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6)
2023(10827)
2022(9112)
2021(8863)
2020(7401)
2019(16769)
2018(16643)
2017(32166)
2016(17391)
2015(19383)
2014(19685)
2013(19124)
2012(17460)
2011(15720)
2010(16346)
2009(15539)
2008(15643)
2007(14194)
2006(12660)
2005(12054)
作者
(50302)
(41977)
(41777)
(40238)
(26817)
(20184)
(18835)
(15939)
(15831)
(15355)
(14321)
(14120)
(13592)
(13409)
(13304)
(12913)
(12358)
(12170)
(12049)
(11941)
(10621)
(10317)
(10259)
(9621)
(9574)
(9368)
(9273)
(9255)
(8539)
(8144)
学科
(69369)
经济(69250)
管理(56280)
(54053)
(44840)
企业(44840)
方法(31612)
数学(26890)
数学方法(26244)
(22490)
(21436)
(20105)
中国(18811)
业经(16651)
(15105)
农业(14462)
理论(14388)
(14087)
银行(14074)
(13692)
财务(13633)
财务管理(13595)
(13369)
(13310)
企业财务(12909)
(12785)
金融(12783)
(11817)
贸易(11808)
(11503)
机构
大学(253311)
学院(252753)
(102458)
经济(100100)
管理(95953)
研究(83226)
理学(81816)
理学院(80941)
管理学(79203)
管理学院(78735)
中国(65861)
(53911)
(53211)
科学(49491)
(42231)
财经(41250)
(39369)
(39261)
中心(38461)
研究所(37515)
(37252)
业大(34756)
北京(33832)
(32310)
经济学(32026)
师范(32013)
(31721)
财经大学(30635)
农业(30074)
(29921)
基金
项目(161515)
科学(127925)
研究(118952)
基金(118033)
(102383)
国家(101544)
科学基金(87595)
社会(76345)
社会科(72319)
社会科学(72302)
(63046)
基金项目(60576)
教育(56254)
自然(55890)
自然科(54617)
自然科学(54600)
自然科学基金(53624)
(52646)
资助(49432)
编号(48117)
成果(41056)
重点(36830)
(36173)
(34548)
课题(34163)
(33741)
(33191)
(32335)
国家社会(31798)
教育部(31518)
期刊
(118494)
经济(118494)
研究(77825)
中国(53491)
(44508)
学报(38370)
管理(38122)
(37554)
科学(35685)
教育(30516)
大学(30192)
学学(28477)
(27493)
金融(27493)
农业(24501)
技术(22768)
财经(21615)
业经(18831)
(18599)
经济研究(18407)
问题(15414)
统计(13067)
(12668)
技术经济(12099)
理论(12066)
(11964)
(11908)
(11757)
财会(11319)
科技(11006)
共检索到388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晋   刘嘉琪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和底线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基于理论剖析与实践归纳,本文试图构建防止规模性返贫理论框架,以增进中国后脱贫时代防返贫自主知识体系。首先,在明确防止规模性返贫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本文剖析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内在理论逻辑,提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性在于提升个体可行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本质要求。其次,本文从内部传导、环境冲击以及代际传递等层面探究规模性返贫的发生机理,基于内在机理的探究,提出防止规模性返贫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实现机制,即监测评价、风险预警与帮扶路径。防止规模性返贫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止规模性返贫帮扶体制、建立“整体—局部—个体”多层次系统性的帮扶机制、构建“稳定衔接—精准施策—动态调整”目标导向为核心的帮扶政策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兴国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和层次。借鉴发达国家反贫困经验,结合国情和域情,实施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健全帮扶政策体系、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等切实可行的措施,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真正摆脱贫困,从而避免规模性返贫风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茜  汪三贵  
脱贫攻坚完成后,我国的减贫战略由扶贫转向防返贫。从减贫防贫战略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出发,对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规模性返贫是自然资源环境、结构性因素和市场机制因素等风险因子叠加共振导致脱贫人群损失超载的结果,其评判标准可基于时间、空间、损失三维进行判断。将风险预防原则运用到防止规模性返贫领域,对环境层面、市场层面、主体层面的规模性返贫的潜在风险预防进行了分析。应聚焦于“帮扶机制、瞄准机制、增收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建立及时有效、动态清零、稳定可持续的规模性返贫防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茜  汪三贵  
脱贫攻坚完成后,我国的减贫战略由扶贫转向防返贫。从减贫防贫战略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出发,对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规模性返贫是自然资源环境、结构性因素和市场机制因素等风险因子叠加共振导致脱贫人群损失超载的结果,其评判标准可基于时间、空间、损失三维进行判断。将风险预防原则运用到防止规模性返贫领域,对环境层面、市场层面、主体层面的规模性返贫的潜在风险预防进行了分析。应聚焦于“帮扶机制、瞄准机制、增收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建立及时有效、动态清零、稳定可持续的规模性返贫防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茜  汪三贵  
脱贫攻坚完成后,我国的减贫战略由扶贫转向防返贫。从减贫防贫战略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出发,对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规模性返贫是自然资源环境、结构性因素和市场机制因素等风险因子叠加共振导致脱贫人群损失超载的结果,其评判标准可基于时间、空间、损失三维进行判断。将风险预防原则运用到防止规模性返贫领域,对环境层面、市场层面、主体层面的规模性返贫的潜在风险预防进行了分析。应聚焦于“帮扶机制、瞄准机制、增收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建立及时有效、动态清零、稳定可持续的规模性返贫防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茜  汪三贵  
脱贫攻坚完成后,我国的减贫战略由扶贫转向防返贫。从减贫防贫战略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出发,对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规模性返贫是自然资源环境、结构性因素和市场机制因素等风险因子叠加共振导致脱贫人群损失超载的结果,其评判标准可基于时间、空间、损失三维进行判断。将风险预防原则运用到防止规模性返贫领域,对环境层面、市场层面、主体层面的规模性返贫的潜在风险预防进行了分析。应聚焦于“帮扶机制、瞄准机制、增收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建立及时有效、动态清零、稳定可持续的规模性返贫防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鲍震宇   王智广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和2018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研究了“倾斜性”三重医保政策对低收入人口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战略阶段实施的“倾斜性”三重医保统一政策的保障效果。研究发现,第一,倾斜政策可使低收入人口住院率显著提高8.9%,住院支出显著提高60.3%,住院自付医疗费用降低34.3%,但未对门诊需求产生激励效应;第二,倾斜政策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率和医疗支出的提高;第三,接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统一保障水平的政策机制下,起付线和目录外费用等无补偿医疗对正规保障征收了较高的隐性税,需防范保障不足引起的医疗支出型贫困。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持续优化“倾斜性”三重医保政策机制,但需注意化解隐性税带来的规模性因病返贫风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宝华   俄狄依撒   何鑫   
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任务。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的重心已转向多维相对贫困,治理视角更加强调农户脱贫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也突出了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的紧迫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娟  童胡艺  徐久香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取得了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贫困县全部“摘帽”的伟大成就,但扶贫工作没有因此终结。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需要构建“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充分保障脱贫成效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防止返贫”的长效性。政府试图通过政策推动政企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如何激发企业的内驱力和保持其扶贫行为的可持续性?较少有文献关注。文章通过构建政策导向影响路径和企业内驱力路径,基于稳定的政策和持续的企业帮扶行为,实现“防止返贫”的长效性。研究发现,企业积极响应政府政策,有利于取得扶贫成效,并显著提升企业价值,激发企业实施下一步的扶贫行为,从而形成长效机制。此外,在产业、就业、教育、生态及医疗帮扶方式中,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的效果更好。文章的结论说明国家政策具有引导作用,体现了扶贫表彰活动的积极影响以及对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作用。文章的结论也为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林木西  白晰  
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但因灾返贫问题仍值得充分重视。由于贫困具有自我强化机制,仅依靠自身较易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而政府干预不仅有利于快速恢复因灾返贫群体的生产能力和生活秩序,帮助其实现跨区域合理流动,而且会强化因灾返贫群体的心理激励,重构因灾返贫群体社会网络。因灾返贫的政府干预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已成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精准扶贫战略的成功实施使脱贫人口的人力资本和劳动效率得到普遍提升,为因灾返贫政府干预迅速取得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因灾返贫不仅在短期内需要政府干预,从长期来看还需要构建治理型政策和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代志新  魏天骐  马睿文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点在“富裕”与“共同”两方面。一方面“富裕”要求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可持续地增长,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共同”要求我国不断完善发展收入分配,减少收入分配不公,这又界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性质。要在认识和把握好生产力、收入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共同富裕。具体来说,要在经济结构变迁中发挥我国基本制度优势,在财力可持续的前提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平衡协调发展中提升社会生产力质量,在收入差距缩小中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迪  王明哲  
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防止脱贫又返贫现象的发生,巩固已有脱贫成果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为此,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脆弱性脱贫理论,以期能解释出现返贫现象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论证了如何降低和防止脱贫又返贫。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4年三轮微观调查数据,文章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了家庭资产禀赋能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随后构建"条件Markov模型"探究一般情景和风险冲击情景下,不同资产禀赋水平对"脱贫—返贫"状态转移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脱贫未返贫路径机制。研究发现:资产禀赋能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具体地,生产资产禀赋最明显;资产禀赋防止家庭从轻度脱贫返回为浅度贫困的作用最明显;当存在风险冲击时,资产禀赋的作用将增强;而当地区存在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或高福利水平以及个体存在借款行为时,资产禀赋的作用将减弱。因此,文章认为将资产指标纳入贫困动态调整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福利体系,从根本上鼓励贫困家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施教育技能培训,将有助于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贺立龙  张衔  
作为疫情等风险因素诱发的脆弱群体密集返贫现象,规模性返贫在国内缺乏前瞻性研究。审视世纪疫情冲击下的全球规模性返贫态势及国际应对,既是预防风险“溢入”的需要,也有助于我们汲取国外教训、强化制度优势,做好规模性因疫返贫预警、阻断和长效治理。相比欧美国家“消极抗疫”产生的巨大生命健康损失及不平等后果,以及一些亚洲国家“防疫摇摆”导致失业返贫潮及人力资本长久损害,中国实施统筹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的人民至上“动态清零”策略,短期付出一定经济代价,但避免了疫情失控对生命健康与脱贫成果的系统损害与持久影响。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应持续优化预防为重的动态清零策略,完善规模性因疫返贫预警、阻断与治理体系,拓展中国规模性返贫研究范式,为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冲击及返贫挑战,提供防疫减贫中国智慧及国际公共产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房亮  孙翠香  李海斌  
助力返贫防治是农村职业教育本质使然,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返贫防治对接,可有效化解贫困代际传递与贫困反弹常态化顽疾。从内在逻辑层面解读,农村职业教育助力返贫防治以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为逻辑起点,以服务三农、推进乡村产业进程为逻辑内核,以提升“人”的核心发展能力为逻辑归宿,总体呈现双边适配、互通共融的逻辑形态。从现实问题层面分析,产教脱节、办学滞后、治理分化、资源短缺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助力返贫防治的突出梗阻。由此,提出以制度赋能焕发职教返贫防治活力、以产教协同发挥“1+1>2”联动效应、以多元共进形成职教返贫防治“共同体”、以资源共享搭建远程职业教育“桥梁”四条实践路径,助力农村职业教育提升返贫防治效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鹏龙   钟建乐   胡羽珊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前提。本文将2019年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21~2022年我国中部地区X地级市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的全样本面板追踪数据,通过模糊断点回归方法考察了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劳动收入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防止返贫帮扶政策显著提高了易返贫群体的劳动收入,这一增长效应主要源于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工资率的提升及劳动时间的延长。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的就业帮扶政策中,设立公益岗位、推动以工代赈、鼓励创业带动和加速劳务输出4项政策能够直接带来显著的收入效应,而发放外出务工补贴和进行技能培训两项政策无显著的收入效应。同时,非就业帮扶中的健康帮扶和基础设施建设帮扶也间接提高了易返贫群体的劳动收入。第三,防止返贫帮扶政策队伍养护压力或家庭成员健康的农村易返贫户作用更显著。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不足之处是,尚未显著提高易返贫群体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的农业生产活动。本文提出的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内生发展动力效应,对进一步完善农村易返贫群体的帮扶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