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7)
- 2023(10514)
- 2022(8880)
- 2021(8156)
- 2020(6686)
- 2019(14906)
- 2018(14619)
- 2017(27150)
- 2016(14951)
- 2015(16792)
- 2014(16743)
- 2013(16516)
- 2012(16150)
- 2011(15065)
- 2010(15468)
- 2009(14485)
- 2008(14429)
- 2007(13405)
- 2006(12332)
- 2005(11575)
- 学科
- 济(64718)
- 经济(64649)
- 管理(46023)
- 业(36497)
- 企(28128)
- 企业(28128)
- 中国(21898)
- 地方(21564)
- 方法(19157)
- 农(19151)
- 环境(18794)
- 学(17391)
- 数学(15393)
- 业经(15364)
- 数学方法(15124)
- 财(15113)
- 农业(13190)
- 发(12947)
- 制(12513)
- 和(11967)
- 地方经济(11854)
- 融(11764)
- 金融(11764)
- 银(11679)
- 银行(11638)
- 划(11487)
- 资源(11478)
- 行(11347)
- 贸(10629)
- 贸易(10615)
- 机构
- 学院(221020)
- 大学(219855)
- 研究(87433)
- 济(85392)
- 经济(83273)
- 管理(76862)
- 中国(66981)
- 理学(63778)
- 理学院(62904)
- 管理学(61614)
- 管理学院(61226)
- 科学(57752)
- 京(50728)
- 所(47688)
- 农(45061)
- 研究所(43042)
- 财(41145)
- 中心(39203)
- 江(37118)
- 农业(35258)
- 业大(34961)
- 北京(33204)
- 范(32047)
- 院(32026)
- 师范(31615)
- 财经(30598)
- 省(30550)
- 州(30039)
- 经(27553)
- 科学院(27353)
- 基金
- 项目(142439)
- 科学(109655)
- 研究(101293)
- 基金(99741)
- 家(89955)
- 国家(89189)
- 科学基金(73468)
- 社会(62408)
- 社会科(58943)
- 社会科学(58922)
- 省(57303)
- 基金项目(51825)
- 划(48572)
- 自然(47718)
- 自然科(46315)
- 自然科学(46297)
- 自然科学基金(45422)
- 教育(44316)
- 资助(41412)
- 编号(40369)
- 发(37277)
- 成果(33961)
- 重点(33467)
- 课题(29998)
- 部(29818)
- 发展(28999)
- 创(28790)
- 展(28486)
- 计划(27470)
- 创新(27059)
- 期刊
- 济(110199)
- 经济(110199)
- 研究(68243)
- 中国(56368)
- 农(42353)
- 学报(42305)
- 科学(37235)
- 财(31364)
- 管理(30798)
- 大学(30519)
- 农业(29206)
- 学学(28547)
- 教育(27368)
- 融(22690)
- 金融(22690)
- 业经(18395)
- 技术(18391)
- 经济研究(16582)
- 业(15902)
- 财经(15257)
- 资源(14136)
- 图书(13902)
- 问题(13770)
- 经(13253)
- 版(11747)
- 科技(11443)
- 业大(10884)
- 贸(10564)
- 世界(10416)
- 技术经济(10187)
共检索到364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昭昭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我国十分重要。矿产和水电资源大开发给西部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要防止西部矿产和水电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关键在于政府能切实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职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茂林
西部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水土流失严重,人口超载,耕地承载能力脆弱;土地沙漠化严重;干旱少雨,水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普遍,治理难度较大。造成这些生态问题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失衡、层次低并存以及西部经济正的外部性的存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西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与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福霞 杨早宁 董战峰
以兼具粮食主产区与自然资源开发密集区双重特征的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将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约6 500家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数据匹配到县域层面,定量评估2003—2013年该流域矿产资源密集开发对当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ATFP)的影响,并从生态环境破坏视角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基础设施条件、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劳动力转移量等因素后,样本期内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密集开发使得当地ATFP平均损失约为10.06%,该效应在流域的不同地段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中下游的损失更为严重,损失度达13.31%。从作用机制来看,上述损失中近1/4源自当地矿产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重视工业污染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乃至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福霞 杨早宁 董战峰
以兼具粮食主产区与自然资源开发密集区双重特征的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将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约6 500家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数据匹配到县域层面,定量评估2003—2013年该流域矿产资源密集开发对当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ATFP)的影响,并从生态环境破坏视角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基础设施条件、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劳动力转移量等因素后,样本期内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密集开发使得当地ATFP平均损失约为10.06%,该效应在流域的不同地段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中下游的损失更为严重,损失度达13.31%。从作用机制来看,上述损失中近1/4源自当地矿产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重视工业污染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乃至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雪梅 张港
为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为迎接 2 1世纪的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重大决策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如何搞好西部大开发将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未来和中国现代化的问题。目前 ,全国上下对西部大开发重要性已认识得相当充分 ,对于如何搞好西部大开发各抒己见。而本文则是对如何搞好西部大开发 ,防止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可能步入的误区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误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梁云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在西部大开发中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前不久,西部有一个地区到东部招商引资,一个星期引进了43个项目,其中竟有39个为小造纸厂、小化肥厂等易污染环境的项目。早在1996年国家就下令关闭年产5000吨以下的小造纸厂、小化肥厂、小电镀厂等,这些污染企业在东部办不下去,借参与西部大开发、支援西部建设之名,堂而皇之地迁往西部。而两部也来者不拒,积极招商引资,不经项目评估,地方政府各部门就积极为其办理各种证照,还谓之为“投资环境好”。西部贫困地区,急于借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蒲志仲
资源经济时代,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带来了生态环境危机,其负外部性已超过外部经济。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补偿相应的负外部性成本,即将消耗的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价值纳入矿产资源价值。相比较而言,征收庇古税是一种较好的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法。因此,建议小范围的短期负外部性由直接谈判进入生产者成本,具体通过地方政府征收相应的环保和生态保护基金或税进入生产者成本,或普遍对全部碳排放行为征收碳税,或者在消费环节征税。最普通的、也许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消费环节或矿产品制成品的销售环节,以矿产品消费税形式征收与矿产资源消费相关的负外部性成本或所消耗的生态环境资源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文 王永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继华,马海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江 王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争 杨俊
华东地区是我国钨、铜、铁、铀等矿业基地,但矿产资源的开发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巨大挑战。本文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扩张的生态环境响应指数、评价体系以及响应度模型,以江西省为例分析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扩张的生态环境响应演化态势,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2003~2013年矿产资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矿产资源开发扩张指数总体也呈上升趋势,对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生态环境响应指数首先具有"负响应",2009年后转为"正响应",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扩张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也从威胁到促进的转变态势。说明近年来该区域矿产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虽然日益增大,但短期内生态环境水平指数会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下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关键词:
矿产开发 生态影响 演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复明
矿产开发的负效应是指采矿活动造成的资源生态环境损失,主要表现为资源耗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区域发展能力下降等。本文基于矿产开发的负效应,初步构建了矿产开发的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应采取资源补偿、生态环境补偿与矿区/区域补偿,实行防范性补偿、即时性补偿与修复性补偿,实施实体性补偿、功能性补偿与价值性补偿。不同的补偿类型,其补偿主体、客体、原则、标准、方式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遵循立法约束、政策引导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补偿运行模式。建议开展矿产开发的资源环境补偿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形成部门间协调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矿产开发生态环境补偿的监督和评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景普秋 杜彦其 赵玉娟
矿产开发中伴随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对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发展进行补偿。但补偿依据、原则、主体等如何确定?经济学理论为其提供了阐释。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强调: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强化了其相对稀缺性,通过资源合理定价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的目的;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理论认为:资源、生态环境是稀缺的、有价值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为之付费;外部性理论解释了资源开发区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与全国范围内的外部经济现象,指出生态环境补偿、区域补偿的责任主体;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要求企业规范开采
关键词:
矿产开发 资源补偿 生态补偿 环境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