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4)
2023(15234)
2022(12659)
2021(11726)
2020(9831)
2019(21672)
2018(21083)
2017(40531)
2016(21935)
2015(24271)
2014(23846)
2013(23158)
2012(21486)
2011(19360)
2010(19992)
2009(19308)
2008(18642)
2007(17178)
2006(15322)
2005(14302)
作者
(63487)
(52870)
(52426)
(50090)
(33781)
(25410)
(23962)
(20250)
(20228)
(19225)
(18131)
(17862)
(17301)
(17031)
(16967)
(16509)
(15799)
(15576)
(15368)
(15243)
(13120)
(13042)
(12943)
(12166)
(12043)
(11997)
(11895)
(11761)
(10831)
(10456)
学科
(78563)
经济(78442)
管理(72558)
(70693)
(59718)
企业(59718)
方法(31169)
中国(30132)
(29730)
金融(29728)
(29423)
(29414)
银行(29378)
(28284)
数学(26564)
(26555)
数学方法(26177)
(22250)
业经(20104)
(18835)
财务(18785)
财务管理(18738)
企业财务(17944)
技术(17715)
(17211)
(16185)
地方(16029)
(15361)
贸易(15346)
(15025)
机构
学院(305180)
大学(305008)
(126429)
经济(123530)
管理(113916)
研究(107022)
理学(95755)
理学院(94715)
管理学(93071)
管理学院(92493)
中国(91425)
(67969)
(64683)
科学(63077)
(54536)
(52034)
财经(51283)
中心(51043)
(49102)
研究所(48771)
(46536)
业大(43538)
北京(41148)
农业(40724)
经济学(39759)
(39137)
(39080)
财经大学(38295)
(36296)
师范(35798)
基金
项目(197317)
科学(155759)
基金(144103)
研究(143194)
(126481)
国家(125401)
科学基金(107304)
社会(91594)
社会科(86924)
社会科学(86902)
(77238)
基金项目(74218)
自然(69553)
自然科(67983)
自然科学(67956)
自然科学基金(66815)
教育(65558)
(65344)
资助(59757)
编号(55954)
成果(47369)
重点(45318)
(43781)
(43698)
(42191)
创新(41155)
(40901)
课题(40754)
(38792)
国家社会(38311)
期刊
(142872)
经济(142872)
研究(98619)
中国(69634)
(54670)
(51521)
金融(51521)
学报(49083)
(47843)
管理(46960)
科学(44510)
大学(37771)
学学(35841)
教育(32223)
农业(30950)
财经(26440)
技术(26014)
经济研究(23151)
(22568)
业经(21618)
问题(17389)
(16339)
理论(15293)
(15262)
(14591)
科技(14580)
技术经济(14428)
国际(14131)
现代(13833)
实践(13632)
共检索到487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国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一种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建立在高杠杆和脱实向虚基础上的金融交易,通过资产-债务联动机制和扩散传染机制,在金融市场价格持续下行条件下所引发的有毒资产多米诺骨牌效应和金融危机。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以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为触发条件,但它要转化为必然性,还需要三个依次递进的条件发生:金融资产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衰退、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传递中的持续扩散效应。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既彼此合作又相互竞争中,资产-负债的联动机制已将中国金融的"条"和"块"编织成了一张庞大的金融运作蛛网。这张蛛网的各条线均已显示绷紧的趋势,脆弱性正在逐渐提高。毫无疑问,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是金融运行和国民经济运行的当务之急,理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充分有效地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建立和完善六个机制:建立金融数据和金融信息的精准性统计机制,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监管,强化对金融市场运行态势的监控,强化"去杠杆",增强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完善和改革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国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一种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建立在高杠杆和脱实向虚基础上的金融交易,通过资产-债务联动机制和扩散传染机制,在金融市场价格持续下行条件下所引发的有毒资产多米诺骨牌效应和金融危机。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以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为触发条件,但它要转化为必然性,还需要三个依次递进的条件发生:金融资产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衰退、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传递中的持续扩散效应。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既彼此合作又相互竞争中,资产-负债的联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严一锋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企业债务、资产质量、资产泡沫、资金外流、影子银行、信贷增长、金融乱象等方面的表现,深刻揭示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并提出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策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严一锋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企业债务、资产质量、资产泡沫、资金外流、影子银行、信贷增长、金融乱象等方面的表现,深刻揭示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并提出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策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刚  颜苏  王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稳会),标志着我国现行"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开始按照"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要求进行方向性调整。2017年11月8日金稳会首次会议召开,明确五项主要职责。下一步,应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做实金稳会,使其有序运转,依法履职,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体看,一是在厘清定位的基础上明确金稳会的权限;二是确定人员组成,细化金稳会下设日常支持型组织的具体架构和运转机制;三是优化运作机制,包括确立定期会议和不定期会议相结合的工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艺云  
次贷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变革就是引入了中央对手方机制来管理交易对手风险,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理,但中央对手方机制内在的一些缺陷,如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激励问题、保证金与保障基金的顺周期性、集中清算市场的分割等,都可能会引发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对中央对手方机制内在缺陷的分析,本文对相关的监管措施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及监管体系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心灵  韩保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存在五大金融风险点,分别为实体经济风险、银行部门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风险和货币风险,这五大风险点共振与联动可能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构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与金融压力时期识别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实体经济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风险对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大;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处在金融压力时期。防控系统性风险应该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把握节奏、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心灵  韩保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存在五大金融风险点,分别为实体经济风险、银行部门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风险和货币风险,这五大风险点共振与联动可能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构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与金融压力时期识别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实体经济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风险对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大;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处在金融压力时期。防控系统性风险应该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把握节奏、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近年来金融风险不停地在股票、房地产、债券、互联网金融和外汇等市场之间游走,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金融风险高发期。而增长持续减速导致实体经济投资回报下降,催生大量的僵尸企业并推动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同时杠杆率剧升,流动性充裕与投资机会不足同时并存;一些领域的金融创新比如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在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同时,也制造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而实施多年的"政府兜底"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建议政府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配合,保持经济与金融的相对稳定。第二,放弃政府兜底,强化市场纪律,及时释放风险点,尽快处置僵尸企业与僵尸金融机构。第三,改革金融监管框架,改善政策协调,加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一旦条件成熟走向混业监管,建议考虑采用双峰监管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近年来金融风险不停地在股票、房地产、债券、互联网金融和外汇等市场之间游走,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金融风险高发期。而增长持续减速导致实体经济投资回报下降,催生大量的僵尸企业并推动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同时杠杆率剧升,流动性充裕与投资机会不足同时并存;一些领域的金融创新比如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在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同时,也制造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而实施多年的"政府兜底"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建议政府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应该高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曹文婷  杨志春  
新时代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的放缓会显现出各类风险事件,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也许会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发因素主要存在于地方政府债务、商业银行流动性、实体企业高杠杆、资产泡沫、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弱等五个方面。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去杆杠";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强化金融监管和征信建设;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加强对外合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圆圆  
随着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金融体系的联动性、复杂性和外溢性等特征愈发突出,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其传染性、系统性和破坏性日益显著,且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金融风险带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特征,与财政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国此,财政在以最后贷款人、微观审慎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共同构筑成的金融安全网下,理应"有进有退",明确财政作为经济主体和公共主体的职能定位。本文在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当前阶段潜在的金融风险及其特殊性,深入分析在防范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提高财政参与度的合理性;从财政作为风险责任主体、防范化解风险的参与主体和公共救助主体三个层级来探讨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机制,构建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制度框架;提出应当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的风险监管职责,运用结构化工具分类引导化解风险和实现多渠道的财政资金供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新  周琳杰  
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阐述了中央对手方机制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教训。在分析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的建立更多是为了提高交易结算效率,但却忽视了法律基础及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本文提出,应当从这两方面入手,完善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以提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建臣  赵丹丹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风险易发高峰期,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维护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应不断丰富和发展"双支柱"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宏观调控的全面性;关注经济"结构性"和金融"周期性"问题,转变货币政策目标;控制银行和房地产市场杠杆率,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推进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前瞻性的风险监测系统,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