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1)
2023(6059)
2022(4815)
2021(4399)
2020(3826)
2019(8562)
2018(7961)
2017(15362)
2016(7791)
2015(8742)
2014(8563)
2013(8414)
2012(8111)
2011(6978)
2010(7615)
2009(7563)
2008(6590)
2007(5721)
2006(5195)
2005(4996)
作者
(20857)
(16950)
(16596)
(16201)
(10858)
(8047)
(7835)
(6601)
(6331)
(6206)
(5787)
(5619)
(5533)
(5477)
(5295)
(5258)
(5013)
(4793)
(4771)
(4572)
(4245)
(4109)
(4002)
(3989)
(3933)
(3920)
(3873)
(3691)
(3430)
(3374)
学科
(27745)
经济(27702)
(27501)
金融(27501)
(24540)
银行(24540)
(23875)
(23701)
管理(23332)
(19861)
企业(19861)
中国(16637)
(12775)
(11975)
中国金融(11156)
方法(10115)
(9059)
财务(9036)
财务管理(9008)
企业财务(8688)
数学(8387)
数学方法(8307)
(7509)
(7503)
贸易(7493)
(7412)
业经(7272)
地方(7114)
(7060)
体制(6278)
机构
大学(102165)
学院(102075)
(46092)
经济(45010)
中国(38355)
管理(36290)
研究(35532)
理学(29566)
理学院(29280)
管理学(28903)
管理学院(28724)
(26691)
(21398)
财经(20114)
(19933)
中心(19713)
银行(19088)
(18380)
(18299)
金融(17974)
(17838)
科学(17238)
(17142)
人民(15865)
(15847)
经济学(15649)
财经大学(15394)
研究所(14940)
国人(14528)
中国人(14441)
基金
项目(61971)
科学(48483)
研究(48306)
基金(45055)
(38303)
国家(37979)
科学基金(32537)
社会(31426)
社会科(30019)
社会科学(30014)
基金项目(23070)
(23038)
教育(21776)
编号(19559)
(19411)
资助(18951)
自然(18896)
自然科(18505)
自然科学(18500)
自然科学基金(18180)
成果(17108)
重点(14328)
(14293)
(13974)
课题(13787)
国家社会(13532)
(13495)
(13178)
项目编号(12856)
(12819)
期刊
(49948)
经济(49948)
研究(36750)
(33799)
金融(33799)
中国(23530)
(21996)
管理(13980)
学报(13658)
(12670)
科学(11541)
大学(11451)
学学(10844)
教育(10574)
财经(10530)
国际(9151)
(8918)
经济研究(8646)
农业(7666)
(7644)
技术(7302)
理论(6717)
业经(6300)
问题(6290)
中国金融(6069)
实践(6018)
(6018)
会计(5886)
财会(5878)
世界(5622)
共检索到177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河合正弘  迈克尔·波默里诺  胡妍斌  邢予青  王辰  
未能察觉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并防止本次全球金融危机,这增加了对目前的危机防范措施进行重新审视的必要性。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可以预防的,因为这是由政策错误的积累而成,最终让危机以惊人的方式爆发。尽管我们不能准确预期危机发生的时间,但可以通过识别和处理不稳定的根源来防止危机。为此,决策者需要加强从上到下的宏观审慎性监管,作为从下到上微观审慎性监管的补充。本文探索了这一战略,以及在国家层面完成此任务需要的机构设置。考虑到近期采取的针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改革不足以防范未来的风险,本文提出,提升金融稳定性的国家措施很重要,而管理国际金融监管的威斯特伐利亚(Westphalian)原则应遭到抵制。在建立有效的国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封延会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本文通过考察欧盟改革方案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已经成为了经济学领域最时髦的词汇。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管理系统性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已经成为了时下最热衷的金融改革设想。然而,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和构成要素等问题,仍然并不十分明晰,而更为棘手的是,国际监管界对宏观审慎政策如何施行亦未达成共识。弗雷克萨斯、莱文和佩德罗所著《系统性风险、危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已经成为了经济学领域最时髦的词汇。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管理系统性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已经成为了时下最热衷的金融改革设想。然而,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和构成要素等问题,仍然并不十分明晰,而更为棘手的是,国际监管界对宏观审慎政策如何施行亦未达成共识。弗雷克萨斯、莱文和佩德罗所著《系统性风险、危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小川  
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再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心。该文从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状况,指出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适用性:在结构上,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业监管者,但又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在内容上,宏观审慎监管应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注意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在手段上,多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管分析;在配套设施上,我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迫切需要完善相关金融交易的会计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薛建波  刘兰设  刘长霞  李玉  
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由来已久。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坚持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在对境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对我国推进实施宏观审慎监管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所启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王璟怡  杜婧  
在2009年召开的各种国际会议上,宏观审慎监管被多次提及,二十国集团金融伦敦峰会后发布了《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报告,其中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列为25项建议中首要的4条建议,可见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宏观审慎监管的分析维度,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一是跨行业维度,二是跨时间维度。相应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方面,学者们从金融系统的相关性和亲周期性两方面提出建议。在一些国家和区域组织提出自己的宏观审慎监管思路的同时,中国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宏观审慎监管之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闫海  
金融体系内的系统性危机及目前治理的困境已经成为次贷危机检讨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历近30多年发展,宏观审慎逐渐成为系统性风险治理的新框架,并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宏观审慎监管需要监管工具的创新,主要包括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创新逆周期监管工具及改革最后贷款人制度等。我国应引入宏观审慎监管以代替金融稳定,完善系统性风险治理的监管工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建生  吴清  周长富  陆彩兰  
金融监管不足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而产品创新过度源于微观审慎监管带来的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影子银行体系及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的缺失则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未来任务需要扩大监管范围,从总体上把握系统性风险,需要央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整体配合,需要央行从源头控制流动性这一公共品,需要央行职能的重塑;然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耀  
在全球经济景气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迪拜债务链终于断裂,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又一波震荡。金融危机史表明,大量的微观审慎行为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孕育并加速了宏观经济的动荡。只有通过研判经济周期,采取有利于宏观审慎目标的逆周期政策安排,才能够降低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或弱化其破坏性。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更要学习以市场化的方式,通过相关的宏观审慎措施应对大量集中的微观审慎行为带来的金融新挑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川方明  何乐  
为了防止国际金融危机重演和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不仅需要微观审慎监管确保单家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同时还需要宏观审慎监管来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状况实施有效监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发林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发展成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内容,并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理念。危机十年后,宏观审慎性监管在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战略和微观实践中发展起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具体包括系统性风险识别的不足与困难、政策工具的银行导向与行业割裂、机构设置协调乏力、执行效果全面评估的困难等。通过详述这些问题,本文为推动中国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如下政策着力点:积极响应G20信息缺口动议,加快金融统计的综合化、标准化和法治化进程;加强对非银行非保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监管;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性风险综合评估体系;增强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和合作,解决金融监管行业割裂、形式合作和协调乏力的问题;推进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政策执行和效果的整体性评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妍  
本次危机之后,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最早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相关问题:近年来系统性风险的新特征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中央银行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我国应如何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