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
2023(789)
2022(737)
2021(711)
2020(668)
2019(1163)
2018(1168)
2017(1665)
2016(1191)
2015(1327)
2014(1287)
2013(1358)
2012(1349)
2011(1227)
2010(1281)
2009(1256)
2008(1270)
2007(1139)
2006(990)
2005(970)
作者
(6910)
(5937)
(5883)
(5383)
(3700)
(2969)
(2554)
(2417)
(2205)
(2191)
(2145)
(2076)
(1998)
(1916)
(1895)
(1882)
(1762)
(1717)
(1695)
(1680)
(1673)
(1622)
(1517)
(1470)
(1420)
(1417)
(1373)
(1360)
(1351)
(1346)
学科
(2611)
(2414)
(2339)
(2143)
虫害(2114)
病虫(1965)
病虫害(1965)
(1858)
防治(1681)
(1671)
小麦(1615)
管理(1547)
及其(1528)
生物(1487)
(1384)
(1168)
经济(1165)
(1021)
(1018)
病害(1012)
微生(1002)
微生物(1002)
(966)
银行(959)
(951)
企业(951)
生物学(916)
(893)
(811)
各种(798)
机构
学院(19537)
大学(19129)
(13991)
农业(11481)
研究(10693)
科学(10405)
业大(8491)
(7807)
研究所(7327)
农业大学(7288)
中国(6768)
(6733)
(6542)
(6242)
实验(6018)
实验室(5845)
重点(5446)
科学院(4977)
(4714)
中心(4470)
技术(4342)
生物(4131)
(3636)
(3616)
(3531)
科技(3352)
农业科学(3250)
(3208)
工程(3152)
(3113)
基金
项目(15474)
(11445)
国家(11371)
基金(10032)
科学(9901)
科学基金(7784)
(7534)
自然(7188)
自然科(6996)
自然科学(6979)
自然科学基金(6849)
科技(6478)
(6461)
计划(5895)
研究(5638)
基金项目(5137)
(5132)
专项(4459)
资助(4344)
(4284)
重点(4164)
农业(4103)
技术(3506)
(3481)
科研(3437)
(3197)
创新(3121)
(2403)
教育(2336)
大学(2204)
期刊
(13756)
学报(12917)
农业(9153)
大学(7933)
学学(7899)
科学(7792)
中国(5943)
(5004)
业大(4882)
农业大学(4446)
(3700)
经济(3700)
中国农业(3235)
(2980)
研究(2745)
自然(2666)
自然科(2570)
自然科学(2570)
农学(2245)
华北(2245)
林业(2153)
农业科学(2115)
农林(2077)
(2077)
科技(1908)
(1785)
金融(1785)
西南(1779)
科技大(1748)
科技大学(1748)
共检索到29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李红霞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咪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戊唑醇水乳剂及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麦苗上纹枯病菌的毒力高于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5%井冈霉素可溶粉、40%达科宁悬浮剂、25%敌力脱乳油、40%氟硅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甲基立枯磷乳剂、40%卫福悬浮种衣剂和50%福美双可湿粉;福美双与己唑醇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增效,1∶10为最佳配比,依此配成44%己唑醇.福美双可湿粉600~1 2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毓妹  王志  毕铭照  张汀  杨文香  刘大群  
为获得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轮换使用药剂,给田间用药提供依据,在室内对6种报道的悬浮种衣剂利用双层滤纸发芽床试验、生长速率抑制法、Horsfall法进行筛选与复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药剂对小麦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只有噻呋酰胺对出苗有显著影响。对纹枯病防效最好的药剂是25 g/l适乐时和27%酷拉斯,其次是1%申嗪霉素。将适乐时和酷拉斯分别与生物制剂申嗪霉素进行二元复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和适乐时、申嗪霉素和酷拉斯配比防治小麦纹枯病菌时,均具有一定相加作用,其中,申嗪霉素和适乐时配比为9∶1,5∶5时,相加作用大于该两药剂的其他配比;申嗪霉素和酷拉斯配比4∶6,3∶7时,相加作用大于该两药剂的其他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国荣  韩青梅  康振生  
通过室内苗期和成株期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的Folicur和Caramba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苗期1.15mL/L的Folicur,3.75mL/L的Caramba对小麦叶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已发病的小麦叶片能够抑制叶片内病菌的生长。成株期发病前施药,Folicur和Caramba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57%和82.09%,均高于常规用量粉锈宁的防治效果(68.16%);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可达68%以上,仍高于常规用量粉锈宁的防治效果(65.74%)。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兴波  尚佑芬  赵玖华  李长松  杨崇良  王升吉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冬小麦产区大面积发生,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防治纹枯病的措施过去主要有选用抗、耐病品种和苗后化学药剂防治两种,近年来随着种衣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种子处理防治作物苗期病害已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作者选择了6种拌种剂或包衣药剂进行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药效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供试小麦品种为植选1号(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选育),供试药剂有立克秀 O60Fs(德国拜尔公司)、立克秀 T515Fs(德国拜尔公司)、15%呋福多种衣剂(安徽天恒农化公司)、50%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傅强  徐彦花  张巨明  刘天增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大斑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草坪病害,在兰引Ⅲ号结缕草上危害严重。为了探究杀菌剂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用‘扮绿’(156 g·L-1丙环唑)、‘绘绿’(50%嘧菌酯)、‘赛达’(0.31%嘧菌酯+0.75%丙环唑)、‘卉乐’(12%咯菌腈) 4种杀菌剂,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R. solani ZS-1和R. solani ZW54菌落生长的抑制能力。测试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杀菌剂‘绘绿’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值小于1 mg·L-1。在结缕草上喷施杀菌剂‘绘绿’和‘扮绿’,然后接种立枯丝核菌R. solani ZS-1和R. solani ZW54,观察大斑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植株的生理影响。与喷施无菌水的对照相比,喷施杀菌剂后结缕草的大斑病发病率显著降低(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春明  韩青梅  黄丽丽  康振生  
采用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直径比较了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主要致病菌小麦根腐离蠕孢(B ip olaris sorok injana)和链格孢霉(A lternaria a lterna ta)的毒力作用,并在温室盆载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了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同种杀菌剂不同浓度之间存在明显毒力差异。从分生孢子萌发率看,敌力脱浓度为0.250μL/mL时对小麦黑胚病2种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99%以上,代森锰锌浓度为350μg/mL时的抑制率达94.5%以上,而多菌灵浓度为500μg/mL时的抑制率不到40%,远远低于以上两种药剂。从菌落直径看,敌力脱的致死中浓度(EC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露  董伊丹  吕茹婧  刘敏  黄俊斌  
在PSA平板上测定9种杀菌剂对大蒜白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0%福星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中浓度(EC50)为0.39μg/mL;30%爱苗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世高水分散粒剂和20.67%万兴乳油抑菌效果次之,EC50分别为1.02、1.38、1.95、2.74μg/mL;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5%阿米西达乳油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较差,EC50分别为83.05、273.63、411.49、646.91μg/mL。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前第1天喷药,10%世高水分散粒剂、40%福星乳油和20.67%万兴乳油的防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海潮  李秀环  王晓坤  白海秀  慕卫  刘峰  
目的】评价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等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采用灌根处理法,于施药后7、15 d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增加量,评价杀菌剂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安全性;在室内,利用盆栽番茄,采用先接菌后施药的方法,测定施药后7、15和30 d药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在田间,同样采用灌根处理,分别于施药后60、90和150 d调查番茄颈腐根腐病发病情况及最终番茄产量,评价不同杀菌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吡唑醚菌酯对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均表现出较高的毒力,EC_(50)分别为0.055、0.012、0.010μg·m L~(-1),其次为丙环唑,EC_(50)分别为0.058、0.060、0.011μg·m L~(-1)。戊唑醇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强,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较低,EC_(50)分别为0.075、0.255、0.455μg·m L~(-1);氟硅唑抑制分生孢子芽管伸长的毒力高,而抑制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毒力相对较低,EC_(50)分别为0.013、0.078、0.457μg·mL~(-1)。戊唑醇25、50 mg a.i./株、丙环唑5、10 mg a.i./株、氟硅唑5、10 mg a.i./株均显著抑制番茄幼苗株高,增加茎粗,吡唑醚菌酯30、60 mg a.i./株处理则均无影响。温室盆栽接种试验中,药后3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87.12%,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防治效果为82.17%,戊唑醇50 mg a.i./株与氟硅唑1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0%与71.67%。田间施药后9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90.36%,戊唑醇50 mg a.i./株与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分别为84.20%与82.55%,氟硅唑5 mg a.i./株防治效果最低,为65.06%。而至施药后150 d,各处理防治效果均显著降低,戊唑醇50 mg a.i./株最高,为40.40%。最终产量统计,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处理增产率最高,为50.63%,丙环唑5 mg a.i./株最低,为-2.61%。【结论】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相近,吡唑醚菌酯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高于3种三唑类药剂。吡唑醚菌酯、丙环唑及戊唑醇均可用于设施内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最高,对植株安全且增产显著,而丙环唑与戊唑醇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晓凤  刘苗  周倩  杨华  
2021年春季,从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正清制药青风藤基地和湖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分别采集青风藤叶枯病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并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借助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系统学分析,明确青风藤叶枯病病原为交链隔孢(Alternaria alternata)。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5种药剂(95%苯醚甲环唑、98%咪鲜胺、96%己唑醇、96.5%丙硫菌唑、98%嘧菌酯)进行筛选,结果显示95%苯醚甲环唑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0.043 6 mg/L;98%嘧菌酯抑菌效果最差,EC_(50)值为8.447 3 mg/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晓凤  刘苗  周倩  杨华  
2021年春季,从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正清制药青风藤基地和湖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分别采集青风藤叶枯病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并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借助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系统学分析,明确青风藤叶枯病病原为交链隔孢(Alternaria alternata)。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5种药剂(95%苯醚甲环唑、98%咪鲜胺、96%己唑醇、96.5%丙硫菌唑、98%嘧菌酯)进行筛选,结果显示95%苯醚甲环唑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0.043 6 mg/L;98%嘧菌酯抑菌效果最差,EC_(50)值为8.447 3 mg/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勇  郝永娟  刘春艳  王万立  
针对当前研制的不同类型药剂,通过室内抑菌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25%菌思奇EC等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5%菌思奇EC、施佳乐40%SC、20%乙霉威WP、速克灵50%WP、50%多菌灵WP和50%福美双WP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27,3.21,0.99,4.14,169.49和12.59μg/mL,田间试验防效依次为85.32%,83.65%,79.95%,82.29%,75.32%和70.4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大旗  刘灼均  胡义文  李华荣  肖建国  陈宇  吴帮承  颜思齐  
以平板测定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5 个芽孢杆菌菌株 ( W122, W141, C B1, W445, T0), 分别按液培和土培麦苗的方式测定其对麦苗的促生性。以对小麦有明显促生效应的菌株 W26 作标准对照, 以清水 ( C K) 作空白对照。结果表明, 小麦液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122> C B1> W141 > W26 > W445> T0> C K; 小麦土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26> W122> W445> W141> C K> T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文芳  魏松红  王海宁  李思博  李帅  张优  
从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多个地区采集水稻田土样。采用3点平板对峙培养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抑制法,综合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有生防作用的生防菌。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211株生防菌中筛选出抑菌活性较高的1株真菌JLF6-2和3株细菌JLN3-2、SYN6-3及JLN3-8。4株生防菌株抑菌圈分别为38.30mm、18.30mm、33.30mm和22.50mm;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7.30%、63.29%、80.35%和100%;菌核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67%、83.33%、80.00%和6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继红  甘良  蓝星杰  张秋丽  王阳  宗兆锋  
【目的】探索杀菌剂和化肥对生防菌防病、促生作用的影响,为综合利用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促进植物生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生防菌Sc11、153和Fo47对尖镰孢萎蔫专化型的皿内拮抗作用及其发酵液的抑菌作用,通过盆栽试验测定生防菌与杀菌剂、化肥结合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棉株的促生作用。【结果】放线菌Sc11和153的发酵液对尖镰孢萎蔫专化型皿内抑制作用显著,抑制率分别为67.5%和55.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与杀菌剂、化肥结合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效高于单因素处理,菌株Sc11和菌株Fo47分别与多菌灵溶液结合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抑制率为64.99%和57.1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