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53)
- 2023(18237)
- 2022(14976)
- 2021(13801)
- 2020(11361)
- 2019(25671)
- 2018(25480)
- 2017(48768)
- 2016(26476)
- 2015(29862)
- 2014(30199)
- 2013(29436)
- 2012(26918)
- 2011(24328)
- 2010(24716)
- 2009(23115)
- 2008(21516)
- 2007(19145)
- 2006(17188)
- 2005(15521)
- 学科
- 济(117270)
- 经济(117146)
- 管理(75090)
- 业(70922)
- 企(57008)
- 企业(57008)
- 方法(43646)
- 数学(37375)
- 数学方法(37003)
- 中国(36398)
- 农(29458)
- 地方(28708)
- 融(28639)
- 金融(28631)
- 银(27744)
- 银行(27699)
- 财(27537)
- 业经(26847)
- 行(26697)
- 学(25183)
- 制(24706)
- 农业(20148)
- 理论(19109)
- 贸(18134)
- 贸易(18116)
- 易(17530)
- 体(17421)
- 务(17110)
- 财务(17027)
- 财务管理(16995)
- 机构
- 大学(372407)
- 学院(371935)
- 济(153290)
- 经济(149745)
- 管理(142300)
- 研究(128966)
- 理学(121614)
- 理学院(120245)
- 管理学(118191)
- 管理学院(117521)
- 中国(101188)
- 京(79880)
- 科学(78040)
- 财(70960)
- 所(64810)
- 中心(59437)
- 农(59233)
- 研究所(58718)
- 江(56334)
- 财经(56057)
- 业大(53283)
- 北京(50752)
- 经(50749)
- 范(50135)
- 师范(49637)
- 经济学(47111)
- 院(46841)
- 州(46008)
- 农业(45946)
- 经济学院(42117)
- 基金
- 项目(248688)
- 科学(194458)
- 研究(185242)
- 基金(178002)
- 家(154354)
- 国家(153018)
- 科学基金(130915)
- 社会(116684)
- 社会科(110465)
- 社会科学(110430)
- 省(97932)
- 基金项目(93792)
- 教育(84275)
- 自然(82398)
- 划(81422)
- 自然科(80428)
- 自然科学(80409)
- 自然科学基金(78940)
- 编号(76782)
- 资助(72594)
- 成果(63586)
- 重点(55806)
- 发(54481)
- 部(53756)
- 课题(53295)
- 创(51328)
- 国家社会(48017)
- 创新(47878)
- 项目编号(47593)
- 科研(46643)
- 期刊
- 济(176654)
- 经济(176654)
- 研究(115225)
- 中国(77027)
- 学报(58785)
- 农(54749)
- 财(53784)
- 管理(53518)
- 科学(52770)
- 融(45816)
- 金融(45816)
- 大学(44662)
- 教育(44161)
- 学学(41771)
- 农业(36813)
- 技术(32928)
- 经济研究(28943)
- 财经(28176)
- 业经(27510)
- 经(24207)
- 问题(22495)
- 图书(22282)
- 理论(18776)
- 技术经济(18191)
- 业(18075)
- 现代(16967)
- 实践(16938)
- 践(16938)
- 科技(16910)
- 版(16727)
共检索到570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理论与实证表明,金融过快发展、偏离实体经济以及金融过度投机等将会引发经济金融危机,乃至社会危机。防止过度金融化问题对于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认为,现代经济金融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过度金融化现象,既是金融理论创新不足、金融结构缺陷的具体体现,也反映了经济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欧美与拉美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的过度金融化问题既有经济金融自由化思想发展的因素,也反映了金融体系建设不健全和金融发展不均衡。从国际比较看,分析中国的过度金融化问题,应充分认识到中国现代金融起步比较晚,金融体系建设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而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吸纳了发达国家数百年的金融理论和实践,期间必然存在不相适应、不匹配等问题,这也折射了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金融理论范式的重要性。本文认为,针对中国存在的过度金融化现象和趋势,既要考虑金融过度发展的危害,也要考虑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不利影响,从金融政策制度、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机构治理等多维度谋划有效路径,构建与经济总量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中国金融体系,推动中国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未来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应立足本国国情,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道路,吸取欧美、新兴市场国家过度金融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循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世兴 刘旭原 万琳
以2011—2022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过度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务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金融化与实体经济财务业绩呈负相关性,即过度金融化行为会严重降低实体经济财务业绩,产生“挤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以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样本企业,过度金融化对财务业绩的“挤占”效应更加明显。文章为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危害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并且为政府引导我国市场经济“脱虚返实”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过度金融化 实体经济 财务业绩 生命周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落实这一大政方针,首先应该从理论层面着手,追根溯源地厘清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明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作用机制,即实现社会储蓄—投资的有效转化。进而再从现实层面加以分析,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在于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并需要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与服务提升方面付诸实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明裕 胡日东
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发展,企业金融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有文献大多研究企业金融化带来的经济后果,少有文献研究企业金融化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基于企业"金融-实物"资产投资决策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证考察央行沟通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央行宽松倾向的言辞沟通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其传导机制在于央行宽松倾向的言辞沟通能够抑制企业风险规避行为,进而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从政策非对称性以及企业异质性两个角度,研究发现央行沟通在"言行一致"和"紧缩区制"时期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而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对央行沟通行为的变动更敏感。因此,央行可以通过打好预期管理和其他宏观政策的"组合拳",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央行沟通 投资组合 风险规避 企业金融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雷 王可欣 宋佳佳 龚一泓
在金融强国视域下,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全面研究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的金融创新,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在优化金融资源跨时空配置、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满足实体经济普惠金融需求、赋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述作用路径已在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大数据知识产权融资等实例中得到初步印证。但是,对照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丰富内涵,其在创新监管、普惠生态、数实融合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为此,论文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培育和引进生态圈核心企业,加强前沿数字技术的协同攻关和应用,构建数实融合的数字金融“元宇宙”等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数字金融守正创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鹏博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正确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命题。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可分离、共生共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我们主张环绕金融的基本功能来重新审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命题。本文认为,所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所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则要求的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因此,进一步理顺利率、汇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媒介资源配置的市场基准、建立稳定的筹集长期资金和权益类资本的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根本举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我们要让金融首先充分发展起来,同时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近年来中国金融思想的最新发展,也是新时期中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对衡量金融创新与推进金融发展都发挥着指导作用。然而,在现实理解中,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诠释,"服务"一词没能全面地阐发,以至于常常在狭义范畴内或机械地制定和执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鹏博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正确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命题。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可分离、共生共荣
关键词:
金融服务业 服务实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逄金玉
金融体系的功能之一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在分析金融发展与促进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就目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 服务 实体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农
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金融体系还需练好内功,既要完善内部机制,理清不同市场的角色分工,又要确立合理的监管模式,维护市场活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我们主张环绕金融的基本功能来重新审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命题。本文认为,所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所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则要求的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因此,进一步理顺利率、汇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媒介资源配置的市场基准、建立稳定的筹集长期资金和权益类资本的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根本举措。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济江 徐朝辉 张建军
当前我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趋势没有逆转,理论界多将金融化视为同质性,忽略了实体企业非过度金融化与过度金融化之间的差异。采用2007—2020年实体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经济后果视角,分析过度金融化的绩效效应、风险效应和创新效应,并探讨何种类型的实体企业更偏好过度金融化。研究结果发现,相比非过度金融化,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显著抑制主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过度金融化降低了短期破产风险却加大了未来的长期破产风险。相比内部控制质量好、处于成长期的实体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差、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实体企业更倾向于进行过度金融化;过度金融化的特征在不同产权性质、创新依赖性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异。研究有助于厘清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带来的危害,为政府出台分类监管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主业业绩 破产风险 实体金融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成思 张步昙
传统理论大多认为金融发展和金融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支持作用,然而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经济金融化问题也成为各国制定金融发展战略与金融改革顶层设计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对经济金融化的理论前沿进行系统梳理,归纳经济金融化的分类和界定标准,阐释经济金融化的多层动因与多重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均衡金融杠杆率作为评判金融化对经济发展利弊的基准之一,以期为探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实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金融化 金融发展 金融杠杆 实体经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斌 赵海英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供应链物流和信息流的共享、协调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金融创新的相对滞后,资金流的梗阻逐渐成为供应链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推动供应链创新和应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发展供应链金融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包括:供应链金融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制和统一、专业的行业自律,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匮乏且成本较高,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未能形成密切的业务协同关系。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一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成立全国统一的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为供应链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推动商业银行成立供应链金融专营部门,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设计,发挥投贷联动机制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是要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协同开展融资模式创新,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破解供应链金融发展瓶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