资金按照立项要求而不是实际需求编写规划,专项资金下达后用途一般范围很窄难以调整使用,对于财力不足的地区是极大的限制。因此,中央到地方财政开始尝试将财政资金整合归并按地区资源禀赋等
关键词: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财政专项资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定昊
财政专项资金因素分配法相关背景1.财政专项资金因素分配近年来,各级财政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在使用和管理上产生了不少问题。地方财政为了向上级财政争取资金按照立项要求而不是实际需求编写规划,专项资金下达后用途一般范围很窄难以调整使用,对于财力不足的地区是极大的限制。因此,中央到地方财政开始尝试将财政资金整合归并按地区资源禀赋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斌 张治河 李斌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造成创新激励不足与社会福利最优的两难抉择。一方面,溢出效应的存在,驱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而创新者福利受损,造成再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抑制溢出效应,维持创新者垄断性收益,则损害消费者福利,危及社会福利优化。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溢出率调和二者矛盾?或在福利分配标准下,满足一方最优,补偿另一方损失。本文站在创新者与模仿者的角度,尝试在动态最优化和帕累托标准的框架下,通过理论探讨和数理模拟,探寻最优的技术创新溢出率,以权衡创新收益与溢出收益,使社会总收益最大。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溢出率无法使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斌 张治河 李斌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造成创新激励不足与社会福利最优的两难抉择。一方面,溢出效应的存在,驱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而创新者福利受损,造成再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抑制溢出效应,维持创新者垄断性收益,则损害消费者福利,危及社会福利优化。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溢出率调和二者矛盾?或在福利分配标准下,满足一方最优,补偿另一方损失。本文站在创新者与模仿者的角度,尝试在动态最优化和帕累托标准的框架下,通过理论探讨和数理模拟,探寻最优的技术创新溢出率,以权衡创新收益与溢出收益,使社会总收益最大。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溢出率无法使创新、模仿及社会收益最大点重合;溢出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影响技术溢出量、模仿成本及三方收益;维持社会福利最大的最优溢出率需采取"第三方"补偿机制设计,实施政府事后补偿性组合政策,弥补创新者损失及维系再创新持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再平
我国央地财政分配关系调整频繁,但基本思路仍是实施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建立了收入集权、支出分权和转移支付调节财力差距为特征的央地财政分配制度。然而,这一财政分配制度在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促进财力均衡、建立统一公正市场和规范财政秩序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未来的改革既要改革分税制本身,建立以均衡财力为目标的转移支付制度,同时也应推进政府间财政分配的法治化建设。2014年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涛
公平正义是推进我国分配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初次分配中要实现开放市场和社会所要求的形式的机会平等,在再分配中要不断推进机会公平的平等,确保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果。公平分配的制度基础,除了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还包括开放的市场和社会以及政府再分配的相关制度。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初次分配 再分配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征华 汪娇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户进入市场的桥梁,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当前农民合作社盈余分配机制与合作社绩效的关系,构建了盈余分配机制,包括合作社盈余分配的方式、合作社盈余分配的比例以及合作社分红的形式三大要素;利用平衡计分卡原理,对农民合作社的绩效进行衡量,并实证分析了盈余分配机制的三大要素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盈余分配方式会影响合作社的绩效,其中按股权分配与按交易额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绩效最好;不同盈余分红形式也会影响合作社绩效,其中现金分红最能激发社员热情;盈余分配比例与合作社绩效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志文 牛晓叶 曲京山
岗位绩效工资制是推进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作为评价工具,结合河北省某高校的岗位绩效工资收入分配实践,实证分析了该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效果及尚待改进空间,为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繁 葛建华 朱棣
面对企业绩效落差,企业家将如何回应并采取行动?现有研究虽然建立了绩效落差与众多企业行为(如研发与创新、并购、战略调整以及组织学习等)之间的直接关联,但忽略了绩效反馈模型中信息解读与问题评估等相关过程及其对最终决策的影响。在整合企业行为理论和制度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企业家的制度环境感知将影响其对绩效反馈的信息解读和问题归因,进而影响企业家后续的搜寻行为和战略选择,这为打开绩效反馈过程这一“黑箱”提供了解释。基于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企业家的制度环境感知影响其对企业绩效落差的归因,继而影响企业家的时间分配。具体而言,当企业家感知到制度环境稳定向好时,会更多地将企业绩效落差归因为内部管理问题,从而加大在企业管理事务方面的时间投入;而当他们感知到制度环境恶化时,则更有可能将企业绩效落差归因于外部公关问题,从而加大在企业公关活动方面的时间投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段小刚
总量控制是我国进行污染物减排的基本制度。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如何给不同区域进行排污指标分配对于地方和国家的经济绩效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并进行递归模拟,比较分析了社会福利原则、公平原则、溯往原则和产值原则四种排污指标分配原则对经济绩效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向技术优势企业所在的区域进行倾斜,分配较多的排污指标,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总和,但是却会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而向技术劣势企业所在的区域进行倾斜,虽然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和总税收,并缩小区域差距,但是企业利润总额却要下降。因此,中央政府需要考虑各方利益,在总体效率与区际公平之间进行权衡。此外,中央政府利用中央财政对落后区...
关键词:
总量控制 区际排污指标分配 经济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