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9)
2023(8300)
2022(6780)
2021(6481)
2020(5372)
2019(11912)
2018(11105)
2017(22085)
2016(11789)
2015(13068)
2014(13071)
2013(12790)
2012(11926)
2011(10356)
2010(10920)
2009(10617)
2008(10165)
2007(9051)
2006(8192)
2005(7625)
作者
(30555)
(24904)
(24582)
(23998)
(16069)
(11763)
(11539)
(9743)
(9481)
(9346)
(8368)
(8249)
(8101)
(7986)
(7808)
(7780)
(7409)
(7234)
(7157)
(7145)
(6182)
(6084)
(5926)
(5883)
(5784)
(5762)
(5509)
(5495)
(5037)
(5009)
学科
(40398)
(39396)
经济(39348)
管理(39325)
(32334)
企业(32334)
(29808)
(27254)
金融(27254)
(26515)
银行(26515)
(25522)
中国(23004)
(17290)
(15756)
财务(15730)
方法(15700)
财务管理(15681)
企业财务(15033)
数学(14095)
数学方法(13923)
(13228)
财政(13057)
地方(11586)
中国金融(11399)
(10993)
保险(10902)
制度(10689)
(10689)
(10656)
机构
学院(154405)
大学(151149)
(68324)
经济(66718)
管理(59347)
中国(51378)
研究(49114)
理学(48965)
理学院(48548)
管理学(47934)
管理学院(47638)
(46910)
财经(32071)
(30463)
(28920)
中心(26262)
(25213)
科学(24786)
(24715)
(24161)
银行(23790)
金融(23740)
(23660)
财经大学(23592)
(22354)
经济学(21985)
人民(20600)
研究所(20266)
(20246)
经济学院(19901)
基金
项目(91349)
研究(72460)
科学(71952)
基金(66050)
(54506)
国家(53970)
科学基金(47438)
社会(46610)
社会科(44277)
社会科学(44267)
(35384)
基金项目(33329)
教育(32698)
编号(30384)
(28754)
资助(28643)
自然(28080)
自然科(27436)
自然科学(27428)
自然科学基金(26961)
成果(26486)
课题(21164)
(20939)
(20743)
重点(20239)
(19473)
(19317)
项目编号(19314)
(19222)
国家社会(18993)
期刊
(77209)
经济(77209)
研究(57411)
(41895)
金融(41895)
(40890)
中国(35360)
管理(21721)
(18565)
财经(16558)
学报(16533)
科学(15679)
教育(14461)
大学(14013)
(13879)
学学(13336)
经济研究(12832)
技术(11809)
业经(11303)
农业(11214)
财会(10037)
会计(9674)
理论(9377)
问题(9078)
(8934)
实践(8488)
(8488)
(8422)
财政(8422)
国际(8155)
共检索到262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平  
当代金融理论和部分国家的实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银行业的重组,不仅仅是要求金融监管当局加强金融监管,而且涉及许多财政措施,后一个问题在我国往往被忽略。在本论文中,作者主要分析了中国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中财政措施的作用及其具体操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仲民  
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又一次地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实际上,金融风险是经济风险的重要一面,最终将是国家风险,更是财政风险。财政,作为国家重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如何主动、积极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参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将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兴罗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呈现高度的相关性,探讨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的相互关系、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原因以及防范与化解措施,不仅有助于为人们提供实现自己有目的的活动选择相对更好的实现方式或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方光鹏  
强化财政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方光鹏金融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但对强化金融风险防范的意见,大都集中在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银行的监管、商业银行在转换经济机制过程中强化自管自律以及处理银行与企业间的风险责任等方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锡良  
文章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而金融危机则是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中国的金融风险与东南亚国家不同,它主要不是来自国际游资的冲击,或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向以金融市场为主体的金融体系转化过程中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而是根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本身,并与转轨过程中财政货币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中国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加快制度性变迁,逐步消除金融风险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另一方面要制定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并注意二者的适当搭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邓力平  郑榕  
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财税对策□邓力平郑榕近年爆发的多起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和冲击,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尤其是国际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朝财  刘尚希  赵全厚  孟艳  封北麟  龙小燕  余贞利  王珊珊  
财政作为宏观管理主体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理方面承担重要职责,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国际经验,财政部门可通过救助问题金融机构,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刺激经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等措施,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圆圆  
随着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金融体系的联动性、复杂性和外溢性等特征愈发突出,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其传染性、系统性和破坏性日益显著,且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金融风险带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特征,与财政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国此,财政在以最后贷款人、微观审慎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共同构筑成的金融安全网下,理应"有进有退",明确财政作为经济主体和公共主体的职能定位。本文在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当前阶段潜在的金融风险及其特殊性,深入分析在防范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提高财政参与度的合理性;从财政作为风险责任主体、防范化解风险的参与主体和公共救助主体三个层级来探讨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机制,构建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制度框架;提出应当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的风险监管职责,运用结构化工具分类引导化解风险和实现多渠道的财政资金供给。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永海  
(一)金融风险:1.制度性风险。风险是由于缺乏市场约束力的体制和经济主体之间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信用关系造成;风险呈现出一种累积性,资产盈利能力低,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风险不是通过市场机制逐步化解,而是经常运用非市场手段强行化解,其负效应显而易见。2.借款人不履行约定的还款承诺的银行风险。借款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取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泉泉  
从金融与财政联动视角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基于: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在导因和危害上的相关转化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来源复杂,同时存在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财政金融风险中;金融或财政单一角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局限性和失效性,且两者各有优劣性。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应明确政府与金融机构的作用和职责,充分利用金融与财政处置风险的优势,协调配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诱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汪传贵  李邦宏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主体从事货币、资金、信用交易过程中遭到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风险和信贷风险。金融风险的存在和扩大,会对生产、流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士贵  
金融风险透析与防范化解对策陶士贵一、目前金融风险的形式在市场经济中,对于每个经营者来说,风险无时不在亦无处不在。从严格意义上讲,风险是指一种结果不确定但每种可能结果的概率已知或可能估计的情况,在经济意义上风险是与损失相联系的,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性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玉  
1.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以银行贷款为主,所以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多元化房地产融资机制,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手段:首先是培育和发展住房抵押二级市场,试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施住房贷款证券化,不但可以扩大商业银行的融资规模,还会使整个资本市场与房地产金融市场有机互动,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效降低银行开展住房贷款业务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