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1)
- 2023(4723)
- 2022(3826)
- 2021(3254)
- 2020(2682)
- 2019(5644)
- 2018(5556)
- 2017(10495)
- 2016(5301)
- 2015(5984)
- 2014(6037)
- 2013(6202)
- 2012(6085)
- 2011(5696)
- 2010(5919)
- 2009(5688)
- 2008(5206)
- 2007(4768)
- 2006(4617)
- 2005(4382)
- 学科
- 济(51484)
- 经济(51456)
- 管理(14702)
- 地方(14433)
- 方法(13794)
- 数学(12627)
- 数学方法(12587)
- 地方经济(11523)
- 业(10069)
- 中国(9672)
- 企(7808)
- 企业(7808)
- 业经(7589)
- 学(7561)
- 农(6367)
- 经济学(6295)
- 环境(5808)
- 融(5807)
- 金融(5807)
- 制(5577)
- 银(5061)
- 银行(5056)
- 财(5037)
- 产业(5023)
- 行(4926)
- 发(4819)
- 体(4742)
- 贸(4683)
- 贸易(4676)
- 和(4539)
- 机构
- 学院(87733)
- 大学(87336)
- 济(51549)
- 经济(50777)
- 研究(34445)
- 管理(30491)
- 中国(26726)
- 理学(25600)
- 理学院(25314)
- 管理学(24927)
- 管理学院(24766)
- 财(20907)
- 经济学(18138)
- 科学(17733)
- 京(17578)
- 所(17344)
- 财经(16541)
- 经济学院(15980)
- 研究所(15403)
- 经(14960)
- 中心(14754)
- 江(13557)
- 财经大学(12156)
- 院(11947)
- 北京(11435)
- 农(10914)
- 科学院(10754)
- 社会(10625)
- 范(10258)
- 州(10201)
- 基金
- 项目(51555)
- 科学(40960)
- 基金(38361)
- 研究(38099)
- 家(32594)
- 国家(32366)
- 科学基金(27811)
- 社会(27481)
- 社会科(26224)
- 社会科学(26218)
- 省(19380)
- 基金项目(19317)
- 教育(16690)
- 资助(16428)
- 自然(15597)
- 划(15492)
- 自然科(15239)
- 自然科学(15233)
- 自然科学基金(14950)
- 编号(13897)
- 济(12750)
- 经济(12643)
- 发(12510)
- 国家社会(12230)
- 部(11618)
- 重点(11609)
- 成果(11315)
- 发展(10839)
- 展(10693)
- 教育部(10424)
共检索到147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耒光贤 徐宏源
一、投资增长超过30%,将导致经济过热成为现实根据一季度国民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若不采取措施,预测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很可能近30%,达到9800亿元或接近万亿元。按此方案对国民经济的走势预测结果为:GNP增长可达12.2%,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达10.1%,现金发行量增长34%。该方案下,能源供给从生产能力方面来看,发电量可增长9.5%左右,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79,与上年大体持平;原煤目前库存仍然较多,主要是安排好今年新增3000万吨左右煤炭的运输问题;原油方面供求矛盾相对突出,应利用当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基本稳定在20美元/桶的有利时机。适当增加进口。原材料供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德珠
我国地方政府由于任期制等原因而形成"短视"认知偏差,过分注重项目的短期收益状况,从而会表现出对能带来大量即期收益的"政绩工程"类项目的投资冲动和对需要大量即期成本支付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拖延。以此可以部分地解析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在我国历次经济过热中的作用机制。绿色GDP的提倡和一票否决制度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反偏差干预手段,也可在此框架内得到统一的逻辑解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定坤 杨英云
“菱形经济”,即两端小而中间大的经济框架,本文系指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三产业,主要是基础产业相对萎缩,中间第二产业相对膨胀,头重脚轻,结构失衡的经济模式.总的看来,1992年度我国国民经济有明显的超常规发展迹象,但笔者也不敢苟同国民经济发展“过热”的观点,而认为国民经济的强劲发展是在“菱形经济”格局下结构性推动所引发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行业冷热不均的“结构性过热”. 一、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1、判断国民经济过热的客观依据是什么.1992年度我国国民经济以12.8%的高速度发展,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晨曦
中国经济的强劲态势再一次令全球感到惊叹。早在今年1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达到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全社会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樊彩跃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再次呈现增长"偏快"的趋势,宏观经济运行再次面临由"偏快"向"全面过热"转化的风险。在一些旧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经济运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是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2012年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由此释出:防止经济下行的姿态进一步明确,重申经济增长是重中之重。尽管坚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根钱
经济过热是我国经济中重复出现过的现象,即使在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这种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1978年至今就已发生了四次。而且其发生机理和发生过程也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 一、经济过热类型的划分 经济过热通常是指经济运行中同时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总需求过度膨胀、结构性矛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许桂娟 王强
浅析我国的经济过热许桂娟,王强—、经济过热的表现及特点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治理取得了恢复性的增长,随之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乃至于进入了新的一轮经济过热。对于经济过热,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经济条件下,表现形式及特点是不同的。但就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围城
1992年,以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胜利召开为标志,中国趋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已越过临界点,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但自去年底、今年初以来,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引起了经济界、理论界和新闻界人士的关注与议论。人们在思考:如何评判我国目前的经济与改革形势?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目前的严峻形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钟基 邱晓华
今年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建设、流通各个领域,都处于“升温”阶段。当前经济发展会不会重复1988年的经济过热,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对此,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当前经济发展与1988年有本质的不同1.从总供求关系看,1988年经济是在前几年总需求连年超过总供给的基础上发展。1984—1988年,按现价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4%,而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鹏
经济转型时期,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自然不能象过去那样靠大量增发票子,放松银根来解决。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阐述,指出新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新一轮通货膨胀:一、对我国经济“软着陆”后为促进经济增长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判断;二、“软着陆”后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辨析;三、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可能引发或加速通货膨胀的诸多隐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反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软着陆”,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反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东琪
我国经济增长在2001年的拐点(7.5%)之后,经历了3年上升期,现正处于一个温和调整阶段(大约在7%-9.5%区间内)。在经济温和调整阶段要使经济增长的下降是“软着陆”而不是“硬着陆”, 就必须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而不能任由市场调节自由滑落。为此,政府宏观调控应找好“着力点”。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温和调整 着力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章梦生
(一)“过热”与“过冷”是相对地比较而言的。从经济增长率来说,前三年(1988—1990年)由于治理整顿的关系,经济增长率只有5.4%,后三年(1990—1992年)的高速增长达到10—12%,这乃是对前三年低速增长率的纠偏,重新恢复1984——1988年的平均年增长率11.5%的水平,这不能说是“过热”。由此可见经济增长率是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验证明,之所以社会主义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