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97)
- 2023(6209)
- 2022(5103)
- 2021(4742)
- 2020(4061)
- 2019(9372)
- 2018(8883)
- 2017(17509)
- 2016(9428)
- 2015(10781)
- 2014(10686)
- 2013(10827)
- 2012(9742)
- 2011(8437)
- 2010(8989)
- 2009(9067)
- 2008(8633)
- 2007(8015)
- 2006(7506)
- 2005(7167)
- 学科
- 管理(44152)
- 业(42265)
- 企(40250)
- 企业(40250)
- 济(31694)
- 经济(31649)
- 融(26000)
- 金融(26000)
- 银(24775)
- 银行(24772)
- 行(23766)
- 财(22659)
- 务(19235)
- 财务(19200)
- 财务管理(19165)
- 企业财务(18488)
- 中国(15932)
- 制(14822)
- 方法(14372)
- 数学(11720)
- 数学方法(11673)
- 中国金融(11078)
- 业经(9432)
- 体(8915)
- 体制(8043)
- 农(7578)
- 地方(7398)
- 度(7085)
- 制度(7084)
- 理论(7002)
- 机构
- 学院(124156)
- 大学(122915)
- 管理(51637)
- 济(50115)
- 经济(48688)
- 中国(42768)
- 理学(41290)
- 理学院(40911)
- 管理学(40506)
- 管理学院(40251)
- 研究(36901)
- 财(32650)
- 京(26564)
- 财经(23691)
- 银(21831)
- 经(21386)
- 中心(21305)
- 银行(21065)
- 江(20947)
- 行(19837)
- 科学(19413)
- 融(18834)
- 所(18491)
- 金融(18413)
- 州(17838)
- 财经大学(17832)
- 人民(17374)
- 北京(17272)
- 农(17031)
- 研究所(15732)
- 基金
- 项目(70153)
- 科学(54424)
- 研究(52787)
- 基金(50640)
- 家(42665)
- 国家(42269)
- 科学基金(37246)
- 社会(32656)
- 社会科(31193)
- 社会科学(31184)
- 省(27043)
- 基金项目(26718)
- 自然(24048)
- 教育(23708)
- 自然科(23390)
- 自然科学(23385)
- 自然科学基金(22975)
- 划(22289)
- 编号(22074)
- 资助(21562)
- 成果(18715)
- 部(15750)
- 重点(15658)
- 性(15147)
- 创(14955)
- 课题(14769)
- 项目编号(14534)
- 发(14081)
- 创新(14021)
- 教育部(13739)
共检索到218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凃晨然
(一)公司可能利用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几个方面1.利用金融资产分类的盈余管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一项金融资产例如债券、股票如果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话,那么这项资产就能够被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此项金融资产应该被确认为以上两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会丽 郑柳明
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短期金融资产初始分类时应根据管理者持有意图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而赋予了管理层更多选择的空间。企业持有越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越有利于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从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公司业绩的角度,研究新准则下持有较高比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司特征,并从事后角度进一步检验其经济后果。本文的研究发现,操控性应计利润较高、当年业绩较差的公司更有可能将金融资产划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时,该类公司在下一年实现微利收益的概率更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当前准则下的金融资产初始分类方法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操控性应计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琦
一、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国外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主要是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的是会计政策,在这个阶段提出来了有效市场假设和机械反应假设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第二阶段是进行实证会计研究,在这个阶段提出的是债务契约、奖金计划和政治成本三个理论假设。第三阶段主要进行的是资本市场激励因素方面的阶段,企业会通过误导投资者正确判断公司价值,而且会操控短期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冬华 赵玉洁
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其持有和处置时分别计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使其成为上市公司从事盈余管理行为借用的天然工具。以2007-201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中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及各种公司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动机的遏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亏损当年度会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从事扭亏盈余管理行为;亏损当年不能扭亏为盈时,上市公司会延迟处置,待未来年度需要时再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事大清洗盈余管理行为;(2)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中的各种盈余管理行为遏制作用并不一致,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上...
关键词:
公司治理机制 盈余管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露
本文以2007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新会计准则金融资产分类对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普遍把大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隐藏在所有者权益中,从而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当金融资产市场价格整体上升或者企业非投资性业务利润较高时,管理层更可能采取激进的分类方法,持有更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独立董事等公司治理积极因素的存在能够减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然而管理层持股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管理层平滑收益的行为。
关键词:
会计政策 金融资产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威 曹曦予 刘骢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计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文章以三家上市公司利用不同金融资产分类和会计处理方式的差异进行盈余管理从而粉饰经营业绩的行为为案例,指出了目前准则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桂芳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时都需要分别进入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企业的利润表中。上市公司依靠金融资产分类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方式中存在的差异对利润进行人为控制,实施盈余管理,有效地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围绕企业金融资产分类以及相关的会计确认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并就相关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樊鹭
金融资产在类别划分上的不明晰,客观上为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利润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本文在分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自身限定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DCC分析模型;基于DCC模型融入多元解释变量,研究与评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上市公司利润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处置、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等不同视角,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会产生不一致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及公允价值调整与企业利润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够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金融资产 动态DCC 公允价值 正相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刚
文章列举了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洪涛 杨宏略
1984年,美国学者沃纳菲尔特(B.wernerflet)首次提出资源基础理论(A Resource-based View),之后Barney、Hrebiniak对其进行了深化研究。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在企业之间不可流动、难以复制,但可转变成使企业保持产品差异性的独特能力,而这些差异性的资源与能力正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综上,企业具有的资源和能力正是形成企业低成本或差异化优势的根源所在。组织形式上的集团化和业务发展上的多元化是现代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趋势,不同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懿 蒲勇健
激励机制事关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本文在构建资产管理公司简单委托代理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包含道德风险行为的委托代理模型,并通过两模型最优契约结果的对比分析,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激励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结果认为:提高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收益的分享比例是防范道德风险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激励不足,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道德风险问题就会加剧;增加资产管理公司的分享比例同时起到增强资产管理公司的努力程度和有效抑制道德风险行为的作用;为防范道德风险,采取激励政策的同时要建立约束机制,加强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其超 陈亚萍
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手段或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合约的结果(1999)。本文从实践中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等对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对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
公司 盈余管理 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基于金融资产分类视角
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分层计量能识别盈余管理吗?——基于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管理者意图、盈余管理与金融资产初始分类——基于会计准则变迁的视角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防范
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和盈余管理——基于光大证券的案例研究
亏损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金融资产配置与实体企业盈余持续性
加强金融资产质量管理 支持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建立金融资产风险防范机制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